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1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語言是文學的基本材料,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語言需要鑄造。本課作者朱光潛先生告訴我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應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的閱讀寫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既有理論上的點撥,又有示例上的闡述說明,同時不乏趣味性。

  2、教學物件分析

  學習語文的基本目標是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涉及表達交流運用諸方面。據平時瞭解,學生的閱讀面不是很廣,寫作上基本表達還行,流暢度上沒有太大問題。至於語言的推敲錘鍊、表達技巧等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需要增強“咬文嚼字”的意識,需要培養一種謹嚴的精神。不管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都應對他們理論和實踐上的引導,提高其語文綜合素質。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義,及其作者的解釋。

  2、瞭解字詞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煉字也是錘鍊思想感情。

  3、提高速讀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對文章分析評價,借鑑其由表及裡的藝術手法。培養正確運用語言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中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對應融合。

  根據自己的經歷及認識評價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難點

  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據文章觀點及內容獲得閱讀和寫作上的啟示。

  四、設計思路

  1、教法構想

  列舉古代一些煉字的例子引入課文,引起學生的興趣。由文

  中材料得出觀點,重視討論解決問題,過程中應注意一步步引導。

  為全面理解文意,設計對比閱讀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從不同

  角度看問題。

  2、學法指導

  重視課前預習,理解文章基本觀點。課堂上學生集體討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重難點方面作適當點撥。透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思考兩種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學實施

  1、課前準備課文朗誦音訊、錄音放音機、、《不求甚解》全文

  2、教學過程(安排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溫故入新

  1、作者朱光潛概況

  2、重點字詞讀音釋義

  3、文章的整體思路及論證方法

  4、引入新課(分析討論文章內容,加深理解)

  (二)繼續探討課文,解決重難點

  1、朱光潛對“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結合《題李凝幽居》的意境,談談你的理解。

  (討論後師總結)作者的分析評論就是獨立思考,言之有據。他認為“敲”比“推”好,同學們也應有自己的看法。適合當時意境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恰當的。

  2、理解字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

  (1)從文段中歸納兩種意義的區別

  (2)體會蘇軾“天上小團月”的妙處

  (學生品味討論,師總結)用“小龍團”只能體現出其與眾不同或絕非凡品,而用“小團月”卻能很好地傳達出一種特殊的讓人心曠神怡的意味,即“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裡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兩者是不同的。同學們應認真體會這其中的妙處。

  (3)小練習:下列表述是否跟作者意思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藍田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說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A、C兩項不符合,曲解了東坡之意)

  3、探討第七段,完成思考題。

  (1)文學創作上的“套板反應”是指什麼?為什麼說它和創作的動機是“仇敵”?

  (學生品味教材上“套板反應”的示例,看它們有怎樣的共性。教師步步引導,再舉一些示例,以加深理解,並啟發學生反省自己在寫作中有沒有同類現象,或者自己所看的報刊雜誌類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套板反應”本是文藝心理學上的術語,文中是指運用文字的聯想意義時,常常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人們也就安於這些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比如提到女子美貌便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提到才高學深便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等。“套板反應”使人安於套語濫調,沒有新奇的意味,從而束縛了語言的創新,也束縛了思想情感的鮮活表現,而創作的動機就是要創新,要追求新的內容,新的表達,它們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的,形象地說是“仇敵”。

  (注意: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寫作要創新,並不是全盤否定舊的`東西,它強調的是不能安於套語濫調。比如一些典故成語等,有著豐厚的文化意蘊,適當地運用亦能為文增色,而不是不能用。)

  (2)學生活動:舉例說明“套板反應”的危害。

  (三)從整體上理解全文,並擴充套件。

  1、主要觀點:無論閱讀或寫作,都應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斟酌文字,就是斟酌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2、作者朱光潛對咬文嚼字持什麼樣的態度?

  (主要是總結全文,仍要先強調“咬文嚼字”的成語意義及本文意義。)

  本文認為在閱讀和寫作中應咬文嚼字。作者希望人們要克服“套板反應”,運用文字時切實體會思想感情,運用準確的文字,不能用俗濫的語言表達俗濫的思想情感,並且要有謹嚴的精神,文中透過許多例子說明這些道理,反映出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作者要求我們在創作和欣賞中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3、學生活動:學習本文,你對咬文嚼字持什麼態度?

  (開放性討論,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四)對比閱讀理解:

  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本文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不要咬文嚼字,並列出理由。該如何看待這種不同?

  (結合課後習題的閱讀資料,先由學生說,師最後總結)

  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緣於講的是不同的問題。朱光潛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是在文字上推敲,他說的是精讀,精讀就得咬文嚼字,就得咀嚼文字的意味。而馬南邨說的是博覽群書應注意的一點,不要太精細和固執,是泛讀。這種方法的讀書,力求廣博,只求“觀其大略”,有所會意,積累多了,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他們說的是兩回事,都不失為有益的教誨,我們要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指導我們的實踐。

  (五)課堂延伸與課後作業

  1、關注語文,咬文嚼字:

  (1)比較不同表達的不同效果

  這兩句話要說的內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一般的陳述句,B句採用了反問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大大增強了感情色彩,增強了讚美的語氣。

  (2)體會字的選用

  句中“瀉”字,既寫出了月光的清幽、明淨,又與“流水”相配合,加強了流動感,更重要的是,襯托出了作者希望透過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借眼前之景擺脫內心苦惱的思想感情。

  2、課外作業

  (1)對《咬文嚼字》的內容進行“咬文嚼字”

  (注重個性化分析,要求言之有理)

  (2)推敲括號中文字的運用

  A。(忍)看朋輩成新鬼

  B。紅杏枝頭春意(鬧)

  C。雲破月來花(弄)影

  D。羌笛何須(怨)楊柳

  板書設計:

  不同句式

  ↗↘

  文字關係著思想情感文字增減動文字即動情感

  ↗↘↗

  不同字眼

  善用→意蘊豐富

  ↘↗

  文字的兩種意義:直指意義、聯想意義

  ↘

  濫用→套板反應

  設計體會:

  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表達交流和寫作實踐中,能否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朱光潛的《咬文嚼字》對此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給我們很好的啟示。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構想設計,本案採取的是啟發、探討式教學,重在學生參與,主動地協作解決問題,並要聯絡自己的閱讀寫作實踐。

  本設計第一課時重在整體感受文章內容,重點理解分析前三個事例。分析過程中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他們個性化理解的角度感悟用字的斟酌之必要,尤其是賈島“推敲”的事例。第二課時重在誤用字的聯想意義而產生的用字上的“套板反應”,在教學中應循循善誘,設法引導學生的專心投入,去聯絡自己的閱讀寫作實踐,真正意識到寫作應創新的必要性,從而推陳出新,不斷自勵,逐步趨於用字藝術的完美。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我覺得教師就應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課後進行反思,“業精於勤荒於嬉”,只要努力付出,一定會不斷完善自己,提高教學水平,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目的。本設計重視學生的參與,體現出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認為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誘導學生方面應嘗試多種方法,靈活一些。

  課堂教學就應有充分的師生互動,其實有很多東西學生是完全能解決的,只需要教師稍微一點,即點化式教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話說得很好,我們做教師的就得充分意識到這點,及時恰當地給予指點,把教學這條路走好,把學生帶到光明而有價值的地方。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2、從課文內容、寫法上上獲得一些啟示

  課時安排

  一、匯入新課

  二、投影材料

  三、聯絡實際 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達的觀點,我們已經和朱先生達成共識。

  《漢語大詞典》

  1、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3、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朱光潛先生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義。

  讀課文,找一找朱先生給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明確:不能懶 刻苦自厲 推陳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練與吻合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找一些用字精當的例子,體會妙處。

  3、思考練習。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養、纖細的文字敏感,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擇用若干精當的語言例項深入淺出地將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創作和閱讀中養成隨處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作者認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他還認為韓愈之“敲”是否優於賈島之“推”也值得商榷。對此,作者說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這種獨立思考、求真求實的創新精神正是我們當今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精義所在,非常值得學生借鑑學習。作者對“套板反應”很反感,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而“套板反應”正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因此應該作為教學重點。

  據此,本文教學目標可確立為以下幾個層面:

  1、透過對文中有關幾個例項的嘗試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自覺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不妨引導學生注意對本文語言的質疑分析,培養求實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

  閱讀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動腦活動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擬採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內討論兩大板塊。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元代無名氏雜劇《勸夫殺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語“咬文嚼字”既來源此。對這個成語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中雲:……;《漢語大詞典》中雲:……(見教師用書)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麼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見教師用書)

  三、提名閱讀

  四、分析課文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新的含義?(第3段)

  2、作者為什麼提倡咬文嚼字?並填表

  明確:

  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用聯想義,意蘊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例項並加以評說。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例項先行進行解說,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裡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後在總結課內外諸多例項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對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語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師一一指出。(見另文)

  【教後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試圖將“活動式”教學思想體現在常規閱讀教學中,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落入常規教學的窠臼,不過由此獲得的幾點感受當可作為進一步“活動式”教學實驗的經驗。

  一、閱讀課的“活動式”教學必須充分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否則僅僅依靠課堂的當下閱讀將使討論活動流於膚淺化和形式化。

  二、每節課的活動專案應儘可能單一集中,不宜寬泛分散。應使學生思維興奮點集中於一、二點,精心安排好活動程式,活動討論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體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