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第二單元《按比例分配》問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解決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解決簡單按比例分配的過程。

  2)能力目標: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義,會解答已知比例和總量,求部分量的簡單按比例分配問題。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多觀察與數學結合的例項,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使學生感到勞動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設計理念】

  學校勞動技術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學生的勞動興趣和習慣也是在學校勞動技術教育中養成的。因此,在掌握勞動技能,增強體質的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不僅是一種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式,還能為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與數學的整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與生活,數學只有運用於生活才能顯現出他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注重鋪墊:

  師: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了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掌握的情況。請看大螢幕,讀題,並說出結果。(課件出示練習題)

  (設計意圖:深刻把握知識發展的脈絡,把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用到的舊知識分成幾個知識點,複習了比和歸一、分數應用題知識,為知識的遷移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當中去。)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看來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幾幅我校的圖片,(課件出示)看完以後你想說點什麼嗎?

  生1:我們的教學樓很氣派,教室也很寬敞。

  生2:我們的校園很整潔,也很美麗。

  生3:我們學校的長廊很漂亮,很壯觀,我很喜歡。

  生4:在這樣的學校上學我很高興。

  .......

  師:的確,我們的學校是非常好,我也為我能在這樣的學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學們再看這張圖片,知道這是哪嗎?

  生:這是我校操場西南側的一塊荒地。

  師:對,這塊荒地在今年五月份已經成為了我校的勞動實驗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麼?

  生1:如果將這塊荒地種上蔬菜、花草,會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麗。

  生2:還會陶冶我們的情操。

  師:同學們的提議非常好。我們看例1:(課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學校的總務處管理,已經按3:5種上了茄子和西紅柿,茄子和西紅柿各種多少平方米?

  找同學讀題目,你得到了哪些資訊?

  生1:已知這塊地的總面積是240平方米,按3:5種上了茄子和西紅柿。

  生2:問題是茄子和西紅柿各種多少平方米?

  師:小組交流一下,按3:5種上了茄子和西紅柿是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

  學生彙報: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種茄子,5份種西紅柿。

  生2:茄子的種植面積佔這塊地的3/8,西紅柿佔這塊地的5/8。

  師:同學們分析的非常正確,我們把這種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那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解答。

  找兩名學生把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並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1)3+5=8份

  種茄子的面積:240÷8×3=90(平方米)

  種西紅柿的面積:240÷8×5=150(平方米)

  2)3+5=8

  種茄子的面積:240×3/8=90(平方米)

  種西紅柿的面積: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數思考的,這塊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積,再用一份的面積乘3就是茄子的面積,一份的.面積乘5就是西紅柿的面積。

  師:他的這種做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第二名同學解釋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轉化為分數,再用乘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塊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種植面積佔這塊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紅柿佔這塊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師:這種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聲)

  師:我們怎樣檢驗一下做的對不對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簡,看看是不是得3:5。

  師:同學們檢驗的方法真好,我們要養成做完題後會檢驗的好習慣。

  教師總結:簡單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一般有幾種解法?

  生:兩種。第一種方法:用整數除法、乘法來解決問題。第二種方法: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合理的創設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有興趣的數學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會主動的去開啟智慧之門。交流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自己方法的同時,可以接觸其他同學的解題方法,一舉兩得。)

  (三)勞動嘗試,解決問題:

  師:我們的勞動基地還剩下一塊,學校計劃讓學生來管理,同學們有信心管理好嗎?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管理這塊實驗基地的第一個問題,請看例2(課件出示):如果我們將這塊地按2:5:3種上牡丹、月季和菊花,我們應該怎樣確定他們的位置呢?找同學讀題。

  師:你得到了哪些資訊?

  生1:要按2:5:3種上牡丹、月季和菊花。

  生2:讓我們確定每種花的位置。

  師:同學們能解決嗎?小組交流討論一下,應按怎樣的步驟來進行。

  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彙報。分3步進行:

  生:1)測量出這塊地的長。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別計算出2份、5份、3份的長度。

  3)利用計算出的資料進行劃分,就能確定出每種花的位置。

  師:同學們聽清楚了嗎?這樣做可以嗎?

  那我們就去勞動實驗基地進行實際劃分一下。學生分成五組,一二組測量這塊地的長;三四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別計算出2份、5份、3份的長度;五組利用計算出的資料進行劃分,確定出每種花的具體位置。小組合作,人人動手。

  學生去試驗基地進行實際劃分。

  最後總結。

  每組學生彙報結果。

  生1:我們測量的長是60米。第二組同學同意。

  生2:我們的計算過程是

  2+5+3=10

  60÷10=6(米)6×2=12(米)6×5=30(米)6×3=18(米)

  生3:我們的計算過程是2+3+5=1060×2/10=12(米)60×5/10=30(米)60×3/10=18(米)

  生4:我們把兩個長都從南邊開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個記號,然後再把相對的點連線起來,就能劃分出三種花的位置了。

  師:看來每組同學都已經勝利的完成了任務,同學們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數學與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還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

  (四)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回到教室。

  師:接下來我們再看兩道題,你會做嗎?(課件出示)自己讀題,並解答出來。

  訂正答案。

  2、綜合實踐:

  課外作業:設計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並把各種水果的比以及計算出的重量結果填寫在表格當中。

  (設計意圖:這樣的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體現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將知識引入生活,有利於對學生勞動技術能力的培養,和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五)課堂小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學會了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有兩種解法。

  生2:我學會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進行實際劃分,確定位置。

  生3:我不僅學會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還會實際運用了,我非常高興。

  師:看來同學們這節課的收穫都很不少,今後我們還會對這塊實驗基地進行預算,進行實際種植,同學們有信心嗎?這節課就到這。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十一冊75頁例5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透過例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深圳這個國際大都市相信對“投資”和“創業”這兩個詞一定不陌生吧?誰給大家說說。

  1、PPT出示:李阿姨和張阿姨合夥開了家書店,第一年,她們各投資5萬元,經過一年的苦心經營,除去交稅,發工資和其他費用,共獲利潤10萬元,你們說,她們各應分得利潤多少萬元?

  2、小結:剛才兩位阿姨由於投資額相同,所以他們獲得的利潤要按1:1來分配,這種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PPT出示:第二年,李阿姨仍然投資了5萬元,張阿姨投資了4萬元,除去一切開支,共獲利潤18萬元。這一次,你說她們的利潤該怎麼分合理呢?

  (組織交流)

  師:這裡的利潤要按投資額的比進行分配比較合理。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課題:按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兩位阿姨應該按怎樣的比來分配?(板書:按投資數的比5:4進行分配)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5:4的具體含義。

  3、誰能用算式表示兩位阿姨各應分得多少萬元?

  4、小結:透過剛才的生活例項,你認識了什麼?(什麼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習:

  1、談話:其實,在生活中,像這樣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沒有遇到過?說一個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學習第75頁內容,由於我們昨天已經佈置了預習,所以我們按以下提綱進行交流。

  2、此時用PPT出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和“導學提綱”

  學習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5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掌握這類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2、認識連比,理解三個數量連比的意義。

  導學提綱:

  1、例5中“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的含義是什麼?

  2、與同學說說例題中每種方法的解題思路。

  3、你能畫圖理解這兩種解題方法與同學交流嗎?

  4、你怎樣理解“按照1:2:3塗成紅、黃、綠三種顏色”這句話的含義?

  5、“練一練”第2題是把180塊巧克力按怎樣的比來分配?

  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進行下列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各小組交流,關注學困生。

  (1)獨立思考,嘗試解答。

  (2)小組交流,說說想法。

  (3)組織交流,形成思路。

  (4)選好內容,進行預展示。

  四、集中展示

  1、例5中“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的含義是什麼?

  預設:

  (1)這裡的3:2,也就是在30個方格,紅色方格佔3份,黃色方格佔4份,一共有5份,紅色方格佔了方格總數的3/5,黃色方格佔方格總數的2/5。求紅色方格有多少個,就是求30的3/5是多少,求黃色方格有多少個,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

  (2)把30個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是紅色,2份是黃色。總份數3+2=5,紅色方格為30÷5×3=18(格),黃色方格為30÷5×2=12(格)。

  2、展示例5的解題思路及方法(結合圖)

  3、展示“試一試”的解題方法

  4、說一說例5與“試一試”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練一練”第2題“練一練”與“試一試”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小結:透過剛才的生活例項,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你覺得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關鍵是什麼?

  預設:

  (1)關鍵是根據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數關係,找出各種數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把比轉化成分數,再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乘法計算。

  (2)根據份數先求總份數,再求每份數,最後求幾份數。

  (板書:比----分數各種數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用乘法;比----份數,先求總份數,再求每份數,最後求幾份數。)

  五、反饋檢測

  1、本次校運動會上共有644人報名參加各專案比賽,其中男女運動員人數的比是4:3,你知道參加各項比賽的女運動員有多少名嗎?

  2、低年級老師用一根長40釐米的鐵絲圍成一個三條邊的比是4:7:9的三角形,請你幫低年級老師算算三條邊的長度各是多少?

  3、保稅區小學六(1)班有學生35人,六(2)班有學生36人,六(3)班有學生34人。在第十二屆田徑運動會入場式上需要製作210面彩旗,按照六年級各班學生人數的比,六年級三個班各需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個標準的籃球場是長方形,它的周長是86米。長與寬的比是28:15。求這個標準的籃球場的面積。

  六、課堂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七、課堂作業:76頁,1、2、3、4。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篇3

  教學內容: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第90、9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

  2.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正確解答實際生產生活中按比例分配問題。情感與態度: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4.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探討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備課思考: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教材採用把比化為分數,用分數知識來解答和先求每一份的具體數量,再求相關量的具體數量兩種思路來解決問題。這樣安排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了對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為今後學習比例知識打下良好基礎。讓學生掌握轉化的基本思路,是解決此類應用題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新舊知識聯絡,轉化思路貫穿。

  教學過程:

  一、專項訓練

  1.填空

  已知六五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3。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2.口答應用題

  五年級1班有70人,男生佔全班的4/7,男生有多少人?

  說清已知條件與問題,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什麼?

  二、預習彙報

  1.把上題改為:五年級1班有70人,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4:3,男生有多少人你會做嗎?

  2.思考:由“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4:3”這句話你可以聯想到什麼?

  (1)男生佔全班的4/7,

  (2)女生佔全班的3/7

  (3)男生是女生的4/3倍

  (4)女生是男生的3/4……

  4.嘗試解答,找生板演。

  方法一:4+3=770÷7=10(人)....轉化為歸一應用題

  10×4=40(人)

  方法二:4+3=770×4/7=40(人).....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

  5.出示例題,學生彙報

  明明體內含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1)找資訊,問題。

  (2)三人交流,畫圖,找三人上臺完成。

  (3)質疑釋疑:每種思路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6.比較思路,總結方法。

  第一種:先求出總份數,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然後求出相關量的具體數量;

  第二種:是先求出總份數,求看各部分數佔總份數的幾分之幾,然後按照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不管哪種方法,都用到了轉化的基本思想。

  7.嘗試練習,集體訂正。

  (1)養殖專業戶養雞、鴨共6000只,雞和鴨的比是1:11,雞、鴨各多少隻?

  (2))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度數的比是1:4,這兩個銳角各多少度?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8.變式練習

  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五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1)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麼區別?

  分配什麼?按照什麼來分?

  怎樣計算各班栽的棵數佔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獨立解題

  ①三個班的總人數:47+45+48=140(人)

  ②一班應栽的棵數:280×47/140=94(棵)

  ③二班應栽的棵數:280×45/140=90(棵)

  ④三班應栽的棵數:280×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應栽94棵、90棵、96棵。

  三、自主總結

  觀察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麼特點?(已知總數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怎麼解答?(先求總份數,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最後求各部分量,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

  我們把具備上述特點,用這種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問題叫做“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四、自主練習

  1.五年級(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數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一種足球是由32塊黑色五邊形和白色六邊形皮塊製成的,其中黑、白皮塊塊數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塊各有多少塊?

  3.一種糖水是糖與水分按照1:19的比例配製而成的。要配置這種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4.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釐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釐米?

  (1)還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嗎?

  (2)如果是四個數的連比你還會解答嗎?

  5.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釐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釐米?

  7+3=1020×7/10=14(釐米)20×3/10=6(釐米)

  【強調:要分的不是20釐米】

  6.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按照幾比幾分配的?

  五、拓展延伸

  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96米,長寬高的比是4:3:5,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板書設計: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方法一:4+3=770÷7=10(人)....轉化為歸一應用題

  10×4=40(人)

  方法二:4+3=770×4/3+4=40(人).....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