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登高》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上冊《登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瞭解杜甫生平以及詩歌創作背景。

  2. 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

  3.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鑑賞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方法:誦讀鑑賞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音像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飛花令”形式匯入

  規則:先指定一位同學說一句關於秋天的詩,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學接力。

  (板書:登高 杜甫)

  二、整體感知:

  首先,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和讀音。

  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找一生示範朗讀,另找一生評價。明確:(景物)描寫、抒情。

  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與“悲”哪個更適合作詩眼。

  明確:“悲”是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表現,“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間接抒發情感的表現,因此用“悲”字更恰當準確。

  師:這是詩的感情基調,即詩眼。

  三、寫作背景

  師:請學生回憶作者的生平事蹟。

  明確:杜甫詩歌創作風格:沉鬱頓挫。在初中學過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體 現了詩人具有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

  本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時寫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但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好友李白、高適和嚴武相繼去世,此時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寫下了這首詩。三年後,杜甫病死在離開四川的途中。

  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論世法(並板書)。

  四、分析意象

  師: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同桌之間討論。

  生2展示。

  明確:景物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嘯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葉 無邊 蕭蕭 下

  長江 不盡 滾滾 來

  師:補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葉”的區別。

  明確:意象:詩歌中具體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透過生動的畫面表達出來,達到“內情”與“外物”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

  “落葉”給人一種枝繁葉茂之感,“落木”給人一種乾枯乾燥的感覺,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點。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並板書)。

  師:找一生朗讀描繪畫面的文字,請大家閉眼,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誦讀指導:首聯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涼,似乎在唇齒間顫抖的讀出來;“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猿嘯哀”——要有欲哭的感覺;“鳥飛回”——聯想到作者,孤獨漂泊、遠離家鄉,他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頷聯兩句,要將蒼涼之感和曠達之悲讀出來。

  五、體會情感

  師:宋代羅大經曾說頸聯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意思來?

  生3展示。

  明確: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悽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炯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師:點撥透過具體的字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並板書)。

  誦讀指導:“萬”“悲”“常”都要重讀。讀“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遙遠之狀;讀“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獨,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最後一聯,“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中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六、課堂小結1.情境式默寫(PPT15中幾句話對應的詩句)

  2.背誦全詩

  七、課後作業

  根據本課學習的幾種方法,自學《秋興八首(其一)》

  八、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學設計 自然之秋 知人論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國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