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廟美文欣賞

山神廟美文欣賞

  美文(belles—lettres),《法漢詞典》譯為“純文學”,法文《拉魯斯普通名詞大詞典》中的定義是:“文學、修辭、詩歌藝術的總體,”修辭和詩歌也可以由“文學”來概括。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神廟美文欣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第一次去山神廟,是和祖母一起去的,那是我約莫七八歲。

  有村必有廟,村裡廟小,供養不起和尚道士,只能用化緣來的善款買些磚石水泥和木料。找個風水適宜的山頭搭建一間屋子,供奉上一尊泥塑的神仙。每逢初一十五有專人上去焚香磕頭。

  坪城的山神廟建在村西入口處的山頭上,山前是駐軍的靶場,現在駐軍早已改編撤防,只剩幾處衰敗破亂的營房和幾顆孤傲的白楊樹,一個守門人,和他的一群羊。駐軍那時在後山上挖了很多地窖,用來貯存越冬的果蔬。後來廢棄,天長地久開始塌陷,到處是黑咕隆咚的`天窗窟窿,我生性膽小,從不敢一人去後山。

  祖母帶我去供香,是因為那年久旱不雨,請了道士做法場求雨。道士是村裡一個老人,姓孫。清癯,高大,蓄著長髮盤結在頭頂,花白的鬍鬚長到胸前,聲音洪亮。平時雲遊四海,家裡擺著祭壇,我曾隨祖母去過一兩次,色彩繁雜,詭異怪誕,一院子都是長香的氣味。直到現在我還是排斥那種味道。

  那年春夏沒有降一滴雨,莊家幾乎絕收。人急了就求神,於是道長和村裡老人商榷,最後決定邀請十二個寡婦掃澇壩。【澇壩,北方為蓄雨水而修建的一種巨大的水塘】據說這種儀式太苛刻,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能舉行的。澇壩淤泥都開始龜裂,十二個老人拿著掃把在掃,她們嚶嚶的哭訴著,哭的人心碎。完了,我們就去了山神廟。廟裡的四周牆上都掛滿了幔帳,後牆土墩上供奉著一尊打座的神像,長得極醜。祖母叮囑我不許胡言亂語,怕惹神靈惱怒。看他們趴在地上磕頭時,我看見了供桌上花花綠綠的祭品。趁他們閉眼詠經時,偷拿幾顆油果子塞進嘴裡,噴噴香。儀式的高潮是吃大鍋飯,詠經完畢,祭祀的羊羔已經被截肢下鍋,信奉神靈的男女老少圍了一山頭,山上架著殺豬鍋,鍋裡燉滿了羊肉,醇香的羊肉味瀰漫在整個山頭。上完祭奠,每人都可分的一份,直到現在我也沒弄懂這種儀式的含義,大致就是賄賂神仙多降甘霖吧。很久後下了很多雨,有文化的人透露說飛機造雲人工降的雨,我倒忘掉了。道長去世了,祖母也去世了,人們慢慢都有了文化,不再迷信,這便成了村裡最後一次的祭奠。但山神廟一直停留在後山上,變得蕭瑟孤單。有一次遠方的朋友路過,好奇的問我誰家把房子蓋到山頂,我笑著說是神仙。他追問那裡有沒有神仙,我說我不知道,估計神仙去了遠方,到了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卻能看到我們,看著我們的喜怒哀樂,離別聚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