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亮美文賞析

中秋的月亮美文賞析

  中秋的月亮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雲:“京師之日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責難,但是保留你最後的裁決。——莎士比亞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生存,而人則生活。——雨果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係,拉丁文便稱此病曰“月光病”,彷彿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說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說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見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昏黑的天上,掛著一鉤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悽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著豺狼嚎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不,即使並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雲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等到月亮漸漸地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後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悅,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說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託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總之我於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於自然還是畏過於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於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

  (節選自《周作人文集》,湖南文藝出版社,199X年)

  【註釋】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大家,魯迅先生的弟弟。

  【鑑賞評價】中秋佳節,吃月餅,賞明月,本是民族傳統節日活動,作者卻“於賞月無甚趣味”。從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的記載入手,以恬淡自然的文筆,不動聲色,心平氣和,記述、評議中秋供月、蘸水塗目、裟婆枝落等中秋活動和傳說,在描述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透露出“鄉人”月下談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意味,比較明顯地體現了作者平和沖淡的散文格調。值得注意上是作者的語言以及表現作用:不重藻飾,不刻意求工,文字平白無華,在平淡與平靜中流露出作者的主觀情緒,在廣博的知識敘述中,透露自己的情感,而適時用三言兩語略加一點,感情頓時讓讀者豁然開朗,產生了幽雋淡遠的表情達意效果。比如“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等處,就讓我們看到:在風平浪靜的表面文字下,作者感情的波濤在洶湧。細味涵詠,可以真切體會到其不平、感嘆甚至悲憤。郁達夫曾進行比較:“魯迅的文體,簡練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周作人的文體,又來得舒徐自在,信筆所至,初看似散漫支離,過於繁瑣,但仔細一讀,卻覺得句句含有分量”。

  【思考練習】1、賞月本是國人中秋歡聚的一個重要活動內容,作者為什麼“於賞月無甚趣味”?2?本文表現了作者中秋觀月時怎樣的獨特感受?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感受的?

  【參考答案】1、①京師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傳統;②舉杯邀月只是文人的雅興,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③月亮諸多變異,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④敬畏自然,不敢相信已能克服自然;⑤經濟困窘,還帳比吃月餅、賞月重要,了無心情。

  2、表現了作者在民生凋敝的舊中國生活貧困,債務纏身,佳節雖至,卻倍感淒涼的心情。為充分表現這樣感情,作者運用了以下手法:①引用,以《燕京歲時記》引出本文悲月的話題,為全文奠定基調;以裟婆樹的傳說、東坡“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等詞句,烘托人間缺少忠愛的淒涼;②對比,四十年前後比,文人和民間不同感情比,我和現代醫家的觀點比,我和文明人比,多角度地突出了自己中秋悲月的情感,表現了那個時代生活貧困的人們真實的生活面貌和低沉情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