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的教學設計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的教學設計

  《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物》選自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作為一章引導學生邁進認識有機物大門的章節,本章對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認識有機化合物,識別和分辨生活中常見有機物有著重要作用。

  新的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建構,鑑於本節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可以利用網路、多媒體等相關現代化資訊科技,透過文字、圖片以及影片等檔案資料,藉助於課外觀察收集標本、圖書資料等,小組完成一份成果彙報(包括PPT、成果資料成冊、彙報演講),為以後有機化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教材、教學物件分析和教學目標,採取以下的教學流程:情景匯入→自主探究→交流評價→教師小結→反饋評價→總結提高。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實驗教科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本節是以學生初中所學的有機化合物常識為基礎的,提倡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是在介紹了有機物甲烷、乙烯、苯等烴的基礎上上引入的。透過本節的探究學習,既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為後面進一步學習: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作了鋪墊,又為學生學習《有機化學基礎》打好基礎。它不僅是本專題的重點,也是高中有機化學學習的起點和重點。

  新教材不拘泥於以往的知識體系,單一的從官能團及其衍變進行展示,而是從生活中的營養物質切入具體有機物,按“實驗現象——結構——性質——重要應用”這樣的明線展示,將它們之間的衍變作為暗線隱含於教材或習題之中。這樣的編寫,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可以使學生透過本節的學習認識了一些重要的烴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飲食習慣,正確對待衛生、健康等日常生活問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由於將來選學內容《有機化學基礎》中深入介紹了乙醇的性質,在必修中乙醇知識的教學,迴避了較為複雜的結構分析,更多的是讓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關係密切。

  2.學情分析

  2.1教學物件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從學生學習能力上看,經過近一個半學期的高中化學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系統知識學習的能力,學會了分析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係,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教學背景

  由於本單元知識十分貼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質,學生的情緒與心理都會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會產生一種自然的探究慾望,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將會大有幫助。

  學生已經有烴的基礎知識,在烴的衍生物中,從簡單的多了個氧原子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酒精開始,來學習烴的衍生物,降低了認識難度。在烴的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已接觸過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科學關係,在此節課上學生可繼續加以應用。

  2.3知識基礎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徵、主要化學性質及應用,並學會比較各種烴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也初步瞭解了有機基團與性質的關係,對於官能團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畢竟高一學生剛接觸有機化學,知識掌握是零亂而不繫統的。

  2.4能力基礎

  本節課介紹的乙醇與生活密切聯絡,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結合初中課本基礎,再借助前兩節的有機內容學習,學生會對本節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與老師一起走進未知的學習領域,進而為掌握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及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準備。

  2.5學習風格分析

  對於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對升學以及以後的發展已經有較高的認識,還有自制能力較強,因此在學習動機方面一般能自我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學生會有比較高的熱情去學習,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並積極去探索新事物,發現新現象。

  2.6情感態度

  身為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在情感認知方面已經比較成熟,辨知能力已經較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強。另外,隨著性格的逐漸成熟,在情感方面會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可,因此表現欲更強。

  3.學習目標分析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學目標:

  3.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瞭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3.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揭示問題,討論釋疑,動手實驗,學習對比,推斷等科學探究方法。

  3.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樂趣,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2)學會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人人動手實驗,規範操作,全面培養、提高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

  (3)透過新舊知識的聯絡,培養知識遷移、擴充套件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透過實驗,培養求實、嚴謹的優良品質。

  4.教學內容分析

  在初中化學中,只簡單地介紹了乙醇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因此本節課主要從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出發,可以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教學設計中,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從烴到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變化,強調官能團與性質的關係,在學生頭腦中逐步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關係等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同時鼓勵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解釋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而必修有機模組是以典型的有機物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的認識。本節課介紹的乙醇與生活密切聯絡,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為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最先接觸的是乙醇,教材從另外一個角度---飲食的角度,來認識不同型別的有機化合物。從乙醇開始要比烴類物質組成上覆雜了,與人類生活及人體更加有密切的關係,更加註重官能團的作用;再結合初中課本基礎,再借助前兩節的有機內容學習,學生會對本節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與老師一起走進未知的學習領域,進而為掌握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及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準備。

  5.教學重難點分析

  5.1教學重點

  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重點掌握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由此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乙醇的分子結構和主要化學性質(與活潑金屬鈉反應、催化氧化、燃燒)。

  5.2教學難點

  在有機化學反應中,重點學習官能團的性質及斷鍵的方式,本節課的難點是乙醇分子在反應中的斷鍵方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