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透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並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關鍵點】

  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思路】

  透過讀課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教路】

  理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教學學路】

  讓學生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聯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介紹周恩來。

  2、試著讀課文。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測讀,並提醒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瀆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2、自主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讀文,交流讀文所得。

  3、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讀文。

  4、以小組為單位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5、說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思。

  (聯絡圖片過去的中華、現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6、聯絡上下文,理解周恩來的志向同前兩個孩子是不同的,在當時那種背景下,13歲孩子的豪言壯舉足以說明他志向的遠大。

  7、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四、誦讀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讀。

  3、個別讀課文。

  五、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2、閱讀《立志爭光》。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帝國主義、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鏗鏘有力、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周恩來的資料;熟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並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寫批註)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出示周恩來圖片。

  師:圖片上的人,你認識嗎?關於他,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教師總結並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指導“崛”的寫法,初步解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出示詞語,並指名讀。

  將詞語放在句子中再讀,並讓學生說說部分詞語的意思。(突出學習方法指導:藉助工具書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

  2、質疑,自主提問

  師:在預習課文之後,有沒有仍然不懂的問題?

  3、帶著問題讀或聽讀課文:

  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

  引導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在有所發現或有感觸的地方繼續留下思考的痕跡。

  三、研讀重點,深入感悟。

  挖掘有價值的問題,結合課文重點詞句,加以解決。如:

  1、周恩來為什麼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引導如下: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1—6自然段,突出對話部分的朗讀指導,體會周恩來耳聞“中華不振”時的疑惑不解。

  (2)多媒體出示百年前中國貧民區和租界地照片,渲染對比,使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現狀,進一步感知“中華不振”。

  (3)讀課文7、8自然段,體會周恩來目睹“中華不振”後的悲憤心情。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也可以加上動作、表情,演一演,體會周恩來之所以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是因為他深刻地感受到“中華不振”。)

  2、 “中華不振”的現狀,引發了周恩來怎樣的思考?

  讀課文,討論交流。

  3、周恩來面對“中華不振”,立下了怎樣的志向?

  分別用“清晰而堅定”的語氣讀,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再讀。

  4、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何不同?(在對比中,使學生感悟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四、激情朗讀,昇華情感

  1、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激情齊讀。

  2、聯絡全文內容,體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深刻含義。

  3、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

  五、激勵總結,拓展延伸

  齊讀周恩來寫下的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六、綜合性實踐作業:回憶自己或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然後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七、板書設計: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透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二、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師:有一個這樣的人他活著的時候為人民鞠躬盡瘁地工作,為國家嘔心瀝血地奮鬥;是他,在民族面臨重大苦難之時挺身而出;是他,在國家陷入極度混亂之時,力挽狂瀾,儲存正氣。有這樣一個人當他離開這個世界時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發為他落淚送行,聯合國全體成員為他下旗致哀;有這樣一個人,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後人,一分財產,一點骨灰,卻永永遠遠地留在中國老百姓的心頭上。他就是──周恩來!周恩來這個名字,陪我們走過了一百零五年的風雨歷程,在他逝世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深切地為他的精神所打動,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愛民的心靈,一個報效中華的偉大理想。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立下的宏偉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理解課題。

  1、請學生跟著寫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後,全體朗讀一遍課題。

  2、提問:

  這個課題裡面哪個詞是我們不理解的?(崛起)請查查詞典,說說它有幾種意思?哪種意思更適合本課的意思?

  3、說說課題的意思。

  4、根據自己理解出來的意思再次朗讀課題。

  (三)理解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筆畫出生字生詞,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

  幻燈片顯示:

  崛、帝、範、巡、嚷、懲、鏗、鏘。

  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別容易讀錯、哪些字容易混?如果有哪個字特別不太認識,趕緊去請教別人,看看有什麼辦法記住它。等一下,我們看看小組學習的效果怎樣?如果整個小組都讀認識了,那就請這個小組的同學都把手舉起來。

  3、檢測小組學習生字的效果。請一小組全部讀,全班同學判斷對錯。請二小組讀,如果讀對則全班跟讀。

  4、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拓展課外詞語。

  (師:這些生字你還在什麼詞語裡面見過它?)

  提問若干同學。檢測學生自學詞語的情況。

  幻燈片出示:

  帝國主義、焦點、伯父、模範、疑惑不解、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諸生、抱負、胸懷、鏗鏘有力、喝彩、振興中華。

  5、生詞正音。學生跟隨教師滑鼠朗讀一遍螢幕生詞。

  6、提問理解詞語的好辦法有哪些?

  (一查工具書;二聯絡上下文;三請教別人。)

  7、本課出現的這些詞語,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

  (提問個別學生。)

  8、教師幫助理解比較難的詞語。

  (帝國主義、燈紅酒綠。)

  9、除了詞語之外本課當中還有一些比較長、比較難的句子。老師把它拿出來讓大家看看,讀好了這些句子,讀課文就沒有問題了。

  出示難句:

  (1)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2)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3)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指導朗讀。

  10、為了幫助大家系統地記憶這些生詞,老師用文字把它們串聯在了一起組成了一段話。這樣不但能夠提高我們的記憶效果,也能夠幫助我們培養寫作能力。

  出示:1910年東北是帝國主義爭奪的焦點。伯父的一句中華不振讓在模範學校讀書的周恩來感到疑惑不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他來到了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外國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裡吵嚷。原來是那些耀武揚威的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得意揚揚的外國肇事者,反而訓斥中國婦女。於是周恩來在心裡立下了振興中華的抱負。當校長問到諸生為何讀書時,他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校長的喝彩。

  11、去掉疑惑不解、風和日麗、燈紅酒綠、得意揚揚、鏗鏘有力等形容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詞語的理解邊讀邊補充完整。

  師:如果還有詞語我們無法理解怎麼辦?

  (呆會進入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聯絡上下文進行理解。)

  (三)初讀課文。

  (師:經過了剛才的學習我想同學們讀課文一定沒問題了。接下來,同學們開啟課本讀讀課文,把我們讀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多讀幾遍,可以請別的同學幫你聽聽,讓他給您提提意見。)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展示:

  師:下請3個同學合作為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讀(1~6自然段)、(7~8自然段)、(9~16自然段),最後一段全班齊讀。

  (其他同學聽一聽,看看他們的字音、句子是否讀準確了,呆會咱們來評一評。)

  3、學生評價朗讀效果:

  對學生指出來的錯誤進行更改。

  (1到2名學生進行評價。)

  4、給課文做眉批:

  師:有個文人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是講了一件什麼事?把課文當中你特別有感受的句子勾劃一下,或者在旁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課文中作個標記,等一會兒咱們交流。

  5、交流本文的主要內容。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出示: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6、交流學生感受較深的地方,並注意提問為什麼有這種感受?

  (視學生反應情況交流1至2名。)

  7、交流學生有疑問的地方?能夠由學生解答的儘量讓學生給予解答,不能夠解決的把問題寫上黑板留下節課解決。

  (四)寫字訓練。

  1、開啟課本124頁,看一看本課的12個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在寫的時候要特別地注意。

  (巡、嚷等。)

  2、教師示範。

  3、學生練習。

  (師:同學們把大家剛才提到的比較難寫的字或者你認為難寫的字在練習本上練一練,練幾遍你自己決定,練到你滿意為止。)

  4、個別評價。

  (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進行評價。)

  (五)佈置課後作業。

  課後咱們想想剛才老師在黑板上留下的作業,第二節課咱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從題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線。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與理解,我們知道課題的意思了。那透過上節課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嗎?你是從課本上的什麼地方發現這句話的?(出示兩句話,學生感受其語氣:堅定、鏗鏘有力)從讀中感受到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這句話的意思與課題的意思一樣,這是課文給我們的一個提示,說明這句話是課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那咱們一起認真地把這句話寫下來。

  板書: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當時的中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板書:中華?)請大家閱讀第1~6自然段,想一想伯父與周恩來的一番對話。看看從伯父的嘴中,我們能知道些什麼?(我們從伯父的嘴中知道了當時的中華是不振的。(板書:不振)

  3、自由練習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4、男女同學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分析課文的第二部分。

  1、師:從與伯父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周恩來的種種疑問,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自己親自去看看。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7、8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特別讓你感到氣憤的地方多讀幾遍,等下咱們交流交流。

  下列環節根據學生回答情況作機動處理:

  第7自然段:

  (1)(提問找到這裡的學生)你從剛才的句子裡面感受到了什麼?從那些詞語裡面感受到種界的繁華?哪些詞語感受到巡警的威風。

  (如果學生一時不會回答,那麼老師引導:為什麼會讓你氣憤?)

  (2)全體學生帶著問題再讀句子。談談感受。

  (教師引導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中華不振。)

  第8自然段:

  (1)這段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出示:

  請你根據課文的內容想像──婦女會哭訴些什麼呢?洋人會說些什麼?圍觀者又會說些什麼呢?

  (提問這樣想像的根據是什麼?)

  (3)帶著總結出來情感(婦女悲傷、洋人得意、圍觀者憤怒而無奈)再讀讀本段。

  (4)總結剛才分析的結果,其原因還是在於中華不振。

  2、同學們,像這樣令人氣憤的事情在當時來說太多太多了。當時的那個不振的中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大家看看一組圖片。

  (播放相關圖片,加深學生體會中華不振的含義。)

  3、訪問看完圖片後的感受。

  (三)分析課文的第三部分。

  1、看到這樣的鏡頭,周恩來終於明白了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那就是國家落後,人民就要挨罪。可是從租界地回來之後的周恩來並沒有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而沾沾自喜,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片沉思。請大家齊讀第9自然段,想一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時都在想些什麼?並把你想到的用筆記下來跟同學們交流。

  2、經過認真、充分的思考後,周恩來的回答贏得了魏校長的喝彩。請問,他的理想跟其他同學的理想有什麼不同?

  (四)課外拓展,交流感悟。

  1、正是因為少年周恩來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到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努力讀書。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請同學們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展示周恩來光輝一生的圖片。)

  2、(如果有時間)看完影片後,我想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就讓我們帶著對周總理的崇拜與感動把這篇課文從頭到尾大聲地朗誦一遍吧。

  (五)佈置課後作業。

  1、討論:我為什麼而讀書?

  2、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3、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找找四個字的詞語。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組課文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編排,旨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本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絡在一起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學生剛由三年級升到四年級,已具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為學習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由於沒有切身的經歷和情感的儲備,缺乏透過文字表面體悟背後的情感,領悟其間的內涵。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讀文基礎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將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並在體驗別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學習如何立志。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識記本課生字新詞,規範書寫“懲”;以自己的`方法理解“租借”“鏗鏘有力”“衣衫襤褸”等詞的意思。

  (2)在初步的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展示周恩來從少年到垂暮之年的一組照片。老師語言渲染進行大致解說。

  【設計意圖: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由於沒有切身的經歷和情感的儲備,缺乏透過文字表面體悟背後的情感,領悟其間的內涵。此處,一幅幅總理親切的照片和著老師詩一般的語言,將學生的目光緊緊吸引,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這位偉人,瞭解他少年時代的一個故事。老師板書課題,相機理解“崛起”“之”之意,明晰課題含義。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2、就題質疑。歸納總結: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設計意圖:透過質疑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學生藉助已有識字經驗,先掃清一部分“攔路虎”: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

  彙報,將不認識的列舉下來,在讀文中進一步掃除。

  2、初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補充三組詞語:

  (1)帝國主義列強、租界

  (2)耀武揚威、衣衫襤褸

  (3)鏗鏘有力

  讀詞、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4、解決問題。(周恩來因為“中華不振”,才立此遠大志向。)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踴躍回答”、“鏗鏘有力”詞語的意思。

  2、其餘學生邊聽邊思,畫出令自己感到中華不振的語句。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分層次理解詞語,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了探究的願望。】

  三、精讀感悟,體會“中華不振”,瞭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研讀重點語段,深入感悟。

  1、第7自然段,抓住“闖進”一詞,理解“租界”不允許中國人隨便入內,補充“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2、第8自然段。

  (1)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深入體會“中華不振”,完善板書,新增感嘆號。

  出示: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裡,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1)引導學生抓住“衣衫襤褸的婦女”“得意揚揚的洋人”形象,想象、體會婦女的不幸和悲傷,並相機指導朗讀。

  (2)抓住“懲處”,再理解“中華不振”。

  指導寫字:學習“懲”字,老師範寫,學生練寫。

  抓住“懲處”進行感情朗讀指導。

  2、出示圖片資料,豐富對“中華不振”的理解。

  3、教師小結,強化感悟。

  同學們,為什麼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洋洋?為什麼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為什麼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情感為紐帶,透過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與文字進行交流,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展現出一個“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與文字對話”這樣一個過程,培養起良好的讀書習慣,並在閱讀實踐中透過學思結合習得學習方法,獲得語文能力。】

  四、寫話訓練。

  從租界回來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麼呢?想一想,寫下來。

  【設計意圖:此處挖掘文字空白,將讀寫整合,讓學生置身情境之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我想只有這樣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語文課才有可能流淌詩意。】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透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闊學習思路。

  4、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師多媒體出示周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指名讀。

  4、大家想知道周總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他讀書的目的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請線索。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彙報: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概括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可分為幾段?

  (三)、學習生字生詞。

  1、教師板書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

  4、學生帶著以下要求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

  (1)、怎樣讀準要求學會的字的音?怎樣記住要求學會的字的形?透過書中的生詞和課外的詞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樣記住要求認識的字的音?

  5、彙報小組學習生字的成果,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彙報要求學會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導學生讀準。“懲”是陽平,強調不要讀成上聲。

  (2)、引導學生用比較法記憶:租—祖振—晨嚷—囊

  (3)、透過組詞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帝國主義、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後一筆是豎彎鉤,“嚷”字右邊分上、中、下三部分,這兩個字教師邊強調邊範寫,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彙報要求認識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出示舊中國東北的“外國租界地”圖片。

  2、指名彙報課前查詢的有關“外國租界地”和“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料。

  3、師:12歲的少年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關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主人公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

  (1)、伯父的話應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讀,師生評議後再指名讀。

  (三)、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胸懷祖國。

  1、過渡:租界地對於少年主人公來說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3、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4、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為所欲為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6、結合查詢到的資料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7、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8、指導朗讀: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報國之心的堅定。

  1、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麼呢?

  2、指名讀,大家思考,主人公常常在想什麼?

  3、彙報上面的問題。

  4、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絡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5、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同?

  6、指導朗讀所說的兩句話。讓學生說說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麼從而體會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五)、拓展總結,昇華情感。

  1、讀最後一段。

  2、知道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學生結合查詢到的有關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所做的貢獻的材料彙報交流。

  3、學生談聽後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為什麼而讀書?

  課程資源開發

  1、將舊中國東北“外國租界地”圖片、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外國租界地”、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及名人名言。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6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得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閱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慾望: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齊讀,個別讀。問為什麼這樣讀?(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2、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自讀思考:課文章寫了哪幾件事?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些事情?

  2、課文的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交流蒐集的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引入揭題。

  1、板書課題。

  2、12歲的周恩來竟把為中華之崛起確立為自己的讀書的目標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怎樣?

  二、品讀詞句,感受“中華不振”體會人物情感。

  1、默讀1-8自然段,想一想周恩來經歷了哪些事讓他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2、輕聲讀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部分,從兩個人的對話中能體會到什麼?

  3、指導朗讀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部分。

  4、12歲的周恩來聽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後內心產生了很多疑惑,終於來到了租界地親眼見到了洋人欺負中國人的情景,才真正感受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默讀8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中介紹了哪些人,把描寫這些人的詞句畫一畫,把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寫在句子旁邊。

  5、學生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物情感。

  a.衣衫襤褸的中國婦女失去了親人卻無人主持公道是因為什麼?

  b.外國洋人肇事害人不知羞愧仍然得意洋洋是因為什麼?

  c. 中國的巡警不顧同胞的苦痛,不顧民族尊嚴甘願做洋人走狗這又是因為什麼?

  d.圍觀的中國人眼看同胞被欺侮只能握緊拳頭敢怒不敢言這還是因為“中華不振”。

  6、播放圖片《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遺址》、《南京大屠殺》談感受,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7、從租界回來的周恩來有什麼表現?默讀9-最後的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8、周恩來在沉思什麼?

  9、這就是少年周恩來立下的讀書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0、這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1、這也是周恩來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拓展延伸。

  1、周恩來生平介紹,感受他不平凡的一生。

  2、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你們是否也有自己的讀書志向呢?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立志讀書

  【教學反思】

  一、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字

  從內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經過一番琢磨,我發現在這些看似沒有聯絡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著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教學只要能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深入解讀,必然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讓每一個文字都因為“中華不振”而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因此,我設計讓學生尋找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學生雖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對“中華不振”都有了較深刻的思考。

  二、剖析文字語言,洞察內心情感,深入感悟文字

  言為心聲,語言是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語文教學講究“披文以入情”。文字所描述的事件是周恩來立志的主要原因,但是讓學生僅僅瞭解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事情發生的現場。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深入體會洋人、中國巡警、圍觀的中國人三種人物對被軋死親人的婦女出乎常人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華之不振,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的心情。體會只有對這一事件的深深觸動,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周恩來的內心世界,也才能領會周恩來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其次文字所介紹的中國屈辱史僅僅是當時社會縮影的一角,要讓學生明白今天的事絕不是一種偶然,因而在教學中我又為學生補充了四幅有舊中國代表的圖片,讓學生對文字有更深的體會。

  三、拓展文字,聯絡自我。

  如果本文僅限於對中華之不振的瞭解,僅限於對那段歷史的拷問,僅限於對周恩來少年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欽佩,那本文的教學就是不完整的。立志是行動的起點,因此課的最後我適當地拓展了人物,補充了周恩來後來是怎樣實踐自己的誓言,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也讓學生明白光立志還不夠,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誓言。其次讓學生思考在現在我們又是為什麼而讀書?讓學生明白讀書的真正目的。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7

  一、設計理念

  本課以“學會關心”為主題,在教學中力求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情景中打動心靈,在閱讀中生成感受,在活動中詮釋行為,提升感受。在實踐延續中積極體驗,付諸行動。讓學生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是本課的教學目的所在。

  二、教學目標

  1、透過讀故事、誦名人名言、開展模擬小比賽活動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樹立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志向。

  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愛國情感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透過學習,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為自己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成材計劃。

  四、課前準備

  PPT課件、錄象片斷、模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紙板7塊、名言小卡片、蒐集有關我國誠信危機、環境危機、惡習危機、教育危機、健康危機、科技危機、文化危機的資料和言論。

  五、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揭示課題

  播放《你是這樣的人》樂曲,邊看有關周總理工作的圖片師邊深情朗誦:

  在這裡

  我要歌頌一個人

  歌頌智慧和精力

  歌頌馬蹄蓮的純潔和質樸

  在民族迷失了道路的地方

  他以一個微笑

  解開了人民的疑惑

  他以神奇的魅力征服過所有的人

  他以革命家的力量和戰士的熱情

  使貧困的土地上開滿了花朵

  他的心臟和脈搏

  在人民的軀體裡從沒有停止過跳動

  他就是把畢生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我們人生的楷模——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從小志氣高,在他12歲時就許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30頁,讀讀連結橋裡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用抒情的讚美詩和生動的故事讓一代偉人周總理自然地走進學生心田,使學生初步懂得一個人從小要有遠大志向,樹立報效祖國的理想。情景匯入和故事的閱讀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

  (二)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含義

  1、課件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圖文

  教師:同學們,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紅領巾,請肅立!請向一切為了爭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犧牲的英雄們深深鞠躬!

  2、師:如果在紀念碑上開闢一小塊緬懷者留言板,你會在上面寫什麼?

  發小紙片,學生各自書寫。

  實物投影展示其中的部分留言。

  3、小比賽,每組一個模擬紀念碑的紙板,3分鐘之內,看哪組在上面寫出的中華英烈名字最多,寫得最工整。

  [設計意圖:很多時候,活動的教育方式遠甚於苦口婆心的勸告。比賽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三)瞭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實質涵義,學習榜樣的實際行動

  1、師:同學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歷來是一面旗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人成就偉大事業和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振興祖國為己任,他們身上具有的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真誠的愛和責任讓人感動。現在,讓我們走近,瞭解有關他們的故事。

  2、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6頁,讀讀“廣角鏡”裡面的三個故事,看看主人公是怎麼做的?

  大螢幕出示《聞雞起舞》文字,指名讀

  師生交流:故事裡祖逖怎麼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師小結:祖逖等一代又一代熱血之士為了祖國的安定繁榮,聞雞起舞,精忠報國。

  3、出示《人民科學家的忠誠》文字,指名讀

  師生交流:故事講了什麼?錢學森為新中國國防事業作出了哪些歷史性的貢獻?

  出示並齊讀錢學森的話:“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同樣能造。”

  師小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了祖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4、默讀文中故事《童弟周:生命的追問》,交流感想。

  劃出童弟周說的話,齊讀:我是中國人,我的最大願望是讓中國快些富強起來!現在中國看到了希望,我得趕快回國去!

  師小結: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一種義務,一種光榮。

  5、六人小組故事會:介紹自己最敬仰的愛國志士和革命先輩,說說他們對自己的影響。

  請學生上臺說,對說得好的同學獎勵名言名句小卡片

  [設計意圖: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動孩子的心靈。讀英雄故事,講英雄故事這些直觀、形象的教育形式,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祖逖、錢學森、童第周都是關心國家命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典範,選用他們的故事,能促進學生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含義的理解。]

  (四)熟讀成誦,深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涵義

  1、剛才有幾位同學得到了老師的小卡片,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和大家共同來分享。

  指名說句子和意思,逐句理解。(出示句子和註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宋.朱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雄於地球,

  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

  2、師:這幾句愛國的至理名言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請同學們多讀幾遍,認真背一背,記一記。

  學生自由背誦——指名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名言名句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瑰寶。通讀誦讀教材“積累園”及補充的名言名句,能夠幫助學生深化主題認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責任!

  (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貴在行動

  1、播放八國聯軍侵華,香港島被迫割讓給英國後又於1997年順利迴歸的錄象片段。

  師生交流:帝國主義列強為什麼敢在我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為什麼香港島曾經被迫割讓給英國?為什麼又能於1997年順利迴歸祖國?說說你所知道的原因。出示並引讀:

  ——: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歷史告訴我們

  ——:落後就要捱打。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開拓未來。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是歷史的重任,先烈的遺志,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需要努力的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

  2、師:在這和平安寧的時代,振興祖國的內容和任務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請說說你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點名學生談看法)

  3、小組合作

  請同學們在學習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在黑板的指定圈內寫下自己的感悟。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責任是:

  4、教師介紹我國今天在國際上的地位、懇切陳述我們面臨的種種危機:誠信危機、環境危機、惡習危機、戰爭危機、教育危機、健康危機、科技危機、文化危機等等。

  5、聽了老師的介紹,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6、同學們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為自己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成材計劃,寫在一張白紙上。

  (六)總結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我們理所當然要儘自己所能,刻苦學習、儲備知識和能量,為了祖國的明天、也為了自己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設計意圖:故事、名言只能讓學生懂得“落後捱打,從小立志報國”的道理,行動才是目的地。引導學生如何把愛國情感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責任。讓道德教育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學生的心靈。]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把握文意,瞭解12歲周恩來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思。

  2、讀正確詞語,理解“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3、積累課文中的四字成語。

  4、在說文意的過程中感受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學會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

  梳理“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交流有周總理的生平事蹟

  2、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找出、畫出生字詞。

  3、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4、交流在課文中積累的四字成語。

  5、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讀寫“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2、同桌互相朗讀課文,形式自定。互相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評委,聽後評議。教師相機小結:讀書要正確、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讀,不錯讀。

  4、交流朗讀在課文中積累到的四字詞語並用各自的方式談理解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說說在閱讀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2、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並說說件事給你的感受最深刻

  3、朗讀展示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1、透過讀課文,你感覺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激勵學生。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讀書的目的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伯父、模範、巡警、懲處、抱負、胸懷、喝彩、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風和日麗、耀武揚威、左顧右盼、得意洋洋、、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與同學合作朗讀課文的對話部分。

  3、在閱讀中能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4、開展一次綜合性活動,瞭解別人是怎樣成長的。

  重點難點

  1、理解周恩來小時侯是怎樣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念頭的。

  2、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的資料。

  2、蒐集反映20世紀初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周恩來同志生平的事蹟

  1、出示周恩來同志的照片,請同學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周恩來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蹟。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作適當補充。

  2、周恩來同志能為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卓著的功勳,是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繫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二、提示課題,範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周恩來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書課題)

  2、釋題:中華 崛起興起 (先由學生試說,教師補充)

  3、教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練習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詞典,聯絡生活實際等辦法初步瞭解詞語的意思。

  四、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中講了少年周恩來的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練習寫字,掌握字型

  1、學生說說每個生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做示範和指點。

  2、學生練習寫字。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分段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讓學生讀這一部分課文,想想周恩來的語言和心裡想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讀。

  (2)同座位的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仔細閱讀這一部分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

  想一想當時這位婦女、中國巡警、那個大個子洋人以及周圍的中國人都會說些什麼?(學生分小組說一說,把當時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讓學生說一說“中華不振”的含義。

  (2)聯絡全文的內容,想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麼,並把想到的寫下來。

  3、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讀書目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4)再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麼寫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前先寫了同學們的回答,為什麼具體寫了魏校長在聽到周恩來的回答之後的反映。

  4、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齊度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聯絡全文深入思考

  1、是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2、課文中的三件事之間是什麼關係,文章又是怎樣把三件事連在一起的。

  四、積累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讀一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後寫一寫。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閱讀,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手跡的圖片。

  2、學生自由讀“閱讀連結”中的短文。

  3、教師提供詩的註釋,學生試說詩意。

  4、聯絡課文內容談談閱讀後的感受。

  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1、自擬題目,把自己閱讀課文和“閱讀連結”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寫下來。

  2、小組內交流小習作。

  三、佈置綜合性學習

  1、我們已經瞭解了總理小時侯的故事,讓我們透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更多人的成長故事吧‘

  2、分小組,說說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長的故事。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透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同學們,你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讀書?

  二、同學介紹蒐集周總理的資料

  三、觀看錄影,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影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四、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要求:

  ⑴ 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藉助工具書或者聯絡上下文解釋。

  ⑵ 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⑶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後鼻韻,“範、巡”是前鼻韻。“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覆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後小結】

  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時,“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

  從“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體會到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來是一個善於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後,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

  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3、學生演完後,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實:貧窮落後,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絡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來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閱讀關於寫周恩來總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瞭解偉人。

  2、將你所瞭解的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課後小結】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志向,並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絡起來。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從語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訓練朗讀能力;體會過渡句、過渡段的運用,學會文章段與段自然過渡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一、 匯入

  1、今天我們進入第七組課文有學習,請一名同學導讀,其它同學思考:從導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2、師: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在成長中思考為什麼而讀書的故事。

  3、齊讀課題,初次看到課題時,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誰?這個人的志向真偉大……)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是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瞭解他嗎?資料彙報。

  二、 閱讀課文

  (一)

  1、和你同桌一齊讀一遍課文,並且交流一下你預習中的收穫。

  2、交流預習收穫,詞、字兩方面相機提示字形、字音、理解個別詞意。

  3、指名朗讀,思考:圍繞著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文中寫了幾件事?

  4、反饋

  5、這三件事的連線,作者過渡得很巧妙,你發現了嗎?(過渡句,過渡段)在哪裡?

  (二)

  1、為什麼而讀書?其它同學與周恩來的回答迥然不同,找出相關的段落再讀一讀,體會體會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1)讀。

  (2)體會。

  預設(為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為祖國、民族的振興而學習)

  2、少年周恩來就已經立下了如此遠大的志向,請同學們想一想,使周恩來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

  (1)(中華不振)。

  (2)(耳聞目睹租界裡中國人受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

  3、根據預設

  提問:文中幾次提到“中華不振”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周恩來又是在哪一次提到後沉思,而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呢?

  4、在20世紀初,中國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之時,周恩來這樣有志青年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大志,那麼在21世紀初,中國在世界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的今天,作為祖國未來,民族希望的我們,思考過“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嗎?

  5、學生髮言(預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讀書)

  6、聯絡今天的學習,堅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三、 閱讀連結

  感受周恩來的臨別贈言和詩篇的含意,進一步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四、 綜合性學習

  1、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

  2、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選讀課文《真實的高度》。

  3、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彙報。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對話部分。

  2、明確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3、閱讀中指導怎樣把成長故事寫清楚寫具體。

  教學重難點:

  重點:閱讀中指導寫作。

  難點:明確少年周恩來立志讀書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講的誰的小時候的成長故事?課文講了少年周恩來立志讀書成長過程中的哪幾個小故事?

  2、交流:疑惑不解——解開謎團——立志讀書(板書)

  二、新課學習

  匯入: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他是在疑惑不解、解開謎團中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課文是怎樣把這三個小故事連起來寫清楚寫具體的呢?我們繼續學習。

  a、學習第一部分(1—6自然段):閱讀中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讀懂少年周恩來心中的疑惑,學習把故事寫具體。

  1、引言:課文是抓住周恩來的什麼方面的描寫來表達他心中的疑惑不解的呢?

  2、交流中學習。

  (1)角色朗讀對話。讀懂少年周恩來心中的疑惑:為什麼那地方不能去?

  (2)引導朗讀心理活動的語句,讀出周的好奇。

  周恩來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指名讀)

  周恩來一次又一次地想:(齊讀)

  少年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齊讀)

  b、學習第二部分(7——8自然段):閱讀中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表情,體會少年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真正原因,進一步學習把故事寫具體。

  1、引言:周恩來闖進租界,看到什麼事情讓他揭開了自己的謎團。請你用心讀課文7、8自然段,作上記號。

  2、讀文交流把握:

  ①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疑惑)

  ②衣衫襤褸的婦女哭訴洋人軋死自己的親人。(同情)

  ③肇事的洋人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憤怒)

  ④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可悲)

  ⑤圍觀的中國人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裡,誰又敢怎麼樣呢?——理解反問句(誰也不敢怎麼樣。)

  3、小結:婦女哭訴,洋人得意,巡警耀武揚威,中國人無奈,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中華不振”。周恩來看了內心很不平靜……於是回來後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麼?

  c、學習第三部分(第9—17自然段):角色朗讀中抓住人物語言讀懂周恩來的志向。

  1、自由讀課文,找出答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交流體會: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周恩來立志:為了振興中華而讀書。

  3、對話朗讀

  ①指名讀同學們的話,與周恩來對比——理解“抱負”、“胸懷”。

  ②引讀周恩來的話。

  a、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女生)

  b、這九個字是他今後的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男生)

  c、這九個字更是他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啊!(齊讀)

  ③引讀校長的話

  第一次,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了為之一振!

  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第二次,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激動地喝彩:

  “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④合作分角色朗讀

  d、讀過渡句:學習如何把故事寫清楚。

  1、導語:課文三個故事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文中的三件事是由兩個過渡句聯絡起來的,請你找出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讀句子,說說這兩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四、閱讀連結:

  讀詩感悟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五、綜合性學習:

  本組課文主要記錄的是成長經歷中的故事,本單元的習作也是要求寫一個他人或自己的成長故事,為了開拓你們的寫作視野,豐富寫作積累,要求每個同學課外透過閱讀、詢問、寫信等渠道,瞭解別人的成長故事,回顧思考自己的成長故事,做好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疑惑不解——解開疑團——立志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裡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課文結構嚴謹,層次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在教學中我做到:

  1、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字:

  從內容上看,本文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課堂上大家關於為什麼而讀書的討論和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絡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著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因此,我設計讓尋找文中哪些地方刺痛了你的心來反映中華不振。學生雖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對“中華不振”都有了較深刻的思考。

  2、抓住重點內容,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本文重點事件是一箇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周恩來在目睹了這件事之後,方明白這一點,以至於才有了讓中華崛起的志向。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體會中華如何不振的重點,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但由於課堂把握還不夠成熟,感覺朗讀還不夠到位。

  3、拓展文字,直面歷史與現狀,引導樹立報國之志:

  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資料,讓孩子們直面歷史,讓孩子們心海難平,讓孩子們心有所向,讓孩子們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萌發初步的報國之情。並在行動中去努力落實。

  4、本節課原準備把課文的第三部分也上進去的,但又擔心時間緊促,所以就捨去了,造成了本課時文字內容較少而課外知識穿插過多,人文性過強而工具性弱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感覺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的交流還可以更深刻,課堂上沒有達到想像的深度。有待思考。

  課堂粗糙,應不斷最佳化。請老師們指導。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3

  知識與能力

  1、重點認識一些字詞、

  2、透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2、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1、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什麼?

  2、交流蒐集周總理的資料。

  3、同學們,你們來學校學習是為了什麼?(指名說)

  4、周總理小時候為什麼讀書?(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在書上標出來。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出示小黑板,認讀生字詞,指導書寫。

  三、讀通全文,全班交流。

  1、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2、周恩來小時候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四、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聽寫詞語。

  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

  二、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指導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為什麼”?“那又是為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3、分角色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4、從本段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是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己一邊讀,一邊想: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2、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體會“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自讀讀文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絡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你從本段學到了什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

  五、課外延伸。

  1、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

  2、瞭解周恩來或別人成長的故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板書: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疑惑

  目睹 中華不振 振興中華

  立志

  教學反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5課,我教學本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以讀說感悟為主,讓學生明白周恩來立志讀書的原因,感受周恩來博大的胸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愛國的情感、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透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師生蒐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的資料。

  2、師生蒐集反映20世紀初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3、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周恩來同志的生平事蹟

  1、出示周恩來同志的照片,請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周恩來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蹟。

  2、周恩來同志能為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卓著的功勳,是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息息相關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繫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之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二、提示課題,範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周恩來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

  板書課題。

  2、解題:“中華”在這裡指中國,“崛起”就是興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為了中國的振興而讀書。

  3、教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練習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四、檢查學習情況

  1、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師生用查字典、詞典,聯絡生活實際等辦法初步瞭解詞語的意思。

  3、認讀生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聽寫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說說課文寫了哪三件事。

  二、分段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a 、讓學生讀這一部分課文,想想周恩來的語言和心裡想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讀。

  b.同座位的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a、仔細閱讀這一部分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

  b.聯絡全文的內容,想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時都在想些什麼,並把想到的寫下來,互相交流。

  c.思考:課文在第九自然段裡為什麼不把周恩來沉思的內容寫出來。

  3、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a、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b.利用教室的環境進行現場表演。

  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讀書目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d.再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麼在寫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前先寫了同學們的回答,為什麼具體寫了魏校長在聽到周恩來的回答之後的反映。

  4、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三、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聯絡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2、課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間是什麼關係,文章又是怎樣把三件事連在一起的。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閱讀,理解詩句

  1、教師出示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手跡的圖片。

  2、學生自由讀“閱讀連結”中的短文。

  3、教師提供“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註釋,請學生試著說說詩意。

  4、聯絡課文內容談談閱讀後的感受。

  二、自主習作,小組交流

  1、自擬題目,把自己閱讀課文和“閱讀連結”中材料想到的寫下來。

  2、把自己寫的內容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三、積累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讀一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後寫一寫。

  四、佈置綜合性學習

  1、我們已經瞭解總理小時候的故事,讓我們透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更多人成長的故事吧。

  2、分小組,說說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長的故事,你打算用什麼渠道去了解。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人物思想品格的方法;

  2、從周恩來的言行變化中體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從小樹立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理想。

  學情分析:本班共33名學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學習比較認真的有15人,中等生10人,學困生8人。從整體來講,本班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自覺學習的能力不夠強。

  教材解讀:

  這一課講述了少年周恩來在感受到中華不振的現實後,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事。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方法:

  有感情的朗讀、讀重點句子、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畫人物的語言、行為變化、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小組內討論。

  教學媒體:電子白板、課件、投影儀

  預習問題:

  1、課文講了幾件事?

  2、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教學流程:

  一、解釋課題:【1分鐘】

  崛起:

  中華:

  二、開門見山,語言匯入。【2分鐘】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過獲得成功的喜悅,有過遭受挫折的煩惱,也遇到過困惑不解的問題。少年周恩來曾經親眼目睹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從而立下了遠大的人生目標,你想知道他立下了一個什麼目標嗎?

  二、聽課文範讀,播放音訊檔案,熟悉課文內容。【5分鐘】

  三、整體理解課文結構,劃分層次。

  四、解決生詞,出示課件。

  五、新授

  1、學習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到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不解什麼?周恩來追問什麼?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出示課件【第一次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承接上文:周恩來聽到伯父的話之後經常想問題。

  開啟下文:好奇心促使周恩來想去租借看個究竟。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周恩來闖入租界的原因。(7、8自然段)

  4、在租界裡,周恩來又看到了什麼?

  ①、租界是什麼樣子的?

  ②中國的百姓在租界裡的遭遇怎樣?

  學生展示:

  1、寫一寫,劃一劃;

  2、小組代表回答(說清楚第幾頁,第幾段,那一句?)

  學習第二部分:(6——8自然段)講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教法:

  ①、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請舉手回答。

  ②、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又是怎樣一種感受?請舉手回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