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麼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絡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麼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麼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麼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麼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感悟古詩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摯。

  2、誦讀與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點詩句的情味,體驗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做遊戲,講故事解題

  1、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要做的是填顏色的遊戲,世界上的顏色有許許多多,你看填哪一種最妙?

  課件出示

  世界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的色彩而美麗,人生因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別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華的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喜歡喝酒,經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時即興吟詩,流傳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誰?他和朋友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

  2、講述李白與汪倫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安徽涇縣有個叫汪倫的人,他是個釀酒師,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

  尤其是當時鼎鼎大名的詩人李白。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裡,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裡,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作了《贈汪倫》這首詩。

  3、板書課題《贈汪倫》,指名讀,齊讀。

  4、學習生字“贈”和“倫”

  (1)強調讀音。

  (2)區分字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生自由讀古詩

  現在就請同學們把書開啟,藉助書中的拼音,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一定要做到讀準字音,熟記字形。

  2、指名讀古詩

  誰願意為大家展示一下?

  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3、指導朗讀

  孩子們,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誦讀古詩時一定要講究停頓,大家讀到劃線處要稍微停頓一下,大家再練一練。

  4、多種形式展示讀

  誰想試一試?小組展示讀(板書重點詞做標記“將、忽、深、及”)男生讀、女生讀。

  三、品讀詩文,激發想象。

  (一)前兩句疑難解析

  1、孩子們現在請你默讀古詩的前兩句,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詞的意思?

  2、解讀第一句。

  師:誰來讀第一句?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舟”是什麼意思?“欲”呢?“行”呢?

  師:齊讀一遍。這句要怎樣讀?

  師:是啊,要讀得緩慢一些,因為李白不忍離開自己的好朋友汪倫,他是懷著依依惜別之情離開的,所以要讀得徐緩些,要體現出那種依依不捨之情。我們一起讀,來吧,開始!

  3、解讀第二句。

  師:李白乘著船將要走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誰來接著讀?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聞”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踏歌”什麼意思?試過踏歌嗎?咱們來試一試。(試試用腳打節拍,再配上簡單臺詞“李白李白,歡迎再來”。)

  讀這句詩,你們發現什麼問題沒有?能夠發現問題的同學有雙慧眼,火眼金睛。

  (為什麼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為什麼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後,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麼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送客你會這樣送嗎?

  (我們的想象當中,不是汪倫一個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個村子的人都組織來踏歌相送。)

  請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送別方式。

  師:擁抱和招手都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送別方式,可汪倫卻與眾不同,他對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別一般都是很悲傷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詩人,會喜歡這種悲悲切切的送別形式場面嗎?是啊,只有真正瞭解李白的人才會用這種如此獨特的方式送別,真是知李白者,汪倫也。

  踏歌這種送別的形式是汪倫他們當地送別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種禮節,汪倫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嗎?你是從個詞看出來的?(忽)

  這裡李白有兩個沒想到,你認為是哪兩個沒想到?(李白帶著惆悵的心情離開汪倫,沒想到汪倫來送他,從“忽聞”可以看出;另一個沒想到送別的方式很特別,洋溢著熱情。從“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時心情怎樣?

  (A驚訝的,讀——B激動的,讀——C喜出望外的,讀——)

  4、總結一二句。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寫了一件什麼事?板書:敘事

  解讀三四兩句

  耳邊迴盪著汪倫發自肺腑的歌聲,眼前流動著碧綠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萬語會成一句話。引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雖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卻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

  師:“不及”什麼意思?

  師:“深千尺”什麼意思?“千尺”相對於83層樓還高。桃花潭有這麼深嗎?作者為什麼要寫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倫的情誼做比,突出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十分深厚。)這是什麼手法?(誇張)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想象奇特,飄逸灑脫,善用誇張、比喻等手法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們來讀讀李白的這些詩句。

  課件出示李白詩句,齊讀。

  李白就是用這極度的誇張表達他的強烈感情,讓我們一起讀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邁。

  師: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船漸漸地離岸了,此時,我們就是李白,此刻,我們就站在船頭,(全體起立)讓我們對著岸上的汪倫深情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船越行越遠,看不清汪倫的臉了,聽不清汪倫的歌聲了,讓我們大聲地對汪倫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船兒啊,請你慢點開,再慢點,已經看不見汪倫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假如此時你就是汪倫,你的好友即將離開,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對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對他說點什麼呢?

  總結,這就是“抒情”。板書:抒情。

  從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深厚的友情)那我們就讀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讀。(3—4名)師評:一個重情的李白。(指名讀。)一個被友誼深深感動的李白。老師已經感到了你的依依不捨。老師感到你此刻是多麼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淚了。

  (2)孩子們,讓我們放下書和李白一起把這首詩送給汪倫。女生先來(師評:柔情的相送)來,男生也一起來。(師評:真是是一種豪壯的送別)

  站起來一起送。背誦全詩(真是一種深情厚誼的相送啊!)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此時我們已經來到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朝,來到安徽涇縣的桃花潭邊,我們看到了什麼?

  四、拓展延伸,課內外結合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想不想再讀一些送別友人的詩句?請聽!(播放課件)

  師:是啊,朋友是什麼?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濃濃的茶,讓人喝了回味無窮,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罈罈的陳年老酒,讓人飲了唇齒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裡綿綿的細雨“潤物細如無聲”沁入了我們的心脾,

  五、作業設計,延伸課堂

  師:以前的`作業都是誰給佈置?

  師:想不想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

  師:敢不敢?

  師:那麼自己設計一份作業,想想怎麼設計?師引導:可以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還可以續寫一篇文章,老師幫你開個頭:歲月輪迴,時光穿梭,轉眼間已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一天,李白乘坐著一輛轎車到桃花潭去遊玩。正看得起勁時,忽然後面有人喊了聲:“李白!”李白回過頭來一看,原來——。你能接著寫下去嗎?發揮你的想象試一試。

  六、結束語

  師:時間匆匆,轉眼間一節課結束了,我們透過交流已經成為了好朋友啦!我會記住你們,你們會記住我嗎?謝謝大家!我想會的,因為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還在我們心間流淌,讓我們齊誦《贈汪倫》,把友誼記在心中。

  贈汪倫公開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根據註釋自學、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根據喜好選擇一首送別詩,自學並交流彙報自學成果。

  教學重點: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大家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在學校古詩背誦活動中表現得特別出色,你們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

  出示[課件一]

  1、看誰最聰明,能讓動物巧進詩句籠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行(白鷺)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頭

  柴門聞(犬)吠

  北風吹(雁)雪紛紛

  2、世上顏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種最妙?

  霜葉(紅)於二月花

  萬條垂下(綠)絲絛

  兩個黃鸝鳴(翠)柳

  千里(黃)雲(白)日曛

  春來江水(綠)如(藍)

  萬(紫)千(紅)總是春

  3、李白詩句垂千古,看誰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聲語

  ②白髮三千丈

  ③舉頭望明月

  ④朝辭白帝彩雲間

  ⑤飛流直下三千尺

  [設計意圖]複習背誦過的古詩,重在複習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激發學習新詩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

  我們剛才吟誦了李白的詩句,透過以前的學習,你對李白有哪些瞭解?(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咱們再學習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課前我們已經查閱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誰能結合你查閱的資料談談你對汪倫的瞭解?(學生交流有關資料)

  老師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在這本《中國名勝大辭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

  [內容簡介]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裡,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裡,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設計意圖]透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古詩

  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資料和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問題

  2、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自學方法,並能藉助工具書和自己的積累,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透過小組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①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③瞭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後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誇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願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

  問:大家見過這樣的送別方式嗎?大家想一想,平常家裡來了客人,我們是怎樣送人的?可現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裡你感受到了什麼?(汪倫與李白的情誼特別深)試著讀出你的感受。(練讀—指讀—齊讀)

  [設計意圖]透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並透過反覆吟誦,加深理解。

  問: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麼關係?(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啊!讓我們透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設計意圖]在理解詩意之後,透過詩文的聲調和節奏,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

  4、配樂背誦

  出示[課件四]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四、擴充套件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請你選擇其中幾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如:《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有所發現、有所收穫,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有所發展。

  2、彙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