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裡的理解。

  解決辦法:透過活動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讀準,並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果。

  3.思考,回答:課文講的是什麼人?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麼?

  (2)他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裡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裡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麼?(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絡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並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後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麼用啊!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麼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裡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後,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裡?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構,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

  慌:左右結構,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彐第二筆不出頭。

  靠:上下結構,告、非各佔一半。

  (二)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幹什麼,一不小心,發生了什麼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麼事?

  (3)有人催他做什麼?

  (4)那個人先怎樣?後說了什麼?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讀文。

  3.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蘊含的道理。(教學重、難點)

  4.滲透古文學習的方法。(重點)

  教學準備

  幻燈片船和劍的貼畫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雖小,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我們把這種故事稱作?

  生:寓言

  板書:寓言,提示“寓”字。

  生書空,說筆順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劍,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翻書P56,看看《刻舟求劍》是出自哪兒?

  生彙報

  (PPT出示)師簡介《呂氏春秋》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篇出自《呂氏春秋》的寓言。首先,請同學們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常所學習的課文有何不同?課文由哪兩部分組成?

  生:本文分為古文和譯文兩部分

  師:這兩部分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結合“譯文”這個詞語來分析。

  生舉手作答

  3、師:古文是古人的表達方式,譯文是我們現代人的表達方式。因此,如果我們單看古文的話,不太好理解。今天,我們就結合譯文,來重點學習這種不太好理解的古文。學習古文也有一定的方法。(板書:方法)

  師:學習古文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讀準字音(板書:讀準),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讀古文部分,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生自讀課文

  4、師:剛才老師看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現在就來考考你們。

  PPT出示:遽、契,考察音準。(全班一起跟著小老師讀)

  5、師:這兩個字都會認了,那麼其他的字是否都能讀正確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PPT出示全文)

  生齊讀古文(重點關注:音準,發現有錯,及時正音)(注:正音後帶到句子中讀一讀)

  6、要讀好古文,除了讀準字音,還必須能正確斷句,這樣才能將古文讀通(板書:讀通)。而要做到正確斷好每一句,就必須理解古文每句話的意思,才能做到。現在,先請同學們標一標古文有幾句話。

  生:3句

  師:觀察譯文有幾句話?

  生:3句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漁歌對唱PPT(遊戲規則:1、2組讀古文;3、4組讀譯文,1、2組讀一句古文,3、4組讀一句譯文)

  師:讀完後,你發現古文和譯文每一句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一一對應

  7、師:透過漁歌對唱,我們知道了古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但古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也比較難懂。(PPT出示)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古文中比較難懂的字圈出來,並結合譯文,找到它的意思,批註在書上。

  生自讀,批註

  師:剛才老師看同學們都在認真的讀,認真的做批註。那麼,這幾個字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

  PPT出示遽、契、惑,考察字意。

  師:除了這三個字以外,古文中還反覆出現了我們平常不常用的字,比如:其、之(PPT出示)在古文中將它們圈出來。

  生自讀,批註

  師:“其”在古文中出現了幾次?“之”在古文中又出現了幾次?

  生彙報

  師:看來我們平常不常用的字在古文中經常出現。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兩句話中的“其”和“之”。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句話(PPT出示)

  師:這兩句話中的“其”、“之”分別是什麼意思呢?自己先結合譯文相對應的句子找一找它們的意思。然後舉手回答

  生批註、舉手回答

  8、師:剛才透過對照法,我們已經知道了古文的意思。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著給古文斷句。

  生嘗試著給古文斷句

  9、師:老師也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著給古文斷句(PPT出示全文,帶停頓線)請同學們認真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師範讀、生傾聽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聽了老師讀,下面老師也想聽一聽你們讀的怎樣。

  生齊讀

  10、剛才聽了同學們的讀,令老師很欣喜的是同學們都能讀準字音,並正確的斷句了。但學習古文,僅僅只到達這一步還不夠,還必須將古文讀懂(板書:讀懂)

  11、自讀本文,按起因、經過、結果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生自讀,舉手彙報。

  明確:本文主要講了楚人不慎將劍墜於水中,他採用刻舟求劍的方法尋劍,結果沒能找到劍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

  1、你從古文中的哪一句話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生:劍墜於水(板書)

  師:誰來說一說“劍墜於水”什麼意思?

  生說意思,師貼板畫

  2、師: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東西不小心掉進了水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你會怎樣做?

  生思考作答

  師:楚人又是怎樣做的呢?用古文中的話說一說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PPT出示)生齊讀

  師:他遽契其舟,他在刻舟(板書:刻舟)為的是等船停下來後,能夠從刻舟的地方,尋求到自己的劍(板書:求劍)

  師:楚人之所以用這種方法尋求自己的劍,當時他的心裡可能是怎麼想到呢?

  生說楚人心理活動

  師:帶著你的體會來讀一讀楚人所說的話

  生感情朗讀

  3、師:你認為他採用刻舟求劍的辦法能夠找到劍嗎?請用書上的句子告訴楚人不能找到劍的原因。

  生: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PPT出示此句)(板書:舟已行劍不行)

  師請一名生上臺用貼畫演示這句古文。

  (生貼,師讀,貼完後,師指貼畫,全班齊讀)

  師:舟已行矣,而劍不行。等船停下來後,船和劍的位子就發生了?

  生:變化

  師:可楚人意識到這變化沒有?

  生:沒有

  師:他沒有看到事物發生的變化,難怪他找不到自己的劍。你對楚人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帶著你的體會讀最後一句。(PPT出示此句)

  生帶著諷刺、嘲笑的語氣讀最後一句(重點關注:是否感情朗讀)

  4、師:學了這個寓言後,相信每個同學都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生思考作答

  師:這個就是這個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知道了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學習古文的方法(指板書,總結),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正板書:

  寓言

  刻舟求劍

  劍墜於水——刻舟舟已行

  求劍劍不行

  副板書:

  方法:讀準—讀通—讀懂

  反思:

  《刻舟求劍》是一篇帶譯文的古文,對於這種文章究竟該如何教學?對於初次接觸這種文體的學生,又應該如何讓他們學懂?個人認為,學習不僅應讓學生學會本文,而更多的應該滲透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這樣才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教學觀念。因此,這堂彙報課,我特別重視對於學生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教給了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當然,透過這堂課,絕大分學生知道了學習古文的方法,但是要落實到應用層面還是不可能的,這還需要多操練幾回。

  總的來說,這堂課教學流程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一些細節的處理上可能還需進一步思考。而如何提高我們班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我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最後,特別感謝為我這堂課出謀劃策,給予我細心指導的各位老師!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透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

  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

  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

  (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

  (2)新詞要聯絡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寶劍掉到哪裡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裡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為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問?每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範。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麼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並不是劍掉在水裡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後,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麼?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麼?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裡?

  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後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裡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後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裡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彙。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裡很沉著,不著急。

  四、鞏固複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

  (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絡。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覆練習,記得牢。

  2.可採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麼活動,做了什麼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4

  一、學習目標:

  (簡潔明瞭)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辦事的道理

  二、學習重難點:

  略

  三、重點難點

  1、深入理解,積累詞語。

  2、瞭解寓意,拓展能力。

  四、學習過程:

  (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性運用)

  (一)查字典給下列字正音

  (二)自讀課文,參考註釋,理解詞義

  (三)理清層次,弄清句子的關係

  1、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2、結果找到了嗎?

  3、為什麼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這是個什麼句?(反問句)

  5、按照起因、經過、結果、議論背誦全文

  6、翻譯句子:

  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五、學法指導

  歸納整理古今不同義字詞句式

  六、學習小結

  實虛詞含義

  寓言特點?寓言大意?誦讀全文?寓意

  重點句式含義

  七、達標檢測

  1、《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出自《________》,編者是________。

  2、為下列字注音。

  ①墜()

  ②遽()

  ③契()

  3、解釋下列詞語。

  ①涉()

  ②是()

  ③遽()

  ④求()

  4、分別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②遽契其舟()

  5、翻譯句子。

  ①是吾劍之所從墜。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學習反思

  1、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裡?兩則寓言有什麼共同的寓意?

  2、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思路

  《刻舟求劍》是寓言兩則的第一則,課文講的是有個人照船上刻的記號去尋找落入江中的寶劍,批評他不按照情況的變化去處理問題。內容上講比較簡單,本人想利用這節課繼續傳授學習方法之“提問閱讀法”,因此設計了這節課。提問閱讀法是本人第一次引入課堂,為了讓他們儘快地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因而所設計的問題偏簡單。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認真體會語言故事中含著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

  2、引導學生學習“提問閱讀法”這種新的學習方法,並學會運用。

  3、利用錄音磁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重難點

  1、透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2、學會運用“提問閱讀法”。

  3、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這則寓言。

  教具

  PPT課件,錄音機,同步朗讀磁帶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熟讀課文,於本節課前已經掃清生字障礙。

  教師:

  ①製作PPT;

  ②準備錄音機以及同步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下上學期大家學習的寓言故事是什麼呢?(狐假虎威、鷸蚌相爭)提出思考引入課文:大家坐船過江,一不小心,身上有東西掉進江裡去了,你該怎麼辦?(學生討論)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看看古時候的一個人如何做的。請翻開課本P41頁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引入學習方法“提問閱讀法”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學習方法,名字叫提問閱讀法。現在先聽錄音,然後我們一起邊學習課文,邊學習這種方法。

  (2)、播放錄音,引導學生學習朗讀節奏。

  (3)、學生朗讀,初步感知課文

  (4)、教師簡單點評朗讀情況

  三、課文講解

  (1)、解釋課題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劍:找劍。

  (2)、從課題中提出問題①找得到劍嗎?(明確:找不到。)②如何找劍?用簡潔的'話概括回答。(明確:掏出小刀——繼續坐船——靠岸沿著刻痕找劍)

  (3)、分析第一自然段①學生先朗讀,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提出相關問題。②這一段寫了什麼?(明確:寫了時間、地點、發生的事。)③船的狀態如何?(明確:船向前航行。)④掉進江的原因是什麼?(明確:“一不小心”就把寶劍掉進了江裡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後教師輔助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又寫了什麼內容呢?(明確:寫的是丟劍人的表現。)

  ③丟劍人的表現如何呢?(明確:一點也不著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5)、分析第三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後學生自主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主要的內容是什麼?(明確:主要寫的是同船人的表現。)

  ③同船人的表現如何?(明確:催他快撈,對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後自主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寫了什麼內容?(明確:寫的是丟劍人解釋刻舟的原因。提示學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詞。)

  ③放手學生猜測結果(明確:跳入水裡去尋找寶劍,但他永遠也求不到寶劍。)

  (7)、思考討論

  他找得到寶劍嗎?為什麼?

  明確:A、找不到劍的基本道理:寶劍掉進江後,他的位置已經固定,而船是行進著的,人和船舷上的記號都在隨著移動。等船靠了岸,記號所指的位置已經變化了,再按照記號下水撈取,是無法找到寶劍的。B、丟劍人的基本錯誤:他不注意根據變化的情況解決問題,還不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四、總結

  這個寓言諷刺了那些不用變化的眼光處理問題的人,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體的實際情況,不要犯“刻舟求劍”這樣的錯誤。

  五、拓展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六、作業

  1、背誦《刻舟求劍》

  2、寫第11課會寫字:字3、音3、詞3

  七、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瞭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以朗讀法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領悟,在領悟中昇華感情;

  3、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樂於創造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點

  1、瞭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3、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方法:

  講讀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課前蒐集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裡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徵、誇張、擬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點:語言簡潔、凝練

  二、作家、作品

  1、韓非:戰國後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曾與李斯一起受學於荀子。因見韓國日益削弱,上書韓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國強兵,韓王不聽,退而著書十萬餘言。書傳至秦國,秦王大為賞識,於是發兵攻韓,迫使韓國送韓非入秦,入秦後,因李斯等人陷害,韓非被拘入獄,後被李斯毒死於獄中。

  2、《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戰國韓國貴族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導閱讀,瞭解文意

  1、字音、字形

  履(lǚ)遂(suì)寧(nìng)度(duó量長短dù量好的尺碼)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後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倒裝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四、指導複述課文

  1、文章言簡意賅,下面就請同桌合作,根據課後的註釋,自己試著翻譯課文,並試著複述。

  2、找同學複述課文,注意應根據故事的發展進行復述,不要求跟課文完全一致。

  五、理清順序,探究寓意

  1、閱讀這則寓意,按順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你怎樣看待“鄭國人”,怎樣看待“鄭人買履”。

  7、體會文章寓意

  (1)從鄭人相信尺碼的角度來看,其寓意在於告誡人們做人做事應從實際出發,不應固守習慣、墨守成規。

  (2)從鄭人返家取尺碼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為遇事不可太機械,而應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處理各種變化的問題。

  六、作業翻譯並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課學習的內容,齊背《鄭人買履》。並匯入新課。

  二、學生交流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1、呂不韋,秦莊襄王及秦王嬴政時,為丞相,封文信侯,門下有賓客三千。

  2、《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語言精練,《史記呂不韋列傳》說,書寫成後,“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後人用“一字千金”來形容文辭高妙,不可更改。

  三、指導閱讀,讀準字音。

  四、學生自讀,理解重點語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語後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劍之所從墜。(1)是,指示代詞,這兒。(2)所……者,……的地方(3)所從墜,(劍)墜落的地方。意思是:這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3、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4、對文中一些字詞的理解。

  “墜”寫出楚人的慌亂,“遽”寫出楚人反應速度之快,“入”“求”又寫出其行為的愚蠢。

  5、寫法評析:對比、反問揭其錯誤實質。結尾“舟行”與“劍止”對比,指出“求劍若此”不僅找不到劍,而且太糊塗了。看來不應靜止地看問題。

  五、總結學習成果。

  1、你有什麼辦法找到這把劍?它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裡?

  3、兩則寓言有什麼共同的寓意?

  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對策的人。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7

  複習內容:

  《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複習目標:

  1、熟讀並背誦這則寓言。

  2、積累文言詞彙,能準確翻譯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並用來指導現實生活。

  複習重難點:

  目標2、3

  自學

  一,《鄭人買履》

  1,《鄭人買履》選自《》,作者,是我國時期著名的家,家學說集大成者。

  2,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

  3,找出最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我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於3個),說說其中任一個的寓意。

  5,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二,《刻舟求劍》

  1.《刻舟求劍》選自,亦稱,是(時間)秦相組織編寫的集。

  2.這個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

  3.背默課文及翻譯。

  點撥: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點撥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

  ①單音詞和雙音詞。

  ②古今異義。

  ③一詞多義。

  ④通假。

  ⑤詞類活用。

  2.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①補充省略的部分。

  ②調整語序。

  ③適當增減。

  4.多讀放聲的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檢測:

  一.學習《鄭人買履》,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買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市罷,遂不得履

  何不試之以足寧信度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⑤寧信度,無自信也

  3,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理:

  現實意義:

  4.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刻舟求劍》,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

  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②是吾劍之所從墜

  ③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線畫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讀停頓。(每句一處停頓)

  (1)鄭人有欲買履者(2)何不試之以足

  (3)是吾劍之所從墜(4)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與其它不同的兩項是()()

  A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C而忘操之D反歸取之

  E何不試之以足F是吾劍之所從墜G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拓展

  一、閱讀理解《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註釋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病――勞累。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揠()謂()

  2、對下列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②返歸取之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

  ④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譯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4、宋人為什麼要拔苗?其結果如何?

  5、讀完寓言後,想想看,這個寓言說明了什麼道理?

  二,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於南方。席上啖③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註釋】①北人:北方人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仕於南方()

  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④欲以清熱()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月懷一雞》,回答問題。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註釋:攘―竊取、偷盜。斯―那麼就應該的意思。道―個人的舉止言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其:或:是:

  損:已:非義:

  2下列對加點字“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請損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4、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成語“刻舟求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工具書及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瞭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結合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

  一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預習,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

  出示:寓言,回顧什麼是寓言?(ppt)

  介紹學過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並說說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師小結:不少許多富有啟示的寓言故事來自我國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呂氏春秋》。

  揭題(ppt)在船上做記號來尋寶劍。“求劍”是目的,“刻舟”是採取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師範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體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在重點字下打記號。

  2.學生用一句話回答。小聲自讀,指名讀,評價,正字正音。

  3.齊讀。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讀譯文,勾畫不懂的地方,批註問題。

  2.“專家組小老師”講解大意,強調要點。

  (先示範讀句子,講意思,然後提示易讀錯和詞義重要的字,並出示ppt,要求同學補充批註)

  3.質疑,並補充批註。

  4.齊讀譯文。

  5.練習一。

  四、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簡意賅,短短几句就告訴我們這麼多內容,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齊讀)

  2.這個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試想當船靠岸後,楚人怎麼去撈劍的?他能撈到嗎?那他會有什麼神情?會說些什麼?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舉動會有什麼議論?

  大家思考一下:求劍的楚人為什麼求不到劍呢?(ppt)在書中找出來勾畫

  出示: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齊讀)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作者是如何評論這個楚人的?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齊讀)

  3.確實他太糊塗了,那麼你認為這個楚人是什麼樣的人?(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辦法,不懂變通)這個故事就諷刺了這類人,它的近義詞是什麼?

  4.今天我們積累了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它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透過這個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生答)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練習二:寫出你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要變通)

  近義:墨守成規

  反義:見機行事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9

  一、素質教育目標:

  1、背誦、默寫《刻舟求劍》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翻譯

  3、分析課文,提示寓意

  4、培養學生聯絡客觀實際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掌握課文中的常用的實詞、虛詞的翻譯

  難點:對寓意的理解

  疑點:通順流暢地用白話表達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閱讀討論課

  三、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2、多媒體課件擷英:

  (1)課件資訊

  (2)素材儲備

  初中語文朗讀磁碟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我國古代有許多寓言故事,它透過簡單的故事寄託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

  2、課前熱身

  我國寓言故事有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智子疑鄰等)

  3、查字典,讀準下面字

  遽契其舟墜於水涉江六、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磁帶讀課文,聽清語氣語調、節奏、句子的停頓。

  (2)運用勾畫圈點的讀書方法朗讀課文。

  (3)採用生疑發問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深入課文內容,發現疑問和問題,準備討論。

  2、四邊互動

  (1)請同學齊聲朗讀課文。

  明確: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語氣讀出來。

  (2)現在請同學看課文,利用書下注釋,查工具書,四人一組用白話文說,教師巡迴釋疑。最後由一名學生翻譯,同學教師指正。

  (3)請完成下面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吾忘持度反歸取之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2、辨別“其”和“之”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自度其足至之市

  其:之:何不度之以足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劍之所從墜

  3、請思考“探究·練習”

  明確渡江的楚人根據在船邊的記號下水求劍,除白費力氣之外,是不會有其它結果的。如果在靜水中不動,他刻的記號還有幫助記憶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橫渡,船靠岸之後,原來刻的記號早已不是劍墜之處,他仍然從此處下水找劍,不是很糊塗嗎?很顯然,這則寓言諷刺的是那些固守陳規陋習,不懂得根據變化的情況改變看法或辦法的蠢人。

  4、請背誦《刻舟求劍》

  明確兩個人一組,一人背,另一人提示或糾正,直到流暢無誤,背得爛熟為止。教師抽查學生。

  七、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文章透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說明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就不會獲得預期的結果。

  2、方法歸納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2)聯絡實際,提示寓意。

  3、延伸拓展

  八、鏈結生活

  鏈結:你是怎樣看待“刻舟求劍”?請聯絡生活加以討論。

  九、實踐探索

  1、實踐活動: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孩、爸、媽、爺爺奶奶聽,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2、鞏固練習:回家蒐集寓言故事,並能用白話講出來,同時能說出它的寓意。

  十、板書設計

  人物:楚人

  事件:求件

  結果:沒找到

  寓意: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觀念和方法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篇10

  師:這兩位學讀得很好。我再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裡有哪些問題不懂,用筆畫下來,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全班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會讀書,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

  生:我不懂“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生:什麼是“船舷?”

  生:老師,寶劍掉進江中,那個人為什麼不快撈,而在船舷上刻記號呢?

  師:這位小朋友真能幹?還有疑問嗎?

  生:這個人把寶劍撈上來了嗎?為什麼?

  師:你真了不起,能提出這樣關鍵的問題。大家還有疑問嗎?(生無語)

  師:大家提出這麼多問題,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決。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透過看圖,聯絡上下文想想提出來的詞語在文中是什麼意思?自讀課文後,組內討論,找出答案。(自由朗讀,討論後舉手)

  師:哪位小朋友當小老師,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呀?我們先來說什麼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邊。

  生:船舷就是船兩側的邊,(在掛圖中指出船舷),這就是船舷。

  師:有同學提出:“為什麼寶劍掉到江裡,那個人不趕快撈,而是在船舷上刻記號呢?”(討論回答)

  生:我想是那個人把撈寶劍的辦法想好了。

  師:那他的辦法是什麼?

  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記號,等船靠了岸,再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把寶劍撈上來。

  師:對了,這就是他不著急撈寶劍的原因。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我想這個人說話的語氣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我想試讀一下。(有感情地朗讀三四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樣?

  生:語氣讀不夠強烈。

  師:同學們先把三四自然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師:我發現這兩名小朋友讀得不錯,請你給大家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部分課文讀一讀,開始。

  師: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我們先看錄象。(課件演示船移動)大家先討論一下,(組內討論)談談你的看法吧。

  生:我想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有些緊張,回答不出來)

  師:不要著急,先坐下想想,一會再說。

  生:因為船移動,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同組人主動補充)

  生:我想他也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這寶劍是在船過江的時候掉的,而這個人卻在上岸後從刻記號的船舷上跳下去,人和船移動了,而寶劍沒有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

  生:(剛才緊張的同學)我想好了。因為船、船舷上的記號、人都移動了,只有掉在江裡的寶劍沒有移動,所以等上岸後從刻記號處跳下去肯定撈不上來。

  師:你們說得太精彩了!有你們這樣聰明而好學的學生,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評析:

  1、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教會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使學生自己會學。

  2、關注學生的情感,重視評價效應。教師注意用簡潔、真摯的話語給學生以評價和鼓勵,使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成功感,培養了學生自信新、樂於創造的心理品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