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不值》的教學設計

《遊園不值》的教學設計

  《遊園不值》是九年義務小語教材第十冊《古詩三首》中的一首讚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詩中描述了詩人原想訪友賞花,不料輕敲柴門卻許久未開,遺憾之餘揣測大概是園主人怕外人踐踏青苔,印上痕跡吧!正待離去時,猛然發現一枝粉紅的杏花越牆而去,詩人因此而驚喜異常,不遇朋友的惆悵一掃而光。整個詩風流韻藉,情趣盎然。

  在教學中,我試圖煥發起學生對古典詩歌含蓄凝鍊之美的淺淺感悟和深深喜愛,也力求使學生得到諸如自信、合作、嘗試等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提升。

  環節設計如下:

  一、在“激情匯入、以舊引新”中傾注學習的熱情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

  再請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句,將其頭腦中原有的先備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連結。

  二、在“範讀激趣,初讀正音”中揚起自信的風帆

  大螢幕展示全詩後,我在古典樂曲的伴奏下深情吟詠,以詩所特有的韻美,將學生帶入雅緻悠遠的古詩文情境。“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由於剛才的朗讀已積蓄起了學生強烈的讀詩慾望,話音剛落,他們就迫不急待而投入地讀了起來。

  在充分的自讀之後,“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呢?”一部分學生勇敢地舉起了手,另一部分則由於羞怯而無動於衷。我先請所有願意讀的學生起立,“我們大家一塊兒為同學們讀讀,不一定讀齊,只要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即可。”由於老師在即將滿足個別學生表現慾望的同時又將讀文時的個人壓力軟化為集體的壓力,減少了難度。這時那些原本不願讀的學生也開始躍躍欲試,我沒有急於讓起立的學生讀詩,而是不斷地鼓勵那些坐著的孩子:“還有願意讀的嗎?剛才不想讀,現在改變了主意?可以一起來讀。”“還有嗎?”越來越多的學生戰勝了內心的膽怯,勇敢地站了起來。讀文後老師面對著一張張因興奮而漲紅的臉,微笑著點頭並告訴他們:“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還有誰會相信你呢?”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要將老師的要求化作學生的需求”新的《課程標準》也在強調“要養成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這便成了我在本次教學中努力達成的目的。

  三、在“‘咬文嚼字’、品悟詩意”中培養善思的品質

  由於古詩文體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詞都體現著詩人錘鍊語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藝。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就無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則將無法透視其深層意蘊,問題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在傳承中有所創新。

  我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仔細讀讀下方提供的註釋,爭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中描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老師只提供一個方法,而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這一過程中,我沒有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讓個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時,方可尋求幫助,自學一段後提示“同學們如果哪一處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和前後左右的同學共同探討。”教師允許課堂上“竊竊私語”、“交頭接耳”,但前提是個體必須在進行過深入的思考之後。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共同探究是難能可貴的,但對於個體善思品質的形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亦不容忽視。

  四、在“集體交流、體悟詩境”中展示靈動的想象

  引導學生在自學後彙報成果,“你透過詩中的註釋弄懂了哪一行哪一句的意思呢?”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教師只在學生探究思路受阻時,啟發點撥,相機指導。

  但對學生對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義上,“詩人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如何讓學生入境呢?學生在理解“春色滿園關不往,一枝紅杏出牆來”時,將其簡單地解釋為“主人園中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有一枝紅杏伸出牆來。”我便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想象,“一枝紅杏伸出牆來?還有更形象的說法嗎?”“竄出牆來”“因為怕主人發現,所以悄悄的跑出牆來,……。”“探出牆來,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誰最美。”“躍出牆來,急著留住詩人,想安慰他掃興的心情,……。”學生的想象隨處閃爍著靈動的光輝。“同學們加上想象,你的語言會比詩還美呢?”

  再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學生的表述一下子生動了許多。而且在這一番再造想象之後,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並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進一步的驅遣想象,“小院中會是一種什麼情形呢?”學習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五、在“讀誦深化、感悟詩韻”中學會合作與包容。

  讀誦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我先從各組成員中任選一人作為參賽代表。(許多學生表示不滿,認為這並不代表本組朗讀的最高水平,情緒有些低落。)我請學生一定要相信別人,並讓各小組先開一個賽前準備會,幫參賽者出謀劃策、點撥指導。學生們隨即投入了熱烈的討論,情緒又高漲了起來。這一次團隊的學習,學生懂得了真誠地幫助,寬容地接納,謙虛地汲取,友善的信任。

  隨後的朗讀,參賽學生極為認真、投入地讀出了詩情詩韻,有的還要求配上音樂,課堂上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讀詩後,老師提問:“透過學習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什麼?”“春天很美好。”“詩人在讚美春天。”“園主人是一個愛花的人……”,學生的感受是多樣而又稚嫩的。我放棄以往的教學中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蘊含深刻哲理的揭示。那種凌空而上的昇華,並不附合當時當地情形下學生的認知狀態。或許有一天當他們獲得某種情感的印證的時候,會豁然開朗,會突然想起這首詩。今天的教學中是為學生今後更深入更多樣的體悟埋下一粒種子,種下一個根。

  六、在“拓展延伸、積累運用”中勇於大膽的嘗試。

  (1)即興“創作”。“現在我們這裡恰好也是春天,大家也來寫一首春天的詩吧!老師要求不高,順口就行。”學生心中的詩是什麼樣子的,就大膽的寫成什麼樣子吧!感受一次古詩文創作的喜樂,喚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嚮往。

  (2)豐富積累。我在下課前又送給學生兩首描寫春天的詩。要求他們課下結合著註釋弄清詩的大致意思,並且背會。學生在更多次的與古詩的接觸中一定會越來越容易的體悟到詩的意境,接受到情感的薰陶,也會為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

  在以上的各個環節之中,我都在努力營造著一種輕鬆、和諧、自主、尊重的教學氛圍。因為我深信,今天的教學不應該僅僅是一種告訴,今天的課堂也不應該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容器,它也必須是一方生髮情感的場域,是一次心靈晤對的機遇,是一次萌生智慧的喜悅,是一個快樂有趣的經歷!因此我想:享受課堂與享受生命同等重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