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 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

《彈力 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透過觀察演示實驗來理解物體的彈性、塑性以及彈性有一定限度這些較為抽象的概念。

  2. 透過親手去拉皮筋、壓彈簧、搬尺子來感受彈力的作用,再透過抽象性思維歸納出彈力的一般概念,從中隱約地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法。

  3. 透過演示“共同自制彈簧測力計”自然而然地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並且能增強自我創造的自信心。再透過觀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測力計能夠找出它們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彈簧的形變大小與所受外力大小的關係,將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轉化為直觀的長度或角度的大小)。並以此能拓展認識到其它基本測量工具都是如此。

  4. 透過“使用測力計”的分組實驗總結出使用的要領,並且聯絡前面學過的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們有共同的使用要領,從而對逐類旁通的學習方法產生一些自發的認識。

  教學重點: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教學難點:

  彈力概念的理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彈性、塑性及彈性限度

  1、 演示一:

  (1)拉橡皮筋,觀察其伸長,撤去拉力,觀察其恢復原狀。

  {2} 拉泡泡糖條,觀察其伸長,撤去拉力,觀察其不能恢復原狀。

  (3)壓海綿,觀其變薄,撤去壓力,觀其復原。

  (4)壓橡皮泥,觀其變薄,撤去壓力,觀其不能復原。

  (5)壓鋼尺,觀其彎曲,撤去壓力,觀其復原。

  (6)壓鐵絲,觀其彎曲,撤去壓力,觀其不能復原。

  2、用示意圖再現以上六個演示實驗的.現象。

  3、學生分組討論,將以上六個現象分類。

  4、各抒己見再導向統一,得出彈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較大,很大的力分別拉同一根彈簧,觀察其能否復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彈力

  1、學生動手實驗:拉皮筋,壓彈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彈簧、尺子對手的力。

  2、分析以上彈力的產生,得出彈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長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2)彈簧在被壓縮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3)鋼尺在被壓彎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將“皮筋、彈簧、鋼尺”抽象為物體;“被拉長、被壓縮、被壓彎”抽象為發生彈性形變;“手”抽象為使前者發生形變的物體。之後順勢得出彈力的概念。

  3、板書彈力的概念,強調出彈力產生的條件。

  4、鞏固記憶彈力的概念。

  先介紹記憶的方法,而後讓學生敘述,教師做示意動作。

  三、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

  1、自制測力計

  引領學生一起“無意”製作,而後再“意外”發現如此裝置能測量力的大小,最後模仿溫度計、電流計的命名方法將如此裝置命名為彈簧測力計,板書出標題:二、彈簧測力計。

  2、 觀察儀器廠家生產的實驗室所用的彈簧測力計:

  觀察影片資料:測力計的構造與原理。

  3、 歸納測力計的構造原理:

  先師生共同歸納後教師板書。

  4、 觀察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測力計:

  觀察影片資料:各種測力計。而後總結其共性:都是利用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係,

  把力的大小轉化為長度或角度。最後再回想溫度計、電流計、電壓表以拓展理解基本測量工具的共性:將抽象的大小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大小。

  四、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 分組實驗:測量頭髮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 學生各自說出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涉及到“0”刻度線時放影片資料:0點的校正。

  3、 歸納板書: 看清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清“0”刻線

  正看刻度板

  4、 拓展:引領學生回想刻度尺、溫度計、電流計的使用要領,從中發現基本測量工具具有共同的操作要領。

  5、 練習讀數:條形刻度板測力計讀數、扇形刻度板測力計讀數。

  五、 小結與作業: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學到的兩塊知識,從而點出本節課的標題:13、1彈力、彈簧測力計,而後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此標題。最後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13、1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物體在發生彈性形變時對使它發生形變的物體施加的力叫做彈力。

  產 生 條 件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力越大,伸長得越多。

  2.構造:

  彈簧、指標、刻度板。

  3.使用:

  看清量程、看清0刻線、看清分度值、正看刻度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