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書筆記

理想國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國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國讀書筆記1

  1.精神狀態不僅是反映精神的,更是影響物質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效益、收穫和成功都源自良好的精神狀態。

  2.所謂瘋狂的愛,其實不是真愛,因為任何的“瘋狂”都不是可持續的。

  3.各就各位,各安其業,恪盡職守,是秩序,是自然,是美德之源,是和諧之源,是幸福之源。

  4.因為任何的美,都不是完美無缺、完美無瑕,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是美好的過程,但,欲得完美,則未必是真的美。對美,如果貪得無厭,反而不美。

  5.“‘在某種意義上半多於全’這句話確是至理名言!”,是的,有所不足,便有爭取;有所缺點,便有進步;以此類推……

  6.“狗兒向著扔中它們的石頭狂叫,卻不過去咬扔石頭的人”,是啊,日常中,很多人,很多事,往往也是這樣。

  7.“一個真正專心致志於真實存在的人是的確無暇關注瑣碎人事,或者充滿敵意和妒忌與人爭吵不休的”,是的,這也正說明懂得不去做什麼事和該放棄什麼事,是人生的大智慧,不要事事都想插手,不要物物都想得到。

理想國讀書筆記2

  最近擺渡了柏拉圖的名作《理想國》。可能由於柏拉圖所處時代與現今大不相同,書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詭秘的言辭來描述一些虛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後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亂瑣碎的片段從腦海中閃過,零零總總拼湊後,也就這些印象。

  有人說《理想國》通篇就是柏拉圖自言自語一些完全屬於想象的記錄。我認為這種想法不免有些過激,但從他那種神秘的說法中,還是讓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國》談及了道德、教育、專政、民主、獨裁、共產、文藝、宗教以及男女參軍、男女參政、男女平權等等問題。思想大師懷海特這樣評價:“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註腳。”可見其涉面之廣、言論之深,叫人稱奇。如果說亞里士多德創造了學科的分支,那麼柏拉圖的思想體系便是學問的綜合,一切分支的源頭。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拉圖對於正義的大量比劃。《理想國》開篇就提到的問題。第一卷裡,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他用此為我們對正義的理解先入為主地打下了一個基礎,有種充滿魅力的強勢。接著他從第二捲起,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就這樣他又構建了一座充滿正義的城邦。最終他覺得,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然而縱觀全書,他仍然沒有對正義下那麼一個定義。什麼是正義 ? 讀完了書,卻被他勾起的思考套牢。也許,因為他覺得沒有對正義的最終定義,正義是要根據具體環境,情況而定的。也許,他就是想讓讀者們不斷思考這一問題,眾人的力量總是最強大的,答案應該會比他一個人的更為全面正確。也許,他只是想保持人們對於正義這樣的重要卻幻空的概念的持之以恆的思考精神。也許……

  理想國是一席高貴的謊言。 ( 讀後感 ) 這正如瘋子的自說自話,不能較真,卻也不全為假。“理想國”的理念甚至已超越了真假範疇,或者乾脆說,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真假的依據。大概到這兒,我們略微能明白,什麼叫自說自話,自給自足了。藉由“正規化”理念,柏拉圖力圖透過蘇格拉底之口證明:不能因為無法找到一個與言辭中那種“善邦”一模一樣的城邦,就認為“我們”所說的東西 ( 理想國 ) 就是不好的。以“正規化”作為約束自身的理念,容易看見仁善的本質,如同心底處處潛藏著仁慈,雖時常杳渺飄忽不可尋跡,但也無需冥思苦想非要有某些不同尋常的作為才能勾畫出靈魂之燈的絢麗光輝。

  正如理想國的結尾: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 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這裡還是在我們死後 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裡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係也一直為後人稱道。

理想國讀書筆記3

  我從不曾認真去思考自由。當鐵鏈日漸被腐蝕,我終於掙脫了鐵鏈,嘗試著去走出洞穴時,我以為我是自由的了。但是,洞穴外強烈的陽光卻刺得我眼睛生疼!我開始思考,我是行動自由了?還是思想自由了?我迷茫,我摸索,我一步一步地探尋。

  “極端的自由就是極端的奴役。”柏拉圖在談到四種制度時認為極端的自由就是不自由,而是變成了奴役,人本是自己的主人,卻變成了自由的奴役。我們得到的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失去了越來越多。無論古今,人們追求自由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追求自由,卻不知不覺就陷入了自由的牢籠。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自由本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但是成為普世價值的“自由”不再是給人們帶來興奮感,反倒是讓人陷入越來越深的迷茫之中。如果有人問我,你自由嗎?我可能會難以回答。什麼是自由?人們一邊不斷實現自己的願望,一邊瘋狂地增長自己的慾望,無形中我們給自己加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甚至很多人因為焦慮和慣性而陷入“超重”的生活。我們改變著,也被改變著。物質增長,慾望滋生,競爭激增,我們被迫前進,被迫選擇,處於時代的激流中,不進則退。自由,本該是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呀,為何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處於巨大壓力之中?上午捕魚,下午打獵,晚上從事批判,這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生活方式,但是996的日子裡怎麼會允許你這樣?我們行動越來越自由了,但是我們思想卻被禁錮了。高鐵飛機,速度越來越快,但是有多少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又怎麼會有時間來享受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自由並不在於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在於可以不做他不想做的事。甚至,我們會經常看到朋友圈的人似乎都有各種各樣的愛好,旅行、攝影、美食等。但事實上,很大一部分人並非是發自心底的熱愛,而是孤獨和焦慮在作祟。換句話說,那是一種壓力和快節奏下的極度不自由狀態。身體的壓力和心理的壓力共同作用,我們被時代所束縛,被別人的思想所束縛,我們不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許多的別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甚至很難找到自己,又怎麼會找得著真正的自由?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說,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們佔有它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沒有了,他們才知道它。

  在《理想國》中,雅典城邦賦予公民的自由只是一種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自由——源自個人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期望,但是它從未給予公民消極自由(強調自由的內在價值),也就是個人能夠不受阻撓而私自行動的自由。現代民主社會,我們不僅重視積極自由,也注重公民的個性發展,重視消極自由。但是,消極自由也有其限度。自由是無所不為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自由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當然不是,縱慾享樂、窮奢極欲雖然也會帶來快感,但過後卻是更多的空虛和落寞,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虛假表面的快樂而不是真實的快樂。尼采說,那些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自由不應該超重,但是真正的自由應該是有重量的,否則就成了生命難以承受之輕了。自由可以自主選擇,但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放棄,選擇越多,束縛也越多,並且隨之而來的就是責任,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自由買單。所以,每個選擇都要慎重。我們的責任、理想、追求等便是我們給自由適當增加的重量。有人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理想,二是理想實現”說的正是兩種失重的狀態。自由,意味著要成為自己,透過追求、透過理想來實現自我,達到更高的高度,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做別人,做許多的別人。

  回到《理想國》中,在柏拉圖看來,自由的最高追求是善,善是一切的最高理念。人是嚮往善的,當人對善的嚮往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在此時此刻擁有了自由,認識善是人走向自由的根本途徑。但是,洞穴的人走到洞穴外後,是要承受著陽光的灼膚之痛的,靠近太陽,更要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熊偉在《自由的真諦》中寫到,“世界之大,機緣無盡,我在其中,可以無動於衷,可以隨遇而安,可以抉擇決斷以成大器。此之謂自由。由真正的自己決斷,乃真正的自由。”我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或者失重,或者超重,慢慢地也學會平衡兩者的關係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並且不會很輕鬆,但是自由是讓人神往的,自由也應該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有自由,便會有不自由,而且,我們常常因為不自由而產生痛苦。痛苦是生命本質的來源,我明知道這樣,仍萬般欣喜地追求著,在這個過程可以無動於中,可以隨遇而安,可以抉擇決斷,便也算成長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4

  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的對話。探討的主題是正義。玻勒馬霍斯的觀點一開始是“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經過蘇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後,這個觀點被明確成為了“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裡其實涉及到倫理學的一個黃金法則:道德回報的對等性。《論語》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孔老夫子對於以德報怨的觀點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認為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用什麼來報答德呢,所以應該用怨來報答怨,用德來報答德,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觀點同玻勒馬霍斯的所引用的觀點非常類似。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紕漏,比如說如何確定報的物件,這些都在後面被蘇格拉底抓住了。

  蘇格拉底是如何駁斥“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這個觀點的呢?蘇格拉底首先透過一系列例子說明在生活實際中人們更加需要的是一種技術上的幫助,而不是寬泛的“正義”——“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這樣會推出一個悖論,也就是說正義是無用的東西,技術才是有用的東西。蘇格拉底這番“助產術”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於說明“正義”是一種專門適用於國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種技術。接著蘇格拉底談論到如果一個人既能夠把善給予他人,又能夠把惡給予他人,那麼這個人本身也很難說是一個正義的人。這一點在後面還有一些具體展開。

  第三個部分蘇格拉底和玻勒馬霍斯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確定道德回報的物件。得出的結論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當待之以善,假如敵人真是壞人,當待之以惡,這才算是正義。”也就是說,對正義進行進一步的限定。第四個部分蘇格拉底從這個點出發,討論說正義是人的一種德性,那麼人不能用一種不正義的行為使他人正義,也不能用一種正義的行為是他人不正義。說得有點繞,不過意思還是明白的。這裡其實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話相互參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讓別人正直的——用不正義的手段,是不可能實現正義的目的的。用現在的時事來說就是打著高尚目的的旗號,比如說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權啊,人道主義啊,然後用暴力恐怖手段來推進,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正義。就像當年小日本宣稱他們對亞洲各國的侵略其實是為了“大東亞共榮”,為了“把亞洲國家從殖民主義解救出來”這樣的論調。被蘇格拉底繞了四次之後,玻勒馬霍斯徹底暈了,倒向了蘇格拉底這邊,反對“正義就是助友害敵”這個提法。以上讀到第15頁。

  第三段對話主要是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對話。這段對話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正義是否是“強者的利益”,另一個是“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哪個更加快樂?”。色拉敘馬霍斯在對於蘇格拉底的裝B作出了批評之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義不是別的,就是強者的利益。”這個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像現在的所謂“強權即是公理”這樣的提法。蘇格拉底先對這個觀點的確切含義進行界定。接著蘇格拉底找到這種提法中隱含的悖論,統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對自己利益有損的法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種情況下,正義就不能說是“強者的利益”,相反,卻有可能成為“強者的損害”了。

理想國讀書筆記5

  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對於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於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麼用?真的,我在自己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麼用?因為在我們的今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麼用的東西,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於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 ,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覆,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己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特別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麼別 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麼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麼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 ,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己是不會回答這樣的 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達到那樣的地步,但是我 卻可以說出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麼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同的。一個國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己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可以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於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他們關於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知道,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今天的東西,今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麼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迴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今天依法治國搞的並不怎麼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 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麼,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於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麼?你知道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直在教育著後世的統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知道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治者對於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可以看出理念的力量,於是,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可以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於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6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透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

  所以,透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說”,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

  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以及階級的侷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理想國讀書筆記7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透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王權、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王權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王權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王權要服從王權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透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

理想國讀書筆記8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上級、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上級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上級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上級要服從上級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透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

  所以,透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現了很多我並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治,掌權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說”,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上級。

  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是具有創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以及階級的侷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理想國讀書筆記9

  學哲學導論之餘,我認真的淺讀了一遍《理想國》,內心被蘇格拉底嚴密的思辨能力和對現實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所折服,不時會產生共鳴與驚歎。其作者是一個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透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中主要講的國家政治學說和理念論哲學:前者主要論證了正義及其定義,理想國家中統治階層的選擇,在理想國中什麼樣的形式才是好的形式。在理念論中論證了哲學家應該為王,什麼是哲學家以及用太陽論證真理與認識,用線段來論證知識的層次,用洞穴來論證認識的過程,用工匠來喻理念關於什麼是正義與美。

  由於對幾個點有些共鳴和思考,在此簡單分別做個論述。

  一、正義與美

  關於什麼是正義與美,柏拉圖在書中說到:“關於什麼是正義與美,我們已經有了固定的意見,是吧?我們從出生之日起就在這種意見中薰陶……他用從立法者那兒學來的知識做答。但是辯論證明他是錯的。這種情況在各個方面一再發生,直到他不再相信,原來所尊重的東西並不比被蔑視的東西更讓人尊重,而且他對於正義與善以及他最尊崇的東西都有了與此相同的看法。”問題出來了,到底要尊重的是什麼?是正義與美本身,還是我們對我們的靈魂所說的順耳的話。我們是要早日去追尋真善美,還是在費力攀登到一定高度後突然有種沉重的失落感而深陷迷茫。沒有拜託桎梏的勇氣,即使一雙明亮的雙眸也只能看到虛設的美好。

  二、詩人與哲學

  哲學是什麼,這個話題從古一直持續到現在。在我看來,哲學就是對理性的追逐。而追逐理性的人被稱為哲學家。哲學家就是“愛智者”——智慧的愛好者:他不是僅愛智慧的一部分,而是愛它的全部。縱然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似乎事物都是不確定的,是時刻變化的,但哲學家們就是盡力用熱情去探索真知,才有了印歐古文明遺留下的處於潛意識形態的觀念群,正是這種觀念群對民族意識的持久影響使得某些東西看起來確實處於一種絕對的狀態。

  在執著的追逐中,難免會有痛苦。讓我們反覆回憶痛苦,沒完沒了地唉聲嘆氣的,該是我們靈魂中沒有理性毫無用處和懦弱的那一部分了。書中寫道:“當我們遭受不幸時,我們的靈魂中生來需要哭泣嘆息以宣洩痛苦、被強行抑制的那個部分,就是詩人所喜愛並取悅的那一部分。”這個觀點或許正確,但我卻不這樣認為。詩人所喜愛的,是對現實的一種反應,也許只是情感上的宣洩和抒發,但就是現實強制了他們的身體,難道透過唯一能動的靈魂來自娛來承受都不行嗎?觀看別人的不幸來警示自己有什麼不對?

  三、洞穴喻認識過程

  在柏拉圖筆下,蘇格拉底用洞穴來描述受過教育的人與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的本質。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見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陽的能力。在可知世界中最後看見的東西是善的理念。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見了善的理念的。靈魂其他所謂的美德似乎近於身體的優點,是後天形成的。而心靈的優點是一種永遠不會喪失能力的東西;因所取方向不同,它可以變得有用而有益耶可以變得無用而有害。擁有“小”靈魂的人假設重負已釋,這同一些人的靈魂的同一部分被扭向了真理,它們看真理就會有同樣敏銳的視力,像現在看它們面向的事物時那樣。沒受過教育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活動都集中於一個生活目標;而知識分子又不能自願地做,任何實際的事情,所以缺其一點都不能勝任治理國家的。

  《理想國》的理念深厚博大,給後世帶來深刻影響。如果真能做到人人都做他該做的工作,我們的國家就會成為正義的國家,也會是一個和諧的國家。理想畢竟不是現實,讓我們的理想國繼續戰鬥下去,直到無辜者的苦難迫使有罪者行使正義!

理想國讀書筆記10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箇中的道理。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於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裡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或許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就應是經歷恩師之死後,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政治家就應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遊歷的12年中,遊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帶給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個性在數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定,經濟上比較發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99。,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由哲學王統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職責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

  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後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鬥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理想國讀書筆記11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透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麼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並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麼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裡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裡沒有什麼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中國孔子的《論語》可以與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比肩。

  曾經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墜雲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輝煌鉅著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如今,看著柏拉圖的《理想國》,儘管依舊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瞭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但它帶給我的啟迪確是深遠的——儘管我只能仰望而嘆之,道聽途說而思之,片言隻字而感之。其實,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麼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制)之一。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於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藉助於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採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藉助於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裡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鬥不和、相互間管閒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後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後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於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麼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稜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象紛繁複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讀書筆記12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並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我懷著畏懼的心理捧著《理想國》,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澀的文字,最後把《理想國》讀完了,但此時我對辯論所固有的偏執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間或是《理想國》中那精彩的辯論與一般的辯論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蘇格拉底之論幾乎不存在偏執的問題,難道這是助產術所產生的效果?

  讀經典的書猶若製作和品茗我們雲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構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於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於蘇格拉底,一生至於鑽研哲學,並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於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瞭,雖不華麗,但意境表到達位。

  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務必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能夠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於是柏拉圖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於其中。下方就得品鑑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好處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個性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係。正如最後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正如中國那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柏拉圖認為一個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卻充滿了邪惡,邪惡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寧的,因為人老了就會反思自我一生所為,並對上天堂和下地獄產生想法,於是生前做了壞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寧,“人老了,就應多一份寧靜與自由感。”因為一切慾望都消退了。說到老人問題,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長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卻相反的擁有迂腐之年的孤獨,瞭解了這一點,書中的“年老不是問題,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個樂觀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會因為年歲的增長而增加壓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紀在輕,他活著也是負擔。”這段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的態度

  對於這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於: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於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係;又告誡每一個人,你就應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樣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迴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於老人的關係,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我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就應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後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我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就應掌握好自我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我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就應服從於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好處,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於柏拉圖,但時代不一樣,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好處。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麼守衛者了?”我們就應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並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就應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搞笑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並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理想國讀書筆記13

  除了自己描述的理想整體,還存在4種政體,分別是類似斯巴達和克里特的榮譽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這四種政體是逐漸退化的,並和四種人物性格型別相關。榮譽政體的人愛好榮譽,寡頭政體愛好金錢,民主政體則無所謂,個人選擇可以很多,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因此民主式的個人容易被煽動家利用,煽動家搖身一變成為民主領袖,這些民主領袖從控制民眾中得到樂趣之後,就會漸漸淪為暴君僭主,而僭主式的個人則釋放了人類最隱秘的邪惡慾望,而他們自己也成為慾望的奴隸,在柏拉圖看來他們是最不幸福的人。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圖根據有沒有法律,將一個人掌權的政體分為君主立法的政制和僭主政制,將少數人掌權的政體分為貴族政制和寡頭政制,多數人掌權的政體為民主政制。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圖提到判斷一種政制的真正標準不是少數人統治還是多數人統治,不是強制的還是自願的,也不是統治者是貧窮的還是富裕的,而是看有沒有一門指導性的統治技藝,而這門技藝必然只是由城邦的極少數人掌握,從這個意義上說柏拉圖根本沒有考慮過一個好的城邦會採用民主的統治,因為民主的統治不可能是一種好的統治。

  總之,理想國中柏拉圖的確描述了一個由哲學家構造的理想城邦,可謂符合城邦的"理念"。但這個城邦能否在現實中實現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這個理想的城邦存在的作用就是可以讓現實的城邦和它做比較,看看現實的城邦有多壞。正如柏拉圖所說,只是用詞句創造一個善的國家(472e)。後代有自由主義者批評柏拉圖是所謂"建構理性主義",即想單憑理性在塵世上建立天國。我想柏拉圖沒有這麼單純幼稚,正如他探討正義的概念一樣,他說得很清楚:我們當初研究正義本身是什麼,不正義本身是什麼,理想國讀書筆記 以及一個絕對正義的人和一個絕對不正義的人是什麼樣的(假定這種人存在的話),那是為了我們可以有一個樣板。我們看著這些樣板,是為了我們可以按照它們所體現的標準,判斷我們的幸福或不幸,以及我們的幸福或不幸的程度。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表明這些樣板能成為在現實上存在的東西(472d)。很清楚,柏拉圖知道他在說什麼,理想國只是哲學家的一次勇敢的智力遊戲,在現實中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用能不能做得到,能不能實現理想國的標準去衡量這篇對話是毫無意義的。當然,在後面柏拉圖接著又說除非哲人成為國王或者國王成為哲學家,這種理想城邦永遠只是空中樓閣(473d),但在現實的城邦實現這兩種情況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柏拉圖認為在遙遠的古代或者遙遠的野蠻民族或者某種必然命運的迫使讓哲學家掌權,這樣的理想才能實現(499d),這無異於說在現在的希臘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出現,柏拉圖是悲觀的,遠沒有後世革命家慷慨激昂的樂觀主義。因此柏拉圖的這篇對話與其說是建立一個理想國,改變現實的政治,勿寧說是一篇為哲學家正名的宣言,正如他所說:哲學家中的最優秀者對於世人無用,這話是對的;但是同時也要對他說清楚,最優秀哲學家的無用其責任不在哲學本身,而在別人不用哲學家。

理想國讀書筆記14

  “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人間的根下,千年古蒼,再度延長,長得從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歲月中,從零到無窮大的英雄人物與哲學勇士,用自己的熱血灑磨了光陰,燻暖了人間煙火,來染出他們追求的正義與智慧。

  凝聚著對正義與善的追求,將它們用文字對話的形式來躍然紙上,這新穎的模式,也構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獨特風格,才能被後世遠遠流傳。

  《理想國》採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法,以蘇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的串聯出一章章有規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樣雋永。全書大致闡述了柏拉圖關於對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小說裡的人物透過深思的對話表達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嚮往和理想國度的臆想藍圖。

  而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蘇格拉底:如果那麼有一個人,在心靈裡有內在的精神狀態的美,在有形的體態舉止上也有同一類的與之相應的調和的美……這樣一個兼美者,在一個能夠沉思的鑑賞家眼裡豈不是一個最美的景觀?

  格勞孔:那麼是最美麗的了

  蘇格拉底:再說,最美的老是最最可愛的

  格勞孔:當然了

  蘇格拉底:那麼,真正的受過樂的教育的人,對於同道,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可對於渾身不和諧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勞孔:對心靈上有缺點的人,他當然厭惡,但對於身體有缺點的人,他還是可以愛慕的

  ……

  詼諧幽默的溫婉的對話,很有張力,對人性的可愛和心靈的交融,是簡單中的華麗。不知道可不可以將它和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相聯絡上,人正是擁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會熠熠生光。

  心靈就像裹著一層柔軟的漿汁,溫熱的如同糖漿般的黏稠,人在不斷地選擇著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來獨善其身,彼此靈魂間的溝通是最最美麗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種超越時間、空間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而實際上柏拉圖式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雖小說的主題內容是關於對理想國的建立構想,揹負著腦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對人類的柏拉圖式靈魂間的愛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卻遠遠超過了我對理想國度和哲學城邦的感悟,讓靈魂可以有所依靠,讓肉體找到歸宿。

  當歷史的車輪載著這些幾千年前的哲人們用心鑄就的講稿駛入二十一世紀,是這樣薄的一本書,記載著對理想國邦和美的託念,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無法承受的重量,這是日日夜夜用心疊加出來的追求的力量,它厚重,文字依然清晰,思想依舊延續,延續著我們世世代代對心靈最深處的那種渴望的追求折射出最苦澀的魅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15

  在柏拉圖的眼中,教育是理想國存在和實現的重要支柱。所以盧梭將《理想國》評價為“不是一部關於政治的論著,而是迄今為止關於教育的最好的論文”。在全書中,柏拉圖結合希臘城邦的實際,從自己的理論態度出發構想自己的教育體系,具體說來,《理想國》的教育思想如下:

  一、它以追求正義和善為終縱目標。

  理想國事依託正義這個中心建立起來的,在柏拉圖看來,正義有兩個層次:

  一是個人的正義;

  二是國家的正義。

  二、針對不同物件提出不同教育任務。

  第一、聰明是統治者的美德。

  第二、“勇敢”是軍人必須具備的美德。

  第三、“節制”對一切人來說是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

  三、主xxx教育

  柏拉圖以為,教育內容分為兩大部分:

  一是音樂。

  二是體育。

  音樂是廣義的人文教育,注重練習兒童的“聰明”部分,體育主要是透過身體操練,不僅鍛鍊強健的身體,而且練習“勇敢”之類的心理品質。

  四、主張階段教育

  在兒童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柏拉圖提倡對於3歲至6歲的兒童,應准許他們遊戲,用遊戲把兒童的趣味導諸在工作方面,並陶冶兒童的品性;同時,給兒童聽最優美高尚的故事。6歲以後,應對兒童進行音樂和體育方面的教育。

  對於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由於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進的仔細閱讀書籍並清楚熟悉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鑽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很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