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打電話》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打電話》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透過各種活動形式體驗或再現打電話的樂趣與麻煩,養成良好打電話的文明行為習慣,從小學做“文明人”。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電話確實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教學準備:

  1、課件。

  2、玩具電話機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今天,有這麼多位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們感到高興嗎?趙老師也感到特別高興。還特地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謎語。(出示謎語)

  一個東西生得巧,

  十個數字身上裝,

  有耳朵,有尾巴,

  沒鼻子,沒眼睛。(打一家用電器)電話機

  師:還有其他答案嗎?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呢?(確實是電話機,小朋友真行。)師:電話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電話,即使我們相隔很遠很遠,也可以透過電話來相互瞭解各自的資訊。但要學會正確使用電話,學問可多著呢!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學習怎樣打電話(出示課題)

  二、辨一辨。

  師:這裡有幾個小朋友正在打電話,他們打的怎麼樣呢?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會觀察、最會發現其中的問題?(課件出示打電話畫面)

  看了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沒禮貌)

  師:你從哪裡看出沒禮貌?應該怎麼說?(沒有說清楚爸爸叫什麼名字、浪費電話費、)師:對呀。打電話時,要有禮貌,電話找人要說清楚找的人的姓名,聊的時間不要太長,事情說清楚了就可以掛機。)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圓圓和盼盼是怎樣打電話的。(課件出示)

  師:打得怎樣?(很有禮貌)

  你從哪裡看出他們很有禮貌呢?(請問、您好、)

  那我們小朋友平時打電話時,可能還會用到哪些禮貌用語?

  (再見、稍等、對不起、謝謝等等)

  師:確實,打電話時,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會讓我們小朋友變得更文明、更有禮貌。

  反思:透過辨一辨後,使學生初步懂得打電話時首先向對方問好:“您好”,掛電話時說“再見”等禮貌用語。電話找人時要說清楚你找誰、有什麼事,並且做到電話用語儘量簡潔別羅嗦,事情說清楚就可以掛機。這樣的設計便於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從小要學做一個文明人。

  三、分析難題,即興表演。

  師:當你在接電話時,遇到這些情況。你會解決嗎?

  出示:

  1、單位的李叔叔打電話找爸爸,可爸爸又不在家……

  2、當自己正在集中注意力做作業的時候,突然電話鈴響了,卻是對方撥錯了號……誰願意和老師一起表演?

  (師:您好。小朋友,請問你爸爸在家嗎?生:(不在)請問您是誰?師:我是您爸爸的同事。生:找我爸爸有什麼事?師:有點急事。生:請您打我爸爸的手機。師:麻煩一下,你能告訴我你爸爸的手機號碼嗎?生:好。師:謝謝,再見!)

  (師:您好,請問是王怡同學家嗎?生:不是,您打錯了。師:對不起。生:沒關係。師:謝謝,再見!)

  1、師生表演。

  2、趙老師和這位小朋友演得怎樣,誰來評評看?(生:演的非常好)

  師:這位小朋友確實演得很有禮貌。

  3、第二個情景我想請坐的最好的小朋友跟趙老師一起來表演。

  師:我們演得不錯吧!

  反思:透過師與生模擬打電話的表演,不但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慾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活氣息,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打電話。

  師:想演嗎?(想)好,考考大家。

  出示:一天下午,當你做完了作業,想約好朋友一起去公園玩。(課件)

  這個電話該怎樣打呢?

  (1)同桌試試。

  (2)誰願意和同桌一起上來表演。

  (3)演得怎樣?(演得真棒、真不錯、給他們來個掌聲)

  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願意到上面來表演,別急,大家都有機會。老師這兒還有三個題目(出示題目)

  五、自主打電話。

  1、星期天,你主動打電話,邀請同學和你一起去書城看書。

  2、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

  3、有一天,我生病了。不能到校上課,向班主任老師打電話請假。

  師:這裡有三個情景,你可以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和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1)、找夥伴,模擬表演。

  (2)、哪組小朋友願意到上面來演一演。

  (3)評價、

  反思:將學生身邊熟悉的事,設計成不同層次的情景,並透過與好朋友演一演(用模擬表演的形式),這樣更能使孩子們真正地融入到打電話的情景體驗中,讓學生真正掌握一些打電話的技巧和常識,真切地感受到電話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這樣的教學,既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又不再只是簡單地從教材到課堂,而是有效地引導孩子們向課程目標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品德課堂才會獨具魅力。

  六、認識特殊的號碼。

  師:小朋友們已經學會打電話,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師:哦,突然想起來了,趙老師把一個信封忘在辦公室桌子上。可趙老師現在急著要用,該怎麼辦呢?(去拿)

  師:可以。想想看,有更好的辦法嗎?

  生::打個電話

  師:這個注意倒不錯。如果要你來打這個電話,該怎樣打?(請學生模擬打)打得怎樣?(不錯)

  那就請你替趙老師給辦公室的孟老師打個電話。

  (學生打電話給孟老師)

  師:小朋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謝謝孟老師。

  (孟老師:剛才是哪位小朋友給我打電話?打得真有禮貌,咱們握握手。)來到現場。小朋友,你們知道信封裡是什麼嗎?這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號碼。

  出示(120)誰知道這是什麼號碼?(急救電話)

  110這個號碼呢?(報警電話)119是什麼號碼呢?(火警電話)114呢?(電話查詢)121呢?(天氣預報)

  120110119114121

  小朋友,這些號碼叫做專用號碼。我們應該把它們牢牢記住,但千萬不能亂撥,不然的話麻煩可就大了!

  反思:透過“真實再現”打電話這一情景,不但激發了他們的好奇性,而且使他們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號碼。透過實踐再次鍛鍊了學生的能力。這一環節的創設不但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活氣息。

  師:老師送你們一首兒歌,(出示兒歌)我們邊打拍子,邊來唸。

  我會打電話

  打電話,有學問,

  您好您好,有禮貌,

  話兒簡單,別羅嗦,

  人不在,記姓名,

  打錯了,對不起,

  說聲“再見”再掛機。

  師:讀的真好。

  八、採摘智慧果

  師:這是什麼?(課件出示智慧樹)這並不是一棵普通的果樹,而是一棵智慧的果樹。樹上還結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果子呢!(出示蘋果)看看,你能摘到幾個智慧果?能用手勢告訴我嗎?(好)。考考大家,你到底能摘到幾個?

  反思:

  “打電話”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其中蘊涵著許多德育因素。只有根植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孩子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生成新的感悟,直入心靈的體驗,才能使道德教育成為最有魅力的教育,使品德學科成為最有魅力的學科。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2

  一、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課文有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我想念住在農村的爺爺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紹我和爺爺奶奶打電話。我從電話中聽到了爺爺奶奶的笑聲,好像離他們很近很近。書上的兩幅插圖生動地表現了打電話的雙方都很高興,體現了電話為大家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掌握新筆畫:提。

  2、朗讀課文。

  3、瞭解農村的變化,體會電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三、教學準備

  掛圖兩幅、有條件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帶來玩具電話、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使學生對電話的作用有個基本認識)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農村生活的樂趣,如:農村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勾起學生對農村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爺爺奶奶的思念之情。

  問:在你想念奶奶爺爺的時候你怎麼做的?引出電話。教師適當告訴學生,生活越來越好,農村變化也很大。

  出示掛圖。

  認認圖上的小朋友,說說她在幹什麼。

  (二)認識生字,朗讀課文。(透過反覆朗讀體會我對爺爺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勵學生先自讀課文。做到: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養學生做到:聽到,看到,讀到,想到。

  2、讀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不認識的生字。初步培養查詢、批畫的能力。

  3、出示認識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小組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4、反覆朗讀課文,多形式地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帶讀。

  學生模仿讀,小組讀。

  讀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

  讀最能表達很想念爺爺奶奶的一段。

  願意表演給同學們聽的同學再讀。

  (三)創設對話情景。(讓學生在交際中學會打電話)

  可利用玩具電話增加直觀性,提高學生說話興趣。

  情景一:師生互動,我對爺爺奶奶說些什麼?

  情景二:小組互動,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電話能幫助我們?教師隨機告訴學生幾個號碼的作用:110、120、119。

  (四)表演打電話,總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1、朗讀課文,能夠背誦的表演給小朋友看。

  2、認讀要求認識的字的卡片。

  3、向小朋友介紹一下,讀了這篇文章你的詞語庫有什麼變化。

  (二)學生識字。(掌握6個字的音形,會使用它們)

  1、認識新筆畫:提。

  注意書寫時要從下往上。

  2、出示要學習的生字。

  你已經認識了哪幾個?

  不認識的你能想辦法記住它嗎?

  3、多種形式讀準生字。

  教師帶讀,學生拼讀,學生帶讀,開火車讀等。

  4、筆順提示。

  蟲:

  電:

  頭:

  北:

  (三)寫字。(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筆畫規則正確書寫)

  1、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說說容易寫錯的筆畫。

  3、描字。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熊貓媽媽聽電話》是一篇童話故事,以熊貓媽媽接聽電話的方式,寫了她的孩子在不同國家演出時,受到了各國人民的歡迎,也把中國人民的友誼傳到了世界各地。課文共有7小節,1至6小節中每2小節為一部分共三部分,這三部分在語句和結構上相似,都是先寫熊貓媽媽接聽電話,然後寫三個孩子打電話的內容。第七小節講了熊貓媽媽聽了孩子們的電話後高興極了,誇自己的孩子。課文語言生動、活潑,結構整齊清楚,很適合低年級學生朗讀。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認讀本課生字:響、請、講、束、爭、再、次、完、她。在老師的指導下,描摹“請、講、爭、再”。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3、透過閱讀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把中國人民的友誼傳到了世界各地。

  4、和同桌分角色玩打電話的遊戲。

  【教學重難點】:

  1、認識生字和詞語,能正確朗讀課文。

  2、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把中國人民的友誼傳到了世界各地。

  3、和同桌分角色玩打電話的遊戲。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錄音機、課文磁帶、生字卡片、有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玩具熊貓)問:你們說,它是誰呀?喜歡不喜歡它呢?

  2、誰來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

  3、出示課題:熊貓媽媽聽電話。

  說明:

  熊貓是小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小動物,出示玩具熊貓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來說說喜歡熊貓的原因,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老師要注意點撥,及時指出學生語句有錯的地方。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

  1、聽錄音,思考:熊貓媽媽聽了幾次電話?分別是誰從哪兒打來的?

  2、交流。

  隨機板書:麗麗日本橫濱

  明明法國巴黎

  林林美國紐約

  3、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說熊貓媽媽的孩子在哪裡。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熊貓媽媽的孩子有的在日本橫濱,有的在法國巴黎,有的在美國紐約。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巧記字形。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想一想:熊貓媽媽聽了幾次電話?她的孩子們各對她說了些什麼?

  2、小組交流識字好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後鼻音的字:響、請、講、爭;

  (2)說說“響、請、講、她”四個形聲字的記憶方法;

  (3)開火車讀生字;

  (4)指名7位學生讀課文(每人讀一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說明:

  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第二學期了,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放手讓學生交流自己獨特的識字好方法。但老師應有一定的點撥,並幫助學生積累好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在生字學習時,不要平均使用力氣,應有所側重。如:“她”和“請”可以用換部首的方法;“講”和“爭”可以透過找近義詞的方法。透過開火車每人讀一節,旨在幫助學生正音,同時強化學生小節的概念。

  四、熟讀課文,學習1、3、5小節。

  1、熊貓媽媽聽了幾次電話?你從哪裡看出?

  (根據交流出示第1、3、5小節,圈出“去”、“又去”、“再一次去”等詞。)

  2、指導朗讀1、3、5節。

  說明:

  這一環節重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透過讀、找、說,理解“去”、“又去”、“再一次去”在句中的意思,體會這三節寫法的不同之處,也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1、3、5小節。

  二、學習第2、4、6小節。

  1、熊貓媽媽的孩子們各對她說了些什麼?

  (根據交流出示第2、4、6小節。)

  2、仔細讀讀,說說孩子們告訴媽媽什麼?(或先說什麼,再說什麼?)

  3、師小結:孩子們在打電話時,告訴了媽媽他是誰,他在哪裡,他在那兒和小朋友們幹什麼。

  4、討論:外國小朋友們喜歡熊貓嗎?

  5、朗讀2、4、6小節,讀得高興或自豪。

  三、指導朗讀,練習說話。

  1、分角色朗讀1——6節。

  2、選一個熊貓孩子說的話背一背。

  3、師生合作打電話。(師做熊貓媽媽,隨意請生站起來打電話。)

  4、同桌練習。

  5、熊貓媽媽的孩子還會在哪裡給媽媽打電話?他們又會告訴媽媽什麼?

  句式:來。朋友們。

  (誰)(什麼地方)(怎麼樣)

  6、打電話的遊戲。

  說明: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和交流,在老師的幫助下,歸納出三個小節的相同結構,也為課後的說話遊戲——打電話做鋪墊。然後由討論“外國小朋友喜歡熊貓嗎?”使學生從課文中瞭解中國的熊貓在國外受到各國小朋友的歡迎和喜愛,為此感到高興和自豪,也為下文理解“把中國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作伏筆。

  四、學習第7節。

  1、聽完電話,熊貓媽媽興奮極了,她是怎麼說的呢?用“﹏﹏”劃出來。

  2、讀熊貓媽媽的話,說說你為什麼要這麼讀?

  師小結:熊貓媽媽說得真好,因為世界上只有我們中國有熊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把熊貓送給了和中國友好的國家,帶去了中國人民對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

  說明:

  這一環節主要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知熊貓媽媽的話,讀出高興的語氣。老師的小結起到了提煉和昇華的作用,使學生知道中國的國寶熊貓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從而能明白熊貓媽媽說的話“我的娃娃真好,把中國人民的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

  六、課外延伸,練習說話。

  1、熊貓媽媽的孩子還會在哪裡給媽媽打電話?他們又會告訴媽媽什麼?(全班交流)

  2、找自己的好朋友玩打電話的遊戲。

  3、抽學生上講臺表演玩打電話的遊戲。

  說明:

  透過學生玩打電話的遊戲,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七、複習鞏固。

  八、作業佈置。

  1、為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一束花(shùsù)再(zàizhài)一次(chìcì)

  請(qǐngqǐn)你爭(zhēnzhēng)吵

  2、讀下面的詞語,注意看清帶點字的字形。

  弟弟照相樹苗青蛙

  滑梯想法熊貓友情

  3、連詞成句(用序號表示)

  (1)送到了(2)把(3)世界各地(4)友誼(5)熊貓(6)中國人民的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並瞭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或囉嗦的特點,名班簡潔明快說話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體會說話不僅要讓人明白,還要簡潔明快。

  【教學重點】

  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教材說明】

  閱讀課文。

  【課前準備】

  1、一個鐘、一隻手機。

  2、課件。

  3、相聲的.片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這是什麼?(出示手機)現在老師讓一位同學打一個電話給他的好朋友,約他今天去看電影,我們看看他要多長時間。

  (拿出鍾,讓全班同學一起計算打電話的時間。)

  同學們,這位同學打電話用()時間,但是老師卻認識一個打電話約朋友看電影用了3小時的人,他為什麼要用那麼長時間呢?我們學了這篇課文就知道了──相聲《打電話》。

  (簡介相聲知識。)

  二、正式授課

  1、初步整體感受文章:

  ⑴跟著錄音閱讀課文,讓學生感受相聲的語言藝術特色。

  ⑵解釋、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⑶自由討論,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三位同學回答)

  2、深入瞭解課文內容:

  ⑴討論:

  甲、乙說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⑵歸納:

  作者在這裡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說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觀看相聲《打電話》:

  讓學生在觀看中再一次體驗相聲的語言藝術特色,同時瞭解課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小組內練習,然後推薦兩位同學上臺表演你認為最精彩的一段(讓學生在表演中更深入瞭解到相聲的特點。)

  5、暢所欲言:

  ⑴透過觀看和表演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啟迪。

  小結:說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⑵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板書設計】

  同學()分鐘對比打電話的人()小時囉嗦

  【作業佈置】

  1、在家裡觀看一段相聲,並將感受寫下來。

  2、與同學合作,表演一段相聲。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瞭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囉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瞭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影片,揭示課題

  1、觀看馬季的相聲《打電話》,說說感受。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⑴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⑵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說呢?

  ⑶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⑷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4個半小時,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⑴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⑵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⑶交流:

  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打電話此人“囉唆”?作者給他的名字去成“囉唆”有什麼用意?

  自由暢談。

  2、歸納:

  作者在這裡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說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板書:

  囉嗦、耗時、誤事。

  3、暢所欲言:

  如果你是聽電話的對方你會有什麼感受?

  4、這相聲諷刺了那些人?

  5、從中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啟迪?

  小結:說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

  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影,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

  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瀏覽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2、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學習提綱

  1、瀏覽課文,用四要素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個故事刻畫了打電話的人()特點。

  3、交流討論:

  這段相聲的語言藝術有什麼特點?

  4、分小組合作表演這段相聲。

  二、練習提綱

  選擇話題,自創一個相聲段子。

  1、甲沒有太高文化水平,而又喜歡誇誇其談,僅就“海馬”一詞就鬧出了一連串笑話。

  2、兩個小朋友常在一塊兒比吹牛,誰也不服氣,這不,他們又吹上了。

  3、小明是個很幽默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一、模擬表演打電話,讓學生明白說話要講語言藝術,要簡練、得體、明白。

  二、自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長安街一人打電話約朋友看戲用了兩個多小時,耽誤了他人,也錯過了看戲的時間(說話囉嗦,無社會公德)。

  三、學生選讀喜歡的相聲片斷,瞭解相聲的藝術特點

  1、以說、學、逗、唱為主,通俗易懂,如話家常。

  2、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

  四、指導學生分組表演這段相聲

  1、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2、推薦兩人上臺表演《打電話》。

  五、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對“打電話”(綜合應用)的探究,初步感受運籌思想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習在問題情境中應用最佳化思想解決問題。

  3、指導學生用畫圖、表格等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打電話”省時的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透過圖表的方式發現“打電話”隱含的規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揭題:同學們,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需要打電話通知相關人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打電話”的數學問題。

  提出問題:大家先看一段“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報道。在這次演習中,為了考驗兩國部隊的臨時應變能力,中俄軍事演習前幾分鐘突然要改變作戰計劃,總指揮需要儘快通知7名司令員。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每分鐘通知一個人,幾分鐘能通知完,請大家幫助設計一個“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最佳化

  1、觀察思考,示範引導。

  提問:假設由總指揮打電話一個一個通知(7名司令員),同學們想一想要多少時間呢?

  觀察思考: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圖把這個通知方案表示出來了。(螢幕顯示下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的示意圖,說一說大、小長方形各表示什麼?斜線上的數表示什麼?

  2、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師:大家都知道在戰爭中時間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情況十分緊急,總指揮需要儘快把改變後的作戰計劃通知到每位司令員,按剛才的方案,如果每分鐘通知一位司令員,需要7分鐘,太慢了。你能不能幫總指揮設計一個比較好的方案?

  (1)獨立思考。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打電話”的更優方案。

  (2)小組合作探究。

  要求:

  ①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通知方案。

  ②推出小組中自己認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③小組合作擺出這個“最佳方案”,並用學具在斜線上標出通知時間。

  ④在小黑板的右上方寫出這個方案一共需要的時間。

  (3)各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在學具板上進行方案的交流、討論、設計。

  3、展示彙報,介紹方案。

  (1)教師在巡視中瞭解學生設計的情況,讓學生上臺展示各小組的方案。

  (2)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點評指導。

  提問:你設計的方案需要幾分鐘?(選擇有代表性的設計方案展示。)

  (預設)方案一:分組方案

  方案二:最優方案

  4、啟發引導,最佳化方案。

  思考:為什麼“方案二”比“方案一”節省時間?

  比較步驟:

  ①讓展示的學生先比較這兩個方案有什麼不同。

  ②師生共同將區域性最佳化方案完善成最優方案。

  ③電腦演示最優方案的結構圖。

  小結:只有每個接到通知的人員都繼續往後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為止,這樣的方案才是最省時的。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瞭解相聲藝術形式和語言特色。

  2、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落色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瞭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所受啟發: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前準備】

  相聲《打電話》的錄音。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介紹文藝節目的種類。再介紹其中的很受大家歡迎的藝術形式:相聲。

  二、導學課文

  1、自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2、聽相聲錄音《打電話》。

  3、討論:

  ⑴說說自己聽了相聲後的感受。

  ⑵說說相聲的特點。

  三、再讀課文,體會語言特點

  1、默讀課文,畫出打電話的相關句子。

  2、同桌交流:

  連起來讀打電話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組討論:

  本相聲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4、彙報:

  結合相關句子來概括相聲的特點。

  【教學板書】

  說話繞圈子

  明知故說

  沒話找話

  東拉西扯

  【拓展訓練】

  1、說說生活中說話羅嗦帶來的不良後果。

  2、聽相聲《為了孩子》。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練習,知道打電話的一般步驟,小學語文5年下《打電話》教學設計。

  2、知道通電話時做到講話內容集中,語言簡明,口齒清楚。

  3、學會打電話並懂得打電話中的禮貌用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打電話的一般步驟。

  2、難點:打電話內容集中,語氣簡潔。

  三、教學過程

  1、提問激趣,匯入課題。

  小朋友,三(1)班王小紅同學因為學校組織看電影,要遲點回家,又怕媽媽在家等她。你們能幫她想個辦法,怎樣讓她媽媽在家裡知道這個事兒?(引導學生明白打電話比較快、方便)

  2、讀一讀。

  (1)讀1—2自然段,想想打電話首先要做什麼?

  (2)你知道怎麼樣撥號碼嗎?

  (3)怎樣知道號碼已經撥通了?

  3、聽示範電話,思考問題,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打電話》教學設計》。

  (1)聽錄音——電話對話。

  (2)思考討論:

  A、錄音是誰與誰的電話對話?

  B、王小紅想告訴媽媽什麼?

  C、改:你覺得打電話中應注意什麼?

  (3)師小結:

  A、通話時,做到內容集中,語言要簡明扼要。

  B、通知時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4、試一試(分角色)

  同桌之間——學生上臺表演——師檢查(選2名中下生演)

  5、練一練。

  (1)閱讀課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電話給誰?怎樣稱呼?

  B、告訴王林媽媽什麼事?

  C、這個電話你該怎麼打?

  (2)檢查

  (3)在說C的基礎上,各自設計對話。

  (4)自願上臺表演,共同評議。

  (5)師小結。

  (6)同桌練習。

  6、作業(選擇一題)

  (1)給班主任打個電話,告訴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給遠方的親戚打個電話,告訴自己學會了打電話。

  (3)給本地少年宮打個電話,問問有關事項。

  板書:

  打電話

  先:拿耳機,撥號碼接通電話

  接著:向對方問好問清單位

  再:請對方找通話人作自我介紹

  然後:開始通話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對“打電話”(綜合應用)的探究,初步感受運籌思想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習在問題情境中應用最佳化思想解決問題。

  3、指導學生用畫圖、表格等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運用“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親身經歷尋找最優方案的全過程。

  2、透過圖表的方式發現“打電話”隱含的規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講故事:印度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國王要獎勵國際象棋的發明者——他的宰相,就讓他提一個要求。當時正鬧饑荒,老百姓沒飯吃。宰相說:“我向大王要米,您只要把我的棋盤上的第一個格里放1粒米,第二個格里放2粒米,第三個格里放4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類推,直到把這個棋盤放滿就行了。”國王哈哈大笑說:“就依你說的。”

  當放第一排的8個格時,1、2、4、8、16、32、64、128粒米,旁觀者大笑著,指指點點。但放到第二排中間時,笑聲漸漸消失了,而被驚訝聲所代替,因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後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你猜猜看,國王要給宰相的米會有多少?請你簡單形容一下。

  其實,這是我們數學中的倍增問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也和它有關。

  一、情境匯入:

  師:學校的“小蜜蜂”藝術團,為有文藝特長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從學校到中央電視臺她們一路成長,也獲得了不少獎項。當然,這都源自於她們平日裡辛勤、認真地練習。這不,在一個週末,學校又接到緊急任務,合唱隊的老師要儘快通知63名隊員來學校參加排練,請你說說老師會用什麼辦法通知呢?(打電話、發校訊通、QQ群發、寫信……)

  師:哪種辦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確保對方接到通知呢?(打電話)

  師:是的,老師就是採用打電話的方式來通知合唱隊員的。板書:打電話

  二、初構模式

  假設打一個電話需要一分鐘,所有隊員都在家。

  1、逐一打(需要63分鐘,太慢了)

  2、分組打(思考:為什麼能節約時間?)板書:同時打

  3、教予“化繁為簡”的方法

  師:63這個數字有點大,我們研究起來不方便,怎麼辦呢?

  4、先從打給“7”位隊員研究起。

  三、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假設打電話的時間為一分鐘,並且所有的同學都在家。那麼打給7位同學至少需要多少時間?

  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設計打電話的省時方案,並用通俗易懂的記錄方式把方案寫在本子上。

  1、四人小組討論,在本子上呈現方案;

  2、展臺展示方案,確定用畫圖的方式比用文字敘述的方式更為直觀、簡單。

  四、最佳化方案

  1、生說方案,師將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方案一(7分鐘)方案二(5分鐘)方案三(3分鐘)

  2、對比方案,為什麼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比方案一更省時呢?(沒有同時打)

  3、為什麼方案二比方案三多用時間呢?(有人沒有打電話)板書:不閒著

  五、總結規律

  1、回顧最佳方案,當第一分鐘結束時,知道訊息的總人數是?當第二分鐘結束時,知道訊息的總人數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完成表格

  3、發現規律:每過一分鐘知道訊息的人數就比前一分鐘知道訊息的人數多一倍。第N分鐘,知道訊息的人數就是N個2相乘。

  4、繼續完成表格:每一分鐘通知的總人數。(用知道訊息的總人數—1)

  5、告訴合唱隊的老師,通知63名隊員需要用6分鐘,應注意:同時打,不閒著,不重複。

  六、鞏固規律

  1、舞蹈隊老師通知33名學生需要多少分鐘?(使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是5分鐘半,還是6分鐘)

  2、打一個電話至少需要1分鐘,在5分鐘內最多可以通知31名同學。用此方法,6分鐘裡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名學生?

  3、翻開書第132——133頁,看看今天學習的知識,並解決書中的問題。

  七、應用規律

  阿米巴原蟲(一種主要寄生於結腸內的蟲)是用簡單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鐘,請問一個阿米巴原蟲18分鐘後變成了幾個阿米巴原蟲?

  八、總結全課

  你收穫了什麼?

  《打電話》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2、讓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學會交流,培養表達、應對能力。

  3、培養大膽、大聲、大方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的習慣。

  4、使學生知道打電話這種交際手段的一般常識和基本要求。

  5、培養有禮貌的說話態度,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教學重點:

  把事情說清楚,說完整,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難點:

  說話簡潔、明瞭。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朋友,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誰?經常丁零零,十個數字不離身,有耳朵,有尾巴,沒鼻子,沒眼睛,一邊說來一邊聽。誰先來猜?(電話)師出示電話實物。

  2、家裡有電話的請舉手。老師這裡有幾部電話,大家請看(課件),這是老式電話,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話的種類已經越來越多,座機、無繩電話、手機等。

  過渡:電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小朋友們玩這個打電話的遊戲。(板書課題:打電話)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過渡語:打電話時一定要把事情講清楚有禮貌。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家預習了99頁內容,現在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課件)指名讀。

  檢查預習:

  (1)誰給誰打的電話?

  (2)為什麼事打電話?

  (3)電話中會說什麼?

  三、進入情境,雙向互動。

  1、師當記者,採訪同學們打過電話的情況。主要採訪話題可以是:你打過電話嗎?該怎樣打電話?你們交談的是什麼內容,可以告訴我們嗎?……透過採訪對話,讓學生進一步瞭解:

  (1)打電話要知道對方的電話號碼,如果不知道,可以透過撥通“114”臺查號或查閱電話號碼簿得到(當然必須是上面登記了的)。

  (2)如果拿起電話機,當聽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時,應放下稍等候再撥號。如果聽到“翁——”的“撥號音”時,便可以撥號。撥完號碼後,如果聽到“忙音”,說明對方電話佔線,仍要稍等再打。

  (3)打電話前,先想好要說什麼,再撥電話。內容要簡短清楚,還要有禮貌。

  2、提出要求:語言規範,用普通話,態度大方,大膽、大聲,有禮貌。記住一定要把事情說清楚。

  3、組長組織學生四人一組開始玩打電話的遊戲。

  4、學生進入遊戲狀態,並在組內進行評價。(兩人打電話,兩人評價)

  四、展示個性,瞭解打電話要求。

  1、同學們想不想上臺給小亮打電話呢?(想)那好,現在請兩名同學到臺前來表演一下,其他同學邊看邊想:他們表演得怎麼樣?為什麼?

  兩名學生在臺前表演,其他評議,師板書:說清楚有禮貌

  2、你知道的禮貌用語有哪些?(你好、您好、謝謝、麻煩、請問、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打電話過程中什麼時候會用到這些禮貌用語呢?

  3、禮貌用語不僅打電話時要用,平時生活中也有經常使用,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更友好的相處。

  4、觀動畫片:打電話(學生評價)

  5、課間休息。(課件)師帶讀,生齊讀。

  電話歌:打電話,先撥號;問聲你好,把名報;說事情,要簡要;人不在,記姓名;打錯了,對不起;說再見,再掛機。

  五、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1、學習了電話歌,知道了打電話的要求,那你現在會不會打電話了?

  訓練內容:

  (1)你生病了,打電話向老師請假。

  (2)忘了作業,打電話向好朋友或老師詢問。

  (選選一題和同桌練一練。)

  2、同桌合作練習表演。

  3、彙報表演,師生點評。獎勵。

  4、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了緊急情況,該打什麼電話呢?(課件)師讀、生彙報。

  緊急情況:火災險情(119)突發疾病(120)交通事故(122)搶劫報警(110)

  5、這幾個電話號碼,不能隨便撥打,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我們才能撥打。

  6、再次播放《電話歌》。

  六、做一做:

  1、晚上回家別忘了給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或親戚打電話問候一下。

  2、星期天打電話邀請你的朋友到你家做客。

  板書設計:

  說清楚

  打電話

  有禮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