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趣味數學手抄報

初一趣味數學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小編整理的初一趣味數學手抄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趣味數學故事(1):

  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光處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我也就能夠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光,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裡。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麼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之後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動情的話

  趣味數學故事(2):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趣味數學故事(3):

  此刻人買狗,有些是為了看家防盜,有些是為了上山打獵,有些是為了偵查破案,有些是為了觀賞消遣。古代人也會為了各種目的買狗。下方是中國古代數學書《九章算術》裡一道關於買狗的應用題:

  今有共買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適足。問人數、犬價各幾何?

  題目的大意是說,此刻有幾個人合買一條狗,每人出5文,還差90文;每人出50文,剛好夠了。問有多少人,狗的價錢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錢數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剛好補足了原先短缺的錢數90文,所以人數是90÷45=2,

  狗的價錢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兩個人,買一隻狗要100文。

  《九章算術》裡還有一些類似的問題,幾個人合買一件東西,拿出來的錢有時候多了(盈),有時候不夠(不足),有時候剛好(適足)。這種算術題型很常見,至今還叫做“盈虧問題”或“盈不足問題”,保留了《九章算術》的傳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