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精選6篇)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教材P33~P3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根據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關係,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媒體:

  圓柱形物體、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導。

  教學過程:

  一、猜測面積大小,激發情趣匯入

  1、用你們手上的A4紙做一個儘量大的圓柱?(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的圓柱,另一種以長方形的寬為底面周長的圓柱。)

  2、這兩個圓柱誰的側面積誰大?為什麼?

  3、複習: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剛才的環節中,用現成的練習紙,以動手操作的形式做一個圓柱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做、比、評”中喚起對圓柱側面積知識的回憶。

  二、組織動手實踐,探究圓柱表面積

  1、我們把做好的圓柱加上兩個底面後,這時候圓柱的表面積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

  2、你們覺得這兩個圓柱誰的表面積大?為什麼?

  生:因為兩個圓柱的側面積一樣大,只要看他們的底面積誰大那麼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就大。

  3、剛才我們是從直觀的比較知道了誰的表面積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麼辦呢?

  生:計算的方法

  師:怎麼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板書)

  4、那現在你們就算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沒有數字怎麼算啊?

  師:哦!那你們想知道哪些數字呢?知道了這些數字後你打算怎麼計算?

  生1: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

  師:老師現在告訴你的數字是這張紙的長是31.4釐米。寬是18.84釐米。那你們會算嗎?怎樣算,如果獨立思考有困難的話可以小組討論來共同完成。

  5、彙報展示:

  情況一:半徑:31.4÷3.14÷2=5(cm)

  底面積:3.14×5×5=78.5(平方釐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釐米)

  表面積:591.576+78.5×2=748.576(平方釐米)

  情況二:半徑:18.84÷3.14÷2=3(cm)

  底面積:3.14×3×3=28.26(平方釐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釐米)

  表面積:591.576+28.26×2=648.096(平方釐米)

  師:透過我們計算驗證了我們剛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接下來我們開啟書翻到33頁自學例2,從這個例題中你學到什麼?

  生:分三步來算,先算側面積再算底面積然後把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加起來。

  生2:這樣做挺麻煩的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呢?

  6、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補充第二種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然後把圓柱體的兩個底面透過剪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問: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圓柱體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長,也就是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是圓柱體底面半徑)

  所以圓柱體表面積=長方形面積=底面周長×(高+半徑)

  用字母表示:S=C×(h+r)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驗證一下我們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來簡單?

  彙報: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比原來的方法簡單。(說一說認為簡單的原因)

  那麼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你們學會了嗎?(會)那老師也得做幾題驗證一下你們掌握得怎麼樣。

  本環節透過提出一個實際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條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逐漸培養學生用多種途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分組闖關練習

  1、多媒體出示題目。

  第一關(填空)

  沿圓柱體的高剪開,側面展開後會得到一個()形,長是圓柱的(),寬是圓柱的(),因此圓柱的側面積=()×()。

  第二關

  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側面積是()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積是()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平方分米。

  第三關(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題)

  一個圓柱,它的底面半徑是2釐米,它的高是15釐米,求它的表面積?

  2、彙報結果,給予評價。

  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以上幾個層次的練習題。整個習題,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而且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質疑(同學們還有什麼疑問嗎?)

  五、反饋小結:

  教學反思

  1、自主探究,體驗學習樂趣

  以解決問題為主線,打破了“例題――習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探究的舞臺(也就是提出貫穿整節課的一個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衝突層層深入,思維碰撞時時激起,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樂趣。

  2、合作交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給學生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歸納出計算圓柱表面積常用的三種形式,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圓柱的表面積》是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根據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關係,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媒體:圓柱形物體、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導。

  準備:課前佈置學生用紙片試做一個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交流做圓柱體的情況。

  師:昨天老師佈置你們做一個圓柱體,做起來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罐,貼著底面剪了2個圓,然後再緊貼著側面剪下了一個長方形,最後用透明膠粘起來。

  生2:我也先剪出兩個一樣大的圓,然後剪出一個長方形,開始怎麼也做不出來,不是圓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後來不斷修整,總算做起來。

  生3:我發現兩個圓要一樣大,長方形紙片的長與圓周長相等時很快就做起來。

  師:這說明什麼呢?

  一生搶著說:“原來底面圓的周長等於長方形的長”。

  二、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要研究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下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

  生:把圓切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師用電腦演示過程)

  師: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對圓柱的表面積公式推導有沒有啟示呢?你們打算怎麼做?

  生:把圓柱剪開,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師:下面分小組探索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小組彙報

  生1:我們小組把做的圓柱體展開後,發現圓柱體由2個相同的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2個底面面積=兀r2×2。所以,圓柱表面積=底面周長×高+兀r2×2

  生2:我們小組同意他們的方法,我們還能用一個字母公式來表示:s圓柱=2兀r×h+兀r2×2。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

  生3:我的方法是,s圓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從第2個同學公式中,運用乘法分配律轉化過來的。

  師:這樣做的結果是一樣的,有什麼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師:從公式看2個底面圓跑到哪去了呢?

  一個學生恍然大悟,激動地說我知道,轉化成長方形了。大多數學生還沒領悟過來,他馬上到黑板畫草圖,在老師協助下完成。一畫完教室裡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太不簡單了,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數學上的一項偉大發現。連書本上都沒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學和老師介紹。

  師:現在我們有兩種方法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那麼計算一個圓柱的表面積至少要知道什麼條件呢?

  生1:半徑或直徑和高。

  生2:有周長和高也行。

  生3:我發現已知周長和高,用第二種方法計算比較快。

  師: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況,同學們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三、自學例3

  師:注意思考:(1)這個圓柱形水桶,有什麼不一樣,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2)什麼叫“進一法”?什麼情況下要運用進一法?

  生1:這個水桶只有一個底面,不能多算成2個。

  生2:“進一法”書上告訴我們,就是計算結果在求近似數時,沒滿4也要向前一位進一,就像昨天我們做圓柱體時,要留點“接頭”用膠水粘,接頭不能捨去。

  師:在一些用料問題上,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

  四、計算練習(出了3道題)

  由於計算繁雜時間略顯不足,正確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反思:

  這節課雖留有許多缺憾,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做題少了些,在計算方面,沒達到較多的訓練,能影響到作業及今後考試的正確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為學生課堂上的生命湧動而興奮不已,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目標提升了。過去我僅滿足於把學生“教會”,學生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課堂上學生厭煩,老師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進學生的“發展”,做為我貫穿課堂始終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不斷體驗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帶來的樂趣。

  二、學生在體驗中,更好的理解了數學,不斷閃現出創新的火花。課前,佈置學生做圓柱體,我考慮到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並不難。但要做成一個標準的圓柱體,確實要動一定的腦筋。透過動手操作,學生其實已經初步感受到圓柱體,由2個相同的圓和一個長方形圍成。更難能可貴的是一些學生在做中,發現圓柱底圓周長與長方形長相等。個別沒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動中,也能體驗到失敗的原因。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三、我也體驗到了怎麼教數學。

  (1)只有深入理解課程標準,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才能在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學。

  (2)立足發展學生的能力,設計課堂教學的策略。

  (3)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不因考試而教學,教學應以開發學生智慧為使命。

  四、不足改進。

  在進行計算圓柱表面積練習時,應大膽讓學生運用計算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總擔心一旦用計算器會降低學生的計算能力,會影響今後的考試,計算器只教不用。這節課由於圓柱的表面積計算繁雜,佔用較多時間且正確率不高,不能及時有效的反饋學生掌握的情況。所以應根據教學情況,讓學生運用計算器來解決計算問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P13-14頁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練習二的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透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

  學習提示:

  (1)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

  (2)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

  (3)圓柱的底面積你會計算嗎?側面積呢?

  (4)你知道側面的形狀以及長、寬與圓柱的關係嗎?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分米,高0.6分米

  (2)底面直徑8釐米,高12釐米

  2、求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積是40平方釐米,側面積是25平方釐米

  (2)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5分米

  二、關鍵點撥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麼關係呢?

  (3)那麼,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七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計算結果要注意什麼?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並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裡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透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3、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製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透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麼?(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後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後,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後的得數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裡不能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釐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釐米)

  ②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釐米)

  ③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釐米)

  5、小結: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採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練習七第6題。

  四、分享收穫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例4:①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釐米)

  ②底面積:3.14×(20÷2)2=314(平方釐米)

  ③表面積:1758.4+314=2072.4≈2080(平方釐米)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4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r或C=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膠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開啟,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透過什麼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透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透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佈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正確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讓幼兒認識圓柱體的基本形體特點。

  2、正確辨別生活中的圓柱體,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副畫有基本圖形的畫(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自制可拆解的圓柱體一個、雙面膠若干,等同雙面膠大小的圓若干、表格一張(生活中的圓柱體與類似圓柱體的物體若干)、幼兒記號筆小紙條若干、卡紙若干(長方形、正方形)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

  1.小朋友,今天圖形王國裡來了些老朋友,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我把它們請出來。

  出示一副畫有基本圖形的畫(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幼兒進行復習。

  2.接下來,又來了位特殊的朋友,你們認識它嗎?(出示自制可拆解的圓柱體)

  (二)教師操作,幼兒發現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1、我請小朋友們張大眼睛來瞧瞧,這個數學王國裡的形體有什麼特點?從上往下看,是一個什麼形狀?從下往上看又是一個什麼形狀?

  2.教師操作對圓柱體進行解剖:先豎的解剖,開啟來瞧一瞧是什麼形狀?

  橫的解剖發現什麼?切一刀看一看,切一刀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這切開來的圓一個個我把它放在一起它們的大小你們看都是怎樣的?(一樣大)

  垂直的切

  揭示圓柱體概念:由無數個一樣大小的圓形紙片重疊而成的立體圖形,兩端的圓形也是一樣大,中間部分站起來是一條直線,放倒後能滾動,這種像柱子的形體叫圓柱體。

  (三)觀察操作區分比較

  1.請幼兒將自己的學號寫在每張小紙上然後辨別生活中這些物體是否圓柱體?

  2.教師進行小結,對有疑意的進行個別交流指正,有必要的話就驗證該物體。

  (四)幼兒製作圓柱體

  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卡紙,請你用雙面膠和這張卡紙也來做一個圓柱體。

  小結:圓柱體有高的、有矮的、有粗的、有細的,只要它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站起來是一條直線,表面光滑,放倒後能滾動,不管它有多高、多矮、多粗、多細,都是圓柱體。

  (五)、生活中的圓柱體

  你能說說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柱體嗎?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篇6

  活動名稱:

感官——插座圓柱體1

  教具構成:

  第一組插座圓柱體

  教育目的:

  1. 培養幼兒辨別大小的視覺能力。

  2. 培養序列與配對的概念。

  操作方法:

  1. 教師介紹工作區域,取鋪工作毯、工作卡。

  2. 教師拿用具,托盤內放置嵌板,介紹今天的工作名稱。

  3. 教師展示工作:

  (1) 用三指捏的方式從左側的開始一個一個拿出來,放到對應的洞穴前面。

  (2) 三段式教學:將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到前面,教師命名:這是最大的、這是最小的;請幼兒指一指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最小的;教師手指著提問:這是X X,這是X X。將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回原處。

  (3) 從最大的開始用右手捏住柄,左手食指、中指從前往後劃,再用左手食指、中指從左向右劃洞口,比較大小,放回洞穴後用食指、中指觸控洞穴劃圈。

(4) 用同樣的方法將所有的放回。

  (5) 全部放回後,將其豎放,雙手食指、中指沿邊緣劃。

  4. 幼兒嘗試,教師指導。

  5.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

  1. 插座圓柱體其他幾組。

  2. 矇眼做插座圓柱體組。

  3. 將四組全部拿出,將一樣的圓柱體放在一起。

  錯誤控制:

  每個圓柱體只能嵌進適當的圓柱插座。

  興趣點:

  1. 三指捏的方法。

  2. 每個圓柱體有自己特定的洞穴。

  注意事項:(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