小學科學導體和絕緣體教學設計範文

小學科學導體和絕緣體教學設計範文

  篇一:小學科學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與反思

  簡單電路演示,透過簡單電路燈泡亮與不亮的原因分析,為學生研究導體和絕緣體奠基定基礎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線,

  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樣流的。

  2,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

  斷,會出現什麼情況?為什麼?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

  為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結緣體的操作性概念做墊。

  一、情境匯入

  與學生共同研究一個“科學規 範”的一塊橡皮檢測的學習計劃。 針對學生現有的科學探究能力水 平,直接呈現方法,並透過示範、 討論,評價的形式落實

  二、計劃 制訂

  提供足夠多的材料,讓學生建

  立充分的感性認識,用溫馨提醒強 化每個學生的行為,創設良好的科 學探究氛圍。關注每組學生每一個 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

  三、實驗性、探究的有效、思維的深刻性。探究

  創設平等、自由、認真、有序 上的科學報告會氛圍。參與交流和 質疑,體會學習的共同頭。

  四、表達 交流

  在此過程中發現電線外部包著的塑膠不能讓電 流透過,電流裡面的銅 絲可以讓電流透過。經歷檢測一塊橡皮 的過程,學會並理解一種科學規範的檢測方法。

  1、自行思考一塊橡皮的檢測過程。

  2、透過幻燈片,瞭解“一塊橡皮的檢測過程”。

  3、透過個別體會、相互評

  能依據檢測一塊橡價,理解“一塊橡皮的皮的“科學規範”的計劃檢測過程”的科學與規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範。 所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 與分析,並提出問題

  1、用“一塊橡皮的檢測方法”檢測區25種物體。

  2、組內整體分析研究情況。

  3、提出新問題。 自行構建適合兒童理 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操 作性概念,初步形成尊重 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 致的探究習慣。

  科學報告會;

  1、彙報交流哪些物體使小

  燈泡發亮,哪些不能使小燈泡發亮,在分類中感知導體和絕緣體。

  2、分析檢測結果,從中發現一定的規律,作出自己的描述。

  3、對插頭、卷筆刀等進行

  判斷,知道“我們利用導體把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篇二: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和絕緣體教學設計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設計

  石柱縣西沱鎮小學 黎均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

  教材分析:

  《導體與絕緣體》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研究物體導電效能的一篇探究課文,其教學內容分2個部分。第一部分:檢測更多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第二部分:教室電器裝置的絕緣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根據科學課程標,我將《導體與絕緣體》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

  教材以檢測一塊橡皮作為研究的開始,為了讓學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導體和絕緣體概念,我將檢測橡皮改為了檢測銅絲和塑膠,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銅絲和塑膠是簡單的,這裡的編寫意圖顯然不在於對銅絲和塑膠的檢測結果,而是在於展開一項有價值的研究活動。同時列舉了一個小組的研究計劃,這份研究計劃的實施一一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銅絲和塑膠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讓我們先來看看要求學生學會的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銅絲和塑膠的過程。

  1、先預測電流是否容易透過銅絲和塑膠使燈泡發亮,把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將銅絲和塑膠放在實驗桌右邊。

  2、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看燈泡是否發亮。

  3、用兩個檢測頭分別接觸銅絲的兩端,看燈泡是否發亮;然後用兩個檢測頭分別接觸塑膠的兩端,看燈泡是否發亮。

  4、再重複檢測一次,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亮的情況記錄下來。

  5、把檢測完的銅絲和塑膠放在實驗桌左邊。我們仔細分析這份計劃中5個探究活動的科學內涵,不難看出活動體現了科學研究的有序性;體現了科學工作的常用做法;體現了工具的重要性;體現了檢測方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要讓四年級孩子透過自己的討論制訂出這一計劃是十分困難的,曾做過多次這樣的實驗,每次都是浪費了大量時間,而結果都事倍功半,由於

  時間關係,後面的研究活動只能草草收場。本課教學是讓學生自己學會制定一種檢測計劃,還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一種科學規範的檢測計劃呢?我在這兩方面的價值意義上做了一番抉擇,其實作為學生開始學習制訂科學規範檢測計劃的第一課,學會並理解一種科學規範的檢測計劃才是更重要的,這是切合學生現有科學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後課堂教學由“扶”走向“放”的基礎,我們引導學生學習一種科學規範的檢測方法,學生在今後的自行探究活動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將檢測銅絲和塑膠的檢測計劃以直接呈現的方式出現在課堂上這是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上的一大突破,這種做法為學生“動手做”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而學生按照這一過程去做了,去體驗了,去檢測更多物體的時候,他們就會明白以上每個步驟都是富有意義的,只有這樣的一種過程才是科學規範的,今後如果再讓他們去討論擬製這樣的計劃,他們就會有更全面的考慮,同時學會一種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

  在科學知識方面,儘管學生原來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導體和絕緣體”的資訊,但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模糊的,課堂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檢測更多種物體,讓學生獲取足夠多的感性經驗建立起來的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才是一種具體形象、充滿生命力的認識。

  學生情況分析:

  科學探究方面:課程標準要求孩子能提出進行科學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做書面計劃。然而在實際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獨立製作一份完美的計劃,或許在整個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都很難出現,要求四年級孩子做這麼一份科學規範的檢測計劃,是不近現實的。這節課是學生開始制定科學規範計劃的第一課,如何悉心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這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情感態度方面:四年級的學生還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經驗判斷甚至是想象來替代實際科學實驗情況,有些孩子在課堂中甚至會只憑經驗不加

  實驗地將導體和絕緣體分類,因此要在課堂中非常強調科學活動的實證精神的培養。活動中每個物體要檢測兩次以上,滲透了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

  四年級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科學合理的分工,孩子還難以處理。因此本課教學要繼續強調學會分工與合作,並對存在困難的小組提供相應的幫助策略。

  年齡特徵方面: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發展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形式還是以形式運算思維為主,在課堂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彙報的時候,孩子往往無法脫離實物。如何強化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的過渡呢?本課教學學生彙報時要求脫離實物,根據科學資料夾進行科學報告會活動,正是為了達成這一目的。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透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並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銅絲和塑膠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銅絲和塑膠的“科學規範”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與分析,並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緻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檢測區分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科學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計劃。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

  教學手段:實物、投影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實驗盒(電路檢測器,科學記錄表、回形針、乾布條、鐵片、紙板、銅片等)待檢測物體。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電線(銅絲和塑膠)、插頭等,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1、師:指著教室裡的物體讓學生認識。

  2、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物體,例如:桌子、板凳、銅、鐵等等。這些物體有的容易讓電流從自己身上流過,有的則不容易讓電流從自己的身上流過。

  3、師:拿出一根塑膠和一根銅絲,抽同學辨別:老師拿的是什麼物體?

  4、生作答。

  5、師:你認為哪部分容易讓電流透過?哪部分不容易讓電流透過?(生預測)

  6、師:同學們的預測是不是就可以作為結論呢?

  7、生:作答。

  8、師:到底塑膠和銅絲哪部分容易電流透過?哪部分不容易讓電流透過?我們可以用我們學過的什麼儀器來檢測它們呢?

  9、生:電路檢測器(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原有經驗出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二、學習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銅絲和塑膠導電性的方法

  1師:下面我們以塑膠和銅絲為例,用科學的方法透過電路檢測器來檢測一下塑膠和銅絲是否容易讓電流透過?

  首先學習一下檢測的方法。(課件出示方法學生齊讀)

  (1)先預測電流是否容易透過銅絲和塑膠使燈泡發亮,把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將銅絲和塑膠放在實驗桌左邊。

  (2)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看燈泡是否發亮。

  (3)用兩個檢測頭分別接觸銅絲的兩端,看燈泡是否發亮;然後用兩個檢測頭分別接觸塑膠的'兩端,看燈泡是否發亮。

  (4)再重複檢測一次,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亮的情況記錄下來。(5)把檢測完的銅絲和塑膠放在實驗桌右邊。

  2師:老師說這個檢測方法很科學,那麼到底科學性在哪裡,誰能說說?

  生:把橡皮預測後放實驗桌左邊,檢測完後放到右邊去,這樣在檢測多種物品時才不會發生混淆。

  生:在檢測前要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看看燈泡是否發光,這樣可以保證電路檢測器是好的。

  生:連續重複檢測一次是為了提高檢測的準確性,而且可以節省時間。 3師:課件演示科學的檢測方法

  4師:透過剛才這個小實驗,你發現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

  5生:發現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將銅絲連線起來小燈泡亮了,說明銅絲容易讓電流透過;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將電線外面的塑膠連線起來小燈泡不亮;說明塑膠不容易讓電流透過。

  6師生小結:電流容易透過銅絲使小燈泡發亮,說明銅絲容易導電;電流不容易透過塑膠使小燈泡發亮,說明塑膠不容易導電 。

  設計意圖:先請學生按原有經驗檢測,從而與科學的檢測方法相比較,體會科學操作方法的意義,領會科學的嚴謹性,並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質的飛躍。

  三、檢測更多種物品

  1師:同學們都認識了正確的檢測方法,現在擺放在桌子上的實驗盒裡有許多種物體,到底哪些容易讓電流透過,哪些不容易讓電流透過呢?想不想自己動手試試。

  2師:下面我們以小組長為單位進行一下實驗競賽,小組認為容易讓電流透過使小燈泡發亮的,在這個物體對應的方框內打勾,有疑問的可以打個問號。(師示範課件——我們的記錄),競賽中看哪組實驗最安靜,速度快,完成的質量又高。

  設計意圖:先對這些物體是否導電進行猜測。對同學們的猜測結果進行分類,一目瞭然,有爭議的打上問號,從而引出誰的猜測正確。對有不同意見的問問他的依據是什麼,瞭解他的生活經驗和先前有的知識。

  3師:在大家動手做之前老師這裡先提幾點要求。

  第一,要求大家學會分工與合作。課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嗎?

  篇三: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科學導體與絕緣體教案

  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透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並構建適合兒童理解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

  2.科學探究:經歷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的過程,能依據檢測一塊橡皮的“科學規範”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收集的資訊進行整理與分析,並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緻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透過檢測區分常見物體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理解從物體構成區分導體和絕緣體的方法。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

  教學手段:示範法、實踐操作法

  教學準備:

  實驗盒十套,每套含試驗記錄表一張、電路檢測器1個;橡皮、小刀、鑰匙、紙板、泡沫、回形針、普通布料、石頭、等待檢測物體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曾經發生的故事:前幾年一個晴朗的週末,有一個小男孩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春遊。休息的時候,小男孩看到地上草叢裡露出一截白色的金屬絲,就好奇地把手伸了過去。於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爸爸媽媽只聽見小男孩發一聲慘叫,就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原來那截金屬絲是一根意外斷開掉落的電線,他觸電了。

  離他最近的媽媽趕忙一步跨過去就往孩子手上抓,她想把孩子拉開。哪知道手才搭上去,就全身一麻,也被電了。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小孩的爸爸緊張而不慌張。他迅速地朝四周掃了一眼,沒找到合適的工具。這時情況已萬分危急,不容耽誤。他一把脫下身上厚厚的外厚,包住手,小心地靠過去,迅速拔開小孩觸電的手,再把他們拖到旁邊。兩人終於得救了。

  在這個事件中,小男孩被電以後,爸爸媽媽兩人都去救,可是一個也被電,一個卻沒事,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在我們周圍的物體中,包括人體在內,有的很容易導電,有的卻不容易導電。男孩媽媽一緊張之下,忘了自已拉孩子也會被電,而爸爸卻知道用不容易導電的工具來救人。所以在這個充滿電器的時代裡,要安全健康地生活,保護好自已。我們要學會分辨常見物體,哪些容易導電,哪些不容易導電的。這就是我們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檢驗物體是否容易導電。

  二、引導學習,合作展示:

  1、首先請問怎麼才能檢測一個物體是否容易導電呢?

  (用電路檢測器)

  對,可以使用同學們前一課所學的“電路檢測器”。

  現在將每相臨的前後三桌分成一小組,老師將發給每小組個實驗盒。拿到實驗盒後,大家先不要亂動裡面的東西。(分發實驗盒)

  現在大家看看實驗盒裡有些什麼:每個實驗盒裡都裝有電路檢測器,還有橡皮、紙板、鑰匙、石頭等物體需要大家待會檢測其導電效能。另外還有一張“導體與絕緣體材料檢測記錄表”,在這張表上已經列出了一些待檢測物體的名字,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檢測另外一些表上沒列出的物體,但是每檢測一種,都請在“被檢測物體”列的空格里填上相應的名字。

  2、在進行檢測之前,誰來說說如何使用電路檢測器。

  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引腳接觸被檢測的物體,如果小燈泡亮了,說明容易導電,反之,說明被檢測體不容易導電。

  3、演示檢測一塊橡皮是否導電,並作下記錄。

  思考:在檢測前為什麼要檢驗“電路檢測器”的小燈泡是否發光?為什麼要重複檢測一次?

  4、現在我們來看看這次實驗的具體要求(出示要求,要求學生朗讀):

  (1)分工合作、認真仔細。

  (2)每次檢測前檢查檢測器是否正常。

  (3)按“預測—檢測—觀察—結論”的步驟,重複檢測兩次以上。

  (4)分析總結,填寫檢測情況記錄表。

  5、讀懂了嗎?現在請一位同學來重複老師剛才的演示過程,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他做得對不對。

  6、他做得對不對?你們理解了嗎?(理解了)好,分組檢測現在開始!

  學生開始分組實驗,並根據實驗情況,完成記錄表。教師巡視指導。

  三、成果總結,知識延伸

  1、檢測已經結束,各組整理好試驗器材,放回盒子裡。各小組整理實驗記錄。

  2、抽取代表小組彙報檢測結果,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如果有不同意見做好記錄。等他們彙報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

  3、把被檢測物體按照能否導電分成兩組。

  這部分物體容易讓電流透過(板書),我們把這類物體稱為導體;反之,這邊這部分物體不容易讓電流透過(板書),我們把它們稱為絕緣體。

  4、觀察兩組材料,你有什麼發現?

  生:導體大多是金屬,而絕緣體都不是金屬。

  對,實際上,導電不電是看物體中擁有自由電子的多少。所有的金屬都是導體,當然,除金屬外,還有石墨、人體、一些溶液等也是導體;還有一類被稱做半導體的材料,它們通常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導電的,但在溫度升高等一些特殊情況下,會變成容易導電的物體。

  離我們最近的一種會轉化導電性質的材料就玻璃,它在固體的情況下是絕緣體,如果加熱到熔化狀態下則會變成導體。

  5、導體有用還是絕緣體有用?為什麼??

  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去;

  絕緣體:阻止電流能不能人們不需要的地方去。

  四、拓展練習(全班探究)

  1、能可以用電路檢測器檢家裡的電源插孔是否導電嗎?為什麼?

  2、在我們教室裡有哪些與電有關的裝置?哪些材料是導體?哪些材料是絕緣體?它們起什麼作用?

  3、水是導體還是絕緣體?你怎麼知道的?

  4、家裡電線冒火花、燒起來了,趕緊用水澆滅對嗎?

  5、我們用電時,應注意什麼?你還有什麼疑問?

  五、小結提升 sy19050 842849

  現在回到本課開始的故事當中,故事裡男孩被電時,爸爸、媽媽都去救它,結果媽媽被電,而爸爸卻沒事,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示?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好希望同學們把本課學到的知識帶到生活中來,注意用電安全。下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