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去走美文

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去走美文

  一個高三孩子,高中讀了四年,成績差得一塌糊塗,模擬考試只能考兩百多分,並且打遊戲成癮,只要一有機會就溜到網咖打遊戲,即使沒有機會也創造機會去打遊戲,對家人撒謊,偷偷拿家人錢包裡的錢。

  孩子父親一提到孩子,就嘆氣說,對孩子真的是絕望了。所有的招都用盡了,所有的關係也都用盡了,所有的老師和家人都對他失望了,軟硬兼施都沒用,孩子依然不懂事,依然不上進。為了他,不知道轉過多少學校,不知道換過多少老師,也不知道花過多少冤枉錢了,20萬還是30萬?實在沒轍的話,只能讓他自己去闖社會了。

  孩子被帶到我的規劃室時。一臉的不情願,但是很有禮貌,並不叛逆、不排斥......他說:“不是我不聽話,是我爸讓我變得很邪惡,是他們(家人)讓我變得人不人、鬼不鬼,天天鑽網咖。”

  我很驚訝,就問為什麼。

  從小他們就從來都不考慮我的感受,從來都是安排好一切,讓我這樣讓我那樣,用他們自以為是的方法來教訓我。事實上呢,我爸的方法都是他們那個年代的,難道就適合我嗎?我心裡憋屈透了,只能到網咖發洩。”

  “可能爸爸媽媽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他們是過來人,各方面更有經驗,是希望你少走彎路。”

  孩子撇撇嘴,自顧自說道:“我上高一的時候,成績確實是不太好,但我心裡知道只要多努力一點就可以補上去。但是我爸一錘定音,非得讓我復讀一年,這讓我高中幾年在同學面前都抬不起頭來,沒面子,考慮過我的感受嗎?我唯一喜歡的事情就是打遊戲,因為我在遊戲中才能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可是他們呢,從來都是異口同聲地罵我、批判我,不讓我去玩。我不是網路成癮,我也不想天天到網咖去聞汙濁的氣味,可是家裡的電腦讓我碰過一次嗎?”

  孩子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家長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利用最好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成功。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卻是壓抑和痛苦,痛苦到只能透過打遊戲來尋找自信和快樂。

  孩子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去走

  魯迅曾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用在孩子身上也就是:“前方本無路,孩子走過去了也就成了自己的路”。換句話說,孩子的路一定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鋪好的最終一定不是孩子自己的路,即便是孩子勉強走,也一定是搖搖晃晃不夠穩健的。

  高考對孩子來說就是一條全新的路,孩子自己走過去了,這條路就是孩子自己的,有汗水,有淚水,有傷痕,也有喜悅,這才叫成長。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做得太多了,保護得太好了,抱著的時間太久了,孩子的腿就不夠健壯,孩子的翅膀就不夠結實,孩子的微笑就不夠有底蘊。有的家長甚至提前就為孩子鋪好了後路,或者託關係加分,孩子有了後路有了依靠,就不會有緊迫感,就不會有努力的精神。孩子一時走得輕鬆,但未來的路一定會有更大的坎坷。真正優秀和成功的家長是讓孩子去走這條充滿荊棘的路,遇到障礙讓他自己爬起來,爬不起來家長再及時扶一把。

  家長做好顧問,不要做領導

  “孩子自己的人生,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讓孩子自己去走。”這是一個引導思想,意思是家長給孩子的幫助,只能是建議和引導,不能有任何的強制和逼迫。

  孩子常常說:“我是誰,由我自己來做主。”高中階段是比較叛逆的一個時期,有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思想逐漸穩定和成型,喜歡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別人以商量的口吻和自己說話,討厭被別人說教。

  因此,家長要掌握這個時期孩子的發展特點,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權,孩子的人生讓孩子去選擇。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呵護好孩子的一切,從吃喝拉撒到喜怒哀樂。可是現在孩子長大了,家長要學會放手,學會讓孩子自己面對人生。家長太能幹,孩子會變得懦弱;適度的放手,會讓孩子變得堅強和能幹。家長希望的,不就是孩子能獨立、變得能幹嗎?

  家長要逐漸把“大包大攬”變成傾聽和“引導”。先聽聽孩子的意見、孩子的想法,再給孩子引導性意見。

  在一些孩子想不到的方面,家長要給孩子建議和方法,要做到既放手又不放手,讓孩子既自己走路,又有安全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