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了》教學設計

《上課了》教學設計

  認知目標:

  1、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課堂紀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說明上課要遵守紀律。

  情感目標:

  1、願意遵守課堂紀律。

  2、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為不滿。

  行為目標:

  1、聽到上課鈴聲立即進教室。

  2、上課不隨便說話;要發言,先舉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不影響別人學習。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課堂紀律,大家才能學習好的道理,從而產生遵守課堂紀律的'願望。

  教學難點:

  上課守紀律的重要性。

  教育過程:

  一、想一想(透過學生的實際體驗,使他們知道上課要守紀律。)

  1.思考:同學們,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學習得怎麼樣?如果有人不守紀律會怎樣呢?

  2.小結:上課時,人人守紀律,大家能安靜地學習。有人不守紀律,就會影響學習,大家都不高興,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書設計:上課守紀律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課堂紀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1)上課鈴聲響了,教室外活動的同學是怎麼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2)教室裡的同學聽到上課鈴聲後是怎麼做的?

  2.小結:鈴聲就是命令,聽到上課鈴聲應該這樣做:

  (1)停止一切活動。

  (2)安靜、迅速、按順序進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靜、迅速地走進教室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保障,這樣既不耽誤上課時間,又能使大家踏時地上好一節課。而且,課前準備好上課要用的東西,上課用起來方便、節省時間,不耽誤聽課或做作業。

  過渡語:在座位上坐好後,我們該怎樣上課呢?

  出示圖二。

  1.小組交流:

  (1)上課時,同學們是怎麼做的呢?窗外飛來幾隻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看,這是為什麼呢?

  (2)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3)觀察老師的表情怎樣?你們猜此時老師是怎麼想的?

  2.小結:

  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有時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當自己想玩時,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動作,時間長了,就能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過渡語:課上除了要專心聽講外,還應該怎樣做呢?

  出示圖三。

  1.討論:

  (1)為什麼想發言時要先舉手?

  (2)如果自己舉手老師沒讓發言,讓其他同學發言時,應該怎麼做?

  2.小結:

  想發言時要先舉手,得到允許後再發言,如果老師讓其他同學發言就認真聽。隨便說話,發言亂搶,誰也聽不清,會影響自己和同學學習,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們都舉手發言,有秩序地討論問題,大家才能學習好。

  過渡語:現在咱們知道應該怎樣上課了,下面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來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怎麼樣,怎樣幫助他們?

  三、看一看(使學生知道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危害。)

  四、板書設計

  上課了

  五、教學反思:

  教學環節應該設計的更加的縝密,內容更加豐富,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