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1

  教學重點

  學習評價鑑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掌握評價鑑賞的要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5分鐘)

  古今名人學士閱讀和寫作時往往字字推敲,反覆研究。唐朝詩人盧延讓有詩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作詩煉句之苦由此可見一斑;苦吟詩人賈島也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句子,極言煉句時間之久,吟成後之歡悅;詩聖杜甫也留下了“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句,以表明他執著地追求這種語言,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其實,語言文字,不只是單純語言的問題,“……正是語言使人成為人,人是在語言中生成的。決不能把語言僅僅看成是一種外在於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語言的歷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歷史。”“語言與人(人類)的生命、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是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學習語言,同樣也就是對沉澱於語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體驗,對錶現於語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認同,也就是作為人類心聲的具體的個別的心靈的同化。”這說明語言文字與人的生命體驗、生活體驗、認識境界有著密切的聯絡。

  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從閱讀和寫作的角度提出了與之相似的觀點,板書: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漢語大詞典》:1、形容過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3、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是一個貶義詞。朱先生卻獨發新見,反其義而用之,提倡“咬文嚼(jiáo,上下牙磨碎食物;)字”。

  今天我們主要從評價鑑賞的角度來學習這篇文章,掌握評價鑑賞的要領,學習朱光潛先生的鑑賞方法。下面開啟課本。

  二、課文研習(22分鐘)

  1、研讀文章的1—2段。

  問:作者舉了什麼例子,作了怎樣的分析。

  明確:郭沫若改的二句臺詞。作者的議論,一個改得好,一個改得不好。

  問:在說明修改效果時,作者還聯想了哪些作品?

  明確:改得好,他引用《水滸傳》楊雄醉罵潘巧雲一段來印證,說明“你這”句式的意思和用法。改得不好,他引用《紅樓夢》中茗煙罵金榮一句,來說明“你是”的特定意味。類比說理,令人信服,他的知識的確讓人佩服。

  問:郭沫若改得不好,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明確:讀書、作文,有時連一個字眼都不能輕易放過;就連郭沫若那樣的文學家,在用詞上也會有小毛病,這說明,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細功夫。

  既然是“咬文嚼字”,那我們也不妨對他這兩段進行一番咬文嚼字,看看他的文章是否有失誤?

  ⑴文章第二段開頭:“這是煉字的好例。”“這”字指代不明。因為第一段實際上說了郭沫若煉字的二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⑵第二段中先說:“‘你是什麼’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而接下來分析《紅樓夢》中的話卻說:“也帶‘你不是’一點諷刺的意味。”這“諷刺”怎能沒有情感色彩呢?而這一點郭沫若實已注意到:“有時或許竟會落個‘不是’。”

  朱先生是語言大家,也“智者千慮”,會有“一失”,說明用好語言的確很困難,那麼評價鑑賞又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呢?

  評價和鑑賞是一種較高階的閱讀能力,根據上面我們的做法,不妨來總結一下:

  ①獨立思考。正如我們自己所做的那樣,不能盲從,既不迷信傳統,也不迷信權威。

  ②實事求是。先哲雲:“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迷信盲從,就要求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對作品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敢於懷疑,更要實事求是。

  ③掌握方法。咬文嚼字。

  ④充足儲備。“腹有詩書氣自華”,朱先生能夠對問題有真知灼見,與他深厚的儲備有關。這就要求平時注意資料的積累整理。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看朱先生的“咬文嚼字”之法,學一種呢還是多種。

  2、如果第1—2段是從“句式上的選用”方面來評價鑑賞的,那麼課文第3—4段呢?

  問:作者舉出什麼樣的例子,從哪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王若虛改“李廣射虎”一段——簡筆與繁筆

  作者的議論,失去了原文的味道。

  問: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文字是好是壞,關鍵要看它的表達效果,而不是繁簡;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也會含有豐富的意思。

  2、讀文第5—6段。

  問:舉了什麼例子?作了怎樣的評價?

  推敲的故事——練字。

  小團月詩——字的聯想意義。

  問:這些分析對我們有何啟發?

  閱讀時要敢於大膽發揮想像和聯想,準確把握作品的內蘊。

  完成板書:

  咬文嚼字

  1、獨立思考

  2、實事求是

  3、掌握方法:句式選用,文字詳略,字詞推敲,聯想想像

  4、充足儲備

  三、課堂訓練(18分鐘)

  1、“推敲”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對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結合《題李凝幽居》全詩的意境,大家來評一評。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在學生充分討論發言後,教師可以提示:實事求是,聯想想像,還是“敲”字好,它綰合“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邊樹上的鳥,萬籟俱寂中,老僧(或許正是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作者抓住這一轉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以鬧襯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又不露痕跡地切中了題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見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僅讓“鳥宿池邊樹”顯得無理,意蘊也淺得多。

  2、請分析王安石改為“紛紛”二字好在哪裡?

  晴景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蝴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

  王安石: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在學生充分發言後,教師提示:實事求是,聯想想像,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

  3、請分析《菊花臺》歌詞,看黑體字的句子好在哪裡?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雨輕輕彈,硃紅色的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躺。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在學生充分發言後,教師提示:實事求是,推敲句式,比擬借代;聯想形象,以物喻人。

  四、課後作業

  繼續進行“咬文嚼字”的課外活動,自找美妙的生命體驗。

  設計自評:

  這堂課將傳統的“教課文”,改為“用課文教”,體現了“課文是一個例子”的思想。課文學習的過程中讀、研、總、習、拓,層次清晰。教學中突出了能力培養,即從課文中得方法,在運用中懂方法,悟方法。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養、纖細的文字敏感,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擇用若干精當的語言例項深入淺出地將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創作和閱讀中養成隨處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作者認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他還認為韓愈之“敲”是否優於賈島之“推”也值得商榷。對此,作者說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這種獨立思考、求真求實的創新精神正是我們當今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精義所在,非常值得學生借鑑學習。作者對“套板反應”很反感,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而“套板反應”正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因此應該作為教學重點。

  據此,本文教學目標可確立為以下幾個層面:

  1、透過對文中有關幾個例項的嘗試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自覺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不妨引導學生注意對本文語言的質疑分析,培養求實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

  閱讀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動腦活動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擬採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內討論兩大板塊。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元代無名氏雜劇《勸夫殺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語“咬文嚼字”既來源此。對這個成語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中雲:……;《漢語大詞典》中雲:……(見教師用書)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麼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為什麼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見教師用書)

  三、提名閱讀

  四、分析課文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麼新的含義?(第3段)

  2、作者為什麼提倡咬文嚼字?並填表

  明確:

  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係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用聯想義,意蘊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例項並加以評說。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例項先行進行解說,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裡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後在總結課內外諸多例項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對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語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師一一指出。(見另文)

  【教後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試圖將“活動式”教學思想體現在常規閱讀教學中,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落入常規教學的窠臼,不過由此獲得的幾點感受當可作為進一步“活動式”教學實驗的經驗。

  一、閱讀課的“活動式”教學必須充分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否則僅僅依靠課堂的當下閱讀將使討論活動流於膚淺化和形式化。

  二、每節課的活動專案應儘可能單一集中,不宜寬泛分散。應使學生思維興奮點集中於一、二點,精心安排好活動程式,活動討論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體現。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設計思想】《咬文嚼字》是一篇結構謹嚴、內涵豐富的文化隨筆。朱光潛先生旁徵博引,講述了寫文章時應該煉字的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又能隨著作者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蘊含的“理趣”。秉承先生的求真精神,鍛鍊自己的質疑能力。本節課力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經典詩句,感受煉字的妙處。嘗試運用課文的觀點解決在文藝欣賞創作方面問題。

  【教學內容分析】學習本課,引領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很清晰,在事例前後均有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綜合提煉作者的觀點。達到舉一反三,遷移運用的目的。調動學生已有的審美知識和經驗,理解文章的內容,並自覺運用本文的觀點進行鑑賞、修改、創作練習。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咬文嚼字》中的一些語句可能失之偏頗,引導學生能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跳出來,對某些字句做出評價,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首次接觸文化隨筆,對文中豐富的詩句、成語、文化現象感到陌生,在閱讀上產生排斥感,進而也就不能深入鑽研課文。針對此種狀況,教師引領學生通讀全文,篩選重要資訊,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義,概括總結課文觀點。

  能力目標:從作者的觀點中獲得啟示,品味煉字的妙處。體會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張,並將其運用於修改和創作練習中。

  德育目標:培養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從課文中發現疑點,培育質疑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概括總結作者觀點。

  【教學難點】

  品評詩句,體會作者觀點。運用本課所學內容完成修改和創作練習。

  【教育資訊科技的使用】

  ppt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二、創設情境具體分析煉字煉意

  1.話劇《屈原》中有一段宋玉要離開屈原,嬋娟斥責宋玉的戲。屈原的侍女嬋娟怒斥宋玉時有這麼一句臺詞:“宋玉,我特別地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導,你是(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如果你是導演,你會選擇哪種說法,為什麼?找出作者對這個例項分析的語句。這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2.李廣夜獵時,見到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射箭,結果射中石頭,箭深深地插進石頭裡面。李廣天亮時再次射箭,但再也射不進去了。下面描述李廣射虎的三段話,表達效果有何不同?A.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B.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C.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找出作者對這個例項分析的語句。從中我們獲得怎樣的啟示?

  3.你更喜歡詩中第三句的哪一個版本,為什麼?題李凝幽居賈島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找出作者對這個例項分析的語句。這又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4.以上是三個咬文嚼字的例項。你對“咬文嚼字”有什麼認識?

  三、提煉觀點

  1.作者對“咬文嚼字”有何種理解,其實質是什麼?

  2.再一次選美大賽上,兩位選手即將登場。下面是主持人對她們的介紹,你更期待見到哪一位?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B.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閱讀第六、七兩段講了什麼問題?兩個例子從什麼角度闡明道理。

  3.默讀第八段,思考咬文嚼字的態度、方法、目標是什麼?

  四、運用

  1.比較下列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麼?A.紅杏枝頭春意濃B.紅杏枝頭春意鬧

  2.欣賞唐代詩人齊己的《早梅》。

  早梅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為第四句填一個字。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二、深人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係”的主張。

  三、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藝隨筆,重點內容要放在對文意的理解及借鑑上,因此可以把教學安排為兩部分,先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之上啟發學生改變“套板反應”的通病,從而在今後對語言的理解運用時自覺養成謹嚴的習慣。

  二、對文意理解可以讓學生自己藉助於註釋及工具書在上課之前充分預習,課上老師對個別難點做適當點撥。

  三、如條件允許,利用計算機可把板書製作成多媒體簡報,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知識應用能力訓練。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並做簡要評價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一提到“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很少會想到有什麼積極意義。

  的確,如果你查詞典,你會發現詞典上的三個解釋無一不含貶義。

  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現,這個成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它對我們養成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並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

  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還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三、感知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下列詞語:

  1.援例

  2.錙銖必較

  3.斟酌

  4.鏃

  詞藻

  7.蘊藉

  8.付梓

  9.尺牘

  10.陳言務去

  請同學們藉助工具書準確掌握上述詞語的音、形、義。

  四、閱讀全文,理清整體思路

  學生為各自然段標號,分組討論。

  教師明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

  共有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論述。

  第二部分,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語言要想跟著情感走,就要“惟陳言之務去”。

  這一段共有兩個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論證“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礎上,指出只有“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美”。

  五、研習作品

  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課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什麼關係?

  學生討淪。

  教師明確:

  第一部分:用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

  第一段,第一個例子,體會“你這”與“你是”兩種句式的區別。

  (學生討論,試組一些句子,逐個體會,再看課文中的論述。

  )教師明確:從表面上看,兩個句子的區別只有一個字,但表達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說明文字與思想是有關係的。

  另外,文章從一個例子引入正題,使得作者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第二段:又舉了《水滸傳》和《紅樓夢》裡的例子,對“你這”句式進行進一步推敲(讓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明確:這一段從表面上看是在辨析“這”與“是”的區別,

  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觀點作必要鋪墊。

  步推。

  第三、第四段,論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內涵,並以《史記》為例。

  指出要重視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個層次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課文笛二部分與第——部分之間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

  第二:部分是在課文第一部分的基礎之上具體談作法。

  第五段?舉“推敲”的例子論證“煉字”要注意思想情感。

  並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指出“煉字”的難處在於字義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聯想意。

  第七段,從反面論證聯想的誤區。

  即所謂“套板反應”。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在講述“咬文嚼字”的內涵及為什麼要“咬文嚼字”,那麼第二部分則主要淪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要避免哪些問題。

  2.學生朗讀課文第三部分。

  思考: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強調的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兩部分論證的基礎上,指出了閱讀與寫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標——一“達到藝術的美”,並進一步強調為了達到此目標應養成的習慣——“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

  4.學生討論:

  (可用計算機制作演示文件,在螢幕上放映。)

  本文的中心淪點是什麼?

  A.必須“惟陳言之務去”

  B.推敲文字是為—廠語句通曉漂亮

  C文學是艱苦的事

  D.無淪閱讀或寫作,都必須有——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教師明確:答案應為D.C基未切入正題,B項不是本文要闡述的主要問題,A項是推敲文字的具體方法,只有D項是作者反覆淪證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六、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1.如何評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這種觀點?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作者在文中反覆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

  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人手,以表達最恰當的思想感情為最終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思考練習:(多媒體文稿演示)

  對下面文字進行對比,體會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A.“敢於這樣做的人,肯定是個英雄。”

  D.“敢於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英雄嗎?可以肯定說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內蒙訪古》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兩句話要說明的內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個一般陳述句。

  B句則採用了反問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大大增強了感情色彩,增強了讚美的語氣。

  2.如何評價“科學的文字愈限於直指的意義就越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這種觀點?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這段話是對文字在不同領域裡具有不同特點的客觀評價。

  科學領域的文字需要準確的,相對穩定的意義框架,越明顯越好,越確實越好;而文學的語言則需要藉助聯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義,越有特色越好,越鮮活越好。

  當然,這需要閱讀和寫作的人都具有較深厚的文化積澱,否則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思考練習:(多媒體文稿演示)

  對下面文字進行對比,體會科學文字與文學語言在表達上的不同。

  A.銀杏,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片扇形。

  種子橢圓形,外面有橙黃色帶臭味的種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人藥。

  木材質密,可供雕刻用。

  是我國的特產。

  也叫公孫樹。

  ——《現代漢語詞典》

  B.你的株幹是多麼的端直,你的枝條是多麼蓬勃,你那摺扇形的葉片是多麼的青翠,多麼的瑩潔,多麼的精巧呀!在暑天你為多少的廟宇戴上了巍峨的雲冠,你也為多少的勞苦人撐出了清涼的華蓋。

  梧桐雖有你的端直而沒有你的堅牢;白楊雖有你的蔥籠而沒有你的莊重。

  ……當你那解脫了一切,你那槎椏的枝幹挺撐在太空中的時候,你對於寒風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麼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並不荒傖;你的美德像音樂一樣洋溢八荒,但你也並不隱遁。

  我是怎樣的思念你呀,銀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國忘記吧。

  這事情是有點危險的,我怕你一不高興,會從中國的地面上隱遁下去。

  在中國的領空中會永遠聽不著你讚美生命的歡歌。

  銀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國人單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總有能更加愛慕你的。

  ——郭沫若《銀杏》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作為詞典上的科學文字,A句的語言準確.精密,沒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在B段文字中,郭沫若筆下的銀音,已經不僅僅是銀杏本身了,它象徵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象徵·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優秀品質.這是隻有文學作品才會具有的深廣內涵,也只有這樣的文字;廣稱得—L是文學的文字。

  七、佈置作業

  1.讀課文.仔細體會作;旨的創作主張。

  2.積累重點詞浯。

  3.從學過的文字中,舉一兩個例子說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在對文意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借鑑吸收。

  教學步驟

  一、複習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內容。

  二、檢查作業

  完成情況;

  試舉兩例說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觀點

  (多媒體文稿演示)

  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一飛荷塘月色》

  其中—個“瀉”字,既寫出了月光的清幽、

  明淨,又與“流水”相配合,加強了流動感。

  更重要的是。

  襯托出了作者希望透過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擺脫內心苦悶的思想感情。

  例二: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黠然至於泣下。

  ——《記念劉和珍君》

  這句話中的“才”字如改為“就”“則”一類詞語,雖語意基本相同,但無法體現劉和珍的樂觀與堅強.魯迅先生在此文中.對烈士從始至終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時刻不忘用文字準確傳達這種思想感情。

  二、探討本文可以吸收借鑑的觀點,並聯系實際做些練習。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

  1.透過本文的學習,在今後閱讀和寫作的時候,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

  朱光潛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實論證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義,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對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之間的密切關係充分認識,從而對更能準確表情達意的“煉字”給予足夠重視。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談作文》一文中曾經指出:“文章是可以練習的嗎?迷信天才的人

  須依靠語言的渲染。

  福樓拜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

  其他類似的卻很多。

  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這說的正是同樣的道理。

  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都不能離開這一條:刻苦的追求和嚴格的選擇。”

  學生討論:從上面兩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啟發?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學好浯言?

  2.運用語言要力求創新。

  朱光潛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陳言之務去’。

  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

  ”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不能懶,不能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由於語言與思想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要想追求語言的新,首先要尋求思想的新,而要尋求思想的新,則要從深度上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能是新鮮的,有特色的,不流於俗套的。

  從新的角度探討——些舊的或有——定思維定式的話題,看能不能想出新意來。

  3.學習作者為寫好文章勤於積累的精神。

  我們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學到——些知識上的內容,還可以從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寫法上的啟示,讀過此文,我們在慨嘆朱光潛先生淵博學識的同時,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即淵博的學識來源於哪兒,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漸豐富起來,充實起來?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勤補拙,堅持積累。

  學生討論:文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教師總結:文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記卡片、摘抄等方式。

  四、佈置作業

  學習製作材料卡片,圍繞某一主題準備素材。

  提示:可利用圖書館進行資料查詢,有條件者也可利用確定“關鍵詞”在網路上進行搜尋,按類下載資料。

  朱光潛《咬文嚼字》優秀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

  2.借鑑吸收其中精華.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啟示.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啟示.

  教學方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預習點撥:

  1.研讀兩遍,初步瞭解文意.

  2.篩選重點字詞,查閱工具書予以掌握.

  課時目標:熟習課文,把握結構,分析評價課文觀點注意篩選重點語句,嘗試借鑑吸收其中精華一.

  匯入

  誦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出示習題,進行檢測.學生完成.

  1.瞭解有關常識:作者朱光潛,著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從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詞加以解決:

  正音:錙銖鏃岑牘下乘蘊藉付梓

  瞭解詞義:咬文嚼字----推敲———蘊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點撥

  1、解題:

  咬文嚼字正象作者說的“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好”。

  《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過分的斟酌詞句(多用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漢語大詞典》上列有三個義項(1)形容過分推敲詞句;(2)形容掉書或灰賣弄才學;(3)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2、說說本文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本文除結語之外,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

  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

  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例三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正面,是善用聯想意義,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是“套板反應”,一派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的意味。

  出示習題,學生概括

  分析:

  1.口頭歸納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兩句話)

  2、分析結構,歸納要點

  分析評價

  1.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觀點的語句並摘錄下來

  2.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和認識

  3.文章標題與觀點的關係是怎樣的,結合課文談談你對標題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關係的論述,再注意標題的基本義與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後聯絡個人的學習及寫作情況來談)

  分析.借鑑

  1.作者在闡述”煉”字的道理時與郭先生的觀點有哪些不同,他認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麼

  2.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幾點,側重於那個範疇,它的精髓在什麼方面

  導練

  1.研讀課文,結合個人平時學習及寫作情況,深入理解作者觀點。

  2.進一步從文中篩選出重點語句,加以理解並借鑑吸收思考練習與歸納從“咬文嚼字”的角度對下面例子加以簡單分析,並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言對所要說明的道理加以概括

  例一(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該句由原來的客觀判斷句成了主觀感受句,增強了感情色彩。

  (2)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

  因更復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改為: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

  視之,石也。

  說明的道理一: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不同說法有不同意味。

  斟酌文字,就是調整思想感情,思想務求透徹,感情務求凝鍊,文字運用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例二:“僧敲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說明的道理二:不同的文字表現不同的意境,用什麼字要看錶現什麼意境。

  例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和“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的比較。

  說明的道理三:字的難處在於意義的確定與控制。

  字的聯想意義是遊離的,偏於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效果。

  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文意。

  2.完成課後練習一,二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