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通用7篇)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通用7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1

  一、自我分析:

  測評結果,很令人尷尬,一直以為自己的資訊科技能力還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感覺運的很少,參見這次國培,期望自己在利用資訊科技能力方面更上一層樓。環境分析:學校的資訊化環境一般,只有少數班配置了白板,安裝了實物投影儀。這在農村小學中,是比較先進的了,但是資訊化資源庫還沒有建立。

  二、發展總目標:力爭獲得優秀學員,完成此次培訓。

  1、提高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能力。

  2、應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3、能熟練的應用移動資訊裝置,推動學校整體資訊化工作的發展。

  三、行動計劃

  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我深知在教學第一線,教學任務繁重,除了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都要佔去我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培訓,整塊的時間學習,有點困難,但是這我也明白,做為一線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否則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對於我來說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時間緊,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資訊裝置配備不能滿足每個教師學習。抽取零散的時間,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訓任務,很是期待。

  四、實現發展目標的具體途徑:

  1、認真學習國培課程、並及時做好筆記和反思。

  2、加強交流。資訊是需要交流的,在這樣的資訊能力平臺,希望更和我一樣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或者是在實踐中理解和消化新學習的內容。

  2、我校特崗教師多,他們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有非常好的資訊科技基礎,我會多向他們請教。

  3、充分利用和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多請教、勤溝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訓任務,以優異的成績載入自己的人生履歷。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2

  20xx年10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20xx年5月27日,由能力提升工程催化的《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釋出。這是規範與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的準則,也是能力提升工程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20xx年11月3日,在這個寒冷而又溫溼的季節裡,《寧夏“國培計劃(20xx)”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班了。我有幸參加了培訓學習,這無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學成長上添上一道亮麗的彩虹。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透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對資訊科技應用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針對生物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內容

  1、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3、反思提升

  每天結合自己在培訓學習中的感受寫出學習心得、研修日誌,發表在班級培訓平臺上,與各位學員共同交流探討不斷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在生物教學中應用能力。

  4、學以致用

  爭取透過學習,在研修結束後寫出研修學習的體會和收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提高課堂效率,培養髮展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理運用資訊科技,能使傳統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滲透,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有老師說,好學才能博學,博學才能讓教學生動有意義。一個教師的認知背景是怎樣的,他的學生的能力就是怎樣的。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背景,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希望能得到導師的指導,助我成長!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3

  為進一步落實“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果,把資訊科技與課程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資訊科技的教學有效性,特制定本課教研計劃:

  一、研究目標

  1、我們每位教師在資訊科技的召喚下應積極配合、共同努力,把課題研究作為促進師生髮展的途徑,圍繞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內容的變革、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開展具體而深入的教學研究。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問題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問題為中心,問題為基礎,讓學生透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當今網路技術的應用,使人們相互之間的資訊交流和溝通非常便捷,利用完善的網路環境開展基於問題討論式協作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資訊能力素養和協作能力培養的雙豐收。

  3、在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改變教(學)方式,探索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

  4、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展。

  5、蒐集教育教學素材,開發教學軟體,組建教學資源庫,利用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具有自己能夠製作簡單課件的能力。

  二、認真開展活動,實施課題專項研究

  首先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我們應樹立資訊科技整合於課程的教育資訊科技觀,提高資訊素養。將學習任務轉化為一個可研究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開始,學生和教師要對問題解決的目標形成共同的理解。其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確定對解決問題而言很重要、而他們又不太理解、需要進一步學習的概念,即學習要點。最後在網路環境下,小組成員透過對細化的可研究的小問題進行分析,查詢收集相關資料,在討論區中發言,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評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預期的研究結果

  1、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展。

  2、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研教改氛圍更加濃厚,積極撰寫課題研究小結或報告。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4

  希望自己透過網路本次培訓平臺能夠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彌補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讓學學們喜歡上課,熱愛學習,讓同事們互相促進,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現就評價結果和專家的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這個研修計劃。

  一、自我分析:

  在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教室教育方面,我的技術素養還不錯。熟練操作多媒體裝置等,瞭解與教育相關的通用軟體和學科軟體的功能和特點,熟練應用,可以透過多種方法獲得數字教育資源,掌握加工、製作和管理數字教育資源的工具和方法。在計劃和準備方面,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利用資訊科技解決教學問題的合適點。在組織和管理方面,使每個學生平等接觸技術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鼓勵學生參與教育過程,提高技術素養,發揮技術優勢。但是,在評價和診斷方面有嚴重的不足,如果沒有好好學習評價的標準,在診斷方面就會感到無法著手。在學習和發展方面,積極運用資訊科技促進自我反省和發展意識,掌握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提高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

  應用資訊科技改變學習方式:技術素養也不錯。也許是因為自己對各種網路裝置的理解和使用,這幾年的教育改革也改變了觀念。計劃和準備、組織和管理、評價和診斷是嚴重的問題,在發展目標中列出。在學習和發展方面,還是可以有效地參加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校本培訓,實現學用結合。

  二、環境分析:

  鄉鎮初中相對落後。無論是裝置還是整體觀念。教育任務也很重。

  發展目標:

  1.在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能力方面,在自身較好的技術素養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學習,強烈理解和執行計劃在準備、組織和管理、學習和發展三個方面,重點理解評價和診斷方面的各項指標,透過這次訓練

  2、應用資訊科技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能力,計劃和準備、組織和管理、評價和診斷三個方面都很受歡迎計劃和準備這個評價列出了6點,組織和管理有5點,評價和診斷有4點,我一個一個地理解,一個地學習,使它們融會貫通,達到優秀。

  3、應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本人透過這次訓練,結合網路和實踐教育中的`各種資源,努力在專業水平上大幅度提高。

  三、行動計劃。

  如果說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那麼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時間問題。但是,時間是海綿裡的水,如果想擠的話,總是有的!

  1、學習必修和選修共17門課程,認真觀看影片,學習文字內容,累計學習時間達到20小時以上。

  2.積極參與BBS討論,積極參與話題討論和交流,與其他老師學習提高。

  3、加入學科所屬研討會,參與研討會內話題討論,積極發言,認真關注他人發表的內容。

  4、經過充分後,完成培訓作業1;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小課題切入,錄製、製作微影片,完成培訓作業2。

  實現發展目標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現在珍惜這次訓練的機會,認真聽專家們的影片和講座,做筆記和交流,把學到的理論結合實際教育應用於教室。在生活中多閱讀相關的資訊科技書籍,多花時間鍛鍊各種教育軟體,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最後給自己一個好祝福:走上新的臺階!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5

  本學期課題小組確定了“資訊科技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課題,作為其中的一名研修成員,為了讓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實際有機結合,讓課題研究真正踐行於教學實際中,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特制訂此工作計劃。

  一、小課題研究內容

  探索小學資訊科技學科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最佳化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2、提高資訊科技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

  3、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基礎情況調查研究;

  4、學生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有效性的研究。

  二、小課題研究目標:

  1、教師方面:透過本課題研究,提高本人課堂教學設計能力,進而課堂教學能力;改善本人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評價機制有效性,從而促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善。透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逐步提高本人資訊科技課堂的教學效率。

  2、學生方面:認清我校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基礎情況;透過本課題研究,促進學生資訊科技學習和應用能力培養。

  三、小課題研究措施:

  1、以學習促發展。在專題實驗過程中,閱讀與課題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同時,在休息時間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資料的查詢與收集,以求透過多途徑汲取營養,為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

  2、平常課即研究課。做為研究教師,要時刻以研究的心態投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以研究的心態將自己課堂變為研究的課堂,在小課題實施過程中,始終將平常課看做研究課。

  3、以課堂交流為自己學習和進取的契機。在課題開展過程中,主要以課堂獻課形式進行研課。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6

  透過本次培訓,我希望能在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能力和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兩方面得到顯著的提高.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點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則是自我反省。

  1、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能力。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目前我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能力還遠遠不足,距實現資訊科技與教學深度融合還有很大差距,存在顧此失彼現象。

  2、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能力。資訊科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天空,但由於受傳統“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過多的包辦代替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

  3、應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我們提倡終身教育,而終身教育本身離不資訊科技,網路具有其強大的傳輸功能,網路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實現教學相長,而我在此方面還十分欠缺,網友少參加學習團體也少。

  二、環境分析:

  問題永遠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區級中學,資訊化建設剛剛起步,多名教師共用一個電子備課室,沒有良好的資訊化環境也很難擁有學習提升的機會,學校資源庫還不夠健全,可用資源有更少之又少

  三、發展目標: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無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1、使資訊科技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能力魔法棒。

  2、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由“厭學”到“會學”最後達到“樂學”。

  3、熟練製作多媒體課件,並學會使用多種教學軟體。做個時代的“弄潮兒”。

  四、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時間不夠用:本人擔任六個班地理教師,在校內擔任學科組長一職,在校外擔任“市級兼職地理教研員”,在擔任義務地理資料管理員,所以可能時間不夠用,但我堅信“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缺少名師:身邊缺少資訊科技應用名師,在和暗中摸索。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個人研修計劃7

  很有幸參加了本次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培訓,為了能讓本次培訓有所收穫,我制定瞭如下的自我研修計劃。

  一.自我分析

  透過診斷測評,我覺得自己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還非常欠缺,平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偶爾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開展教學,自己在資訊科技方面的能力還急需提高,測評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訓中我能收穫多多。

  二.研修目標

  1.透過學習,提高自己對資訊科技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

  2.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知識、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練應用於日常教學之中。

  三.具體措施

  1.嚴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進行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

  2.除統一安排學習外,自己找時間加強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

  3.堅持在學中練,練中學,切實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4.保證學習時間,堅持每天至少學習1-2小時,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和作業。

  5.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時透過上網查詢或向專家、同行請教。

  6.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