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紋樣》說課稿

《鳥的紋樣》說課稿

  (一)

  1.教材分析:

  我說的是蘇少版小學美術第六冊第十課《鳥的紋樣》,本課是在認識〈鳥與家禽〉的基礎上的一堂圖案課。屬於“造型表現、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內容。透過誇張、簡化、新增、裝飾等手段使鳥的形象比現實生活中的鳥更加美麗、可愛,成為學生理想中、想象中的鳥,也透過變化、裝飾使學生對鳥的外行特徵有更多的瞭解。

  在寫生或記憶畫上,或誇張鳥的羽毛,或變化鳥的外行,或重新用紋樣裝飾鳥的身體等,使之適合於一種幾何形狀。教師在提供多種鳥的圖案的欣賞圖片下,進行一定的示範引領,使學生學會鳥的圖案變化。

  2.學情分析:本課教學物件是9-10歲的兒童,這一時期的孩子對造型有了明顯的認識,能初步刻畫出某些細節,也具有了一定的.創新意識。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圖案畫的基礎知識,並學會裝飾、變化鳥的形象。

  (2)操作目標:學會用繪畫或手工製作的方法表現鳥的圖案。

  (3)情感目標:透過學習,感受現實中的鳥在變化、裝飾後的圖案美,體驗創造的樂趣。

  4.教學重點:學會用圖案知識繪製鳥或利用廢舊材料拼貼、創作鳥的圖案。

  教學難點:抓住鳥的外行特徵,變化,裝飾,創作出更美的鳥的圖案。

  5.課前準備:基礎圖案知識及資料,圖片,繪畫工具、剪刀、膠水,廢舊材料(偏於紙製材料)、教學掛圖、學生的圖案畫作品。

  6.課時:一課時。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學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育思想。

  1.運用欣賞演示法-----透過教師的師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觀察比較法、引導發現法、遊戲連連看法,讓學生理解掌握寫生鳥與圖案鳥的表現裝飾方法。(誇張、變化、新增。。。。)

  3.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

  (二)說教學程式:

  為了最佳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式的:

  (1)。激發興趣,談話匯入新課

  上課使,教師與同學交流談話,出示幾張上節課畫的寫生鳥的作品或幾張拍的鳥的照片,讓學生觀察其外行特徵,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如誇張其嘴巴的特徵、略微縮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體勾勒鳥的外行輪廓,並使之適合於一種幾何行;用紋樣填充鳥的身體等。

  (透過觀看教師演示,來引起對這節課的學習探索興趣。

  (2)。對比原有的寫生鳥與變化的鳥之間的區別,變,變在哪兒?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變一變?拿出寫生的鳥圖對比觀察,變化後的鳥你還能認出來嗎。其特徵改變沒有?

  (透過對比,觀察比較,學生總結出圖案鳥的表現方法:誇張、簡化、新增、裝飾。用點線面等要素來裝飾)

  (3)。連線練習,把圖案鳥與寫生鳥分貼黑板,問:

  1.這隻鳥是在哪隻鳥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

  2.你又是抓住什麼特徵,快速找到了鳥的寫生圖?

  3.找出寫生鳥、圖案鳥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透過採用遊戲連連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真知興趣。為進一步畫鳥的圖案畫作鋪墊,也是本課解決難點的關鍵)

  (4)欣賞各種形狀各異,表現形式各異的鳥的圖案,引領學生從誇張、變化等裝飾手法分析。(透過欣賞。評述,讓學生去探索發現表現的方法:誇張、變化,簡化,新增等手法,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求真知的創新精神。)

  (四)作業:

  1.學生用繪畫工具或剪貼方法做一個鳥的圖案作業。

  (透過動腦、動手,將理想變為現實)。

  (五)評價:用所學圖案知識進行分析。(透過展評活動使學生體驗創造美的樂趣,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六)課題拓展:用圖案鳥作業佈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級。

  (鼓勵學生把自己親手畫的作品用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