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語文《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人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初步學會鑑賞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以及質疑、辯論、合作學習的能力。

  3、瞭解沙俄反動統治的黑暗和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增強反對壓迫,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人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指導學生從縴夫的形象體會人物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教學輔助裝置或投影器。

  2、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3、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人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初步學會鑑賞美術作品。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和作品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入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畫,一起來欣賞一下,給鄰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利用課件依次展示列賓的幾幅名畫。)

  1、你覺得這些畫怎麼樣?

  2、結合你美術課上學到的知識,說說鑑賞一幅美術作品,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進行?(可以從作者的構圖、用色、線條、層次安排、繪畫背景等方面進行。)

  二、歸納問題,自讀自悟

  1、同學們懂得可真不少!課前,老師也專門針對這一問題請教過許多美術老師,並將方法簡單地總結了一下,想不想知道?

  (螢幕顯示方法提綱:1、時代背景;2、作品內容;3、表現形式)

  2、鑑賞一幅美術作品,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時代背景。第二是作品內容。第三個方面是表現形式,也就是剛才大家談到的作品的色彩、構圖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等。下面我們就來實際演練一下。

  (大螢幕展示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3、(配樂解說)這幅畫是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的代表作,大約創作於1870-1873年間,現收藏於俄羅斯博物館。今天,我們就用以上方法研究、鑑賞這一名畫。在我們獨自研究之前,老師想提供一篇文學作品供大家參考。這是吳達志先生為這幅畫所寫的解說詞,題目就是《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板書課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幅畫的?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檢查讀課文情況:誰認為自己讀得比較好?

  (2)請大家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螢幕出示問題,思考:

  A)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圖畫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B)圖上畫了幾個人物,重點是從哪些方面介紹這些人物的?

  C)對照油畫,再讀讀課文,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講到的人物。)

  檢查明確:

  (A、作者是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先整體後部分的順序觀察圖畫的。

  B、文章重點描述了圖上11個縴夫的形象,重點從人物的動作、表情、衣著、外貌等方面來描寫這些人物的。)

  (3)透過這些,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縴夫們的內心活動)

  三、合作研究,自主體驗

  1、同學們透過讀書,對課文分析得不錯。但面對一件藝術品,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比如,作者注重了對11個縴夫的描寫,而沒有太多的環境描寫。對縴夫的外表的描寫,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對他們的內心也可以有不同的體會等,相信大家透過仔細的觀察、研究,肯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2、分組討論研究。

  (教師巡視收集問題。)

  3、點撥指導。(投影出示部分背景材料)

  師讀(配樂):在19世紀60年代,由於封建勢力和資本家的剝削,使得俄國勞動人民的境遇非常悲慘。1869年,列賓到涅瓦河野遊,看到了一幕使他吃驚的景象:遠處一些黑黑的、閃著油光的東西在向前爬動,漸近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一群套著繩索在拉平底船的縴夫。那些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顫。他決心把這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畫出來。

  3、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材料繼續研究,小組長注意將本組同學對這幅畫的研究結果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於交流。

  四、交流互評,比較學文

  1、請大家按剛才的研究,代表小組或個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有價值的結論,充分鼓勵,引向課文,使學生的思維與認知隨時指向課文,在比較中學習課文,迴歸課文。)

  2、小結: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思路及思考方式。在學習中,我們就應該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不同的問題,並加以論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