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貝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小貝殼》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詩歌賞讀、表演歌曲、手工製作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藝術想像力,展現個性化的設計,體驗藝術創造的樂趣,提高學生音樂、製作和審美表現的能力。

  2、引導學生感受大海的美麗神奇,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準備:

  1、本課課件。

  2、貝殼實物、水彩筆,雙面膠。

  3、大海背景的彩圖。

  教學過程:

  1、律動入室。

  2、師生問好,情景匯入。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神秘的禮物。”(出示禮品盒)

  (2)“誰想摸摸它們?(學生摸)感覺怎麼樣?”

  “猜猜是什麼神秘的禮物呢?”(貝殼)

  教師介紹貝殼,並出示其它形狀及顏色的貝殼實物。

  (3)誰想聽一聽,貝殼裡有什麼聲音呢?

  (4)還有誰想聽?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聽聽吧!(播放海浪聲)

  過渡:“大海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像一首生命的歌,而海灘上那小小的貝殼就是大海最美的歌。聽聽它在說什麼?”

  3、賞讀詩歌《小貝殼》

  (1)教師示範朗讀

  (2)請幾位學生朗讀詩歌,教師隨機指導糾正。

  (3)“透過學習這首詩歌,你知道了什麼呢?”

  (4)全班有感情地讀讀詩歌(背景音樂)

  過渡:“大海在唱什麼歌呢?原來在唱一支歡樂的歌!我們上節課也學習了一首有關於大海的歡樂的歌,叫什麼名字呢?”(《拾貝殼》)

  4、大海的歌

  (1)跟著老師的琴聲,複習歌曲《拾貝殼》。

  (2)啟發學生帶著感情再次演唱一遍歌曲。

  (3)“大家唱的真好聽!除了用歌聲來表現歌曲之外,你們認為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現這首歡樂的歌曲呢?”(舞蹈動作)

  學生根據第一段的歌詞創編適合的動作,並跟著音樂表演歌曲的第一段。

  教師示範表演歌曲的第二段,學生學習教師的`表演。

  (4)跟著音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整首歌曲。

  (5)課件展示大海汙染的相關圖片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以後應該要怎麼樣做才能讓大海媽媽重現笑容,重新唱起快樂的歌呢?”(學生回答)

  5、給貝殼穿上漂亮的衣服。

  (1)欣賞各種美麗多姿的貝殼圖片。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畫好輪廓的貝殼添畫花紋和顏色,教師巡迴指導,設計好後再把貝殼貼在大海背景圖上(背景音樂)

  (3)相互欣賞、評價。

  6、教師小結

  “你有什麼話想讓小貝殼帶給大海媽媽嗎?”(學生自由發言)

  “美麗的貝殼,美麗的大海要靠我們人類去珍惜,這樣,大海才會永遠唱響歡樂的歌。”

  7、律動結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