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範文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從五個版塊組合盛唐時期藝術成就內容,分別以雕塑、繪畫、書法、工藝、建築來分類展現各個領域的代表傑作,再現盛唐時期的工藝、書法、繪畫、建築等取得的成績,展現盛唐獨到的藝術審美特色。欣欣向榮的盛唐文化不僅承載於藝術品更是將盛唐氣象——政治、經濟、文化特色顯示於其中,而透過作品的欣賞不僅要理解跨時代的審美特點還要理解作品蘊含的意義及其背後的民族自豪感。本課所選藝術作品反映當時社會背景兼具藝術審美及歷史意義。

  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通過歷史、唐詩的學習對於“唐朝”這個概念有了系統的概念化的構建,但這些基本停留在歷史發展過程的瞭解和一些詩歌文學等的賞析,對於其他藝術成就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的掌握通常以名詞的概念組合知識,這些都是點的掌握;而且透過旅遊、影視作品等才對於唐朝形象和一些唐朝文化風俗特色有了基本概念。就籠統地來說,各科的學習是“唐朝”這個形象的骨架,而不是更深入地理解一些藝術美和其內在含義。

  教學思路:

  唐朝是歷史的一部分,與前後的發展分不開,以一種對比的眼光審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藝術,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所以本課以人文歷史發展為主軸,穿插藝術發展。如果單單把藝術從歷史文化發展中分塊出來講是不全面的,學生應該瞭解歷史發展緣由,藝術承載於歷史的緣由,以及今後發展的區別,這樣的美術課堂才是完整的,單獨講藝術品的成就是單薄的,所以這將是一堂人文歷史化的美術欣賞評述課。

  教學準備:

  PPT

  教學目標:

  學生透過本堂課的學習將基本瞭解盛唐時期的各種文化藝術成就和當時的審美特點,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並初步瞭解盛唐文化藝術特色掌握不同藝術形式的基本特色。

  難點:如何理解唐文化的盛大氣象及豐富內涵。

  教學流程:

  匯入:

  1、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喜歡在自己的國號前加“大”,覺得這樣才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強盛和在國際上的地位,但是有哪幾個朝代能稱得上呢?大宋?大明?大清?我覺得都不是,他們雖然也是曾經比較強盛的朝代,但是仍舊稱不上“大”,

  我覺得“大”是一種胸懷,一種容納百川的胸懷,一種氣質。

  2、大家印象中的各個朝代中的美人是怎麼樣的,現在的審美標準呢?宋朝以後幾乎就是纖瘦弱不禁風,你要是說她很豐滿,大概就是一種侮辱了,那唐朝的女人呢,要是放到宋代,可能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了,但是為什麼唐朝以胖為美呢?大家有沒想過為什麼她們那麼胖卻是那麼自信呢?

  3、盛唐的時間在安史之亂前,之後便是中唐,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盛唐和它的藝術成就。

  設計意圖:透過問題使得同學們思考,並在本節課中去探究藝術成就之後的歷史原因。

  深入學習:

  1、唐朝的開國曆史、疆域、盛唐長安的繁榮狀況;少數民族與中原的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透過描述,大致瞭解盛唐時期長安的狀況以及今後藝術多元化發展的原因。

  2、李世民的政策,個人對唐朝的影響;《步輦圖》。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結合歷史瞭解統治者對一個時代發展的影響和對唐朝氣象的理解。

  3、書法藝術、昭陵六駿的雕塑藝術。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和教師講解分析,瞭解盛唐時期的書法的藝術成就和對今後朝代的影響;透過浮雕昭陵六駿瞭解唐朝的審美和審美緣由、背景。

  4、提取馬的形象,聯絡《虢國夫人遊春圖》,對盛唐的豐滿美學做講解研究。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一步步深入瞭解盛唐的審美文化和其背後的歷史原因才能充分理解盛唐的意義。

  5、聯絡女性的豐滿美學,過渡到唐三彩中人物俑像,進一步分析盛唐氣勢的展現和盛唐的整個社會大壞境。

  設計意圖:層層的分析理解,學生能夠較清晰地對盛唐氣象產生自主性的理解。

  6、由唐三彩的自由隨性對比手工藝品精巧,展現盛唐文化的多樣性。

  設計意圖:有對比才有更清晰地認識,從多方面展現盛唐文化,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盛唐”何謂“盛”的含義,與印象中的工藝品作對比。

  小結:

  對盛唐的各方面做一個總的概述,梳理各個知識點,加固對盛唐形象的認識。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 篇2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課程標準5-1:選擇衣食住行等的事例,瞭解到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

  課程標準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經過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現了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盛世景象。這正是課程標準4-2裡提出的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本課主要展現的是唐朝國家統一、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政治開明,文化發達,民族關係融洽,對外交流頻繁的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以及一個泱泱大國開放的大家風範。唐朝於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結束。前期處於繁榮階段,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本課時一方面用大量的圖片展示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唐朝繁榮的印象。而這正是課程標準5-1裡提到的選擇衣食住行等事例,瞭解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另一方面又蘊涵著出現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經濟的繁榮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唐朝躋身當時世界級的經濟大國。唐朝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處於世界的先進地位。尤其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的新發明曲轅犁和筒車,與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瞭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關係十分密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唐朝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值得後人引以自豪。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交流頻繁,使唐朝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中西交融。這正是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所要求的。透過本課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經濟的繁榮既是唐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直接結果,也與唐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有關。

  (三)學生分析

  (1)透過前面帝國新政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唐朝唐太宗貞觀之治,以及唐朝國家政治體制和科舉制的一些情況。有部分同學觀看過《貞觀長歌》等影視作品。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作為現在的初中學生,身居城市之中,對農業情況瞭解得較少,要想理解當時農具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以致使社會經濟出現繁榮局面,比較困難。

  (3)學生不喜歡死氣沉沉、乾巴巴的歷史課,他們最想把歷史學活,能學以致用,能親身體會和參與,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歡樂的歷史課。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簡要敘述唐朝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及後期的“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

  (2)學生透過對曲轅犁和筒車的學習,能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在瞭解盛唐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各舉出具體的一到兩個例子。

  2.能力、方法培養目標:

  學生透過思考討論:“為什麼說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你認為出現盛唐氣象的原因有哪些?”等問題,初步學會運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透過學習瞭解了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從中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造: 曲轅犁和筒車的創制;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達;長安商業的繁榮;社會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學難點:分析出現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學方式

  以本課教學方法以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為主,啟發法和討論法為輔。使學生在老師設定的情境中思考、討論問題,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活動中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七)教學用具

  曲轅犁的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佈置學生查詢資源。瞭解曲轅犁的構造;收集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的圖片。探究:為什麼在唐玄宗時期會出現唐朝會出現盛世景象?探究方向:農業生產情況,手工業狀況,商業繁榮狀況。

  (二)新課匯入部分

  透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的學習和理解匯入本課。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個縮影嗎?設問:杜甫此詩中所描寫的是歷史上哪個時期情況?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由詩中所描寫的內容,請你推斷當時社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詩中描寫的是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開元盛世不僅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還是中國古代社會鼎盛的時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盛唐氣象》。

  設計意圖:透過杜甫的詩中所描寫的繁榮景象現象讓學生了解到歷史上唐玄宗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全盛時代──開元盛世。

  (三)師生互動部分

  1.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透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匯入新課後,老師出示三幅圖片,他們分別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繼續設問: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為什麼會在這個時期唐朝進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嗎?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唐玄宗所處“開元盛世”時代的知識掌握。而對唐朝進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則需要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唐太宗所作所為,還要學習本課所涉及武則天“貞觀遺風” 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到“開元盛世”這樣一個遞進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決非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前幾任的統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礎有關。

  (2)探尋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設問:除了唐太宗、武則天的積累,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開元盛世的出現還與當時的政局穩定、唐玄宗任用賢人和勵精圖治等分不開。

  設問:出現《憶昔》詩中所描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景象出現與什麼有關?

  設計意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主要讓學生認識唐朝國勢強盛,百姓富庶,糧食產量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密不可分。從而引出兩個新出現的農具。

  2.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曲轅犁與筒車

  設問:筒車是幹什麼用的?它有什麼好處?

  老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曲轅犁實物,讓學生回憶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說說曲轅犁功用。老師一旁釋疑。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粗略講解筒車的功用,著重講解曲轅犁。透過實物認識曲轅犁並瞭解它的構造和用途。和過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對比,感受曲轅犁的優點:犁架小、便於迴轉,操作靈活性,既便於深耕,節省畜力。先進的生產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糧食產量增加、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一:時空連線 夢迴唐朝

  現在北環衛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特派四組記者為大家就盛唐時期的農業做現場報道

  畫面一:採訪正在河邊灌溉農田的農民

  畫面二:採訪當地主管倉庫的官員

  畫面三:採訪正在農田犁地的農民

  畫面四:採訪當地主管戶籍的官員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透過這個環節所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回到唐朝,在剛才老師對唐朝開元盛世的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四個畫面中的某一個來反映盛世情景。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都圍繞一箇中心,從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個方面的表現。

  活動二:小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請閱讀學習P94~P95的相關內容後,合理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在衣、食、住、行方面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展示照片──這學期學校新來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來設計活動,創設情景。

  創設情境:高薪急聘!!!

  北環衛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唐朝都城長安城裡外國人很多,報道組與他們溝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譯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幣!你們覺得誰最適應?老師覺得這一個人比較適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變化”請同學們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後衣、食、住、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聖誕節你最想要的禮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學校主持聖誕party。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請你寫一件最想讓他從唐朝帶給自己的聖誕禮物,並說說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用時比較長(從閱讀相關課文材料、思考禮物、書寫紙條、老師讀幸運學生紙條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鐘)規模大、參與學生人數多的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懷著興趣,帶著任務去有目的的、主動的閱讀課文中描寫唐朝盛世期間手工業、絲織品、瓷器、商業的繁榮這些內容,又避免了老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的聽這種乏味場面。活動首先從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視覺上一下就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第一個情境的設計斯科物來到唐朝開元年間,他會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發生變化:可能吃胡餅、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個情境的設計回老家將準備帶些什麼禮物,正好可以把書上的唐代的絲織品、唐三彩、珠寶等考慮進去。這兩個情境的設計很好地把書上的唐代的社會生活這個內容運用起來,把唐代的手工業特色反映出來,這些內容更好地說明了唐代社會經濟呈現繁榮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設計問題:安史之亂的時間:唐玄宗統治後期

  叛亂將領:安祿山 史思明

  影響: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由老師從本節課所學大唐帝國的鼎盛,過渡到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此部分,老師略講。

  4.你還有哪些疑惑?

  老師接受現場學生的提問,出現個別解答不了的問題,可放到課後師生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老師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對可能暴露出來的認識誤區和存在問題,可以及時給予彌補和更正。

  (四)課堂總結部分

  一根主線:唐朝的繁榮 原因: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

  政局穩定、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表現:農業(糧食產量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

  手工業(絲織品、瓷器)

  商業的繁榮(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社會生活(中西交融、胡漢交融)

  安史之亂:時間:

  叛亂將領:

  影響: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鞏固所學。

  附:板書設計

  盛唐氣象

  一、“開元盛世”

  1.原因:唐太宗的新政→武則天的發展→唐玄宗的鼎盛

  政局穩定、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2.表現:農業(筒車、曲轅犁)

  手工業(絲織、唐三彩)

  商業的繁榮(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社會生活(中西交融、胡漢交融)

  二、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優點:1.《時空連線 夢迴唐朝》這個環節的精心設計,把學生都調動了起來,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巧妙設計問題,突出了盛唐的農業情景。如其中選擇在農田勞作的農民這個畫面的小組,他們有兩個人扮成牛,嘴裡還哞哞的叫,當問扮演成農民這個同學問題時,他還操著非普通話再講,引起了同學們一陣大笑,教室裡立刻活躍起來,其它小組也紛紛要上臺表演。我在這節課中一共設計了的三個活動,改變了老師一味講歷史的局面,使歷史課堂活起來,動起來,並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主動學習模式。

  2.反覆推敲,使之不斷完善。在《時空連線 夢迴唐朝》這個環節的設計過程,我第一次設計時就讓學生去報道唐朝的農業情況,第二次設計時的問題是你打算透過什麼來展現盛唐的農業情況,這兩個設計總是感覺不滿意,後來經過反覆推敲,根據憶昔這首詩設計了四個畫面,這樣一來學生容易操作,又突出農業繁榮的表現。

  3.使用實物,增加直觀性。利用各種途徑找到本節課教學所需要的曲轅犁、筒車和唐三彩。找學生現場演示曲轅犁、筒車的使用方法,讓學生去看唐三彩的色彩,這樣既有趣味性,又使學生對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4.及時的總結,迴歸課本。這節課學生上的輕鬆,課堂上討論聲熱烈,笑聲不斷,學生被老師設計的三個活動完全調動起來,但熱鬧之後的總結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剩下的五分鐘時間裡讓學生歸納本課。圍繞一根主線──盛世氣象。

  探究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盛世氣象的表現和唐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讓學生把原因中的兩點寫出來,表現中的四個方面寫出來,其中農業、手工業、商業和社會生活裡面的表現也要寫出來,這樣這一節就做到了有放有收。

  不足:活動的時間把握上較難,處理好3個活動時間安排,更突出本課的重點,是我要認真修改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