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的新發現》的教學設計

《觀察中的新發現》的教學設計

  瞭解習作內容

  近來,你留心觀察了什麼事物?是怎麼觀察的?有什麼新的發現?在觀察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仔細回憶一下,把你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題目自擬。

  明確習作目標

  1.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學習抓住特點觀察不同物件的方法。

  2.能圍繞中心有序地的描述觀察物件,練習記事寫物。

  3.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把握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

  小朋友,你會觀察嗎?觀察是我們認識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主要手段。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麼事物?在哪裡觀察,怎麼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

  二、學生彙報交流

  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啟發。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觀察中的新發現,激起習作的慾望。

  三、品讀優秀例文

  教師引領學生一起讀優秀例文,然後議一議習作的特點,從而受到啟發,拓寬思路。

  例文1 一匹精美的瓷馬

  瓷器是我國的特色。爸爸去外地旅遊,給我帶回了一匹精美的瓷馬。(開篇點題。)

  這匹馬全身黑得發亮,一雙烏黑圓大的眼睛,還有頸部的絨毛,雖然是用瓷器做的,但十分逼真,看上去十分濃密。

  這匹馬十分結實,腿部的肌肉紋理十分清晰,再加上瓷馬肥壯的身體,好像人們把它養得這麼結實,是為了好讓它去打仗。最有趣的是它的一條尾巴,猶如那賽場上賓士的賽馬,隨風飄逸。(細寫瓷馬的外形特點。)

  這匹馬昂首向前,好像在與其他馬比美。它獨佔鰲頭,將馬群甩在後面,使它們望塵莫及。(巧用比較抒情。)

  仔細地觀察,我發現在馬的背部有一條一寸來長的“傷痕”,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這真是一匹戰馬,它被敵人擊中了嗎?(發現秘密,以引出下文。)

  急於想揭開謎底,我急忙把爸爸拉過來。“爸爸,你看,這匹馬的背部上有一道裂痕。”爸爸神秘地笑了笑說:“這的確是一道‘傷痕’,這就要看你如何去填補了,等你的這匹馬痊癒了,我想你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不明白爸爸的意思,好像蘊含著深奧的東西。“咚”,一聲清脆的聲響,揭開了爸爸的話迷。對了,就是它——硬幣。爸爸說“把他填滿”就是給它療傷。隨後,我就一天天用它來為“戰馬”治傷。這匹馬逐漸地變沉了,它的“傷口”在一天天的癒合。(揭開謎底,找到了解決辦法。)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到現在這匹馬已經恢復得比原先更精神了,一樁了不起的大事也即將兌現。等到這匹馬痊癒之後,希望工程將會多一絲希望。雖然這匹馬的痊癒還不足以幫助一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但我堅信,如果多有幾匹這樣的好馬,就不止是一些希望吧。(結尾昇華了主題。)

  師生點評習作

  這篇習作的前部分細緻入微地刻畫了瓷馬的外形特點,充滿詩情畫意,讀來賞心悅目,給人無限的遐想。而後部分則由馬背的“傷痕”生髮開去,積攢硬幣為“戰馬”療傷,捐獻給希望工程,昇華了主題。

  例文2 看荷花

  我喜愛荷花,每年夏天荷花盛開的時候,我都要到公園去欣賞它。

  昨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塊兒來到公園。一場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我們剛進大門,就聞到從荷塘飄來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想荷花一定開了許多,便徑直奔荷塘。在荷塘邊憑欄俯視,只見荷塘裡開滿了白色的、粉色的荷花:那白的像雪,粉紅的像彩霞。有的躲在葉子背後,露出半張臉,像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葉中探出頭來,亭亭玉立,含笑怒放;有的才剛剛含苞,像睡美人還沒醒呢。那一張張圓盤似的碧綠荷葉,有的高出水面,有的貼在水上,高高低低鋪滿了池塘。葉上的水珠在陽光下閃光,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一陣微風吹過,那荷花便迎風搖擺,猶如無數穿著綠裙子的仙女,在湖面翩翩起舞。(既寫比喻、擬人寫荷花的顏色、情態,又寫荷花荷葉相互映襯。)

  這時,爸爸問我:“你為什麼喜愛荷花呢?”

  我說:“因為它有美麗的姿態。”

  爸爸告訴我:“荷花是荷開的花。荷也叫蓮,是水生草本植物。它不僅花可以供人觀賞,到了八月蓮花凋謝了,還留下了綠色的花托,結著蓮蓬,裡面藏著二三十顆蓮子,池底的汙泥中還長著鮮嫩的蓮藕。蓮子是可口的滋補品,還可以入藥治病;蓮藕可以生吃,也可以製成藕粉,是清涼食品,荷對人類的貢獻可大啦。荷花生在汙泥中,豔麗而不嬌嬈,香氣清幽,所以古人稱讚它是──”(荷的用途,突出內在美。)

  “出汙泥而不染!”我沉思片刻後說,“荷花不僅有漂亮的外表,還有高尚的精神。” (讚美荷花的高潔品質。)

  這次賞荷,讓我對荷花有了更深的瞭解,我更愛荷花了。

  師生點評習作

  習作層次分明,條理井然。小作者根據觀察所得,先寫荷花池,接著描繪荷塘裡的荷花和荷葉,然後寫蓮和藕,最後讚美荷花“出汙泥而不染”。巧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和擬人句,再現了荷花荷葉的風采,使文章更顯得鮮明、生動。

  例文3 四月“雪花”

  咦,下雪了?不!那是四月的“雪花”——楊絮。它飄舞在春城的大街小巷,親切地問候著人們。(設問開頭。)

  當我走出家門,第一個迎接我的便是那潔白、輕盈的楊絮。它時而鑽進我的鼻孔,給我抓癢;時而擦過我的臉龐,給我一個輕輕的吻;時而在我眼前晃動,讓我欣賞它那優美的舞姿。當我伸手去接過它的時候,它卻調皮地躲開了......(清新的文筆,調皮的楊絮)

  天空中,楊絮似白蝶飛舞,從九天瀉落;從雲端飛來,飄飄灑灑,好一派四月的風光!

  楊絮,像晶瑩透明的雪花,是那樣的絢麗多姿。一陣微風吹過,楊絮便輕悠悠地飄落下來,越飄越多,遠遠望去,楊絮似鵝毛大雪漫天飛舞,構成了一幅天然的“飛雪圖”,把春城裝點得格外美麗。然後,接過一片“雪花”,我細細地端詳著它的樣子,只見楊絮裡包裹著一顆乳黃色的種粒,像可愛的嬰兒在母親的懷抱裡甜蜜地沉睡著。(遠觀近看,美麗可愛。)

  楊絮不停地飛舞著,它掛在小樹上,像給小樹披上了一層美麗的紗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許多小蟲在蠕動。它停在草地上,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飛到田野裡,給辛勤的農民擦去了額上的汗珠。它來到幼兒園裡,撫摸著孩子們,小聲說:“慢些跑——”望著這無數個白色天使,天真幼稚的孩子們都睜大了好奇的眼睛......( 楊絮飛舞,無處不有。)

  一陣小雨過後,天空中的楊絮逐漸地少了,它們飛倦了,一叢叢、一簇簇地躺在溼潤的大地上,只有幾朵少見的“雪花”還頑強地飄動著,彷彿要喚醒姐弟們。(小雨過後,楊絮漸少。)

  當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的時候,楊絮又開始忙碌起來,它們帶著母親的叮嚀,帶著大自然的委託,飛向春城的四面八方,飛向那遙遠的天際,去尋覓、去描繪更美麗的世界。(陽光普照,楊絮忙碌。)

  啊!我愛春天那嬌美豔麗的杜鵑花,我愛冬天那堅強不屈的臘梅花,但我更愛四月裡那純潔的“雪花”——楊絮。(結尾抒發讚美之情。)

  師生點評習作

  讀完此文,你一定覺得它題目新穎、選材別緻吧。小作者善於抓住楊絮的特點,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巧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把一幅天然的“飛雪圖”描繪得生動逼真,富有文采,使習作情趣橫生,耐人尋味。

  例文4 精彩詞句片段

  奇花異草 鬱鬱蔥蔥 花樹掩映 芳香撲鼻 層層疊疊 整整齊齊 古樸典雅

  雕樑畫柱 巧奪天工 獨具匠心 古香古色 勾心鬥角 五光十色 千姿百態

  密密麻麻 詩情畫意 粗枝大葉 小巧玲瓏 肥頭大耳 亭亭玉立 以假亂真

  三峽石神奇,巧奪天工。那一塊塊三峽石,有的像孫悟空,有的像鐵臂阿童木,有的像動畫片裡的奧特曼,它們個個出神入化、以假亂真;有的像威武雄壯的獅王,有的像活蹦亂跳的猴子,有的像小巧玲瓏的松鼠,它們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有的像黃山迎客松,有的像長白山天池,有的像桂林山水,真是渾然天成,令人歎為觀止。

  月亮的臉越來越瘦,越來越小,像是餓久了的孩子一樣,瘦得皮包骨頭了。連鐮刀也不像了,只剩下半個戒指那麼一點兒了。哼!黑東西的野心也太大了,得寸進尺,大耍無賴,真不要臉!小星星瞪著眼,都有一肚子火,抗議著,可抗議有什麼用呢?最後黑東西還是把月亮整個兒吞沒了。天空黯然失色,小星星的眼睛都冒著火。

  太陽花的花瓣有很多,且有好幾層,那些花瓣柔柔的,薄薄的,像一層層半透明的.經紗做成的美麗衣裳。雖然它很嬌弱,讓人不忍心去碰觸,可是我還是忍不住好奇,輕輕地摸了一下,覺得那些花瓣很滑,很軟。太陽出來的時候,它就舒展開那五彩的花瓣,盡情地展示它的美;太陽下山了,它就合上花瓣,進入甜甜的夢鄉。

  一個酷熱的下午,蔚藍的天空漸漸地昏暗下來,霎那間風起雲湧,雷電交加,大片大片的烏雲在天空中極快的移動,雷聲也轟隆隆由遠而近,大風呼呼的颳著,只見廢紙、廢塑膠袋、落葉被颳倒空中又飄了下來,好像一架架失去控制的小飛機;晾在室外的衣服被吹得上下飛舞,有的掉在了地上;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往家裡跑,就連剛才還在外頭追逐嬉戲的家禽,現在也都慌忙的各自奔向自己的窩巢。突然,又是一聲巨響,“隆——隆——”。風聲、雨聲和雷聲匯合成勢如千軍萬馬的交響樂曲。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樹下乘涼,正巧發現了一群正在搬家的黑螞蟻。它們個個腳步匆匆,有的的帶著乳白色的螞蟻卵,有的帶著灰褐色的螞蟻蛹,有的帶著老蟻、傷蟻,還有的帶著各種各樣的食物……我突然想到那句諺語,就靜下心來觀察驗證。我抬頭望望高高的藍天,現在是晴空萬里,太陽火辣辣的,毫不留情的把光和熱灑向大地,而且天邊還飄著幾朵白雲。好奇心驅使我沿著螞蟻們的隊伍去觀察,我發現螞蟻在往高處搬。

  四、指點習作方法

  師生在閱讀佳作之後,一起分析、討論,總結幾點習作方法,鼓勵學生有效遷移,以便在習作靈活運用,提高教學實效。

  1.明確物件,留心觀察。

  我們的生活猶如一個萬花筒,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有許多的事物,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和情趣,值得我們觀察、描述和學習借鑑呢。瞧,這裡有植物——既有絲瓜、白菜、蘿蔔、西紅柿等蔬菜,又有蘋果、桃子、葡萄等水果,也有菊花、梅花、鐵樹、牡丹、松樹等花木;有動物——既有燕子、喜鵲、畫眉、雞、鴨等飛鳥家禽,又有狗、貓、狼、鹿等獸,也有魚、嚇、蟹、鯨魚等水中動物,還有螞蟻、蜻蜓、蜜蜂等昆蟲;有靜物——既有存錢罐、奔馬等小工藝品,又有各種文具、家電、建築物;還有日月星辰……

  2.選擇方式,有序觀察。

  小朋友,你可知道?觀察的物件和要求不同,我們的觀察方式也不一樣。常用的方法有:一是縱式觀察,即觀察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這具有連續性。比如觀察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觀察產品的生產過程。這樣觀察可以把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反映出來。二是橫式觀察,即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輕重、多少、功能、性質、作用等,具有多面性。比如觀察文具盒,可以從外形和圖案、顏色、尺寸大小,內部有幾層幾格,以及材料等各個側面去觀察。進行多面觀察,要注意各個側面之間的聯絡,以便對觀察的物件獲得完整全面的認識。三是變式觀察,即變換角度、變換場景的觀察。對觀察的物件從不同的角度、場合進行觀察。比如,觀察一座建築物,可以在白天、夜晚、晴天、雨天等不同時間去觀察,也可以從平視、仰視、俯視等不同角度去觀察呢。

  3.細緻觀察,抓住特點。

  只有細緻地觀察,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穫。要讓自己的多種感覺器官參加觀察,看看、聽聽、摸摸、聞聞、嚐嚐……只有用心觀察,動腦思考,流露真情,展開聯想,才能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絡,發現它的奧秘,得到新的啟發,也才能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事物的形象之美,洋溢著情感之美。有了新的發現,獲得新的啟迪,我們的觀察才有收穫,習作才更有意義,我們也會更聰明呢。

  五、學生動筆試寫

  學生動筆試寫,可以千姿百態,不拘一格。教師一邊巡視一邊相機點撥。

  六、師生共同評議

  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然後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謄寫後交給老師。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後,要認真進行講評,透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