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鑼鼓美文

月浦鑼鼓美文

  清朝中期,月浦當地的經商小販們就挑著貨擔行鄉串巷,一邊吆喝,一邊敲擊著手中的小鼓,發出響亮的聲音,吸引顧客出門購物。據傳,這些商販們敲擊的小鼓類似於江蘇南部的“花香鼓”,鼓面直徑在25公分左右,厚度約3.5公分,單面蒙皮,音量較小,但音色清脆,很有特點。

  以後,當地的民間藝人將貨郎小鼓作為樂器在江南絲竹中演奏,但只是起到點綴的作用。到了清朝末年,為了參加廟會,燈會等慶典活動,當地的鼓手們將貨郎小鼓的形制擴大到直徑33公分,厚度為7.7公分,兩面均蒙皮,還做了鼓架,這樣,大大增加了音量,音色也較為渾厚,更適合於室外演奏。

  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和幾代民間藝人的創造,演奏形式也相對定型。通常由八隻小鼓,分兩邊對稱而立,演奏中常用“對奏”的方法,為了增加色彩,他們還在八隻小鼓的鼓沿上紮上繡有張果老,漢鍾離、藍采和、鐵柺李等八仙形象的綵綢,這就是流行於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羅店、羅南、江灣一帶的“八仙對鼓”。“八仙對鼓”之名是由演奏形式的'八隻鼓沿上的八仙綵綢而定名的。

  為了豐富八仙對鼓的表現力,他們還時常加入木魚、小鑼、小缽等小件打擊樂器,成為上海小鑼鼓中的“細鑼鼓”或“清鑼鼓”的形式。在特別盛大的場合,他們還加入嗩吶、笛子以及絲竹樂器,成為吹打樂或民樂合奏的形式。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的廟會、正月十五的元宵等燈會五月端午劃龍船,各地樂手雲集一起,擊鼓對陣一比高下,成為最吸引遊人的節目。每當鄰近農家有結婚喜慶,鄉間樂手也要前往吹打一番,助興作樂。“八仙對鼓”在盛行時,光月浦地區就有15個鼓隊,最出名的是梅園油車宅北孫信甫(秀才)父,因鼓藝出眾在民國初年由縣贈鼓一隻以示鼓勵、他們經常演奏的曲牌有:《柳腰金》、《五梅花》、《小開門》、《普天樂》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