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通用5篇)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瞭解胃是人身體的一個重要消化器官。

  2、知道愛護自己的身體,保護好腸胃。

  3、樹立合理膳食的意識。

  〖活動準備〗

  (一)學情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每個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倍受重視,各種食物應有盡有,學生們從來不為吃發愁。學生們被動接受飲食分配,或只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造成有的學生暴飲暴食,有的學生對吃飯毫無興致,據說現在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甚至小學生也有得胃病的。因此,教育學生保護腸胃、愛護自己的身體尤為重要。

  我校是一所較大的學校,每天有很多學生在校吃午飯。作為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師,在照顧學生吃午飯的時候,發現學生普遍存在挑食現象。我經常看見有的學生不好好吃飯,挑挑揀揀。他們把飯盒拿到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扔到一邊,結果盒內就沒剩什麼菜了,甚至有的學生只吃白飯。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我經常跟他們講道理,有時還逼著他們吃。雖然我盡到了責任,但收效甚微。於是我想,我何不從營養配餐入手,讓學生們當一回營養配餐師呢?給自己訂一份營養午餐,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明白道理。

  (二)物質資料準備

  1、觀察、瞭解學生在校用餐情況。

  2、紙、畫筆。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開課時,我故作神秘地說:“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學校食堂管理員正在徵訂營養食譜,你們願意當一回小小營養師,為食堂訂一份營養午餐的食譜嗎?”“願意。” “那麼,今天我們就開個小小食譜徵訂會。”學生們聽說要開徵訂會,並且可以當營養師,為學校制訂食譜,都高興極了。

  (一)片斷一

  學生們圍在一起,嘰嘰喳喳,搜腸刮肚地將自己平時喜歡吃的菜名想出來、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這個說喜歡吃榨菜炒肉絲,那個說喜歡吃薯條,喜歡吃羊肉串

  咦,第二組的潘雅婷同學怎麼撅著小嘴不高興啊?我走到她身邊,摸摸她的頭,輕聲問她:“你喜歡吃什麼菜呀?”

  沒等她回答,學生們就搶著說:“她喜歡吃紅燒肉,她就知道吃肉。”

  “你看她長得多胖,還吃肉。”

  “是啊,她太胖了。”

  “哈哈”

  全組的學生都笑了,笑聲引起全班學生七嘴八舌議論起來,說她平時總是把蔬菜挑出來,肉吃多了才這麼胖

  潘雅婷的確很胖,圓圓的臉,眯眯的眼睛。這會兒被同學們一嘲笑,眼睛更小了,還擠出了幾滴眼淚。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

  “馮天翼也很胖,他也愛吃肉。”

  “胖怎麼啦,胖才有力氣。”馮天翼揮起拳頭,做出要打人的樣子。

  我想糟了,徵訂會成了“鬥爭會”。我立即平息“戰爭”,不能讓他們走入吃肥肉就長胖的誤區。要讓他們知道各種菜的營養價值以及訂營養餐的標準。我扭轉話題:

  “你們看我胖不胖?”

  “不胖。”

  “告訴你們,我經常吃紅燒肉。”

  一雙雙小眼睛睜得大大的,感到很驚訝。我說:“究竟肥肉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你們知道嗎?”

  不喜歡吃肥肉的學生談肉色變,喜歡吃肥肉的學生振振有詞:“肥肉可以增加脂肪,吃了會長胖。”

  “吃多了才會長胖。”

  “比較瘦的人要多吃肥肉。”

  “肥肉很油膩,不好吃。”

  “紅燒肉不油膩,好吃。”

  “吃肥肉可以增加熱量,使我們的身體不怕冷。”

  “吃肥肉長胖了跑不動。”

  “少吃點,多鍛鍊就不會長胖。”

  “胖有力氣,馮天翼的力氣多大呀。”

  經過激烈的討論,剛才嘲笑潘雅婷吃肥肉的小朋友恍然大悟,一致認為:肥肉對人體還是有好處的,可以增加脂肪,產生熱量,增加體力,但是要適量地吃。潘雅婷和馮天翼的臉上也露出了喜悅的表情,他們也表示要少吃點肥肉,多鍛鍊身體。

  接著,我讓他們談談自己知道的菜的營養價值,學生們知道的可多了,什麼蘑菇防癌呀,魚含蛋白質呀,豬肉肝含鐵呀,白菜含維生素啊等等。最後我說:“這麼多有營養的菜,每餐怎麼分配呢?我們能不能找出標準?有了標準,我們就容易制訂食譜了。”

  (二)片斷二

  張尊自豪地說:“我知道,每天都要吃蔬菜。”

  付思澤也大聲地說:“每天還要吃魚呢!”

  李捷說:“媽媽要我每天吃雞蛋。”

  陳詩婕補充道:“每天還要有湯,什麼骨頭湯、魚頭湯、紫菜湯”

  我問:“這麼多的菜,每天都能吃到嗎?”

  周正達站起來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媽媽說過,什麼菜都有營養,每天既要吃含蛋白質的菜,又要吃含維生素的菜,不管什麼菜,都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所以,一週之內,每天的菜要不同,這樣既可以換口味,又能做到營養搭配合理。”

  “周正達同學說得真好呀!我們訂營養餐不能只憑自己的喜好,要營養搭配合理,有葷有素,有幹有稀。”我一邊讚歎一邊向他翹起了大拇指,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在學生們明白了訂營養餐的標準後,他們躍躍欲試。

  (三)片斷三

  李洋得意地說:“我每天都吃魚,訂一份魚吧,糖醋魚。”

  張小雨噘著小嘴說:“魚有刺,我最不愛吃魚了。”

  馬寧馬上批評:“吃了魚聰明,不喜歡吃也要吃”,張小雨只好贊成。

  李俊在紙上畫了棵白菜,舉在組長面前說:“白菜有維生素,也要訂上。”

  “還有胡蘿蔔,”王佳鑫插嘴道:“奶奶說胡蘿蔔有胡蘿蔔素,營養高。”

  陳曦摳著小手低聲語:“哼,我最討厭吃胡蘿蔔。”可他的嘀咕聲沒人理會,看來他只好聽從大家的了。

  吳子昂舉著小手說:“別忘了,還要加個湯,最好是豬肝湯。”

  我站在一旁十分高興,多好的自我教育啊!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八個小組的營養午餐食譜訂好了,還真像模像樣,有的用表格形式,有的用圖畫形式;午餐內容有主食,有副食;有蛋白質,有維生素,營養合理。我讓小組代表讀食譜時,還有學生在底下咂咂嘴,低聲說:“這個醬燒排骨是我訂的,最好吃了”。學生們一邊念,一邊品,教室裡彷彿散發出菜香味,就像正在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我看著學生們的食譜,稱讚道:“你們的食譜訂得很好,謝謝你們幫了食堂管理員的忙,也為全校同學做了一件大好事,我代表全校學生感謝你們!”聽了我的話,學生們激動得又一次鼓起掌來

  〖教學反思〗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在這節課中,我將“保護腸胃”這個關於健康的話題融入到“食譜徵訂會”這一活動中,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透過平時的觀察,結合學生的實際,從天天要吃的飯菜入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自己討論、自己歸納總結,給了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激起學生積極表達自我的熱情。

  剛開始,學生們極其興奮地談自己喜歡吃的菜,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當發現學生們走入吃肥肉就長胖的誤區以後,我引導他們在討論中發現肥肉還是有好處的,要一分為二地對待。然後,讓學生們搜尋生活中的經驗,在交流中瞭解各種菜的營養價值及對人體的好處,歸納總結出制訂營養餐的標準。最後,制定出營養食譜。學生們在民主活躍的氛圍中互相激發,互相表現,加深了對生活的感悟,從而學會交流,學會生活,學會保護腸胃。

  這一次的營養配餐,雖然學生們配得不是很全面,很合理,但是互相討論的過程的確讓他們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使他們從一個側面意識到了我們吃的東西與腸胃的健康、與身體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吃好了、吃得全面了,健康才會有保障。在以後午飯值班時,時常有學生天真地問我:“老師,今天的菜是不是我們定的呀?”當我說“是”的時候,他們立即做出很好吃的樣子,津津有味地吃著。我觀察到學生們吃飯時說廢話的少了,品菜的多了,平時最不受歡迎的豬肝也被他們當作了點心,一片一片地扔進了小嘴巴,一邊嚼還一邊說:“豬肝真好吃!”潘雅婷同學的盒蓋上再也看不見被她挑出來的蔬菜了

  這節課的結束,也就是學生生活的開始,透過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從而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這節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2

  目標要求:

  1、字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親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透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初步瞭解家庭的組成及家庭成員的年齡、屬相、興趣愛好;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獲取資訊、團結合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學生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

  2、《可愛的家》歌曲磁帶。

  3、課文插圖。

  活動過程:

  一、介紹自己的家

  1、播放歌曲《可愛的家》,學生邊聽邊介紹自己的家。

  2、揭示活動主題:我的一家。

  二、瞭解長輩、愛長輩

  1、看課文插圖,討論他們在幹什麼,說什麼。

  2、老師引導學生介紹佳人的生日、屬相、長相、職業、愛好、品質及自己的感受等。

  3、親子活動。

  三、歡樂家庭故事多

  1、老師介紹一個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學生說一說自己家庭中的歡樂故事。

  四、親親熱熱一家人

  1、以小組為單位,家長與孩子一起佈置展板。

  2、自由參觀,相互交流。

  3、老師總結。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引導農村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心情自然地在班級用餐。引導城市學生愛惜糧食,關心同伴,學習農村學生愛勞動的習慣。

  2、讓學生初步建立對飲食和食品的正確認識。

  3、發展學生的調查能力和勞動技能。

  〖活動準備〗

  (一)學情分析

  靜寧縣是甘肅省比較偏僻的一個小山鎮。靜寧縣阿陽小學由於面向全省招生,生源比較複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農村的邊遠山區,這些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普遍較差,給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

  有好幾次,我發現城市的學生在教室裡吃早餐,農村的學生卻在室外玩耍,他們為什麼不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吃早餐呢?難道他們都在家裡吃了嗎?好奇心促使我去調查。原來城市學生的早餐十分豐富,大多是用錢買的麵包、點心、小籠包子、泡麵等,有的學生保溫瓶裡還裝著新鮮的牛奶,而農村學生的早餐卻是家裡做的蒸饃、餅子,他們怕城裡學生笑話,不敢拿出來吃,蒸饃、餅子早晨在書包裡旅遊一趟,中午又偷偷地帶回家。有的膽小的學生,饃饃裝在書包裡好幾天,發黴了也不敢帶回家。

  為了消除農村學生不敢吃早餐的這種現象,我便從早餐入手,開展了一個《我愛吃家裡做的》實踐活動,旨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明白食物都有營養,家裡做的既經濟又衛生,對於這樣的綠色食品沒有什麼可自卑的。

  (二)物質資料準備

  學生自由組合準備早餐炊具與原料,教師提供酒精燈。

  〖活動時間〗

  3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小調查

  學生利用課後時間到家裡、飯店、泡麵加工廠、食品廠等地調查家裡做的早餐與商店買的早餐有什麼異同。

  (二)彙報調查情況

  播放課件:榮榮將發黴的饅頭偷偷地扔進垃圾箱,被老師發現了。榮榮為什麼這樣做呢?提出問題,引發深思。接著讓學生彙報調查情況。

  師:同學們去了那麼多地方,一定有很多收穫,誰先來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呢?

  生:我昨天回家時,媽媽正好在做饅頭。我看見她在發酵好的麵糰里加上適量的鹼和幾小勺清油,揉了好一會兒才把麵糰揉勻,再揉成長條、切成方塊,就可以入蒸籠了。

  生:我和爸爸去了麵包加工廠。做麵包的流程比較複雜,但我發現它與饅頭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發酵劑,麵包之所以吃起來又甜又軟,原來是白糖和發酵劑在起作用。

  生:我們去泡麵廠參觀,我親眼看見了做泡麵用的小麥精粉,棕櫚油和維生素。我還有一個發現,廠家為了使泡麵儲存時間長,在裡面加了少量的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這是我們在包裝袋上看不到的東西。

  生:我媽媽炸的油餅可好吃了,爸爸說這是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生:我到超市看了許多食品包裝袋,發現有的食品袋裡另外還裝著一個小袋,小袋上寫著“石灰乾燥劑”幾個字。我不懂它是幹什麼的,就去問阿姨,阿姨說那能防止食物腐爛,吸收食物上多餘的水分。我想有這種小袋的`食品存放多長時間也不會發黴變質吧。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夠想出這麼多好方法來進行調查,真是不簡單啊!這些方法用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幫我們獲取更多的知識。現在老師請你們自己動手,拿出準備好的早餐炊具與原料,每組配發一盞酒精燈,開始自做早餐。

  (三)小組操作,體驗收穫的快樂

  1、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幫忙。

  2、品嚐勞動成果,暢談勞動收穫。

  生:老師,嚐嚐我們小組烙的油餅。

  生:老師,我們組烙的糖餅可香了,您來嘗一嘗。

  生:老師,我們組的菜夾餅味道也很鮮美。

  (真沒想到,學生們是如此喜歡動手,而且一雙雙小手兒可巧了。我經過調查才發現在每一個小組內,“廚師”們大多數是農村的學生,城市的學生只是打下手,給“廚師”幫忙。於是,我讓他們談論了勞動的辛苦與收穫的快樂以後,還特別引發了農村學生自尊自愛的話題。)

  師:老師發現,今天當“廚師”的大多數是農村的學生,同學們可以就這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要說,王雅妮,你真棒!以後我要向她學習烙油餅的手藝。

  生:媽媽工作忙,從來不在家裡做饃饃,我們家吃的全是機器饃,現在我要向同學學習,學會自己做饃饃,讓媽媽嚐嚐我的手藝。

  生:我建議,學校開設一節勞動課,專門教給我們怎樣做早餐,如果沒有老師,我們班的學生就可以當老師。(教室裡一片掌聲)

  (四)聯絡實際議一議,早餐吃什麼

  (學生在羨慕農村同學手藝好的同時,對早餐吃什麼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教師便順勢引導。)

  師:大家說得真好。你們對榮榮的行為想說點什麼,早餐到底吃什麼呢?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想對榮榮說:“你吃媽媽做的饅頭,我們不會有看法的,如果你吃膩了,我用麵包和你交換。”

  生:我同意王民樂的話,因為有時我並不愛吃甜絲絲的點心,媽媽硬給我裝進了書包,我也會用點心換你的饅頭吃。

  生:我認為商店裡買的食品不一定好,像泡麵吃多了會對身體有害。

  生:我喜歡吃家裡做的早餐,可是媽媽顧不上做,老給我買。

  生:我愛吃家裡做的早餐。

  〖教學反思〗

  1、在實踐活動中,我有了新的發現:農村學生雖然家庭條件趕不上城市學生優越,但他們的自理能力很強,會自己做早餐,這難道不是農村學生值得驕傲之處嗎?

  2、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的能力讓我驚喜不已。他們可以幾人一組去泡麵加工廠調查,發現常吃泡麵對人體無益;他們還在超市裡有了新收穫,知道“石灰乾燥劑”有防腐爛的作用;他們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大膽提出讓學校開設勞動技能課的建議,還認識到家裡做的是天然的無汙染的食品,並透過調查與實踐得出家裡做的也好吃的認識。這一切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對於學生們關心的生活問題,他們很願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想出各種方法來解決,不能小看他們的能力。

  改進之處:在動手操作時,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將自己遊離於活動之外,沒有動手的意識,當老師問他們為什麼不參加時,學生的回答令人吃驚:“我不喜歡動手。”其實是“我不喜歡勞動”的代名詞。是啊,城市的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甚至連衣服都大人給穿。如何改變這種不愛勞動的懶惰,這是我下一個活動――“媽媽,我自己能做”要解決的問題。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

  2、知道交警手勢的含義,並自覺服從交警指揮。

  3、培養學生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的能力。懂得放學回家時應該注意安全,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平安回家。

  二、教學重難點:

  1、瞭解交通標誌的名稱和意義,確立自立、自強的安全保護意義。

  2、瞭解一些安全常識後,在生活中也能遵守交通規則。

  三、教學準備:

  1、收集已經認識的交通標誌和還想認識的交通標誌。

  2、收集有關因違反交通規則而引發的交通事故的案例。

  四、教學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1、課件演示視屏(主要內容:新聞夜班車記錄下的不遵守交通規則釀成的車禍報道)。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有見到因為違反交通規則而釀成慘禍的事例嗎?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聞。

  2、課件出示相關資料:據統計,就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其中約有1、85萬遇害者是14歲以下兒童。大多數交通事故是因為自己在道路行走時違法所造成的。

  3、看到這一幕幕悲劇,一段段觸目驚心的數字,你此時最想提醒自己和別人什麼呢?師:你們的提醒都很重要。對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你們的爸爸媽媽每天把你們送到學校,既希望你們能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更盼望你們每天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活動二:認識標誌,用心識記

  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馬路上的車子川流不息。為了交通安全,我們還得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遵守一定的交通規則。老師這兒就收集了一些交通標誌。

  1、學習P27的8種標誌。課件出示書上標誌。師:(指紅綠燈標誌)同學們這個標誌你認識嗎?它告訴我們什麼?同學們說得真棒,那誰來自告奮勇,像這樣介紹一下其餘的分別是什麼標誌,它告訴我們什麼?(如果認識就說出標誌的名字和標誌告訴我們什麼。如果有學生不認識的或者不確定,就點選該標誌出現自我介紹的文字。)課件中有超連結,直接點選圖片。

  2、認識其他交通標誌。師:當然,僅僅認識這些交通標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認識更多的交通標誌。前幾天,我們還收集了其他的交通標誌,拿出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誰願意來?

  (1)指生上來介紹交通標誌師:同學們,還可以把這些標誌介紹給小組裡的成員呢?

  (2)小組交流交通標誌。優秀的作品請他介紹後貼在黑板上。

  3、小結:同學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發現這些不會說話的標誌都會給我們溫馨的提示。

  (1)出示兒歌:小圖示,大作用。沒有它,交通亂。

  (2)當然,除了這些標誌,為了我們的交通安全,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他人的平安!他們是誰呀?

  過渡:是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每天忙忙碌碌在街角,不辭辛勞為我們指揮交通的交警叔叔吧。

  活動三:看懂手勢,自覺遵守

  1、課件出示交警手勢圖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交警叔叔這些手勢的意思嗎?

  2、學做小交警。

  師:想不想學一學這些手勢?那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學做幾個簡單的手勢。(學做停止、靠邊停車、直行、快速直行等)

  3、檢查學習情況。教師做手勢,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意思。

  4、請做得好的學生帶領做手勢。

  5、小結:大家的表現真不錯,交警叔叔特意送來一首兒歌鼓勵大家。交警話,要聽從。知手勢,懂含義。

  6、過渡: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交通標誌,也知道交警指揮手勢的意思,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你們會安全過馬路了嗎?有信心接受考驗嗎?

  品德與生活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放學啦》。本主題的目標側重於使學生初步瞭解知道放學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遇到危險時,如何從容應對。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教材並沒有涉及。綜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主題:第一課時旨在使學生了解知道放學後自己該怎麼做;第二課時旨在使學生懂得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我保護何應對。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現在大多由父母或爺爺奶奶等多人保護性圈養,大人的過度保護造成不少孩子缺少與人交流、處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來說,初上小學的孩子,心理上還不能夠正確地解決表現中的問題,更在純真的年齡特徵上來說容易迷糊、親信他人,缺乏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設計思路

  《下課了放學啦》作為第二單元“快樂的一天”中的一課,滲透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這是學生每天都在經歷的瑣事,而瑣事中往往更塑造著兒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儘量避免說教,而是應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實際的方法,觀看錄相、小品表演、訪問討論、辯論展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發現、去總結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後活動習慣。

  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生成活動主題。在“小記者採訪團”的活動中,老師捕捉資訊,整合歸類,及時做出判斷,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義、有創意的活動。“明明放學後”的錄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實寫照,透過“實話實說”讓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課餘時間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動大搜索”需要教師課前摸清兒童的喜好,在活動中及時指導,成為連線家庭與社會、學校的橋樑。“課餘活動作品展示”提供了學生表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收穫。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活動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積極意識。

  能力 透過活動的參與,學會與人相處並懂得保護自己的方法。

  知識 認識守秩序的好處,嘗試參與各種活動,並在活動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課間活動的規則和紀律,,在合作中共同發展。

  教學重點

  知道放學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

  教學難點

  遇到突發事情,能夠想辦法,從容地應付。

  教學準備

  1、學生在家活動的照片、錄相。

  2、拍攝錄相小品《明明放學後》,製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蒐集自己和同學放學在家的各類活動,每人準備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辯論雙方兩色小旗,填寫活動專案的卡片和籃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31頁內容,話題為“按時回家”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2頁內容,話題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小小討論會

  1、小朋友,結束了一天的學習,要放學啦!(揭示課題: 放學啦)

  談話匯入: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呢?

  2、遊戲:我來選。

  (1)在講臺上擺放一些物品,如鉛筆盒、書(寫了自己名字的書和寫了別人名字的書)、玩具、毛巾、削筆刀、作業本等。

  (2)學生上臺選擇並說明選擇的原因,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

  4、教師小結:放學回家時要帶全自己回家學習時需要的東西,如橡皮、彩色筆等。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的過程。課前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實際存在的行為,透過課上的交流、分析、操練,使學生懂得怎樣文明有效地課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活動二小記者採訪團

  1、師:老師在放學後去幾個小朋友家進行了採訪,讓我們看看他們放學時遇到了什麼問題呢?

  2、多媒體演示:一位小朋友邊走邊看小地攤;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媽媽正在著急地找孩子。

  3、 你們想不想採訪一下身邊的同學,問問他們怎麼想的?

  4、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出一名小記者,組成小記者採訪團。

  課前老師把設計好的調查表發給學生,學生填寫好,供上課交流。

  5、 小記者提問,採訪主題:平時放學後,你是怎麼做的?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

  6、 學生彙報交流。

  7、教師小結:放學後要按時回家,不做危險的活動,不在外面逗留。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共鳴。學生透過“小記者採訪團”的活動,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感受到課餘活動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三守時小能手評比

  1、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真棒!我透過和大家的學習剛剛編好一首兒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穫的快樂。兒歌內容是這樣的:

  鈴聲響,彆著急,書本和筆要清理;

  小書包,本領大,裝下學習好夥伴;

  離開前,要檢查,好的習慣要堅持;

  不嬉戲,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師範讀兒歌,學生跟讀兒歌,同桌互相讀兒歌,再齊讀兒歌。

  (設計意圖:兒歌教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透過誦讀兒歌,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3、師:釋出評比按時回家明星的資訊。希望每位同學每天都能做到按時回家,爭取人人都是守時小能手。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具有開放性,教學時空應把課上、課下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透過課後的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第二課時

  活動一班級調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級調查:放學後,那些同學是獨自回家的,哪些同學和夥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學是由家長接回家的。

  2、 你們回家路上都會做什麼呢?

  3、 觀察課本開展討論: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設計意圖:調查活動目的是給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透過遊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在課間活動時守秩序,才會玩得開心。)

  活動二情景再現齊思考

  1、聽故事(或看錄影):。

  2、亮出你的金點子,說說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3、小測試“當我遇到陌生人”:老師扮演陌生人,對學生進行測試。當遇到陌生人來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話時,學生是怎樣應付的?

  4、過渡語: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應及時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還可以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

  5、填寫“我的電話本”,記下家人的電話號碼。

  6、教師小結: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隨便和陌生人搭話。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觀看錄相,討論做法對不對,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課餘時間的重要性。同時,透過明明,對照自己,像照鏡子一樣,看看自己平時的做法,實話實說,把學到的化做實際行動。)

  活動三“小小討論會”聰明辦法要牢記

  1、還有那些情況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

  2、“有益辦法大搜索”

  學生分小組把大家意見寫下來,分類貼到籃筐裡。

  比如:獨自在家時不給陌生人開門,沒有大人在的時候不與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禮物,注意跟緊爸爸媽媽和老師,做不掉隊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透過展示彙報,給學生一個表達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激發學生樂於參加有益的活動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可指導學生觀察他人的發言,學會欣賞他人。)

  3、小結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絡,讓學生充分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而不是直接傳授知識,不是來“教”教材。我們的教學應該更貼近生活地站在兒童的立場上,來思考如何成為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如何更好地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從而更好地幫助兒童透過活動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