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並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並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課件 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

  1元=( )角=( )分 1分米=( )釐米=( )毫米

  3米=( )分米=( )釐米 5元=( )角=( )分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師:老師瞭解到商店的一把勺子的標價是3.00元,在日常生活中說是多少錢呢?(3元),3元和3.00元是什麼關係呢?(3=3.00元)出示一副手套的標價是2.50元,我們把2.50元平時說成是多少錢?(2.5元)

  師:為什麼2.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教學例1。讓學生動手操作量出三張長0.1米 0.0-1米 0.001米的紙條。

  你發現這三張紙條的長度是怎樣的?

  (1)課件出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的線段圖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學生略加思考後馬上提問,要求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即想的過程)

  演示:重合法比較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書並演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2)匯入例1:

  你能把它們改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1分米是1/10米,寫成0.1米

  10釐米是10個1/100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寫成0.100米

  並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很快回答後課件演示。並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我們還可以用重合法比較一下。(課件演示)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釐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0.1=0.10=0.100

  提問: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可以從左往右看,再從右往左看,有什麼變化?在這個小數的什麼位置(強調是末尾,不是後面)?多(少)0還可以怎麼說?

  導:想想0.30表示什麼意思?0.3呢?應該塗多少格?

  學生塗完色問:你為什麼這樣塗?之後演示塗色過程。

  問:誰塗的面積大?0.30和.0.3的大小怎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直觀比較法:看上去都一樣大。

  (在原板書下再板書:0.30=0.3)

  (5)從數位順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數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餘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

  師: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

  生:不能,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

  師: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要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6)判斷下面的說法對嗎?

  (1 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 在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把小數的末尾的“0”去掉,它的計數單位就發生了變化。

  三、總結

  師:什麼叫小數的性質?

  作業設計:

  完成教科書第64頁第一題。

  板書

  小數的性質

  觀察: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1=0.01=0.001 0.3=0.30

  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認識小數中“小數的大小比較”(課本第36—37頁,例7)。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徵,並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購買學習用品這一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那時比較一、兩位數大小,一般不脫離現實情景和具體的量來抽象地比較數大小的,且僅限於整數.而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不僅不受小數位數的限制,而且還要求學生漸漸脫離具體內容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比較小數的大小.本課中安排了一個“購買學習用品”的生活情境,結合生活經驗比較小數的大小,並得出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這樣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透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五、教學重、難點:

  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需要買一些文具,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這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現在我們就請文具店的售貨員分別給我們介紹商品的價錢,請同學們注意聽,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由一個同學扮演售貨員,分別介紹商品的價錢。)

  師:聽完售貨員的介紹,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1:這家商店都有練習本、三角板等文具,但價錢不一樣。

  師:由這些發現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1:哪樣文具的價格要貴一些?

  生2:它們一共要多少錢啊?

  師:是啊,這兩樣文具那種要貴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師:大家都先來猜一猜,哪一種文具要便宜一些?還要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生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0.6>0.48.

  生2:0.6是60個0.01,0.48是48個0.01,0.6>0.48

  生3:透過轉化為圖形可以看出0.6>0.48

  師:真不錯,大家都是很聰明的,想到的方法還真多啊!

  2.大膽猜測:

  師:在以前,大家學過整數的大小比較嗎?還記得整數是如何比較的嗎?(當整數的位數相同的時候,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的時候,位數越多,數越大)

  在這個環節上,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回憶舊有的知識並將已經掌握的整數大小比較方法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小數的'大小比較上,進行一次知識的延伸與擴充套件。從而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數學教學設計3

  “小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活動過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小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小數的比較方法,並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本單元的主題是初步的認識小數,小數與實際生活相聯絡. 基於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如下:

  1、掌握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小數的大小。

  2、感受小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資訊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透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複習匯入,探索新知

  比較大小,應用知識

  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男同學都喜歡跳遠這項體育活動,體育組<王>老師給男同學測跳遠為引子,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裡特點,跳遠成績排名引入新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複習匯入,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透過複習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匯入小數的大小的比較。

  (1)出示幾道練習題,請學生回答,說說你是怎麼比較的。

  (2)總結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比較大小,應用新知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透過列舉四種物品不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整數部分的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上數的比較,百分位上數的比較,從而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透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本環節主要是做一些練習題,回過頭來解決開始設計的問題:男同學跳遠成績的排名.這樣能使新知識學以志用.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進行總結,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師生共同總結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並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