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教學設計

李商隱《無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商隱《無題》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無題》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風吹離百花殘。

  (相聚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紅燭燃盡成灰,滿腔熱淚方才流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清晨對鏡梳妝,擔心如雲般的鬢髮變白;夜晚對月吟詠,總會覺得過於淒涼。)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你所在的地方離這兒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三、溫馨點選。

  讀讀,增長知識並從中受到教育。(學習李商隱做事執著、鍥而不捨的精神)

  四、活動廣角。

  《無題》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結合自己的理解,在讀書卡上寫出自己的感想。)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教案《無題—教案》。身上無綵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五、知識延伸四步記憶法:

  一看:即第一眼要看清、看準所記材料的形象;二讀:讀熟所要記的內容;三寫:連續寫三遍,邊寫邊讀;四想:眼睛離開材料,回想材料。

  試一試: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

  《無題》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李商隱及其代表作品。

  2、在朗讀、自由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含義。

  3、理解把握李商隱詩歌的藝術手法。

  二、知識連結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與李賀,都是唐室宗親,但因年代久遠,家境已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並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文章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於藍,這一技之長成為他後來謀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技能。

  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後娶其女為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指責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黨排擠。此後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淒涼,終年四十六歲。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繡華美,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三、課前預習

  1、注音

  雲鬢( ) 探看( )

  2、詞語解釋

  曉鏡( ) 雲鬢( )

  3、誦讀全詩,理解大意。

  四、課堂討論

  1、全詩的“詩眼”是什麼?如何理解?

  “多情自古傷離別” 相見難啊離別更難,何況正值暮春時節,東風懶洋洋的,百花也凋殘了,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2、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句詩中的兩個“難”的含義。

  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

  3、 如何理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今天人們常用它來表達怎樣思想感情?

  “絲”和“相思”的“思”是同音字,諧音雙關,淚也因思而落。拿蠟炬流淚來比喻自己內心的煎熬。以春蠶、蠟炬為喻,說明我對你的愛和思念至死不變。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原意:比喻戀人別後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們為某種理想而執著追求。

  4、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曉來對鏡梳妝,夜來吟月懷遠,女主人公愁的是什麼?為何會覺“月光寒”?

  “曉鏡但愁雲鬢改”,是想象那位姑娘也和自己一樣無休止的思念著對方,曉來對鏡梳妝恍惚覺得自己秀髮不同於往常了,也許很快就會衰老了吧! 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

  “夜吟應覺月光寒”,月光的悽清和寒冷實際上反映了主人公內心的孤寂和悲涼。

  五、課後練習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閨思

  張仲素

  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訊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望夫詞

  施肩吾

  手燃寒燈向影頻,迴文機上暗塵生。

  自家夫婿無訊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注】迴文機:前秦符堅時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惠善屬文,把對丈夫的思戀織為迴文旋圖詩,讀法宛轉迴圈,詞意悽婉。

  (1)兩首詩寫景的手法有何不同?

  動靜結合,細節描寫

  (2)兩首詩都寫到了“訊息”,張詩的“問訊息”和施詩的“無訊息”的具體內容有何不同?兩首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張詩的“問訊息”是要探問出徵的丈夫身在何處,施詩的“無訊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時回家。兩首詩都表達了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