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設計的思考和實踐反思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設計的思考和實踐反思論文

  摘要:體育課是傳授青少年鍛鍊身體方法的途徑之一,也是培養青少年學會做人、做事的課堂之一。傳統體育教學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以規範的技能教學為主要目標,對複雜多變的體育教學活動作出確定性的假設,從而使體育教學活動程式化、機械化,既阻礙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又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為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把體育教學看成既有計劃性的一面,又有生成性的一面,教學設計既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和更有效的支援、幫助和服務,又為體育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舞臺。在此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內容也將發生較大變化。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設計、思考、實踐

  體育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新課程拓展了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思維,但並沒有具體提供體現學生“汗、會、樂”三維健康目標的範例和方案,把具體的操作問題和課程開發的權力留給了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這對習慣於以傳統思路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教師來說難以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與教學程序,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出現與目標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相沖突的問題。面對小學體育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挑戰,我市啟動了“小學體育教師全員培訓”方案。我作為小學體育教師,透過學習、探索,在教學設計中嘗試了體育課的教改實踐,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一、課程目標的認識與單元教學目標的構建。

  我認為小學體育教學是基於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充分體現體育學科特性的前提下,為挖掘和發展學生某一能力,而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具有較強內在聯絡的知識、內容和運動素材進行整合、重組和拓展性開發,從而確定一個具有趣味化、知識化、遊戲化的學習主題,每個主題構成一個學習單元和評價單位。強調以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為載體,透過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完整的理解學習內容和構建知識技能,提高學生對所學體育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例如我們開發的以運動專案和遊戲相結合來呈現的主題《健美操、遊戲》教學單元;又如我們以即可發展學生的體能和技能,又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體專案進行組合構建的主題《建設美好家園》教學單元;以服務於學生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構建的主題《爭當環保小衛士》教學單元等。

  二、設計單元教學內容,確立重點、難點。

  首先,我們在開發單元課時目標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體系,還要考慮教材的難度、水平學段學生身心特點以及主題單元知識技能容量等情況。例如,我們根據障礙跑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共設計5課時來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課時主題內容依次為,第1課次:穿越樹林(繞過障礙物)——第2課次:踏石過河(跨越障礙物)——第3課次:滾過草地(滾過障礙物)——第4課次:穿過山洞(鑽過障礙物)——第5課次:森林擂臺(滾跨繞鑽組合障礙跑)。其次,在設計課時教學目標時應有所側重,即每課時突出一個主目標,在主目標的統領下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確保三維目標在每個主題教學單元中全面實施。例如,我們把“障礙跑”單元的第1課次主目標確立為“運動參與”,第2課次為“運動技能”依次類推……,一般情況下第1課次不直接進行技術教學,強調運動參與、體驗、感知。再者,就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把握正確與否,也決定著教學的成敗。例如,我們在學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為:

  (1)知道簡單的“鑽、跨、繞、滾”等動作術語,明白安全運動的重要性,樂於按遊戲的規則進行比賽。

  (2)能做出鑽、跨、繞、滾等的簡單障礙跑動作,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和增強過障礙的基本活動能力。

  (3)在活動中敢於自我表現,具有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及勇敢頑強,相互協作的精神。基於此,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是:學生能掌握鑽、跳、繞、爬等過障礙物的基本方法,在快速奔跑中靈敏、安全地透過障礙物,並能保持身體的平衡。

  三、合理搭配副項內容,彌補主教材的不足。

  我們設計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到單元的學習內容的搭配能夠針對教學目標,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把那些對學生身心發展作用不大,學生不喜歡的專案排除在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安排一個專案,我們確定某個運動專案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稱為主教材);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還要選擇適合的動作或身體練習作為主教材的補充(稱為副項)。無論主教材還是副項都要處理好身體發展內容的搭配,從而彌補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與體能的搭配、上肢與下肢的搭配、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主動地關注學習內容;從而貫穿整個教學甚至整個知識段的學習,為學習內容“拋磚引玉”。

  四、設計新穎有趣的準備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慾望。

  小學體育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因為準備活動直接關係到基本部分的學習乃至整個體育課的任務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一套基本體操,一個遊戲的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厭煩,從而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為一種形式。要想讓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就要讓他們明確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在設計、選擇時我們要注意準備活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要具有小學特點,要注重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的結合。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一般練習,又有模仿、誘導或輔助性的專門練習。這樣使學生才能感到新穎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慾望。

  五、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鍛鍊身體所不可缺少的變數,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的本質性因素與體育課的特點所在。因此,體育教學必須有合理的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都必須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都必須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都伴隨著相應的身體練習。能否取得身體練習的效果及取得什麼樣的練習效果,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練習方法,二是練習中的運動負荷。而丟掉運動負荷教學的體育課將失去體育課的本質屬性,將丟掉學生的健康。沒有運動負荷,就不會有鍛鍊和訓練的效果,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健康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只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學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學生身體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學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才能鍛鍊學生身體、才能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滿足學生運動慾望的需要。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爆發力練習、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

  六、結語。

  透過以上的探討與實踐,我體會到:體育教學設計不能違背科學規律,既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規律,又要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動作技能形成的科學規律,不能只為追求課堂氛圍的活躍,學生濃厚的興趣或其他的目的而違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要勇於探索教學的新途徑,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和運動負荷,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體現“汗、會、樂”三維健康目標,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周雁林,張保慶。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模式[J]科技傳播,2009.

  (2)趙華麗。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問題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

  (3)張細謙。論小學體育課的設計策略[c]東莞塘廈,2009.

  (4)李兵。論東莞市學校體育工作的現狀與今後的發展方向[c]東莞塘廈,200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