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族風情-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俄羅斯民族風情-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俄羅斯民族風情-高中音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欣賞兩首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學生感受、體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徵。

  2、熟悉《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主要音樂主題。

  3、知道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瞭解格林卡和“五人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等。

  教學重點

  視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兩個主題,並能在聆聽整部作品的時候正確辨別

  教學難點

  正確視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主題;依據《荒山之夜》的音樂內容,編寫一個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間播放《圖畫展覽會》的VCD,初步感受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格)

  二、匯入

  上堂課透過學習捷克民族樂派,瞭解了“民族樂派”作曲家們善於將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樂創作之中。

  三、新課

  俄羅斯是一個土地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和深厚的宗教音樂傳統。19世紀是俄羅斯民主主義呼聲逐步高漲的年代。60年代農奴制的廢除,更是激發起廣大人民的覺醒意識。各個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們呼籲藝術創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眾,要表現俄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羅斯風情。

  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稱作“俄羅斯民族樂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紹(學生自己閱讀)

  2、《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管絃樂曲

  ⑴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繪了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鮮明畫面,而且揭示了俄羅斯人民的無盡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現他們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徵――沉思同健康的樂趣、別開生面的幽默感的結合。

  ⑵作品結構介紹

  作曲家採用了兩首俄羅斯民歌作主題,寫成了一部民族風格濃郁的雙主題變奏曲。

  視唱引子和兩個主題,初步熟悉兩個主題在性格、體裁、結構、調式等各個方面的不同。

  ⑶欣賞並思考兩個主題音樂情緒的變化,分別描寫的是怎樣的畫面?(“拓展與探究第1題”)

  引子――樂曲開始簡短、飽滿而有力。

  第一主題又絃樂齊奏的方式奏出,像領唱一樣“唱”出緩慢的、抒情的婚禮歌。接著是三個變奏。第一個變奏的'木管、第二個加進了絃樂器,第三個又增加了銅管樂器。

  第二個主題取材於歡樂、熱鬧的民間舞曲《卡瑪林斯卡亞》,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樂觀的民族性格和歡樂的生活情趣。

  最後,像一般的民間舞蹈一樣,速度開始加快,聲部和樂器增多,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這舞蹈中來。但是當情緒達到最熱烈的一刻,整個樂隊突然靜息下來,只聽到舞蹈歌曲主題的片段兩次從遠處傳來,然後,全樂隊用猛然的一擊結束這首樂曲。

  3、19世紀中期俄羅斯還出現了一個作曲家小組,稱為“強力集團”,又稱“俄羅斯五人團”。成員包括巴拉基列夫、鮑羅丁、居伊、穆索爾斯基和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專業作曲家,是“強力集團”的發起人,其餘四人都是業餘作曲家。他們經常在一起分析、評論音樂名作,對作品和創作思想進行交流和探討,主張用俄羅斯民間音樂中的旋律、音階等各種因素,創作出具有鮮明的俄羅斯風格的音樂作品。

  4、介紹巴拉基列夫、鮑羅丁、居伊、穆索爾斯基和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專業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體現強力集團創作傾向與風格的作曲家。

  鮑羅丁是化學教授,並抽出時間從事音樂創作。代表作《第二交響曲》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鮮明的色彩躋身於19世紀最優秀的交響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又是海軍工程師,曾任陸軍工程兵大將。

  裡姆斯基――科薩科夫是其中最年輕的成員,海軍軍官,後成為專業音樂家。其代表作有交響組曲《天方夜潭》和歌劇《撒坦王的故事》,聆聽其中的片段《野蜂飛舞》,感受用單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盤旋、時近時遠的動態。

  穆索爾斯基(閱讀書本139頁文字)並說明課間的音樂便是經拉威爾改編成的管絃樂《圖畫展覽會》,是為紀念好友、傑出的俄羅斯畫家和建築設計家哈爾特曼而舉辦的“哈爾特曼遺作展”上,穆索爾斯基從展覽中受到啟發,決定創作一部鋼琴組曲,用音樂語言來再現哈爾特曼部分作品的內容,以表達對朋友的懷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學生閱讀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說明以利於理解這個作品:來自地下深處的非人聲的轟鳴,黑暗幽靈的出現,以及隨後黑暗之神的登場。對黑暗之神的頌讚和陰間的祭奠。狂歡作樂。在狂歡作樂最熱鬧時,遠方穿來鄉村教堂的鐘聲,這聲音驅散了黑暗幽靈。清晨。

  ⑵視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題。

  ⑶欣賞《荒山之夜》的VCD,感受、體驗其音樂風格,完成“拓展與探究第2題”,根據上面的文字說明編寫一個神話故事,並互相交流。

  四、總結

  亞洲神話般的背景滲透進了俄羅斯音樂,使俄羅斯民族樂派有了東方魅力的國際影響,比如還有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管絃樂作品《舍赫拉查達》,鮑羅丁的《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都是被譽為異國情調的民族主義音樂,當然還有威爾第的《阿依達》,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等,都是這一風格範疇的經典之作。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蒐集欣賞。

  下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