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

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1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學生:小學四年級

  2. 學科:音樂

  3. 課時:2

  4. 課型:唱歌綜合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學習歌曲,準確掌握附點八分節奏和複習休止符,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節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學唱歌曲感受源於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勞動密不可分,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勞動的意義。

  三.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廣泛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表現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雲”、“冬雪”、“絲綿”誇張的形容透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於想象,很有童真。歌曲為4/4拍,大調式,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旋律以分解的主和絃音進行,使得曲調色彩十分明亮,情緒輕快活躍。

  四.教學重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在歌唱中的情緒及表現作用,準確把握附點八分節奏,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

  2.初步唱會歌曲《剪羊毛》

  五.教學難點

  1.歌曲中的附點八分節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2.用愉悅、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六.教學方法

  模唱法、聽唱法、學唱法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教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學生:沒有(有)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裡迷人的風光。【放課件】(介紹圖片: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它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羊數量最多的國家。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羊的工人們都要把羊的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於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教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瞭解美麗的澳大利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出板書】。請同學們開啟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聽中思,思中疑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邊聽邊思考:【出示問題】

  1. 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

  教師:同學們說得真好!

  2.看中聽,聽中辨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下面這些節奏,你會讀嗎?【出示節奏】

  教師:同學們集體用da讀一遍。

  把第二拍的十六分音符讀成“啊”,同學們來一遍。

  很好,再看到下面這條節奏,把“啊”連起來,同學們讀一遍。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首歌的歌譜,譜子上哪裡有這個節奏?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唱一遍譜。

  學生:演唱一到三行譜。

  教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後面的節奏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結尾處都有一個四分休止符,反覆出現的節奏)

  學生:結尾處都有0。

  教師:你們的眼力真不錯!你們剛剛所說的就是音樂中的休止符,

  你們知道休止符有什麼作用嗎?

  學生:休息的作用,休止的作用,停頓的作用。

  教師:對了!表示音的休止的符號叫“休止符”。聽老師示範兩種旋律,說說哪一種是有休止符?哪一種沒有休止符?(教師用“啦”示範)

  學生:第二種。

  教師:那你們來試試用“啦”來唱一下。(教師彈奏鋼琴,學生用“啦”來演唱)

  教師:有點找到感覺了,請同學們的聲音再清脆一點,再來一遍。

  教師:嗯!我發現同學們學東西還是挺快的!那現在我們就要完整的來一遍,唱歌譜,請用手指指著歌譜來跟老師一起唱。

  學生:指譜跟唱。

  教師:很好!現在唱歌詞!

  3.聽中創,創中編

  教師:很好!我們中國有為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你們認識嗎?她當時也在悉尼歌劇院演唱了這首《剪羊毛》,想看看嗎?

  學生:想!

  教師:作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劇院舞臺的亞洲藝術家,我們真為她感到驕傲!你們看她有伴唱、有指揮、也有伴奏,是不是很熱鬧?那我們也來像她一樣。

  教師:下面我們來玩個律動遊戲,老師把同學們分為兩組,第一組是右邊的同學,第二組左邊的同學。第一組出來拿沙錘,第二組出來拿雙響筒。拿了沙錘的的同學們讀第一條節奏(連續兩遍),雙響筒的同學們讀第二條節奏(連續兩遍)。

  教師:非常好!那我們準備好為這首歌伴奏。邊打節奏邊唱!

  八.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棒!今天我們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透過學習《剪羊毛》,我們知道了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的那種喜悅的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學學習,希望同學們也透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好的明天!同學們,再見!

  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剪羊毛》這首歌曲是一首在澳大利亞廣為流傳的民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雲”、“冬雪”、“絲棉”、“皮襖”來形容了工人們剪下來的羊毛,富於想像,很有童趣;歌曲為2/4拍子、大調式、二段體結構。第1樂句中前三句樂段的節奏基本一致,附點八分音符貫穿其中,句末都以“X. X ︳X 0”這一節奏收尾,第四樂句從高音“2”的附點節奏開始,連續級進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表達了對勞動的熱愛和自豪的心情;第二樂段前兩句的音調高昂,旋律起伏大,節奏明快,與前段行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兩句重複了第一樂段的三四兩句,表現了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知識目標: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3.情感態度目標:在學唱歌曲過程中體驗牧民們勞動的快樂與意義。

  【教學重點】

  1.以愉快而有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2.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好歌曲中附點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今天郭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朋友,看看它們是誰呢?哦,原來是喜羊羊跟他的朋友們。師問:他們要準備過什麼節日?學生答:剪羊毛節喜羊羊說啊,小朋友們,春天了,我想換一身新衣裳,誰來替我剪羊毛啊!那你們先來模仿下剪羊毛的動作吧!

  師:小朋友們,剪羊毛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啊?

  生:卡擦卡擦卡擦卡擦

  師:哦,老師覺得這太普通了,老師要考考大家,你能把他變成音樂的剪刀,有節奏的來剪羊毛嗎?(出示節奏)老師這個節奏當中啊,出現了一個附點節奏。我們跟著來試一試吧!師:哦,你們都剪得這麼棒,老師也想試一試:

  X X.X | X X.X | X X.X | X 0 ||

  小 剪子 咔 咔嚓 來 剪羊 毛

  師:小朋友們剪的真棒,附點節奏啊,能使節奏變得更跳躍,更活潑。 小羊說啊,謝謝大家。它想帶我們去它美麗的家鄉看一看,你們知道它的家鄉在哪裡嗎?(播放伴奏,放幻燈片)小羊的家鄉啊,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各地都有為牧民舉辦的類似廟會的節日,一般在春天舉行。最吸引人的是“剪羊毛比賽”。全澳大利亞,大約有15000多名剪羊毛工人,他們啊剪一隻羊的時間都不用三分鐘呢!你們聽 工人們一邊剪羊毛一邊唱起了歌。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X XX | X 0 | X XX | X 0 |

  音樂響起來 我們一起來剪羊毛吧

  (三)新課教學,體驗情感:

  1、初次聆聽,感受歌曲情緒 愉快活潑的

  你們想跟剪羊毛的工人一起來剪羊毛嗎?(邊聽邊律動)加入剪羊毛的動作

  2、學習歌曲

  小朋友們,你們剪羊毛開心嗎?開心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拍手 那我們每聽完一句一起拍一下手 怎麼樣?

  3、看同學們拍的這麼開心,老師也想表現一下這麼愉快的勞動場景,我來唱你們來為我伴奏。

  今天啊,老師要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首先請大家跟老師一起用(lu)輕輕的來哼唱。小朋友第一次哼唱中你覺得哪裡比較難唱啊?生:有附點的地方。

  師:有附點的地方,我們把它唱的長一點!

  師:還有哪裡呢?潔白的羊毛這裡的音很高。遇到高音的時候小朋友千萬不 能大叫,因為越叫啊,音越唱不上去,而是要輕聲唱,把眉毛抬起來,感覺啊像往瓶子裡面吹氣一樣。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跟琴唱難點句。

  師:你們把難點都解決了,我們再一起跟琴唱一遍吧!

  3、有節奏的念第一段歌詞。

  小朋友們,你們真能幹。那老師想請你們有節奏的念一遍歌詞好不好。老師剛才聽到有小朋友這句唸錯了,這是我們再剪羊毛,剪羊毛!它念成。。你們看啊,羊字上面對著幾個音啊?兩個。對,羊字佔了兩個音而且上面還有個圓滑線,我們應該唸的連貫點,聽老師念一遍。再一起來!

  4、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在剪羊毛的時候有什麼話要對小羊說呀?

  (預設)生:小羊,你的毛真長,我要給你剪一剪。

  小羊,你的毛真潔白,是草吃出來的嗎?

  小羊,你的家鄉真美啊,我也想去。

  小羊,你別發抖,別害怕,我會剪得輕一點的。

  師:哦,小羊你可能害怕了,我們都是很熟練的剪羊毛工人,

  我們要對小羊說,你別發抖,別害怕。我們不會傷害到你的。

  5、學唱第二段歌詞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你們要對小羊說的都出現在了第二段,我們一起來有節奏的念一下吧!真棒,我們來唱一遍吧!

  6、完整演唱歌曲

  師:好,我們把第一段跟第二段連起來完整的唱一次好嗎?這個潔白的羊毛像絲綿這裡,我看剛才好多小朋友在摸小羊了,這裡我們應該唱得怎麼樣啊?柔和點,溫柔一點。然後我們對小羊說你別害怕也是用一種很溫柔的聲音說的是不是?好像有同學把鋒利的剪子卡擦響,唱成滑音了,注意唱的短一點,頓挫一點。

  7、跟音樂唱全曲加律動。

  (四)小朋友們唱的真棒,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我們把羊毛剪了之後啊都去了哪裡呢?(預設)

  生:做成了毛線。做成了毛毯。做成了毛絨玩具。做成了羊毛衫。

  師:哇,原來,透過我們的辛勤勞動啊,能夠創造出那麼多有價值的東西, 那麼,人類的智慧啊可真是偉大。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動一動腦筋,我們剛才的歌已經唱得很好聽了,能不能透過一些方法,加入一些聲音,使我們的歌生更生動呢。

  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像綿羊叫一聲。

  師:那我們來合作一下吧,加上動作

  (五)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澳大利亞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了勞動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自豪,我們懂得了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老師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最後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宋祖英悉尼歌劇院演唱《剪羊毛》出教室吧!

  【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歌唱實踐為主體,注重孩子們對音樂切身體驗,引領學生領略澳大利亞的美麗風光,感受澳大利亞民歌的音樂風格,感受勞動的喜悅。透過以下環節設計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首先是聽音樂律動進教室,在歌曲伴奏和老師鈴鼓的引領下,孩子們踩著整齊而有節奏的步伐走進教室,給孩子們一個音樂歡快,節奏穩定的初步體驗;然後的發聲練習,透過旋律的模唱,沒有附點和有附點的情緒對比,引領孩子們從感性到理性的體驗音樂,感受附點可以使音樂變的更加的歡快的魔力,為後面的教學做了鋪墊。在這裡我也做了一些歌唱方法的指導,培養孩子們正確的歌唱習慣,學會高位置歌唱;接下來,根據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理念”,我設計了學生的恆速訓練,感受歌曲的節奏美,透過音樂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恆速的基礎上用不同的、簡單的體態律動表現歌曲;接下來的歌曲教學中,透過多次有效的聆聽和演唱,透過為歌曲加入伴奏,藉助圖型譜“蝴蝶”和教師的有效範唱等教學手段,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感受勞動帶給人們的那種歡快、愉悅的心情,從而激發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愛!

  音樂課《剪羊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生學會用節奏型X X 、並且能熟練的演唱。

  2.透過學習《剪羊毛》這首歌曲,讓學生了解到澳大利亞人民的勤勞,讓學生們學會用自己的勤勞來換取幸福的生活。 案例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全曲由4個樂句組成,曲子表現出了澳大利亞人民熱情、活潑、歡快的生活,第二樂句的音區較高,使勞動人民歡快的心情推向高潮,最後兩個樂句重複了前一句最後兩個樂句,體現出來只有透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點:

  重點掌握附點節奏和休止符在樂曲中的運用,體現出歌曲的活潑跳躍的情緒。

  教學難點:

  學會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上新課開始之前,老師帶領大家來玩一個節奏的小遊戲,好嗎?下面老師來唱出節奏,同學們用你們的雙手準確的拍打出來,可以嗎?

  生:可以。

  師: 你們聽出有什麼區別了嗎? 生:第二個節奏多了個附點節奏。

  師:對,下面難度升級,再來兩條。1.XX XX XX XX 2.X.X

  生:第二條還是多了個附點節奏。

  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好,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附點節奏,我們一起把它們唱一遍吧。

  二. 匯入新課

  同學們,下面我們繼續來玩木頭人的小遊戲,你們說好嗎?老師唱出旋律,同學們用舞蹈來幫助老師伴奏,但當老師聲音停止的時候,你們的舞蹈也要立刻停止,就像木頭人一樣,聽明白了嗎?

  師生共同完成遊戲。

  師:老師問你們,為什麼在結尾的時候要像木頭人一樣的停住?

  生:因為末尾有個休止符。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休止符就是叫我們的聲音立刻停止。

  三. 學唱歌曲

  1. 課件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大家出去旅遊一下,去到大洋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去看一看那裡的風景。出示課

  件,音樂播放。

  師:你們都看到了些什麼?

  生:牛、羊、考拉、袋鼠、澳大利亞的國旗、國徽。

  師:我們欣賞了澳大利亞的風景,有了解了澳大利亞的國旗、國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澳大利亞的民歌——《剪羊毛》。

  2. 學唱旋律

  出示影片,帶著問題去欣賞歌曲。

  1) 這首歌曲表現了什麼情緒?

  2) 這首歌曲在說些什麼?

  生:表現了活潑、歡樂、熱情的情緒,說的是澳大利亞的人民在簡羊毛。

  師:他們為什麼要剪羊毛?

  生:因為夏天到了,羊兒穿著厚厚的羊毛很熱,人們幫助羊兒剪去羊毛,再拿去賣,人們還可以把羊毛拿去做衣服。人們和羊兒都很高興。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那麼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再回答兩個問題?

  1) 全曲有幾個樂句?

  2) 之前我們唱的節奏你能在歌曲中找到嗎?

  師:播放歌曲。

  生:全曲有4個樂句,出現在第3、4句。

  師:很好,下面我們把這兩句來唱一遍。

  3. 學唱歌詞

  同學們,下面我們用朗讀的方式把歌曲讀一遍,好嗎? 師生共同朗讀歌曲,帶著節奏去練習。

  4. 學唱旋律

  老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旋律,注意音準、節奏的把握。

  5. 詞曲結合

  6. 完整演唱歌曲

  1) 共同演唱

  2) 分別演唱

  3) 分組演唱

  4) 表演唱

  四. 小結

  同學們,透過這首歌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生:我學到了附點節奏、休止符。

  生:我學到了要像澳大利亞人民一樣用自己的勞動還換取幸福的生活。

  師:是的,我希望我們班的同學都能像澳大利亞人民一樣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幸福的生活,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勤勞的孩子。讓我們共同來唱一遍來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剪羊毛》這首歌曲是澳大利亞的民歌,同學們對於外國民歌還不是特別熟悉,大部分同學還是能準確的演唱好這首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