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位置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位置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位置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初步學會確定物體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

  2、使學生能按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關係,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初步學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到空間方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確定物體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

  [教學難點]體會物體間的位置關係是比出來的,是相對的。

  [教學過程]

  一、兒歌引入,激發興趣

  1、以左、右手引入,初步感知自身的左右。

  (1)談話:我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知道了很多課堂紀律。老師問問大家,當我們在課堂上想發言的時候應該先怎麼樣?(指名回答)大家舉手看一看?(學生在座位上舉手)

  提問:大家舉的是哪隻手?沒有舉起來的這隻手是——(左手)誰來說說怎樣區分左、右手?

  (2)談話: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們的身上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想想做做”第1題)。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

  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2兒歌教學,體會上下與前後

  教學兒歌,學生邊說邊做:

  上指天,下指地,兩手向前指,手摸後腦勺。

  3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上下、前後、左右這幾個位置(揭示課題:認位置)。

  【設計說明:一年級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對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用兒歌導遊戲入富於生活氣息,容易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認識左右的慾望,並初步對左右獲得感知。】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題,出示情境圖——教室。

  (1)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教室裡有些什麼?(指名回答)

  (2)說明:圖中的四個小朋友分別叫小明,小紅,小剛,小芳,你瞧他們上課坐得多整齊啊!你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左和右來說說他們的位置關係嗎?,

  (3)同桌討論,交流反饋,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

  提問:有同學說“小剛坐在左邊”,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小結: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係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4)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討論後彙報,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整。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後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小結:在描述物體間或者人和人的位置關係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前面、後面或者誰在誰的上面、下面。

  2、小遊戲(“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指一指你的前面、後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說說各是什麼。(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再指名回答)

  位置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二)能力訓練點:

  1、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體驗:

  體會生活裡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內容。主要是教學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在描述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並能根據具體描述找到相應的位置。這部分內容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在一年級時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並不感到困難。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把這些知識能真正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談話:今天小動物們正在進行一場廣播操比賽。走,我們去瞧瞧!(出示主題圖)看,它們的隊伍排得多整齊啊!在這麼多的小動物裡,有一個是我最喜歡的,它在第四排第二個,猜猜它是誰?

  學生可能得出幾種答案:

  (1)從前往後數第四排,從左往右數第二個:兔。

  (2)從後往前數第四排,從左往右數第二個:豬。

  (3)從前往後數第四排,從右往左數第二個:狗。

  (4)從後往前數第四排,從右往數第二個:豬。

  ……

  提問:咦,我喜歡的小動物只有一個,你們怎麼會找出這麼多呢?什麼原因?(學生討論)

  小結:看的方法不一樣,找出的動物就不一樣,看來要知道是哪個小動物必須確定它的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老師喜歡的小動物,學生的興致高,當出現不同的答案,又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讓學生明確:要讓大家猜到是哪樣物體,必須先確定它的位置】

  體會感悟,學習新知

  1、第幾排第幾個

  (1)出示小猴和小熊的話:

  (小猴說:“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熊說:“我在第二排第二個。”)

  提問:哪是第一排?你用手指一指。(指名學生上臺來指)

  小動物一共站了多少排?我們一起數。

  橫著的是第幾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確定第幾個。

  (板書:第()排第()個)

  確定了方法,那你現在能肯定老師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呢?(學生說)

  (2)練習

  a、用第幾排第幾個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哪裡?

  (出示:我喜歡(),它在第()排第()個。)

  b、請同學說出最喜歡的動物在什麼位置,讓其他同學猜一猜。

  (出示:我喜歡的小動物在第()排第()個,它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要讓大家知道一樣東西的準確位置,要有統一的確定位置的標準。】

  2、第幾組第幾個

  小動物有自己的位置,那在教室裡同學們也有自己的位置,我們是以第()組第()個來表示的。(板書:第()組第()個)

  (1)定位:

  請這一組的同學起立,我們將這一組定位第一組,那這位同學就是第一組第一個同學。請這組同學依次報位。

  (2)報位置

  a、指名學生報位置,學生判斷對錯。

  b、說說其他同學的座位。

  (例如:xx坐在第幾組第幾個。或坐在第幾組第幾個的是xx。)

  c、小遊戲:猜猜我的好朋友

  你報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大家來猜他是誰?

  (例如:我的好朋友坐在第幾組第幾個,他是()。)

  d、考考全班的反應

  找找他是誰,並很快說出他的名字,比一比誰說得快。

  A、第三組第三個

  B、第一組的倒數第二個

  C、最後一組的最後一個

  【設計意圖:學生學會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位置後,重點是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解決問題中鞏固新知。因此,第一次活動:當每個學生都有話想說的時候,安排了小遊戲:猜猜我的好朋友。第二次活動:考考全班的反應,根據老師提示的位置找出他是誰,並很快地說出他的名字。這些活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

  3、第幾層第幾號

  你們都能準確的確定位置了,想不想到動物公寓去參觀,看看小動物住在哪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顯示:毛猴子最性急了,它嚷嚷道:“我住在第2層第3號。”

  提問:小猴子是怎麼數的?(指名生說)引出第()層第()號。

  (板書:第()層第()號)

  a、師:每個同學選出你喜歡的小動物,說給同桌聽。

  (例如:我喜歡(),它住在第()層第()號。)

  b、指名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第幾號,讓同學來猜。

  (例如:我喜歡的小動物住在第()層第()號,它是()。)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熟練地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思考的過程。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題目,學生能夠解決,可是當問到他,你是怎麼想的時候,他說了半天也表達不清楚。這不是說學生不會表達,是表達時沒有把思維很好條理化再敘述,需要老師一步一步引導和訓練。因此,在讓學生說的時候我給了參考例子。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說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第幾層第幾本

  (1)小動物的公寓參觀了,想不想到圖書室去看看。(出示圖)

  出示:第1層第2本是《新華字典》。

  提問:《成語詞典》在哪裡?你是怎麼看的?你們想看什麼書?(指名說說)

  (2)你覺得這些方法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小結:都有兩個“第幾”,幾就是數,用兩個數可以幫我們清楚地描述出這些物體的位置。

  【設計意圖:參觀動物公寓、參觀圖書室,讓學生興趣倍增,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道數學的用途,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聯絡生活,拓展提高

  1、提問:生活中需要確定位置的情況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學生自由說說)

  (出示圖)這是開發商剛建好的房子,請你幫開發商給這些房子的每戶人家編門牌號。

  要求:編的號碼要合理,符合生活實際。

  2、開發商為了感謝我們,要請你們去看電影,想看的來領座位號。(出示電影院圖)

  (發座位號,學生自己找座位。)

  比較兩家電影院的座位,感受不同的排列方式。

  【設計意圖:透過幫開發商給房子編號,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模擬看電影進場,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結全課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希望同學們確定好自己的人生位置,走出美好的明天。

  位置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複習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可以用不同方法確定物體的位置,物體位置的關係是相對的。

  2、進一步體會確定位置的學習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方向和距離描述平面圖中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準確用數對、方向和距離描述平面圖中物體的位置。

  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確定物體位置的不同方法,體會用不同方法確定物體位置的特點和作用。讓學生用數對、方向和距離來描述平面圖中的物體位置體會確定位置的學習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整理與反思

  1、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是怎樣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後、左、右主要用來確定現實空間中物體的位置。)

  2、在平面圖形上可以怎樣確定圖形的位置?

  (可以用數對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

  3、請學生利用語言來描述教室裡的一些物體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邊;講臺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數對(3,2)表示……)

  4、確定位置時還應用過哪些知識?

  (用東、南、西、北,南偏東,南偏西,北偏東、北偏西……,還可以將方向與角度距離結合起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5、小結: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離結合起來,既可用來確定現實空間中物體的位置,又可來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

  二、練習與實踐

  活動一:

  1、師:觀察主題圖,說一說街區圖的內容

  特別強調比例尺110000表示圖上1釐米相當於實際距離多少米。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看圖回答。

  師:說一說從圖上獲得的資訊,對於線路圖的描述,需要說清楚行進的方向和距離。

  生:從陽光小區到郵局怎樣走?

  生:出小區穿過馬路向左拐彎,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彎。

  生:沿著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學生說出行進距離

  讓學生看課本第106頁下面街區圖的區域性放大圖,看該示意圖是怎樣量的。

  強調:量目標位置所在的點到路的中軸線的距離。

  活動二:

  1、師:觀察掛圖,想一想,你能幫助迷路的考察隊確定大本營相對於大鳴山的位置嗎?

  生:回顧確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有參照點和兩個要素。第一種辦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原點,水平、豎直方向組成直角座標系;第二種方法,可以將大鳴山作為參照點,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組成座標系。)

  師:比較兩種確定位置的方法,說一說它們各自的特點。

  三、鞏固與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

  要求學生綜合應用方向、距離和比例尺在圖上確定位置

  學生畫在課本上

  2、練習二十一第2題

  生:獨立做題,再集體講評。

  (學生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時,要注意分清這兩個數分別表示的意義。)

  3、練習二十一第3題

  拼圖遊戲

  這裡的一個數對錶示一個方格

  4、練習二十一第4題

  學生討論:怎樣確定方向,怎樣量出距離?

  學生回家完成

  位置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青島版六下p110紅點2及p110—111“應用與反思”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回顧整理舊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各種描述或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體會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特點和作用;能綜合地運用比例尺的知識確定物體之間的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訓練並培養學生的方向感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生主動整理知識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利用數學自身的魅力發展學生對數學積極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能準確用數對、方向和距離描述平面圖中物體的位置。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再現知識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野外探險活動嗎?是呀,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鍊體力,還可以開發智力,增長見識呢。最近,光明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就組織了這樣的一次活動。

  (出示幻燈片1)

  瞧,這是他們活動範圍的地形圖。仔細觀察,結合圖中呈現的數學資訊,你都想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數學知識?

  2、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和同學互相交流補充。

  3、全班反饋交流。

  設計意圖:

  把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匯入,能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梳理歸網,主體內化

  1、回顧梳理。

  (1)學生可能出現以下說法:某某地點在某某地點的什麼方向。

  (2)談話:你想到了運用“東、西、南、北”等方位詞來描述物體的位置。在這幅地形圖上,除了可以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來描述這些地點的位置外,你還學過用什麼方法來描述他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學生可能出現運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描述位置。

  (3)談話:

  同學們在活動過程中意外發生了,當他們走進大鳴山時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準確返回大本營,該怎麼辦呢?利用地形圖中各地點之間的位置關係,你還能想到什麼方法能更準確的確定大本營的位置呢?

  集體交流。

  生可能談到有關利用方向、角度、距離來確定位置。

  談話:大家能利用圖中提供的資訊來想辦法,真好。光明小學的同學們也和你一樣聰明,他們結合圖中各地點的位置關係繪製了這樣一幅平面圖。

  (出示幻燈片2)

  有了這樣的平面圖,要想準確確定大本應的位置就該怎麼辦了?引導學生回顧有關比例尺以及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內容。

  (4)談話:在平面圖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位置外,我們還學過用什麼方法確定位置?

  學生談到用數對來確定位置。師相機引導:對,用數對也是確定位置的好辦法。光明小學的同學們也想到了這一種辦法。

  (出示幻燈片3)

  仔細觀察,想一想大本營的位置用數對錶示應該是多少?說說你的想法好嗎?

  某一地點的數對是(4,1),這是哪裡?寶塔的數對是多少?

  再仔細觀察這幅平面圖,說說同學們要想從大鳴山返回大本營可能經過哪些地方?猜猜他們怎麼走的?

  設計意圖:

  整理和複習課擔負著查缺補漏、補充整理和鞏固發展的重任,抓住知識間實質性聯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有序整理和有效複習的關鍵。

  2、引導建構。

  (1)談話:剛才我們運用學過的知識幫光明小學的同學解決了難題。大家在解決問題時,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善於換一種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咱們在小學階段學過的確定位置的方法。這些方法之間有什麼聯絡和區別嗎?確定位置時我們還用到了哪些知識呢?

  小組內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師相機完成板書。

  (3)談話:大家說得對,這些確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確定平面圖中物體的位置,還可以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物體的位置。你能選擇合適的方法描述一下咱們學校或者教室裡、你身邊某一物體的位置嗎?

  設計意圖:

  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步步地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注意到真正參與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展,形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綜合應用,整體提高

  1、李東逛公園:(出示幻燈片4)結合平面圖回答問題:

  (1)用數對錶示出民族風情園和遊樂城的位置。

  (2)李東現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兒嗎?

  (3)動物園在民族風情園的什麼方向;公園大門在遊樂城的什麼方向。

  (4)李東從大門開始參觀,他可以怎麼走?

  2、小強來到美麗的泉城濟南。看,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問題?(出示幻燈片5)

  3、談話:外出旅遊、野外探險需要確定位置,大海中航行的船隻、天空中飛行的飛機更需要確定位置。下圖是某一機場的雷達螢幕。如果每相鄰的兩個圓圈之間的距離是10千米,以機場為觀測點,你能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準確描述飛機A的位置嗎?

  (2)請根據下面的描述在螢幕上找到飛機B、C的相應位置。

  飛機B在北偏東60°方向60千米處。

  飛機C在南偏西30°方向50千米處。

  設計意圖:

  透過學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種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放開思路,加深對數量關係的理解,靈活解答。發揮了學生獨特的思維和靈感,將學生的學習、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層次。

  四、拓展延伸

  談話:這節課,咱們一起整理複習了小學階段學過的確定位置的方法,大家都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其實,確定位置還有很多方法,很多學問呢。生活中,你還知道在哪些領域內的什麼樣的確定位置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介紹好嗎?

  引導交流地球儀運用經緯度確定位置、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軍事、航天等各領域的應用等知識。

  鼓勵學生再蒐集、瞭解相關知識。

  理和複習

  位置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遊戲中認識左右,前後、上下,初步學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認識前後、上下、左右方位的過程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前和後、上和下。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能力,能用前後、上下、左右方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滲透互相團結、互相幫助的思想教育。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產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難點:

  體會左和右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遊戲王國裡有很多遊戲,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一個。咱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細。教師和一學生做遊戲。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

  師:透過這個遊戲,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詞都是反義詞。

  師:說的很好。上對應下,前對應後,左對應右。誰還發現什麼了?

  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後後”時有兩個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時就一個小朋友了。

  師:觀察的真仔細。那個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問她的小夥伴了。看來我們要想把這個遊戲玩的更好,必須會區分左右才行。

  二、探索新知

  1、區分左右

  師:那麼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嗎?

  生:寫字的那個手是右手,不寫字的那個手是左手。

  生:吃飯時,拿筷子的那個手是右手,扶碗的那個手是左手。

  師:同學們說的很棒。通常,我們寫字和拿筷子的那個手是右手,現在用右手給老師打個招呼。同桌檢查一下。

  師:現在聽老師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頭髮(同桌檢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檢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檢查)。

  師:好,非常棒。我們把右手邊稱作右,左手邊稱作左。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以自己身體的“左右”去判斷物體的“左右”。

  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一般情況下做事情時,都是以右手為主,左手幫忙一起來做,比如:我們寫字的時候一般右手拿著筆,左手按住本子,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漂亮。可見,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團結、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們同學們之間也應該互相團結、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做很多的事情。

  2、找一找

  師:其實在我們身上還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這樣的好朋友,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我們的身體中還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說,師再指名說)

  師:剛才同學們從自己身上找出那麼多,像左手和右手這樣的好朋友,你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左右之分

  師:對,左右是一對好朋友。

  3、小遊戲、進一步感知左右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聽口令、做動作”的遊戲。比一比看誰的反應又快又準。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師示範,然後學生獨立做一次。

  4、體驗左右相對性

  師:請一名同學上臺跟老師合作,同時伸出右手,讓學生觀察,兩人的手在同一側,然後慢慢轉身,面對面,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請同學們像老師剛才一樣伸出你的右手,身子不要動,先用你的眼睛看一看你們的右手是不是在同一邊?兩位兩人慢慢轉身面對面,說說有什麼發現?

  小結:當你們方向一致時,左右是一致的;

  當你們面對面時,你們的方向是相對的,左右是相反的。

  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

  (課件出示上、下樓梯的情景)

  師:上樓的小朋友和下樓的小朋友都是靠他們的右邊走的嗎?

  你有什麼發現?

  師:我們在判斷的時候以走路人為標準,所以就出現了圖畫中的情況,雖然他們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樓梯,有的小朋友下樓梯。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時候要靠右行?

  不管上下樓梯,還是過馬路,都要禮讓右行,遵守交通規則,保證安全。

  三、認識上下、前後

  師:剛才的遊戲中,除了左右,還有哪些表示物體方位的詞?

  生:上下,前後。

  師:現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後。(師巡視,一會兒指名說。)

  教師透過兩個練習加以鞏固。

  四、上下、前後、左右的綜合運用

  1、同桌相互介紹一下你的前後左右都是誰?師再指名說。

  2、師: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哪些表示物體位置的方向?

  生:上下,前後,左右。(師板書,揭示課題:認識位置)

  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擺一擺、說一說。

  擺一擺:

  在書桌上擺一本數學書,在數學書的左面擺一塊橡皮,在數學書的右面擺一把尺子,再在數學書的上面擺一個文具盒(筆袋)。

  說一說:

  1、擺在最左面的是()。

  2、擺在最右面的是()。

  3、數學書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

  五、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認為自己表現很好的朋友,請舉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更精彩的表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