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的過程,掌握需進行兩步運算的,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以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2、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掌握需進行兩步運算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以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2、讓學生理解兩次比較中表示單位“1”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進行兩步運算的,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以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真精神,在這堂課上咱比一比看誰棒!

  一、複習引入,喚醒舊知。

  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哪個量是單位“1”的量: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學們喜歡吃青菜嗎?那咱到農民伯伯的大棚裡看一看,(課件出示情景圖。)

  (1)仔細默讀這段情景。

  (2)誰能大聲讀一遍。

  2、你收集到了什麼數學資訊?(其中一半種各種蘿蔔,)誰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根據這些數學資訊,誰能提出數學問題?

  4、匯入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探究的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5、你打算用什麼方法表示題裡的數學資訊與問題?

  6、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開始動手做。

  7、試著自己解決問題。

  8、做完之後,想一想然後在組內交流:(1、)你是選擇什麼方法解決問題的?

  (2、)先算的什麼?再算的什麼?分別以誰為單位“1”的量?

  9、全班彙報: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1、講解分享:大家講的真好!小精靈也有自己的想法,你們願意分享嗎?我們來仔細的分享一下:

  分析與解答分享:

  五、全課總結,提升認識。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六、佈置作業。練習三16頁的3、4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2

  在設計《分數的簡單計算》這一課的時候,當我看到例1中的分西瓜的情景圖,再看看例題中用圓形來代替西瓜,我就覺得,情景圖好像不太好。因為,這是分數的簡單計算的超始課,學生從過去的整數運算,轉入學習分數的加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點覺得抽象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圓形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幾個幾分之一加、減幾個幾分之一,等於幾個幾分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之所以覺得情景圖不太好的原因,是因為用圓形來代替橢圓形的西瓜,不夠直觀。而且,例2用了一張長方形紙的5/6,拿走其中的二份,來講解分數的減法,我覺得也是不太好,“一張長方形紙無故的少了一份”,對於以這作為起始課,我覺得也有必要用更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子作為情景。

  究竟舉什麼例子好呢?在思索中,我看到了上一頁一家人分蛋糕的一幅圖(練習二十二的第10題),我的靈感馬上來了,不如就以小紅生日,然後一家人分蛋糕來作為情景圖,畢竟,用圓形來代替蛋糕,更加的貼切,更加的直觀。我又想,既然是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蛋糕,出現了3/8,1/8,2/8三個分數,不如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如“爸爸、媽媽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我和媽媽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爸爸比我多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爸爸比媽媽多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這樣,既能讓學生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能讓學生在一個情景中同時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可謂一箭雙鵰。至於書本的例題,則可以作為練習,讓學生自主去解決。

  在課堂實施中,雖然三年級學習的只是分數的初步知識,學生還不明白分數單位這一概念,但我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較容易的理解“幾個幾分之一加、減幾個幾分之一”的算理,學生學習起來,很容易就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並能說出計算的依據。因而,相關的練習題,學生出錯較少。

  此外,為有效突破兩個分數相加等於1這種特殊的情況,我把書本做一做中的1/4+3/4這一道題目稍往後移一移,讓學生熟練掌握了方法之後,再讓學生完成這一題,並透過生動的課件顯示,讓學生看出這兩個分數移在一起之後,剛好就是一個完成的整體,即是1。這樣,再讓學生去完成兩個分數的和是1的題目,並插進一些得數是0或一個分數與0相加的題目,學生也順利的解決了。

  當然,上完課之後,自己回想這一節課,其實還有不少的地方自己在課前沒有細緻的考慮。如:讓學生根據情景圖來提出數學問題時,沒有強調學生提出的是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導致部分學生提出的是“……吃了幾塊蛋糕”之類的整數計算的題目。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了兩個分數相減等於0時,沒有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是等於0。還有在黑板所貼的用來表示分數的圓形,如果能透過移動其中所表示的份數來突出答案是多少,應該更能幫助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來理解。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小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一)透過觀察,從分數的意義上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二)會計算分母不超過10、結果不需要約分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1,從而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理解分數加法的運算原理、會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二)難點:從理解分數意義入手,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嗎?誰來說給我們聽聽?

  生:…。

  師:豬八戒為這事可後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個西瓜。這次它變聰明瞭,請看,(展示)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幾塊?

  生:……

  師: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課件演示)

  師:從圖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數?

  生:……

  師:這些分數里有幾個1/8呢?

  生……(師依次出示幾個分數卡片)

  二、教學例1、2、3

  1、分西瓜

  師:大家猜猜豬八戒是怎樣分西瓜的?

  生:……

  師(出示豬的分法)看看,多貪心的豬八戒啊。師父吃西瓜的1/8,大師哥吃西瓜的1/8,沙師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卻吃了西瓜的4/8了。

  2、發現問題

  師: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師:請小組長拿出紙和筆做好記錄。

  (學生活動)。

  3、解決問題

  師:告訴大家你們提出的問題。(師根據學生的說明貼出相應的圖片)

  師:誰能列出算式?

  4、計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分數的簡單計算)

  A、加法

  師:猜猜1/8加1/8等於多少?

  生:……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

  師小結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B、減法

  師:4/8減1/8又等於多少呢?

  生:

  師小結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C、1減一個分數

  師:黎老師提個問題,豬八戒吃了一塊西瓜後,還剩下多少?

  生:。……

  師:想想怎樣計算?

  生:……

  師小結:1減去幾分之幾,先把1寫成與它分母相同的分數,再用兩個分數相減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2、計算:(並說明你是怎樣想的)

  3、判斷:(在正確的算式後面畫√,錯的畫×)

  3/8—2/8=1/8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分數,原來這個朋友也可以像我們以前所學的整數、自然數一樣進行加減,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時候才可以直接相加減。你覺得還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3、4、5、6、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不超過10)分數加減法。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才能直接加減。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在動手操作及說理訓練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計算規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主體作用,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時才能相加減。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西瓜圖片,方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口答下面各題。

  (1)4/9裡面有()個1/9。

  (2)5/6是5個()/6。

  (3)7/8裡面有7個()/()。

  (4)2個1/9是()。

  2、說說分數的具體含義。 3/5 2/9 4/4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展示情境圖內容

  師: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塊,妹妹吃1塊。

  你能提出什?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三、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掛圖)

  1、學習例1:(1)師:從圖中瞭解哪些資訊?

  (2)師:哥哥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板書2/8)

  師:妹妹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板書1/8)

  (3)師: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

  生2:2/8比1/8大;

  生3:這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

  生4: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4)教師小結: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好棒呀!你們會解決嗎?

  列式:2/8+1/8和2/8—1/8=的結果是多少?

  根據學生提出的加法問題開展探究。

  學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獲得正確印象。老師巡視。

  師:這個同學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還是3/16?怎?辦呢?

  (5)交流反饋。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份,就是1/8,合起來是3份,所以是3/8。

  ②、2塊是2/8,1塊是1/8,一共是3塊,所以是2/8+1/8=3/8。

  (6)老師總結算理,先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後老師引導,是表達清楚、完整。“2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板書3/8)

  (7)鞏固3/5+1/5= 4/9+3/9= 2/5+3/5

  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現了什麼?誰能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8)討論2/8—1/8的結果

  ①、2塊是2/8,1塊是1/8,2塊比1塊多1塊,所以是2/8—1/8=1/8

  ②、“2個1/8減1個1/8是1個1/8就是1/8”。(板書1/8)

  ③、4/7— 3/7= 8/9— 6/9= 6/6—5/6

  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現了什??誰能仿照加法說說同分母分數減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2、自主學習例2。

  完成課本第99頁的填空。

  3、引導歸納分數加減法特徵。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還是減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才能進行加減運算。

  (2)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只是分子相加減。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練習二十三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再計算,訂正時,說一說?幅圖的意思和計算過程,最後一個不做。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讓學生把結果寫在書上,“1—4/7”的不做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仔細認真,注意檢查。

  六、思考題:有幾種填法?

  ()/5+()/5=4/5 ()/9—()/9=1/9

  七、課後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3題。

  八、板書設計

  分數的簡單計算

  2/8+1/8= 2/8—1/8

  分母相同時,分母不變,只是分子相加減。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10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同分母分數加減。

  2、整數1減幾分之幾的分數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西瓜圖片,圓片,方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

  1、填空

  3/4裡有()個1/4 2/5裡有()個1/5 4/8裡有()個1/8 5/9裡有()個1/9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展示情境圖內容,讓學生觀察,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三、探索新知

  1、教學分數的加法

  1)讓學生藉助學具計算:2/8+1/8

  2)學生交流

  請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3)教師用教具演示2/8+1/8的過程。

  讓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算理。

  2、教學分數的減法

  1)用教具演示從5/6裡減去2/6的過程

  2)讓學生說出教師演示的過程

  3)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的過程列出算式

  4)提問:5/6表示幾個1/6?

  2/6表示幾個1/6?

  5)引導學生說出算理並計算

  3、教學例3

  1)出示1個圓片

  整個圓可以用幾表示?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

  2)用教具演示減的過程

  3)讓學生說一說演示的意思。

  4)學生根據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讓學生計算

  6)全班交流

  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學生先探討,然後師生共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5、練習

  教科書第100頁的1、2題

  四、作業

  教科書第101頁的1、2題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檢查,特別是遇上1減幾分之幾是更應仔細。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比較下列分數的大小,並說一說你是怎麼比的。

  1/3○1/2 1/6○5/6 1/5○1/8

  4/7○7/7 1/9○1/1 3/3○2/2

  2、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p102第5題)

  3、談話匯入,揭示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完成p101第3題。

  (1)指名讀題,說一說題中的資訊和問題。

  (2)指名解決問題,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3)生交流點評,集體訂正。

  2、完成p102第4題。

  (1)指名說題意然後口答。

  (2)獨立完成在課本上。

  3、完成p103第8題。

  (1)觀察塗色部分佔長方形的幾分之幾,沒塗色部分佔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2)指名計算,集體交流反饋。

  4、完成p103第9題。

  (1)分小組試一試、剪一剪。

  (2)組織全班彙報交流。

  5、完成p103第10題。

  (1)生獨立完成,看能填出幾種?

  (2)組織全班彙報交流。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p102第6題。

  2、學生完成p102第7題。

  四、全課總結

  1、透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2、師總結。

  教後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設計思想

  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數的簡單計算。考慮兒童的生活實際,打算用學生過生日分吃蛋糕的情景引入新課,因為學生過生日的情感體驗大都是愉悅的,採用這一情景,更有利於調動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受整數加減法的影響,學生很可能認為1/8+2/8等於3/16,鑑於這一點,教學時著重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確表象;在操作中體會,得出正確結論;在交流中明理,認識到分數計算中分數單位並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分數並能比較分數的大小,本節內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於10)分數加減法及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

  教材第99頁例1從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圖中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塊),一個男孩吃了2塊,一個女孩吃了1塊,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塊,即計算2/8+1/8是多少。教材透過小精靈提示思路和答案。

  教材第99頁例2教學同分母分數的減法。透過一個女孩從5/6中拿出2/6,來展示計算過程,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算理。接著讓學生透過填空,來呈現思考的過程。這樣逐級展現算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助於學生對分數減法算理的理解。

  教材第100頁例3教學"1減幾分之幾"。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寫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這樣減法就不會有困難了。不過教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點仍然安排了直觀圖。

  三、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過"過生日"這種愉快的情感體會,利用這一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主動積極思考,大膽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究生成知識、掌握知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透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過程與方法:透過合作探索、對比觀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理念,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五、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難點:理解算理,正確計算。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透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算理,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動眼以及採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七、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圓形紙、長方形紙若干,各種可用分數表示的圖片(如 )

  學生準備:圓形紙、長方形紙各一張、彩色筆

  八、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

  1、談話激趣:這幾天我們一直學什麼(生答,師板書:分數)。現在老師心理想的、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分數。

  師分別拿出有顏色的夾子(5個)、6本本子、一捆小棒(10根)請學生找出分數。(學生自由說說每種物品可以用什麼分數來表示,師隨機扳書這些分數:1/5、3/6、4/10……)

  2、根據板書,用"( )/( )裡面有( )個1/( )"的話說一說。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匯入:小明今天過生日,全家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媽媽將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塊,媽媽吃了2塊。

  師:從上面的圖畫中,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媽媽吃了蛋糕的2/8)

  2、師提出問題:"根據這兩個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①小明和媽媽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②小明比媽媽少吃了多少?

  ③蛋糕還剩下多少?

  ……

  3、選擇第一個問題來解答

  師:誰能說說怎樣列式?(要求回答的學生把自己說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 在創設的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一是能有利於調動學生的良好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三)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1、教學分數加法(例1)

  (1)生猜一猜:1/8+2/8等於多少?

  學生最可能出現兩種答案,一種是3/8,一種是3/16,這裡要注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

  (2)證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現3/16這種答案,教師不忙於下結論,而再詢問:有沒有不同的答案嗎?

  若出現3/8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提出要求:現在出現了兩種答案,到底哪個正確,誰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證明自己說法是正確的,讓大家都來接受你的說法,好嗎?(比如可以畫,可以折、可以寫、甚至可以組織語言來說)

  (若學生找不出方法,教師可建議學生在一張圓形紙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們的和是多少)

  (3)集體操作驗證

  ①生動手摺出1/8和2/8,並塗上顏色。

  ②觀察並討論:和是多少?為什麼?

  ③彙報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塗了2份,又塗了1份,合起來塗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個1/8,2個1/8加1個1/8是3個1/8,也就是3/8(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隨時用自己的教具進行示範解說)

  (注意:如果學生只能想出第一種思路,可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分數知識來表達"塗了2份"、"塗了1份"的意義,引出第二種思路;如果學生想出了兩種思路,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兩種想法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兩者是統一。)

  [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係進行分析的。顯然,我們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如何讓用第一種方法思考問題的學生實現向第二種方法的飛躍呢?一是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二是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比較,不要急於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借鑑。]

  ④引導辨析:1/8+2/8的結果為什麼不是3/16?

  圍繞問題:"蛋糕分的總份數有沒有改變?"來討論。(蛋糕分的總份數沒有變,只是所佔的份數增多,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 在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可幫助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2、教學分數減法(例2):

  (1)觀察:這個蛋糕現在還剩幾分之幾?(5/8)

  (2)思考:爸爸回來後從剩下的這5/8中又吃了2塊,最後還剩幾分之幾?怎樣列式?(5/8-2/8)

  (3)生小組討論:5/8-2/8等於多少?

  (4)彙報演算法,思路可能有:

  a、從5份中吃了2份還剩3份,也就是3/8;

  b、5個1/8減掉2個1/8還剩3個1/8,也就是3/8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紙片演示吃掉的過程。

  3、討論:(媽媽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給爸爸吃。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 透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後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於"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

  4、教學例3:1減幾分之幾

  有了前面的基礎,這道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1)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

  (2)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是怎樣想的,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鞏固練習1-4/5 1-2/6 1-7/9(指名讓學生板演)

  計算並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 透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5、解決課前提出的其他問題(小明比媽媽少吃了多少?可讓學生板演,其他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6、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還有問題嗎?

  (四)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做題後,讓中等生或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對於說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2、計算(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桌互評,最後選加減法題各1--2道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3、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3題(一塊巧克力,小東吃了1/8,小紅吃了3/8,一共吃了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

  (1)生讀題,弄清題意,明確有兩個問題;

  (2)生獨立解答(有困難的學生可藉助長方形紙的折畫);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用多少表示這一塊巧克力?計算時看作多少來算的?

  4、練習第二十三的第四題(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還有幾分之幾? )

  (1)生讀題,弄清題意;

  (2)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讓學生說出一杯果汁用什麼表示?在這裡看作幾分之幾來計算?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九、板書設計

  分數的簡單計算

  1/6 2/6 3/6 4/6 5/6 6/6

  小明和媽媽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1/8+2/8=3/8

  蛋糕還剩下多少?

  5/8-2/8=3/8

  小明比媽媽少吃了多少?

  1-4/5=1/5 1-2/6=4/6 1-7/9=2/9

  十、作業設計

  1、練習二十三第1、2題。

  2、媽媽買了一些蔬菜回家:

  捲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蘿蔔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列式解答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3、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4、透過計算,培養仔細看題、留意特點、反映迅速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2、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計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顧引入

  1、我們昨天學了……,請寫出依據(字母表達式)

  2、看著這個字母表達式,你想說點什麼?

  1、學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學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寫出字母表達式

  3、讓學生充分表達!

  以憶引練,為接下來的練習做知識鋪墊準備!

  二、開展練習

  分別出示:

  1、基礎題

  (1)選擇題

  (2)填空題

  (3)用簡便方法計算

  1、口答選擇題

  2、筆寫填空題

  3、比賽方式完成簡便計算

  1、透過選擇和填空兩種題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意義及其算式結構。

  2、訓練準確簡便計算能力,也是鞏固新課掌握的計算方法

  小結:正確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結構,小心相同因數混亂。

  2、提高題(計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麼算)。

  1、先標出你認為能夠簡便計算的題

  2、動筆計算,並驗證自己的觀察

  養學生觀察力、細心力、分析力、和計算靈活性。

  小結: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題(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題嗎?)

  用作選做題:做你會計算的題

  訓練學生拆數、拼湊、約感能力,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需要

  小結:變看似不能簡便計算為能夠簡便計算

  三、全課總結

  1、涵蓋小結內容

  2、分享個性錯誤(如寫錯數字、計算錯),避免同學犯與自己相同的錯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