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

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65頁,整理和複習

  教學目標:

  1、 對比例的有關知識進行系統地整理和複習,對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透過對比複習,使學生明確它們的區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 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利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敢於質疑的精神,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絡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清知識間的結構,主動建構知識網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回顧舊知

  1、 談話引入

  同學們,如果我們留意觀察,就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如:每天早上,老師都會騎腳踏車去學校上課,下面影象表示我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提問:

  (1) 老師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比例?為什麼?(口答)

  (2) 利用影象估計,老師8分鐘的時候,行了多少米?行了3000米時大約用了多長時間?(口答)

  (3) 我7:20出發,7:40分到達學校,老師家離學校有多遠?

  (要求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嗎?先在練習本上做一做,在和同桌交流一下。)

  可能出現算術法和比例解決兩種方法,重點交流用比例解決的.方法。

  (4) 追問:老師家到學校的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又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5) 師:同學們在解決這幾個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成正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 解比例 用比例解決問題)

  2、 師:看,這是彭老師按1:8的比例在校園拍攝的一張照片。(出示手中的小照片)

  (1) 師:如果照片上我的身高是20釐米,你能算出老師的實際身高嗎?

  (a)20×8=16(釐米) (b)解設:同學的實際身高是x釐米

  20:x=1:8

  X=20×8

  X=160

  (2)照片太小,後面的同學能看清是誰嗎?生:看不清。

  師:我把它裝進計算機裡(大螢幕顯示,照片放大)現在能看清是誰了吧。(本班學生李蒙)

  問:無論是縮小後的我還是放大後的我,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大小變了,形狀沒變)

  師:剛才我們友用到了什麼知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3、師:彭老師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學校,每年都發生著變化,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校園吧。(點選課件,定格在操場)我們的學校還在進一步的規劃和建設中,如果學校決定在操場內建一個小型足球場。這是它的平面設計圖:

  足球場長50米 寬25米

  50釐米

  25釐米

  問: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比例尺)

  〔此環節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用到了有關比例的知識,不僅使學生體會到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也為下面整理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 誘發引導,梳理知識

  1、 回憶:在解決剛才的幾個問題時,我們所用到的這些數學知識都是第三單元比例的有關知識,想一想這個單元除了這些知識,還學了哪些知識?(比例的意義 比例的基本性質)

  2、 揭題:同學們,比例的有關知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在我們就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一次系統的整理和

  複習(板書課題)

  3、 梳理:你們能把這些凌亂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一下嗎?

  4、 學生按小組討論,可參考課本,整理知識點。

  5、 按小組彙報。

  (隨學生回答,師生共織知識網路圖)如下:

  比例的意義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比例的基本性質

  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

  比例 正反比例的意義

  成反比例的量

  比例尺

  比例的應用 圖形放大和縮小

  用比例解決問題

  6、 小結:整理好的知識更條理、更系統了,我們每學完一部分知識都可以系統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識網路。

  〔此環節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網路,初步學會理清知識網路,在老師的引導下,把學過的知識織成網路圖,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一目瞭然,同時對知識的梳理也有了一定的意識。〕

  三、 質疑問題,查漏補缺。

  師: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你認為哪些內容容易混淆和出錯。

  (學生隨便說,可能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1、 正反比例分辨不清(也就是分析正反比例的相同與不同)

  2、 比和比例容易混淆(也就是找出比和比例的聯絡和區別)

  3、 比例尺的單位問題……

  (一人提出,全班一起舉例分辨)

  〔此環節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其他同學介紹經驗和感受來幫助同學們查漏補缺,透過對正反比例的比較和找出比和比例的聯絡和區別,讓學生對比和比例、正反比例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使學生在複習中達到了知識結構的重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四、 全課總結

  透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把凌亂的知識加以整理,看到了千變萬化的知識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知識結構顯得很清晰,希望同學們把這種整理方法也能用到以後的學習當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