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驚弓之鳥》長春版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下《驚弓之鳥》長春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和多音字;理解“驚弓之鳥、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

  2. 瞭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知道更羸怎樣根據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推理並作出正確判斷的過程。

  3.讀出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氣,深入理解最後一段四句話。

  教學重點:

  讀出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最後一段四句話。

  教學過程:

  一、 圖畫揭示課題

  (大螢幕投影驚弓之鳥畫面。)

  同學們大螢幕上畫的是什麼?(大雁)這時只聽見“嘣”一響,大雁掉了下來,這是為什麼?揭示什麼道理呢?(不知道。)那同學們想知道嗎?(想。)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驚弓之鳥》,這裡的鳥指的什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能自主地學習,為師生和文字之間互動搭建了平臺。)

  二、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多媒體出示,認識生字弓、弦、箭、嘣,寫出有關詞語。(以“我會記,我會用”為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學生介紹自己所瞭解的大雁。

  ①大雁飛行的特點;

  ②大雁喜歡群飛;

  ③對比本文,孤單失群的大雁,進入課文的環境。

  2.多媒體看圖,引導學生具體感受群飛大雁的特點,感受孤單失群,受傷的大雁心理。

  3.自由讀課文,交流初讀結果。

  ①你從哪裡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說說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適時給學生鼓勵評價和認可,激發學生的情趣。)

  ②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仔細聽聽大雁好像叫什麼呢?你又能看到什麼呢?(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觀察能力,給學生自主的空間。)

  ③師生同時用手勢模擬大雁“忙往上飛,直掉下來”的樣子。讓學生動起來,更真實感受大雁無助的表現和悲慘命運。重點要演示出:“嘣”一聲,大雁高飛,傷口裂開,掉了下來。及時引導學生讀。(促進語言的積累,感受語言魅力,把老師的資源優勢帶給學生。)

  ④再次自由地讀課文,把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用筆記下來。(教師要及時梳理,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

  三、 深讀課文,探究文意

  根據剛才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及時梳理

  1.學習更羸射雁的過程。

  ①自由讀課文,交流體會,抓住“能手、有經驗”等詞,理解更羸這個人。

  ②舉例說明什麼是能手?

  ③對話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你能讀出什麼?

  ④多媒體出示空蕩的天空,學生模擬大雁落的過程和更羸射大雁的動作。

  ⑤更羸“有經驗”表現在哪裡呢?讀出人物內心情感和人物的表現力。

  2.學習最後一段。

  再自由讀課文最後一段:想想,更羸為什麼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大雁?

  ①更羸根據什麼知道那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的?說明什麼?(感受文字,人文的內涵。)

  ②小組討論交流,再次自由讀課文。你能讀出什麼?

  ③當時更羸心裡是怎麼想的?轉換一下,你現在就是更羸,你會怎麼想?同桌試著說說,到前面和同學說。(轉換思維,激發學生情感。提高語言的實踐能力,充分自主學習,有所創新。)

  ④如果你是一個獵手,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做?(給學生一個想象的機會,給學生想象的認可,但要控制好,不可偏離主題。)

  ⑤對比魏王的話,對比朗讀。感受魏王的前後變化,讀出對更羸的敬佩。多角度引導讀。

  ⑥繼續想象,聽了更羸的.話,魏王……

  3.深化對話朗讀練習。

  ①學生自由讀,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更羸的自信、謹慎……魏王的懷疑、驚訝……感受文字的魅力。)

  ② 指名讀,大家點評。

  ③學習這則成語故事,你有什麼體會或收穫?(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說。鼓勵創新。但不要違背主題,教師和同學給予評價。)

  四、 總結

  是的,更羸只用弓不用箭就射下那隻大雁的原因,就是在於他平時觀察一些現象,知道那是 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經過認真的分析,得出了正確的結論,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會像更羸那樣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別於其他的課文,有它獨到的特點,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這樣的寫法又有什麼好處呢?下節課我們再重點學習,進行研究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