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資源教學設計

氣候資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氣候資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課程描述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材內容有兩個主線,一個是氣候資源的特點,包括作為資源的共性以及自身的特性,二是氣候資源的利用,具體圍繞農業和建築兩個部門展開分析。我們說自然界存在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和改變,人類要對自然資源加以利用,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自然資源自身的客觀規律,即掌握並遵循氣候資源的一些規律和特徵,才談得上正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才能獲得最大、最優的社會、經濟效益。所以先要講清氣候資源的共性和特性,在此基礎上,就人類的各個生產活動(部門)重點探究如何正確、合理的利用氣候資源。

  ——思路:由於本課內容十分接近生活,而且桐廬中學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較完善、面較廣、綜合素質相對優秀,故選擇以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教學”理論為基礎,採用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較為合理,並適當提供學生展現主體地位的天地,運用貼近生活的感性直觀教法,從學生生活入手來化難為易,並重點突破氣候資源在各個部門(特別是農業和建築業方面)的利用。這對於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有較大的幫助。

  教學主要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二、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冬季來了,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同學們學習累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最希望的是什麼?要是睡覺以前能洗個澡、而且是熱水澡那就更好了!或者用熱水洗個腳也是蠻舒服的。那同學們想想看,你會用什麼方法加熱冷水?哪種方式最經濟實惠、方便而且環保?

  圖片設疑:出示“自動跟蹤式太陽能熱水器”圖,問:這是什麼裝置?這個太陽能熱水器與我們通常看到的太陽能熱水器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回答:是透過兩個凹面鏡反射聚焦加熱的,而且是可以轉動的,想必可以自動的跟蹤太陽以獲得最大的太陽輻射能,因為垂直照射情況下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最多。

  (一)氣候資源的性質

  1、氣候資源的共性

  教師承轉:觀察的非常仔細,這就是自動跟蹤式的太陽能熱水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輻射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看到更多類似的利用方式。

  圖片展示:人類利用氣候資源的各類圖片──太陽能汽車、放飛風箏、風力發電、降水在農業種植方面的利用等。最後綜合展示四種主要氣候資源典型利用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初步對氣候資源的利用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教師補充歸納:太陽輻射、熱量、降水和風等都被我們人類廣泛利用,我們把他們統稱為氣候資源,他們都能為人類生產與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以滿足人類的需要,這就是作為資源的共性。當然我們對資源的利用,不是直接拿來就可以了,而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才能更好的利用。

  2、氣候資源的特性

  過渡:既然氣候資源能為我們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對氣候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氣候資源的特點,即氣候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相比較有什麼特別之處。

  圖片展示: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佈圖與中國煤、石油、天然氣資源分佈圖

  教師提問:前者是氣候資源,後者屬於礦產資源,這兩種資源在分佈形態上有何不同?

  引導學生回答並小結:面狀分佈與點狀分佈的區別,並得出結論──氣候資源具有普遍存在的特點,差別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資料展示:棉花對熱量的要求:發芽10.5℃~12℃,現蕾19℃~20℃,吐絮20℃~30℃,整個生育期≥10℃的積溫至少為3000℃,否則就不能正常生長。教師提問:這反映出什麼?

  學生回答:植物的生長需要滿足一定的熱量條件才能進行,反映出氣候資源只有在一定的數值範圍內才具有資源價值,即氣候資源具有數值特徵。

  圖文資料展示設問:由於我國季風活動有強有弱,降雨的年際變化比較大,如98年在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洪災與旱災對比照片各一張。這又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降水是變化的,也就是說,氣候資源是一種變化中的資源,有較大的變率。

  引導學生小結:氣候資源具有三大特性──普遍存在性、數值特性、較大變率性。

  (二)氣候資源與農業

  教師承轉:我們瞭解了這些規律,那就可以為更好的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影:

  影片鏈結:氣候資源與農業

  教師提問:從剛才的錄影中我們瞭解到哪些資訊?

  表格分析:我國三個不同的地區氣候資源與種植制度比較表格。

  教師引導小結:從中我們瞭解到氣候條件(光、熱等方面尤其突出)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結合剛才的錄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同地區的氣候資源數量和結構不同導致不同的種植制度,即一個地區的氣候資源往往決定該地的種植制度。

  引導提問歸納:既然不同地區其氣候資源不同,我們在開發利用的時候應採取的原則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因地制宜”。

  教師承轉:富春江什麼時候是豐水期?什麼時候是枯水期?我們能否把豐水期的水留下來在枯水期時用?可以採取什麼方法?

  歸納小結:正是由於氣候資源具有較大的變率,所以我們在開發利用時要因時制宜。

  黃瓜圖片懸疑:照片中所示何物?它一般在什麼時候成熟上市?

  教師引導追問:正是由於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黃瓜,都不知道它究竟應該是什麼時候成熟的'了,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

  教師補充小結:除了大棚種植外,還有溫室種植、地膜覆蓋等農業生產措施,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作物生長所必需的數值範圍要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措施,我們才能“四季鮮花開不敗,常年都有好瓜菜”,而且種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優異,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很高。

  (三)氣候資源與建築

  1、光照與建築

  圖片展示:桐廬中學新校區效果圖

  引導提問:體育場有何特點?為何要如此設計?學校周邊街道走向如何?又是為什麼?

  鼓勵歸納:要保證建築物四面都有比較好的光照條件,比較合適的是其走向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即街道規劃上可以考慮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

  2、風向與工業佈局

  引導提問:(1)在一個常年盛行一種風向的地區,我們把可能對大氣造成汙染的工廠佈局在哪裡比較好一點?

  (2)在季風區,又如何佈局較合理?

  (3)在風向多變區呢?

  示意歸納:某地常年盛行一種主導風向,那麼一般把工廠佈局在該風向的下風向處;如該地盛行季風,那麼工廠一般佈局在冬夏風向垂直線的市區郊外;而在風向多變區,則要佈局在最小風頻風向的上風向。

  教師設問:那我們桐廬呢?給出桐廬市區示意圖,以及一些條件──居民區、綠化帶、化工廠等,問:我們桐廬如何佈局比較合理?

  學生活動:做家鄉的小規劃設計師

  指導學生課堂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並在市區示意底圖上畫出圖示,然後相互交流、修改,最後請學生代表拿著討論成果上講臺向大家展示(實物投影),並講解如此佈局的原因。教師鼓勵並給出參考意見(在多媒體課件上動態展示),指出關鍵點:桐廬位於季風區,化工廠要佈局在冬夏風向垂直線的市區郊外。

  課後延伸:讓學生課後去了解實際佈局是否如此。

  (四)氣候資源與交通

  時事資料過渡(圖文):美國東部遭遇嚴重暴風雪襲擊,海陸空交通大受影響。道路出現積雪,引發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芝加哥、伊利諾伊州及華盛頓的機場航班出現延誤,大批旅客滯留機場。

  歸納小結:交通部門與氣候也有密切的關聯,所以我們進行海陸空交通設計時,要儘量避開氣象災害的多發區,以保證執行的安全和較大的經濟效益。

  (五)氣候資源與其他部門

  教師承轉:除了在農業、建築、交通等部門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外,國民經濟的其它各部門也在充分合理地利用氣候資源,為我們服務:

  圖片展示:旅遊方面──霧淞、冰雕……

  醫療方面──療養院、避暑山莊……

  體育方面、商業方面……

  (六)板書投影總結:

  按照教師以下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本的結構和內容。

  (七)提高練習

  桐廬緯度位置約為29°48`n,如果要在市區建築兩幢住宅樓,樓高設為h,樓的走向如何佈局較合理?如果樓的走向為正東西向,且一南一北佈局,那麼兩幢樓之間的間距至少達到怎樣的要求才能滿足北樓底層居民的日照條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