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範文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道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2、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範圍大小有關。

  3、能用模擬實驗、模型、示意圖等方法來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4、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能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學重點】:

  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教學難點】:

  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範圍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

  地球儀,光源,極晝極夜現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會出現很多令人奇怪的現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陽就會掛在天空幾個月而不落下,北極中心地帶的白天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會連續幾個月不見太陽,北極中心地帶的黑夜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極晝和極夜。

  2、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極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長達半年!我們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

  二、探究極晝和極夜現象:

  1、談話: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夜可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還記得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2、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1)思考:利用手電筒、地球儀、示意圖等材料,我們怎樣能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2)學生分組實驗。

  (3)全班交流。

  (4)小結。

  三、研討地軸傾斜的角度和極晝極夜範圍的關係:

  1、討論:我們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傾斜角度加大,會出現什麼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2、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交流並記錄:

  (1)在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運動主要有哪兩種形式?

  (2)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週期多長?自轉有什麼特點?地球公轉的方向怎樣?週期多長?公轉有什麼特點?

  (3)有什麼證據表面地球在自轉?有什麼證據表面地球在公轉?

  (4)地球的運動出生了哪些自然現象?

  2、延伸拓展:

  我們還想知道地球運動的`哪些問題?

  【板書設計】:

  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地球自轉 公轉 地軸傾斜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得出並記住地球自轉的方向、週期,公轉的軌道、方向和週期;透過觀察討論理解晝夜更替的原因;透過觀察討論知道地軸傾斜的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2.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儀和太陽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轉,並說明晝夜更替現象;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公轉軌道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瞭解四季變化的原因。

  3.透過觀察地球的運動,初步瞭解許多地理現象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週期,公轉的軌道。

  [教學難點]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哪條緯線?

  (2)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穿過地心的軸叫什麼?

  【匯入新課】前幾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認識了地球。事實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一樣,一刻不停地運動著。你知道地球運動有哪兩種基本形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透過觀察和討論,從動態龜度去認識地球。

  【板書】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和晝夜更替

  觀察討論一:

  1.地球沿什麼方向繞地軸自轉?自轉一週是多長時間?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在南極上空俯視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假定它是靜止的,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和揹著太陽的一面各有什麼現象?而地球自轉又會產生什麼地理現象呢?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週是一天。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揹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日復一日,日有晝夜更替,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年復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你能說出這又是什麼原因嗎?

  【板書】二、地球的公轉和四季變化

  【出示投影2】

  觀察討論二: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一樣嗎?公轉一週是多長時間?公轉的軌道是什麼形狀?

  2.地球公轉時,地軸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傾斜方向有無變化?地軸沿北極方向指向哪顆星學生演示、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為一年,公轉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無論是自轉或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那麼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會產生什麼地理現象呢?我們一起看投影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例項解釋時差現象,並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匯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麼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昇西落)那麼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專案。

  (表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週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麼地理現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麼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週的時間裡出現什麼現象,說明什麼?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於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於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開啟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課後想一想]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現在的廣州處於什麼季節?你最喜歡什麼季節?為什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麼關係?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麼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麼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麼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麼季節最溫和?為什麼?(夏季中午太陽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麼季節較長?什麼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於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麼關係?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裡?(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表2)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夏至

  6、22前後北迴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後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後南迴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特徵。

  瞭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透過畫圖,讀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徵。

  2、教學難點:晝夜更替,經度時差產生的原因,地方時差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學過物理,知道物體是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講解:上節課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瞭解了連線南北兩極且穿過地球內部的軸為地軸。

  提問:什麼是地球自轉呢?(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

  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東昇西落)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提問:太陽東昇西落的時間是多長(12小時)

  一天的晨昏現象呈現怎樣的規律?(交替,連續)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週期為24小時,一天。

  提問:由於地球自轉可以導致什麼地理現象?(晝夜更替)

  分析問題:晝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實體,太陽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軸兩側,一側亮,一側暗,一側白天,一側黑夜。)

  思考:地球自轉其他地理現象。(經度時差)

  (地球自轉週期為24小時,轉過360°所以,一小時轉過15°即經度每轉過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四、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不停地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週期: 24小時(一天)

  4、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經度時差

  5、地方時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