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

《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氣的力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和大氣壓的應用。其中大氣壓的存在及大氣壓的大小是教學重點,大氣壓應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是教學難點。由於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覺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因此本節課採用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及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使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並能說出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強的大小。

  (3)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並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大氣壓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學用具:

  汽水兩瓶、橡皮塞、吸管、塑膠瓶、熱水、玻璃杯、硬紙片、水、廣口瓶、浸過酒精的棉球、細砂、煮熟剝殼雞蛋一個、吸盤掛鉤多個;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課件演示、分析討論

  六、課前實施內容:教師先熟悉實驗,並充分考慮到各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實驗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七、媒體設計思路:

  本課課件設計主要用於輔助實驗教學,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該課件在設計時本著在一定程度上對研究問題、分析實驗現象,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突出重點,有利於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等方面進行設計。

  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一)新課引入:(實驗引入法)

  比賽吸汽水,看誰吸得快?

  道具:兩瓶飲料,一瓶帶橡皮塞,一瓶不帶塞。

  (從生活中常見事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新課講授:(實驗探究法)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引導學生做好兩個實驗,教師做好兩個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塑膠瓶為什麼會變形?

  2、是誰托住了紙片(覆杯實驗)?

  3、是誰把小試管推上去的?(小試管上升)

  4、雞蛋為什麼會掉下來?(瓶吞雞蛋實驗)

  學生討論後教師對每個實驗進行分析引導,最後得出結論:以上幾個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證明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有。

  2、大氣壓的大小:

  A、體驗: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器材:兩個掛鉤吸盤

  (讓學生參與此活動,調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並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大氣壓是很大的。)

  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課件演示)

  結論:馬德堡半球實驗和學生體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威力。

  (質疑:大氣壓有多大呢?)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課件演示)

  (提醒學生注意管內水銀液麵高度的變化)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⑴、實驗操作過程中,為什麼要在管內灌滿水銀後,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銀槽內?(使管內沒有空氣)

  ⑵、鬆手後,管內水銀柱下降,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空氣?(沒有)

  管內水銀面上方有沒有大氣壓?(沒有)

  結論:管內上方為真空,沒有大氣壓強,管外的大氣壓支援著760mm高的水銀柱。也就是說大氣壓強與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1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高=1.01×105帕

  D、介紹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

  3、大氣壓的應用:

  圖片演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讓學生觀察後得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的規律。

  課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機及工作原理.

  課堂小結:

  1、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並能透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和標準大氣壓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九、板書設計:

  空氣的力量

  一、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的大小

  三、大氣壓的應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