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貝殼》教學設計

《拾貝殼》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拾貝殼》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拾貝殼》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認讀本課9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五個漢字,並能掌握“提手旁、月字旁”組成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左窄右寬。

  2、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並體會海邊拾貝殼的樂趣。

  3、積累文中的比喻句,並能背誦課文的4、5小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藉助實物,認讀新詞。(媒體或實物出示形狀各異的貝殼。)

  (1)出示帶拼音新詞:“貝殼”

  (2)讀準詞語的音。(個別讀;分男、女聲讀。)

  2、啟發談話。

  (1)學生交流“曾經在哪裡見過貝殼?”。

  (2)教師小結:是呀,貝殼的家在大海,它是海媽媽的孩子。如果你來到海灘上,會看見許許多多形狀各異、美麗的貝殼呢!瞧,一群可愛的孩子正快樂地拾著貝殼哪!

  3、揭示課題、掌握“提手旁”漢字的書寫規則。

  (1)朗讀課題《拾貝殼》。

  (2)“拾”這個動作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3)“撿”,表示拾取的意思。(板書:“撿”)

  (4)以新帶舊,積累帶有“提手旁”的字。(板書:扎、撲、打、抖、扛……)

  (5)仔細觀察,凡是帶有“提手旁”的漢字書寫時的訣竅。(左窄右寬;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提手旁”。)

  說明:學生透過觀察,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快速地做出判斷把握同類漢字書寫的規律和竅門,是語文課上對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本課的寫字任務為5個漢字,其中2個字同屬一個部首“提手旁”,雖然這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是一個新的知識點,但是它們書寫時的特點均為“左窄右寬”,這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的。因此在課題教學中,以生字“拾”為突破口,在複習舊知、鞏固積累的同時,再次強調“提手旁”的書寫規律。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語引入課文的學習。在海邊拾貝殼是怎樣的一個快樂場景呀?

  2、學生自主地藉助拼音,朗讀課文。

  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根據標點,正確停頓。

  3、交流課文自習情況。

  (1)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認真傾聽。

  (2)同學正音。著重點:①輕聲朗讀詞語:小喇叭。

  ②多音字“扇”:扇貝、摺扇、扇風。(注:發“shàn”音,一般組成名詞;發“shān”音,做動詞。)

  4、想想課文,完成填空。

  (1)出示填空:__________,一大群孩子在_____________拾貝殼。(參考答案:退潮了,一大群孩子在金山衛海邊拾貝殼。)

  (2)交流答案,並朗讀。

  (3)此時有條件的,可以播放大海退潮、漲潮時的錄影。

  說明:分小節朗讀課文的目的之一是檢驗學生自學情況,能否根據拼音,獨立、正確地完成課文的閱讀;其次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並能夠自覺地做到邊聽邊記。因此朗讀結束後以填空題的形式,有導向地指引學生進行思考,回憶相關的課文內容,把握了課文的大意。

  三、學習課文。

  1、根據要求,小組學習。“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孩子們來到海邊拾貝殼的快樂情景,你最喜歡那幾小節呢?”

  (1)、分小組學習的要求:

  ①朗讀全篇課文。

  ②挑選你最喜歡的小節讀一讀,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說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小組學習中,表達自己的喜好、觀點,並從互相的交流中,獲得資訊,得到啟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體現。在小組學習中,老師是個指導者,首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步驟和要求;其次在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應以平等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耐心傾聽,這樣既能為下一教學環節地展開提供一個心理準備,也能隨時進行點撥,提高課堂效率。

  2、全班性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隨機進行教學,以四、五小節為指導重點,創設情境,反覆朗讀。)

  (1)第2小節,透過朗讀,體現語句中以一連串的動作詞“喊著,笑著,跑著,跳著”來體現來到金山衛海邊的孩子們的快樂心情。(個別——集體)

  (2)第3小節。①透過句式訓練,“海灘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擠在一起曬太陽,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積累詞語“銀光閃閃、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

  (3)第6小節。①透過查字典,瞭解動詞“揀”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挑選”。

  (4)第4、5小節。

  ①重點理解貝殼形狀的多姿多彩,藉助實物,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②注意多音字“扇”在不同詞語中的讀音。

  ③比較這兩小節,雖然在句式上很相近,但是用詞很豐富,如“看,瞧”,也很準確。

  ④可以開展朗讀比賽,然後背一背。

  說明:

  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組織課堂教學,作為老師要明確每一小節的特點,並以此設立教學中心,做到胸有成竹。在備課中,我估計學生會對課文的2——6小節感興趣,不僅因為裡面聚集了許多的好詞,而且語言也十分的兒童化。因此我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學習課文。如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選擇“揀”的確切涵義;透過句式訓練積累詞語;透過朗讀比賽,激發興趣,感受拾貝殼的樂趣……

  但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要突出重點,合理分佈時間。第4、5小節是課文學習的重點,是語言積累點,因此要花大力氣,儘可能引導學生多讀,將語言表達形式熟記於心,最終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3、海邊的貝殼千姿百態,孩子們的口袋裡裝滿了,手帕裡也裝滿了,還是捨不得離開。如果當時你也在海邊,你會拾一個怎樣的貝殼呢?

  (1)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4、5小節,說一說。(可以出示課後的插圖,形象直觀,便於學生展開想象。)

  說明:朗讀、背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因此在課堂中要積極創設條件,使學生能學有所用。當學生對課文的4、5小節達到了熟讀成誦的程度時,利用形象可感的課文插圖或實物貝殼,讓學生模仿著說一說。也許學生不能一下達到要求,作為老師就要去引導,鼓勵!最終達到知識的內化!

  4、總結全文: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多麼盼望有一天也能去海邊拾貝殼呀!拾起一個扇貝的殼,讓它為我扇風;拾起一個細長的螺絲殼,聽聽他號角聲……

  四、複習鞏固。

  1、讀詞語。

  蛋殼、擁擠、手帕、喇叭、銀光閃閃

  叫喊、五彩、扇風、扇貝、摸摸腦袋

  2、讀短文。

  退潮了,孩子們來到沙灘上拾貝殼。瞧,這隻像小喇叭,那隻像小蝸牛,真是形態各異,惹人喜愛!

  孩子們捧著許許多多逗人喜愛的貝殼,對著大海,高聲喊道:“海媽媽!您的禮物我們收到了,收到了!”

《拾貝殼》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能認讀本課8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五個漢字,尤其是“揀”的筆順,並能掌握“提手旁”組成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左窄右寬。

  2、能積累文中的描寫貝殼的有關語句,並能背誦課文的4、5小節。

  能感受海邊拾貝殼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識記8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5個漢字。

  2、積累文中的描寫貝殼的有關語句,在朗讀中感受海邊拾貝殼的樂趣。

  教學準備:

  各種貝殼、生字卡片、小黑板、投影、錄音機或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看,這是什麼?(實物出示形狀各異的貝殼。

  (1出示詞語:“貝殼”

  (2讀準詞語的音。

  2、你在哪裡見過貝殼?

  學生介紹貝殼,師適時補充,並出示用貝殼做成的工藝品。

  3、補完整課題。

  1、學“拾”

  (1做做“拾”的動作。

  (2換個詞。(板書:撿

  (3你還知道哪些帶有“提手旁”的字。(即時板書

  仔細觀察,凡是帶有“提手旁”的漢字書寫時的訣竅是什麼?(左窄右寬;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提手旁”。

  2、朗讀課題。《1拾貝殼》

  說明:

  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易為直觀的實物所吸引,用各種貝殼及其工藝品來激發孩子一讀課文的興趣。另外,本課的寫字任務為5個漢字,其中4個字同屬一個部首“提手旁”,這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並不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這裡讓他們集中觀察的目的,一,是滾動複習,二,是觀察如何寫好這些字(它們書寫時的特點均為“左窄右寬”,後者是主要目的。因此在課題教學中,以學習生字“拾”為突破口,將複習舊知、鞏固積累、指導書寫等有機的整合為一體,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海邊拾貝殼是怎樣的一個快樂場景啊!趕快開啟書本去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根據標點,正確停頓。

  2、你們讀得真認真,想親自去看看嗎?就讓咱們跟隨這一群孩子去金山衛海邊!

  (聽課文錄音,看投影或看多媒體

  3、你覺得這些孩子心情怎樣?從哪兒感受到的?(動作、表情

  (出示1、2節這兩句怎麼讀呢?

  從一連串的動作:“喊著、笑著、跑著、跳著”引導體會孩子的快樂心情。訓練朗讀。(自由讀、指名挑戰讀、師生引讀。

  說明:

  在學生剛激發興趣時,讓學生先去讀讀,要求讀正確。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之時,再讓學生邊看畫面,邊聽課文錄音深入感受課文內容,孩子們歡樂之情。體會豐富的情感語言,幫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學習課文,引導積累有關語段。

  (一學習3—5節。

  1、師:我們高興地看到了什麼?趕快去讀讀2—5節,喜歡的小節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

  2、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隨機進行教學,以四、五小節為交流重點。

  (1第三節:透過句式訓練,:“海灘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擠在在一起曬太陽,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積累詞語“銀光閃閃、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學習生字“擠”

  (2第四、五小節。

  ①學習生字“逗”。(“逗人喜愛”換詞。

  ②重點理解貝殼形狀的多種多樣,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③出示相對應的貝殼的樣子,實物出示“開啟的摺扇”。

  ④比較這兩節,句式相近,用詞豐富。如:“看、瞧”用詞很準確;想象是根據貝殼的外形展開的。

  ⑤進行朗讀比賽,再背一背。

  (二學習6、7節。

  1、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貝殼,我們……,口袋……,手帕……,還是……。我回到家,把……,大家摸著……,聽我講……。(師生共同讀第六、七節。

  2、快速記憶“揀、帕、摸”。

  (1透過查字典,做動作理解“揀”在句中的意思是挑選。

  (2提醒“揀”的筆順,在田字格中書寫。

  說明:

  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有利於他們認真地體會喜歡的內容。再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組織課堂教學。由於這幾節語言生動形象,富有兒童化,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學習課文。如: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選擇“揀”的義項,再做動作理解確切涵義,再寫一寫,加深記憶;透過句式訓練積累詞語;透過朗讀比賽,激發興趣,感受拾貝殼的樂趣等在多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漫漫把生字記住,把課文的'語言積累在心。

  四、拓展想象,模仿說話。

  1、海邊的貝殼千姿百態,孩子們的口袋裝滿了,手帕裡也盛滿了,還是捨不得離開,如果當時你也在海邊,你會拾一個怎樣的貝殼呢?

  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4、5節,說一說。(可出示各種貝殼或圖畫,便於學生展開想象。

  2、總結全文: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也真想到海邊去拾貝殼呀。拾起一個扇貝的殼,讓它為我扇風;拾起一個細長的螺絲殼,聽聽它的號角聲……

  說明:

  朗讀、背誦的目的是會運用,因此在課堂中要積極創設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促使學生練習運用。當學生對課文的4、5小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時,利用形象可感的實物貝殼或課文插圖,讓學生模仿著說一說,對促進學生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是很重要的。也許學生不能一下達到要求,作為老師就要去積極引導、鼓勵,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

  五、複習鞏固。

  1、讀詞語。

  2、讀短文。

  退潮了,孩子們來到沙灘上拾貝殼。瞧,這隻像小喇叭,那隻像小蝸牛,真是形態各異,惹人喜愛!

  孩子們捧著許許多多逗人喜愛的貝殼,對著大海,高聲喊道:“海媽媽!您的禮物我們收到了,收到了!”

  說明:

  最後透過朗讀生字組成的詞,並放入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復習這一環節,幫助學生記憶字音、字形、字義。

《拾貝殼》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記敘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海邊拾貝殼的情景。整篇課文語句優美,內容生動充滿童趣。字裡行間充滿了小朋友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的思維能力。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貝殼產生喜愛、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透過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小禮物(出示課件),認識它們嗎?這麼多美麗的貝殼,你們喜歡嗎?

  學生談感受。

  貝殼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媽 媽的孩子。如果你來到海灘上,會看到許許多多色彩繽紛、形狀各異的貝殼呢!課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灘邊快樂地拾貝殼哪!想去看看嗎?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拾貝殼》(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海邊拾貝殼是怎樣一個快樂的場景呢?請開啟書讀課文感受一下。

  學生讀文感受。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大海媽 媽每天都要做兩件事情,一是退潮,還有一件就是漲潮,退潮了我們可以去海灘幹什麼?

  學生自由談。

  2、現在老師帶大家體會一下大海退潮的場面(課件影片)。

  退潮了,海水嘩嘩地往回走,只有浪花還不忍心離開我們,不時地回過頭來望,這時候,螃蟹開始在海灘上做體操了,大蝦搖擺著兩條長鬚,活象戲臺上的武將,還有各種各樣的貝殼、海螺,多有意思啊!快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大家!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師適時指導、評價。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們的好訊息引來了一群孩子,請大家看第二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孩子們的心情,再想想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心情。

  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2、那麼此時此刻孩子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文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心情?誰發現了?

  學生讀文回答,找出“喊著、笑著、跑著、跳著”等詞體會。

  3、海灘上那麼多美麗的貝殼正等著小朋友去拾呢!讓人想想心裡都癢癢,看著就更眼饞了。這種又著急又高興的心情誰能用讀來體現?

  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二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大海媽 媽真是慷慨,她託海灘送給我們的禮物好豐富啊!情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大海媽 媽送給我們什麼禮物了,想想從哪些詞句中你感受到海灘的美。

  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2、誰說說大海媽 媽送給我們什麼禮物了?

  學生回答:貝殼 卵石

  3、你覺得海灘美嗎?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學生抓住“銀光閃閃”、“五彩”理解。

  4、海灘上的景物不但美,而且多。你是怎麼發現的?

  學生抓住“許許多多”、“擠”理解。

  5、那麼多卵石和貝殼,你挨我、我擠你的,海灘上可真熱鬧啊!這麼美的景色,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吧!

  學生有感情的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海灘上的每一樣東西都閃著光,揮著手跟我們打招呼呢,快讓我們跟小朋友去撿貝殼吧!請大家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小朋友拾到了什麼貝殼。

  學生讀第四自然段。

  2、誰說說小朋友拾到了什麼貝殼?它是什麼樣的?(板書:扇貝 骨扇)書中是怎麼寫的?

  學生讀第一句“啊,一個扇貝的殼,像一把開啟的骨扇,真漂亮啊!”

  3、想不想看看扇貝的殼是什麼樣的?(出示課件)它們多像一把把開啟的骨扇啊!美不美?喜歡它們嗎?那就讓我們運用讚美的語氣讀讀這句話吧!

  學生讀第一句話,師適時指導、評價。

  4、現在老師有一個想法,如果再不改變意思的前提下去掉一些內容,請看(出示課件)兩種寫法,你認為怎樣寫更好一些呢?

  學生比較兩句話談看法。

  (1) 一個扇貝的殼,真漂亮啊!

  (2) 一個扇貝的殼,像一把開啟的骨扇,真漂亮啊!

  師小結:這樣寫,即使是沒去過海邊的小朋友也能自然聯想出扇貝的樣子,真是既生動又形象,這是比喻的修辭方法,今後我們寫話的時候也要注意運用啊!

  5、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段寫的既有看到的內容,又有想到的內容。快睜開你的慧眼到文中讀一讀、找一找吧!老師有要求:在寫看到的語句下畫橫線,想到的語句下劃畫浪線。

  學生邊讀邊畫。

  6、誰能讀讀哪句是寫看到的?那句是些想到的?(板書:扇風)

  小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在炎熱的夏天裡,拿著海媽 媽送給我們的扇子扇風,多涼快啊!這種感覺美不美?讓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出這句話。

  學生讀第二句“說不定是海媽 媽特意留下來,給我們扇風用的呢!”

  7、現在老師想請一名同學把這段完整地讀一下,要用讀來展現扇貝的美麗,表達對它的喜愛。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另一位小朋友又要我們看他撿的貝殼了,想不想看啊?大家都著急了,快讀讀第五自然段,看他拾到了什麼貝殼!同時聽好老師的要求:請你像剛才那樣把寫看到的部分畫橫線,想到的畫浪線。

  學生邊讀邊畫。

  2、誰說說這位小朋友拾到了什麼貝殼?(板書:螺螄)誰把寫看到內容的句子讀一讀?(板書:喇叭)想到的呢?(板書:吹號)

  3、小小的螺螄殼真的那麼逗人喜愛嗎?想不想看看它的樣子?(出示課件)它們果然像張著嘴的小喇叭啊!喜歡嗎?

  4、現在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來個朗讀比賽好不好?看誰能用讀展現螺螄殼的可愛,表達對它的喜愛。

  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段,師相機指導、評價。

  5、老師這還有一些貝殼,大家能不能模仿課文把它的樣子寫好呢?讓我們試試吧!誰寫得好,也就相當於撿到了那個貝殼。(出示課件)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說話練習。

  (六)、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每隻貝殼都是那麼逗人喜愛,每隻貝殼都有著美麗的故事,我們的心被喜悅盛滿了,我們拾啊,撿啊,(師引讀)口袋————手帕————還是————。你們捨得離開嗎?為什麼?

  學生自由談感想。

  2、那麼多貝殼又怎能一下子拾完呢?當小作者依依不捨地離開海灘、回到家後又做了些什麼呢?

  3、誰願意把第六、七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指一學生讀。

  (七)、情感延伸

  大海是美麗的,海灘上的故事講也講不完。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呢?

  學生自由談感想。

  四、拓展知識,總結全課

  1、老師還在網上搜集到了其他貝殼的圖片,想看嗎?(出示課件)

  學生隨畫面欣賞各種貝殼的圖片。

  2、其實貝殼的種類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又怎能介紹得完呢?小小的貝殼就如此美麗,可以想象大自然更是豐富多彩、無比美好的。希望同學們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善於觀察,利用自己聰慧的頭腦,勤于思考,把在生活中發現的美用你喜歡的方式傳遞給其他人,也讓大家享受到美和快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