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教學設計範文

《咬文嚼字》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咬文嚼字》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咬文嚼字》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語言是文學的基本材料,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語言需要鑄造。本課作者朱光潛先生告訴我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應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的閱讀寫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既有理論上的點撥,又有示例上的闡述說明,同時不乏趣味性。

  2、教學物件分析

  學習語文的基本目標是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涉及表達交流運用諸方面。據平時瞭解,學生的閱讀面不是很廣,寫作上基本表達還行,流暢度上沒有太大問題。至於語言的推敲錘鍊、表達技巧等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需要增強“咬文嚼字”的意識,需要培養一種謹嚴的精神。不管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都應對他們理論和實踐上的引導,提高其語文綜合素質。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義,及其作者的解釋。

  2、瞭解字詞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煉字也是錘鍊思想感情。

  3、提高速讀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對文章分析評價,借鑑其由表及裡的藝術手法。培養正確運用語言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中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對應融合。

  根據自己的經歷及認識評價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難點

  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據文章觀點及內容獲得閱讀和寫作上的啟示。

  四、設計思路

  1、教法構想

  列舉古代一些煉字的例子引入課文,引起學生的興趣。由文

  中材料得出觀點,重視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應注意一步步引導。

  為全面理解文意,設計對比閱讀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從不同

  角度看問題。

  2、學法指導

  重視課前預習,理解文章基本觀點。課堂上學生集體討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重難點方面作適當點撥。透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思考兩種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學實施

  1、課前準備課文朗誦音訊、錄音放音機、、《不求甚解》全文

  2、教學過程(安排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溫故入新

  1、作者朱光潛概況

  2、重點字詞讀音釋義

  3、文章的整體思路及論證方法

  4、引入新課(分析討論文章內容,加深理解)

  (二)繼續探討課文,解決重難點

  1、朱光潛對“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結合《題李凝幽居》的意境,談談你的理解。

  (討論後師總結)作者的分析評論就是獨立思考,言之有據。他認為“敲”比“推”好,同學們也應有自己的看法。適合當時意境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恰當的。

  2、理解字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

  (1)從文段中歸納兩種意義的區別

  (2)體會蘇軾“天上小團月”的妙處

  (學生品味討論,師總結)用“小龍團”只能體現出其與眾不同或絕非凡品,而用“小團月”卻能很好地傳達出一種特殊的讓人心曠神怡的意味,即“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裡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兩者是不同的。同學們應認真體會這其中的妙處。

  (3)小練習:下列表述是否跟作者意思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藍田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說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A、C兩項不符合,曲解了東坡之意)

  3、探討第七段,完成思考題。

  (1)文學創作上的“套板反應”是指什麼?為什麼說它和創作的動機是“仇敵”?

  (學生品味教材上“套板反應”的示例,看它們有怎樣的共性。教師步步引導,再舉一些示例,以加深理解,並啟發學生反省自己在寫作中有沒有同類現象,或者自己所看的報刊雜誌類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套板反應”本是文藝心理學上的術語,文中是指運用文字的聯想意義時,常常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人們也就安於這些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比如提到女子美貌便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提到才高學深便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等。“套板反應”使人安於套語濫調,沒有新奇的意味,從而束縛了語言的創新,也束縛了思想情感的鮮活表現,而創作的動機就是要創新,要追求新的內容,新的表達,它們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的,形象地說是“仇敵”。

  (注意: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寫作要創新,並不是全盤否定舊的東西,它強調的是不能安於套語濫調。比如一些典故成語等,有著豐厚的文化意蘊,適當地運用亦能為文增色,而不是不能用。)

  (2)學生活動:舉例說明“套板反應”的危害。

  (三)從整體上理解全文,並擴充套件。

  1、主要觀點:無論閱讀或寫作,都應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斟酌文字,就是斟酌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2、作者朱光潛對咬文嚼字持什麼樣的態度?

  (主要是總結全文,仍要先強調“咬文嚼字”的成語意義及本文意義。)

  本文認為在閱讀和寫作中應咬文嚼字。作者希望人們要克服“套板反應”,運用文字時切實體會思想感情,運用準確的文字,不能用俗濫的語言表達俗濫的思想情感,並且要有謹嚴的精神,文中透過許多例子說明這些道理,反映出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作者要求我們在創作和欣賞中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3、學生活動:學習本文,你對咬文嚼字持什麼態度?

  (開放性討論,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四)對比閱讀理解:

  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本文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不要咬文嚼字,並列出理由。該如何看待這種不同?

  (結合課後習題的閱讀資料,先由學生說,師最後總結)

  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緣於講的是不同的問題。朱光潛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是在文字上推敲,他說的是精讀,精讀就得咬文嚼字,就得咀嚼文字的意味。而馬南邨說的是博覽群書應注意的一點,不要太精細和固執,是泛讀。這種方法的讀書,力求廣博,只求“觀其大略”,有所會意,積累多了,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他們說的是兩回事,都不失為有益的教誨,我們要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指導我們的實踐。

  (五)課堂延伸與課後作業

  1、關注語文,咬文嚼字:

  (1)比較不同表達的不同效果

  這兩句話要說的內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一般的陳述句,B句採用了反問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大大增強了感情色彩,增強了讚美的語氣。

  (2)體會字的選用

  句中“瀉”字,既寫出了月光的清幽、明淨,又與“流水”相配合,加強了流動感,更重要的是,襯托出了作者希望透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借眼前之景擺脫內心苦惱的思想感情。

  2、課外作業

  (1)對《咬文嚼字》的內容進行“咬文嚼字”

  (注重個性化分析,要求言之有理)

  (2)推敲括號中文字的運用

  A、(忍)看朋輩成新鬼

  B、紅杏枝頭春意(鬧)

  C、雲破月來花(弄)影

  D、羌笛何須(怨)楊柳

  《咬文嚼字》的教學設計2

  教學重點

  學習評價鑑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掌握評價鑑賞的要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5分鐘)

  古今名人學士閱讀和寫作時往往字字推敲,反覆研究。唐朝詩人盧延讓有詩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作詩煉句之苦由此可見一斑;苦吟詩人賈島也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句子,極言煉句時間之久,吟成後之歡悅;詩聖杜甫也留下了“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句,以表明他執著地追求這種語言,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其實,語言文字,不只是單純語言的問題,“……正是語言使人成為人,人是在語言中生成的。……決不能把語言僅僅看成是一種外在於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語言的歷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歷史。”“語言與人(人類)的生命、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是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學習語言,同樣也就是對沉澱於語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體驗,對錶現於語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認同,也就是作為人類心聲的具體的個別的心靈的同化。”這說明語言文字與人的生命體驗、生活體驗、認識境界有著密切的聯絡。

  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從閱讀和寫作的角度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觀點,板書: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漢語大詞典》:1形容過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3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是一個貶義詞。朱先生卻獨發新見,反其義而用之,提倡“咬文嚼(jiáo,上下牙磨碎食物;)字”。

  今天我們主要從評價鑑賞的角度來學習這篇文章,掌握評價鑑賞的要領,學習朱光潛先生的鑑賞方法。下面開啟課本。

  二、課文研習(22分鐘)

  1、研讀文章的1—2段。

  問:作者舉了什麼例子,作了怎樣的分析。

  明確:郭沫若改的二句臺詞。作者的議論,一個改得好,一個改得不好。

  問:在說明修改效果時,作者還聯想了哪些作品?

  明確:改得好,他引用《水滸傳》楊雄醉罵潘巧雲一段來印證,說明“你這”句式的意思和用法。改得不好,他引用《紅樓夢》中茗煙罵金榮一句,來說明“你是”的特定意味。類比說理,令人信服,他的知識的確讓人佩服。

  問:郭沫若改得不好,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明確:讀書、作文,有時連一個字眼都不能輕易放過;就連郭沫若那樣的文學家,在用詞上也會有小毛病,這說明,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細功夫。

  既然是“咬文嚼字”,那我們也不妨對他這兩段進行一番咬文嚼字,看看他的文章是否有失誤?

  ⑴文章第二段開頭:“這是煉字的好例。”“這”字指代不明。因為第一段實際上說了郭沫若煉字的二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⑵第二段中先說:“‘你是什麼’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而接下來分析《紅樓夢》中的話卻說:“也帶‘你不是’一點諷刺的意味。”這“諷刺”怎能沒有情感色彩呢?而這一點郭沫若實已注意到:“有時或許竟會落個‘不是’。”

  朱先生是語言大家,也“智者千慮”,會有“一失”,說明用好語言的確很困難,那麼評價鑑賞又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呢?

  評價和鑑賞是一種較高階的閱讀能力,根據上面我們的做法,不妨來總結一下:

  ①獨立思考。正如我們自己所做的那樣,不能盲從,既不迷信傳統,也不迷信權威。

  ②實事求是。先哲雲:“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迷信盲從,就要求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對作品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敢於懷疑,更要實事求是。

  ③掌握方法。咬文嚼字。

  ④充足儲備。“腹有詩書氣自華”,朱先生能夠對問題有真知灼見,與他深厚的儲備有關。這就要求平時注意資料的積累整理。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朱先生的“咬文嚼字”之法,學一種呢還是多種。

  2、如果第1—2段是從“句式上的選用”方面來評價鑑賞的,那麼課文第3—4段呢?

  問:作者舉出什麼樣的例子,從哪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王若虛改“李廣射虎”一段——簡筆與繁筆

  作者的議論,失去了原文的味道。

  問: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文字是好是壞,關鍵要看它的表達效果,而不是繁簡;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也會含有豐富的意思。

  2、讀文第5—6段。

  問:舉了什麼例子?作了怎樣的評價?

  推敲的故事——練字。

  小團月詩——字的聯想意義。

  問:這些分析對我們有何啟發?

  閱讀時要敢於大膽發揮想像和聯想,準確把握作品的內蘊。

  完成板書:

  咬文嚼字

  1、獨立思考

  2、實事求是

  3、掌握方法:句式選用,文字詳略,字詞推敲,聯想想像

  4、充足儲備

  三、課堂訓練(18分鐘)

  1、“推敲”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對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結合《題李凝幽居》全詩的意境,大家來評一評。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在學生充分討論發言後,教師可以提示:實事求是,聯想想像,還是“敲”字好,它綰合“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邊樹上的鳥,萬籟俱寂中,老僧(或許正是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作者抓住這一轉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以鬧襯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又不露痕跡地切中了題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見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僅讓“鳥宿池邊樹”顯得無理,意蘊也淺得多。

  2、請分析王安石改為“紛紛”二字好在哪裡?

  晴景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蝴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

  王安石: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在學生充分發言後,教師提示:實事求是,聯想想像,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

  3、請分析《菊花臺》歌詞,看黑體字的句子好在哪裡?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雨輕輕彈,硃紅色的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躺。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在學生充分發言後,教師提示:實事求是,推敲句式,比擬借代;聯想形象,以物喻人。

  四、課後作業

  繼續進行“咬文嚼字”的課外活動,自找美妙的生命體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