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的手抄報

達斡爾族的手抄報

  新疆的達斡爾人主要集中在塔城縣的一些鄉村,是新疆人口較少的民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達斡爾族的手抄報,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篇一:達斡爾族習俗

  敬老、互助和好客。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餚,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食俗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蕎麥麵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狍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

  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

  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各種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乾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煳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麵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典型食品有:①燕麥炒米、面。達斡爾族野外勞動中常用的食品;②“瓦特”和“希日格樂”。達斡爾族的兩種糕點食品,常用於節日、訂婚喜事和葬禮時招待賓客和鄉親;③“拉里”。牛奶熬的稠粥,用稗子米或蕎麥臍子加鮮奶或酸奶熬成,拌黃油和白糖食用。食用時,需請親戚鄰里前來品嚐,以示親鄰和睦,牛畜興旺。

  節慶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裡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也過中秋節,吃月餅。

  達斡爾族過去以自然界為崇拜物件,每年陽曆五月,屯眾殺牛或豬祭天、地、山、川諸神。每個家庭均有一個專司祭祀的薩滿,除祈禱、祭鄂博(一種山神)外,甚至以巫術治病,屆時要殺牛、羊,同時還要奉送許多食品。如奶皮、奶油及各種糕點,如今祭祀活動已不多見。

  篇二: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介”字房·“蔓子炕”

  達斡爾族的村莊大都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齊。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給人一種大方粗獷的印象。家家戶戶都圍著紅柳條編織的帶有各種花紋的籬笆。院落佈局嚴謹,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築在離院子較遠的.地方,保持乾淨清潔。

  倉房與大輪車

  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裡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二間房以西屋為臥室,東屋為廚房;三間或五間的以中間一間為廚房,兩邊的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效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達斡爾人的居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上,多由長輩居住,兒子、兒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東屋,西炕則專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鋪葦蓆或毛氈等。

  火炕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磚瓦房正日益增多,不過,使用火炕等起居習俗仍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