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關於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黑痣 磕頭 褪色 焚燒 榆錢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勸慰 平生 依戀 糾紛 心清如水

  3、瞭解記敘六要素:

  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素的交待有兩種方式: 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間接交待記敘的要素,即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式交待記敘的要素。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寫人敘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記敘要素,從而理清文章脈絡、理解主題。例:“夢裡尋師”一事,其要素分別是——時間:一個夏季夜裡;地點:家裡當屋;起因:想念蔡老師;經過:熟睡中突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師;結果:被母親拉回,勸說了一會,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敘事也就具體、完整了、但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齊全,如果只是擺出某種現象或略寫某事就能達到寫作目的,也可根據情況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2、學習在語境中推斷詞語的深刻含義的方法,體會語言平實而蘊含豐富感情的特點。

  三、情感目標

  體會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熱愛老師的感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

  二、思路結構

  這篇課文15個段。作者是循著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由此展開對蔡老師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敘述七件事,顯示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抒寫了“我”敬愛、感激、依戀老師的情懷。

  第三部分(第15段)呼應開頭,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師之情。

  三、合理的選材

  《我的老師》共記敘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後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裡,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後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內心裡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說,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老師的支援、鼓勵,使“我”感受到溫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內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四、傳神、細膩的描寫

  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蘊含在敘述事情過程當中的平平實實的字裡行間,透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說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並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溫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瞭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說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五、多種方式並用的抒情

  在敘事時,融進濃烈的感情,在敘事過程當中,又畫龍點睛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熔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點。如在較詳細地敘述蔡老師為“我”排解糾紛一事後緊接著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援!”蔡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使這種樸素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同時襯托了蔡老師的偉大的人格。在敘述“夢中尋師”之後,作者用了一個感嘆句、一個疑問句,兩個比喻句抒發了對老師強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適時地使用反問、排比、比喻等方法進行抒情議論,能夠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教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句子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讀、議、寫結合教學方法建議

  這是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教讀時,可採用讀、議、寫相結合的方法。

  讀:即朗讀。透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加深對“蔡老師”的印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課文敘事的線索。

  議:即分析討論。抓住文中“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一句話,聯絡課文敘寫的幾個片斷,感受蔡老師“溫柔”的性格,“美麗”的心靈;體會作者對蔡老師的依戀、敬佩、思念之情。在此基礎上,概括課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選材的特點,理解文中敘寫的幾個片斷之間的聯絡。精讀第六、第七兩個片斷,瞭解記敘的要素,理解議論、抒情語句的作用;體會課文準確、樸實、生動的語言特點。

  寫:指仿寫。仿照課文圍繞中心,精心選擇材料,從小處、細處勾勒人物形象的特點,寫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七、詞語辨析教學建議

  本文語言平實而蘊含豐富的感情,並以此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要推斷、理解、辨析文中詞語的深刻含義,才能準確把握文章內容。例如:“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這句話中“還”體現了蔡老師的工作全面、細緻。用“勸慰”一詞,就比用“勸說”、“勸解”更恰當。後兩者重在“勸”,重在從道理加以勸告,使問題得到解決。而“勸慰”重在“慰”,使受傷害者既得到勸解,又獲得安慰,更好地體現出蔡老師對“我”的理解、同情和援助。又例如:“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句話中“狡猾”一詞的含義,需要我們結合語境具體分析。我們查字典知道“狡猾”的意思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但是在具體的語境中,我們發現,這個貶義詞也可以當作有褒義色彩的詞用,即“貶義褒用”,在這裡是一種風趣的說法,用作褒義,是淘氣而機靈的意思。也就是說,“我”用兒童的聰明調皮的眼光發現,蔡老師是愛我們的。這樣使用兒童的眼光兒童的語言,不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的形象,同時也表現了孩子們對老師的愛的深刻理解。

  比較辨析詞語的使用,實際上是緊緊把握住了語文的基本要素進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這樣的作法要持之以恆。

  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說說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引入課文情境。

  (二)默讀、勾畫:看看共寫了幾件事,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對詳寫的事件要畫出起因、過程和結果;思考幾件事之間的聯絡。

  (三)討論、點撥:作者第一句話就扣題“我的老師”,那為什麼不用蔡芸芝先生作主語呢?(為了突出“難忘”)(板書“難忘”)

  圍繞“難忘”寫的幾件事能不能用小標題或簡短的話概括出來?能不能將七件事歸類,哪幾件事是記敘的重點?

  (1—4、6寫師愛生,5、7寫生愛師,其中有互愛,6、7是重點)這裡重點讓學生理解課文如何圍繞中心選材。

  (四)朗讀全文,再說說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併為佈置的作文提綱作準備)

  (五)佈置作業:列作文提綱,寫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

  第二課時

  (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畫,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注意繼續培養學生圈點批註的學習習慣]。

  (二)細讀分析,理清情感線索,辨析、推敲課文的語言,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點段落、詞語如何理解,表現了蔡老師哪些品質,表達了“我”什麼樣的感情。[參見“教法建議”與“教材分析-寫作特點”]

  (三)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全文,本文以“難忘”為重點,以師生的感情——“愛”為線索貫串始終,記敘了七件事,五略兩詳,依靠那些質樸而飽含真情的語言,表達了蔡老師對學生、對“我”的熱愛和“我”、“我們”對蔡老師的依戀、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業:讀課文,寫作文。(要求:著重寫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並以此為中心選擇材料;要善於從小處、細處去勾勒人物;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手段

  體會課文中表達的`真情實感,最好的方法是朗讀,用心去體會,用聲音來表達。有感情地朗讀,是突破這一難點的最佳方法。

  設計思想

  本文憶寫兒時關於蔡老師的七件事,對應地描寫蔡老師和兒時作者自身,敘事和寫人當中都深融感情,表現出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抒發了作者熱愛、思念蔡老師的情懷,表現了師生間的深摯感情,頗為生動,具有感染力量,並在行文當中自然地表明、寫出了六個要素。文章從字面上看並不難懂,但作者流露於筆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學中要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導學生從分析回憶筆法、敘述事件、描寫人物的表現力量當中,體會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體會作者對蔡老師的熱愛和思念,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理解六個要素在文中的作用。應把理解六個要素統一於分析文章的過程當中。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板書設計

  線索:我回憶、喜愛、依戀、思念蔡老師。

  探究活動

  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同時,進行圈點批註,看看共寫了幾件事,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對詳寫的事件要畫出起因、過程和結果;思考幾件事之間的聯絡。可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教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保護和鼓勵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篇3

  一、檢查預習

  蔡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是一個怎樣的學生。

  二、匯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地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徵以及一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探究(小組學習,交流為主)

  1.提問: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裡總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討論並歸納: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

  2.提問:“溫柔”是從什麼方面寫?“美麗”是從什麼方面寫的?

  討論並歸納:“溫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

  3.提問: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她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些說明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

  (2)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這些說明蔡老師熱情、慈愛的性格。

  (3)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說朋蔡老師公正、偉大的性格。

  4.提問:“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討論並歸納:

  ( 1)“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寫出“我”的調皮、機靈。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現“我”的天真活潑。

  (3)接近文學、愛好文學、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說明“我”聰明、好學、尊敬師長。

  (4)夢裡導師,更表現“我”尊敬愛戴老師。

  5.提問:記敘文主要運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有時為了抒發作者的感情,也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試從課文找出,分析一下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

  (1)“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抒發作者對老師的理解和熱愛之情。

  (2)“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援!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對老師的高度評價,抒發了作者感激老師讚美老師的感情。

  (4)“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 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熱愛之情。

  (5)“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抒發了作者思念老師的感情。

  6.提問:“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裡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你”?

  討論並歸納:一般的情況下,一篇文章的人稱應前後一致。這裡由 於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7.提問:“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如果刪去“在一個孩子的眼裡”行不行,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從孩子的眼光評價老師給“我”的支援和幫助,熱情讚美自己的老師,它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如果刪去,使人感到空泛,不親切,過於誇張。

  四、小結

  蔡老師是一個溫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

  “我”是一個機靈純正、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助於直接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結

  本文通過幾件具體的事情,表現了小學時的蔡芸芝老師對“我”和同學們的摯愛,抒發了對溫柔美麗、慈愛偉大的蔡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魏巍《我的老師》課文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一、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二、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三、培養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一、本文教學重點: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展現蔡芸芝老師美好的心靈。

  二、這篇文章字面並不難懂,但作者流露於筆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學中要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課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未上學以前,你們幼小的心靈中會認為天下最可親的是爸爸媽媽,或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當你們進入學校在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循循善誘的教育下成長,這時你們就會認為老師也是最可親的人。有的老師在你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許多年後你們還會清楚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從心底激起對他們的敬愛與感激。可是要讓你表達這樣的感情,許多同學覺得很困難,那麼,讓我們讀讀魏巍同志寫的飽含深情憶恩師的美文《我的老師》,我想大家一定會得到啟發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讀

  1、自讀課本

  2、自主學習

  學生速讀課文,按提出的問題,自主學習,在書上做好圈點批註;各小組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如小組不能解決的,再全班交流解決。投影思考的問題:

  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蔡芸芝老師 )

  ②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各用一個小標題概括,寫在書上。

  (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蔡老師課外教我們跳舞;③蔡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④蔡老師教我們讀詩;⑤我們看蔡老師寫字;⑥蔡老師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我睡夢中去找老師。)

  ③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請結合課文具體內容作簡要說明。

  (總的來講,蔡老師是一位溫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酷愛學生的好老師。像這樣的老師贏得孩子們的熱愛、敬仰、羨慕,是理所當然的。)

  三、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寫蔡芸芝老師,選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請談一下你的看法。

  (這七件小事都是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讀來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親切,因為這些材料不是隨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選擇。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瑣事,卻能從不同的角度——或課上,或課外,或校內,或校外,或平時,或假期,全面展現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

  2、七件小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麼這樣安排?

  (這七件小事,後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師和“我們”一起的集體活動,用的是略寫,側重表現她的溫柔可親。第六件事詳寫蔡老師對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靈上永存她光輝的形象,突現她的“慈愛”、“公平”與“偉大”,使作者感情昇華,直到最後詳寫第七件被稱為“記憶中的珍寶之一”的事——“暑假之夢”,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無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個讀者都深受感染。這樣安排,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師愛學生,學生更愛老師”這一主題。)

  教師小結: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選什麼材料,怎樣愛排這些材料,都要圍繞中心來考慮。

  四、體悟情感,師生共賞。

  1、教師:這篇文章的文字比較淺顯,我相信在座的同學都能讀懂,但就在平平實實的語言裡,充滿了濃郁的感情。可以說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個“情”字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閱讀精美的散文,要反覆品味欣賞。老師特別喜歡下面一段文字,(投影)朗讀: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默默”兩字,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幹言萬語。

  “你”:一般的情況下,文章的人稱應前後一致。這裡由於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

  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請同學自己看書,進行品味鑑賞,談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個詞語,一句話,一個事例。學生舉一到兩例即可,在賞析前或賞析後要求他們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五、拓展延伸,寫作訓練

  教師:非常真摯而感人的師生情誼,成為文學作品的一個永恆的話題。假如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以後得知了蔡老師的音迅,而他此時已在文學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準備給蔡老師寫一張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寫嗎?

  在寫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績。請看螢幕,請一學生朗讀或教師讀:

  魏巍,從1939年至1949年,主要從事詩歌創作,曾先後寫作發表了《蛔蛔,你喊起他們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風景》、《寄張家口》、《開上前線》等詩歌作品,其中1942年創作的長詩《黎明的風景》因成功地表現了抗日鬥爭的生活而獲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建國後專事散文及小說的創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間三次赴朝鮮,寫下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及《故士和祖國》、《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依依惜別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與白艾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長空怒風》後,1956年又與錢小惠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1963年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解說詞編寫工作。從1959年始至1978年,歷時22年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東方》,以史詩般的筆觸,熱情而又深遠開闊的思想,表現了壯烈的抗美援朝的戰爭生活,因而榮獲1982年中國首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創作獎)。

  明信片都比較短,要特別注意內容的精要,而蔡老師和“我”已多年不見了,我在文學上已頗有建樹,所以明信片應包含這樣一些基本內容:1透過具體的情節或細節喚起老師對自己的回憶;2得體地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達對老師的祝福。60字左右。

  學生寫作,然後交流。具體寫法不求一律,有創意的要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在剛才同學的交流中,我聽出了兩點:一是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用具體的情節或細節來表現老師,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二是同學們對老師的感情還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的老師會愛我們的學生如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會愛他們的老師如自己的父母。

  六、出示學習目標(投影)、佈置作業

  從這堂課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蔡老師的一顆摯愛學生的美好心靈,體會到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思念之情,學到了要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師”這一傳統美德的薰陶。課後請同學模仿本文寫一篇文章:以“以心發現心,以愛博得愛”為題,精心選材,注意詳略安排,介紹一位你的老師,字數500字左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