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1

  一、課標分析

  根據中圖版初中地理新課標的要求,本節需要掌握黃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觀等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實驗法、讀圖法等多種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第五節,本節作為區域地理分析的常用例項,在歷年歷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在本書中,黃土高原作為第一個區域分析的例項,為後面幾節的區域分析做好了鋪墊。同時本節又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重要內容,在歷次考試中均佔有重要位置。

  三、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知識之前,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對城市、對省份的分析,本節是區域分析的第一節,學生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區域知識。對於本節的具體知識,由於學生在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有關水土流失的知識,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本節課上需要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從容達到學習目的。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範圍,文字背誦透過率達到85%以上;在無教師指導前提下對給出的地圖能夠進行黃土高原的辨認以及黃土高原四至的判斷。

  2、對於黃土高原的三種地貌景觀的名稱及其特點識記率達到80%以上;達到能夠自主分析相關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階理解程度。

  (二)能力目標

  1、透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提高自身的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2、透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原因,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後果,培養自身的讀圖分析及歸納整理能力。

  3、透過實驗分析法,模擬黃土高原三種地貌的形成機制,嘗試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鍛鍊自身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正確價值觀。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黃土高原的位置及範圍。

  2、黃土高原三種地貌景觀及其分析。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二)教學難點

  1、黃土高原上三種地貌形成原因。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六、教學方法

  讀圖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相結合。

  七、教具準備

  1、有關課本插圖和影象資料

  2、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分析道具

  八、課時安排

  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教師行為:教師演唱歌曲《黃土高坡》——“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陪著我”。透過其中的歌詞內容黃土高坡,窯洞,黃河等引出本節課所講內容,黃土高原。

  板書:黃土高原

  學生行為:透過歌曲歌詞進行猜測本節課所講內容。

  [講授新課]

  教師行為:向學生說明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目錄,黃土高原的位置以及範圍,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讓學生對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有初步瞭解。

  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範圍

  看圖瞭解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透過讓學生觀看衛星圖片,找出黃土高原在圖中的位置。

  要求同學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根據掛圖大致描繪出黃土高原的四至點,並派出學生代表進行發言說明,同學描繪完畢之後問及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師在整合同學意見之後給出總結性答案,同時要求學生在課本相應處找出相應知識,並給出5分鐘時間進行記憶。

  學生行為:看圖尋找黃土高原位置並描繪其大致範圍,在書中勾畫出黃土高原的四至及相關內容,在沒有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會判斷並書寫黃土高原四至,正確率達到80%。

  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

  教師行為:展示黃土高原航拍景觀圖片並提問學生黃土高原地貌分為哪三種。

  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分為黃土塬、黃土墚和黃土峁。板書。並在說明時播放典型圖片。

  接下來進行三個景觀的詳細講解。講解時教師將會根據對歌曲《掀起了你的蓋頭來》的改變將三種地貌景觀的特點“唱”給學生聽。

  在學生聽完之後,透過歌詞自己去總結黃土高原三種地貌景觀所具有的特點。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的頭(額頭),你的額頭厚又寬吶好像那平坦的黃土塬”——黃土塬從表面上來看又大又寬,像人的額頭一樣平坦呈面狀,土層厚,土壤相對肥沃,是黃土高原人口和農業的主要集中區。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的眉(眉毛),你的眉毛細又長吶,好像那溝谷分割的黃土墚”——黃土墚從外觀上看像人的眉毛一樣呈條帶狀,被溝谷分割,完整度居中。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的臉,臉上的青春痘大又圓吶,好像那光禿禿的黃土塬”——黃土塬從外觀上看像人臉上的青春痘一樣呈點狀分佈,完整度最差,土壤最為貧瘠。

  提出問題:黃土高原的三種地貌景觀從侵蝕程度來說呈現什麼規律?規律為從塬到峁侵蝕程度不斷加強。

  學生行為:在書中找出黃土高原三種地貌景觀的分類,在教師所唱的歌詞中提取三種地貌景觀各自的特點並在書中相應位置進行記錄(上述表格中內容),能夠達到在無指導的前提下獨立完成相。

  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2

  【課標】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地區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生的原因,森林、溼地等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瞭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

  【活動建議】調查本地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所產生的危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保護治理措施。

  【學習目標

  1、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瞭解我國水土流失的狀況,學會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瞭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瞭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難點:

  1、認識水土流失的治理與黃土高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2、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複習:區域及區域差異、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區域發展)的關係

  匯入: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既要滿足當代人的發展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與實施途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合作)區域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一定的時空尺度區域內,人類透過能動地控制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在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又不超越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和本區域發展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和其他區域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施是相當複雜的,不同區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不盡相同。(課題2)

  新授:第一節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知識背景介紹)

  一、中國水土流失的概況

  據水利部遙感中心1990年調查統計: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38.2%,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79萬平方千米;風力侵蝕面積188萬平方千米。40年來,我國因水土流失減少耕地4000萬畝,造成經濟損失4000億元(每年平均造成經濟損失100億元)。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東北黑土地區、北方土石山區、南方紅壤丘陵地區等地區,都有水土流失發生。而黃土高原是我國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從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獲悉,雖經多年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仍有45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71%,依然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另:據三北防護林建設局提供的資料,“三北”地區水土流失面積達55.4萬平方公里。其中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之大、範圍之廣、強度之劇烈,居全國首位。)

  (過渡)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複雜的,主要表現在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自然原因包括地形、氣候、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等。人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壞和移動的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以及其他人為活動,如戰亂等。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麼呢?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出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黃土的特性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地質構造的不穩定

  4、植被稀疏(覆蓋率低,不足5%)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

  開墾陡坡、毀壞樹木、過度放牧和樵採、濫用土地(挖窯洞、採礦等)

  (學生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小結過渡]在水土流失這兩個方面的因素中,人類社會以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進入人類社會以後,隨著生產活動的發展,人為因素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陝西省的安塞縣是一個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據科學工作者的研究發現,本區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僅佔總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佔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只要人類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為,並採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第2課時)

  水土流失對區域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該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出主要的危害)

  1、侵蝕的危害

  2、淤積危害

  3、引發山區的泥石流

  4、造成生態惡化

  5、加劇洪澇災情

  6、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製約了區域可持續發展,如何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

  四、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b)治理經驗:小流域的綜合治理

  c)可採取哪些有效的舉措來改善環境與發展經濟呢?(學生思考,提出建議)

  例如:

  ①建立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提高土地的生產力。(不僅可以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且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調動他們進行水土保持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去進行水土保持工作)

  ②擴大林、草的種植面積。(黃土高原地區氣候乾燥,擴大林草的種植面積,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而且還可以改變區域性地區的氣候,從而改善本區的生態環境)

  ③水土保持工作應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光治理,不開發,農業得不到發展,農民收入得不到提高,他們就沒有進行水土保持的積極性,甚至為了增加收入,毀林、毀草開荒,反而會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要邊治理,邊開發。

  ④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板書設計】

  第一節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概況

  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為原因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主要措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

  2、治理經驗——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集中治理,連續治理。

  3、具體舉措——植樹造林和種草,修建梯田,淤地壩,引洪淤灌。

  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一)教學的指導思想:

  地理課程有著豐富的內涵與廣闊的外延,它應該關注並能夠影響學生的生命歷程,促進每個孩子的終身學習與未來發展,是“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二)教材簡析

  黃土高原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繼東北三省後教材選擇的第二個地理區域,屬於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之一的北方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前一節東三省是一個一行政區域為基礎劃分的綜合地理區域,有事教材講訴的第一個區域,因而要求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認識區域的地理特徵,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節介紹的黃土高原則是一個以黃土景觀為特色的特殊地形區,在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中許多基本內容都已學過,為了避免教學中的重複,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與興趣,重點應突出其有別於其他區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這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認識區域的重要方法。也是以後繼續學習區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節教材分四個標題,即:文明的搖籃(包括黃土文明和黃土風情)、風吹來的黃土(包括黃土景觀和黃土地貌)、嚴重的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後果)和水土保持。本節教學我主要選取前三個主題從黃土高原地區的概況、成因、生態環境問題三方面進行了講解與探究。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範圍和主要地形區。

  2.瞭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黃土風情”。

  3.結合圖文資料,瞭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徵形成的原因。

  4.瞭解黃土高原嚴重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讀圖分析,課堂活動歸納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正確的人地觀念,認識到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黃土高原的位置、範圍。

  2.黃土高原黃土的成因。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難點:

  黃土高原黃土的成因。

  三、說學生學法

  學生透過對八年級上學期和北方地區的範圍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知識,如:知道了黃土高原大致的位置並能在地形圖上找到。同時透過對區域地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備了閱讀使用地圖、整合資料、分析歸納等能力。透過黃河的學習認識了黃土高原部分地區存在的問題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為什麼會發生水土流失。因此,本節課可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黃土高原的位置及概況、感受黃土風情;小組論證黃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組織學生觀看泥塑和《黃土高坡》的影片提問:創作於哪個地區?

  使學生對黃土高原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感知黃土風情,容易抓住學生思維,進入學習狀態。

  (二)新課探究

  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即:定位黃土高原、感受黃土風情、探尋黃土成因、領略黃土風貌、探因水土流失、究果水土流失。

  環節一、定位黃土高原

  (一)自主學習教材22—23頁內容完成以下任務?

  1.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範圍(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

  2.為什麼說黃土高原是“文明的搖籃”?

  3.你知道黃土高原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

  (教師板畫黃土高原輪廓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出示“黃土高原的地形圖”

  學生指圖話高原:鼓勵學生到板前講解黃土高原位置、範圍,教師板畫、板書落實知識。

  學生根據自學情況到講臺前指圖講解或在地形圖上動手描一描(如有困難還可在地形圖上圈畫主要地理事物)。

  環節二、感受黃土風情

  學生集體交流:

  1.為什麼說黃土高原是“文明的搖籃”?

  2.說一說你知道的黃土高原上的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

  3.你瞭解黃土高原哪些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

  環節三、探究黃土成因

  (一)出示黃土成因的幾種假說

  (二)小組論證“黃土成因”。

  (三)觀看“黃土高原形成”影片。

  環節四、認識黃土地貌

  課件展示:幾種黃土高原地貌景觀。

  透過讀圖,解釋塬、梁、峁、川等地貌的特徵和形成原因。

  討論:幾種黃土地貌形成的過程?

  環節五、探因水土流失

  出示:“黃土高原衛星影像圖”,觀察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說明黃土高原存在的嚴重問題是什麼?

  實驗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學生交流: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

  環節六:究果水土流失

  學生思考:一旦水土流失發展到一定程度,對當地的環境、社會、經濟會造成什麼後果?

  再透過觀察圖片,教師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啟發明確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後果。

  (三)小結

  1.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2.總結延伸:怎樣才能改善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讓這裡的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讓我們期待下節課去共同治理黃土高原吧!為下節課做了鋪墊。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板書我採用板畫與板書結合。板畫黃土高原的輪廓圖,填寫位置、範圍及自然特徵等豐富板書。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六、說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較好的地方主要在於合理利用多媒體形式,沒有過多的羅列使用,而是有選擇性的使用必須的圖片、影片等等,這樣一來,即在上課時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另外,本節我重在體現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以形象直觀的地圖演示,動手畫圖、描圖,培養學生的地圖分析與操作能力,也是今後學習地理必要的技能。

  當然,本節也有許多不足。主要有兩個失誤,一是:大螢幕不太清晰、後面幾排的學生看得不太清晰,影響教學效果;二是:本節是展示課,是重複課,學生的思維不能完全集中,有時提問的問題學生不能及時思考,影響了課堂的氛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