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設計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課程標準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藝復興三傑” 及其代表作,並著重理解文藝復興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而並非是簡單的復古運動,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應深入本質,而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學生可以圍繞文藝復興運動及宗教改革的性質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應仔細講解:文藝復興並非古典文明的簡單重複,讓學生明確兩者在性質上的根本差別。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延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宗教改革,我們能夠看清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概況:教會的腐敗與罪惡籠罩著歐洲社會。然而,即使是像路德這樣的宗教改革家實際上也並非是貧苦民眾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社會運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難點: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

  四、教學方法:

圖片法、史料分析法、問題探究法、對比分析法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六、課時要求: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生共同賞析圖片《雅典學院》。

  教師講解: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封建時代。進入9世紀後,在封建主的支援下,基督教會勢力膨脹。中世紀是宗教信仰的世紀,簡要介紹基督教的精神統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統治下,歐洲幾乎成了文化的沙漠。《雅典學院》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立的雅典學院為題,並以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以來50多個各方面的著名學者,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以他們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有一些還是當時的人物,他們各自的動態,都統一在為探求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讚美人的創造力,同時反映了人們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礎上,提問:(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有哪些?(2)時人和先賢們共論一堂的情況說明了什麼?(3)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4)當時人物為此開展了什麼運動?由此畫展開匯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文藝復興

  1、背景:

  【教師】文藝復興首先在哪個地方興起呢?為什麼?

  【學生】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教師】為什麼資本主義萌芽會在義大利產生而不是其他地區?

  分析:義大利各城市國家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採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業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控制著城市的政權;

  在經濟上,手工業、商業和金融業非常發達,是義大利最大的銀行業和手工業的中心。

  義大利地處地中海貿易的樞紐地位,也是其商業繁榮的重要因素。這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質環境。

  【教師】資本主義萌芽帶來了什麼變化呢?

  經濟的發展,引起了階級關係的變化,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他們追求財富和現世的享樂,關注人的本身的發展,這就與當時基督教宣揚的以“神”為中心、祈求來世幸福的意旨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首先在思想領域來一次大的解放運動。

  【教師】除了經濟和政治因素外,義大利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呢?

  義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義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條件。義大利是古代羅馬的故鄉,境內保留許多古羅馬的建築遺址和典籍。各城市與拜佔廷帝國(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有著長期的經濟和文化聯絡,拜佔廷帝國滅亡後,深通古希臘文化的學者和大量典籍流入義大利,研究和鑑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義大利蔚然成風。

  2、實質:

  【教師】恩格斯說:“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將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什麼?

  【學生】“文藝復興”從表面上看是歐洲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但它不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其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教師】文藝復興為什麼要借復興古典文化的旗號來反封建呢?

  【學生】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而歐洲教會勢力很強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義

  【教師】如何理解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呢?什麼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要求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以此出發,人文主義重視現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反對基督教的來世觀念和禁慾主義。

  4、成就:

  (1)“文學三傑”: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圖片)

  代表作:《十日談》

  思想主張: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②但丁:“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 (圖片)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張:率先對教會的醜惡現象表達了憎惡。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圖片)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張: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2)“美術三傑”: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

  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傑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作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類世界的細緻觀察,自由發揮,表現了高超的技藝。(圖片)

  5、意義:

  【教師】透過前面對文藝復興的整體瞭解,這場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在學生問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總結。文藝復興解放了思想,衝擊了天主教會的神學束縛;推動了歐洲文學、藝術的發展;也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舉例:天文學的“日心說”,物理學的伽利略、牛頓,生物學哈維的血液迴圈學說等。)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如新航路的開闢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師】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對宗教持什麼態度?

  【學生】:不反對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統治的腐敗,反對天主教宣傳的禁慾思想。

  【過渡】文藝復興並沒有把矛頭直指當時的天主教會,而是對教會勢力抱有一種和解的態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會統治的是16世紀興起的宗教改革運動。

  二、宗教改革

  透過讓學生觀看圖片和宗教體系的框架,讓學生對宗教有個基本的瞭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麼?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關係?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裡?

  【教師】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岡城國,這個主權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坐落在義大利羅馬城西北角的一個高崗上,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現在讓我們回到16世紀的歐洲,一起關注下這場宗教改革運動。

  展示三段關於天主教在歐洲統治的材料,讓學生透過材料和教材知識概括宗教改革興起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再歸納總結。

  1、背景:

  ①天主教對歐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經濟壓榨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思想:文藝復興解放了思想,人們對天主教的統治產生質疑。

  ③德意志成為教皇壓榨最嚴重的地區,矛盾激化。

  ④導火線: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總結:民族壓迫、階級壓迫與宗教壓迫交織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發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 ,揭示教皇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荒謬,標誌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開始。

  3、內容:

  透過展示《九十五條論綱》的資料,讓學生歸納並理解馬丁·路德的主張。

  ①信仰耶穌就可得救。(解釋“因信稱義”和“因行稱義”的區別)

  ②堅持《聖經》高於教皇和教會,並依據希臘文原本把《聖經》翻譯成德文。

  ③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

  ④君主的權利高於教士甚至教皇,激發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很多封建諸侯的支援。

  【教師】馬丁·路德觀點的核心是“信仰耶穌就可得救”,其觀點為什麼得到很多人的支援?與人文主義思想有什麼關係?

  分析:路德新教容許個人在教義解釋上有更大的自由,蘊含著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素,帶有資產階級傾向。

  4、結果:形成了新教

  馬丁·路德的教義在德國北部和中部迅速傳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響,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出現了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新教。

  5、性質:

  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

  6、意義:

  宗教改革運動繼承並發展了文藝復興精神,如果說文藝復興啟迪了知識階層的人文精神,那麼宗教改革則直接激發了普通大眾的人文思想,意義更加深遠。其具體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動了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③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有利於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民族國家的形成。

  八、【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的文藝復興,把人們從中世紀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確立起人文主義傳統。宗教改革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一統天下,建立了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教。兩場運動以不同的方式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時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同學們今天在課堂上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大膽展示自我的表現,其實正體現了我們這節課的主題——人文主義。

  九、【板書設計】

  人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才 背景

  實質(性質) 序幕

  核心:人文主義 內容:“因信稱義”

  成就: 性質:

  意義: 意義:

  十、【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很活躍,透過教師的引導一些問題很容易解決,故而教學任務能順利完成。針對課標要求的教學重難點,從匯入新課到教學過程的講授,再到課堂小結,我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層層思考,環環相扣,透過圖片展示和史料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論從史出的能力。整節課教學效果較好,達到了教學目的。唯一不足的是時間如能寬裕些,對個別問題的探討會更深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