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說課稿

科學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說課稿

  《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這是小學三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五課內容,也是修改後的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由瞭解磁鐵的性質和磁鐵的應用兩部分組成。本課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是在探究瞭解了“磁力”、“磁極”、“磁極的相互作用”後展開的研究。為本課設立的三維目標是是這樣的:

  科學概念

  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過程與方法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緻、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具體、細緻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三年級的學生接觸科學學習已半年有餘,他們有了一些基本的科學探究的方法,但在運用時常常還不夠嚴謹,邏輯思維正處於開發期,需要老師多引導。從教材看,從猜測——實驗——記錄——分析結論這樣的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生還沒有經歷過,所以我採用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在孩子們初步理解了探究的過程後再放手讓學生去做,可能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比較被動,但是在試教幾次後,我還是覺得教師這樣的引領和暗示對學生今後學生科學地、規範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幫助的,只有現在的“扶”,才能有今後“放”,不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可能還是很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在生活中學生已對磁鐵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知道了磁鐵有磁力,大部分學生知道不同磁鐵的磁力是不同的。但對同一塊磁鐵的磁力會不會變化,學生就不敢很肯定地說了。因此在一開始我並沒有提出“一塊磁鐵的磁力會變化嗎?”這樣的問題,而是經過三次的實驗感受一塊磁鐵的磁力是一定的。同時也感受到科學資料需要重複實驗,才比較精確,是為了避免有些學生在實驗中操作的`失誤帶來的誤解。在此基礎上提出“再吸上一塊磁鐵磁力會不會變化”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有挑戰性,也很感興趣。

  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沉醉於活動的樂趣,而對資料的分析這樣的邏輯思維活動感到比較枯燥,因此教師要透過細緻的指導,帶領學生在玩中收穫。我期盼學生能理性的思考這樣的資料,從中發現的更多。今天的磁鐵是我從幾百塊磁鐵中挑選出來的,相對來說,學生還是比較容易分析的。不過,對於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科學的孩子,如何從這麼一個大表格中分析出資料的特點呢?其實是很難的,因為學生的數學思維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這也是我試教以來特別困惑的問題,希望在座的老師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關於記錄表沒有使用書本上表格的問題,我其實在試教中用了很多次,但是學生對於書本上覆雜的表格很難理解,需要在上課花大量的時間去引導填表,這樣的話,我認為也失去了表格原來想讓學生思維發展的本意,所以捨去不用,只好讓學生把記錄錶帶回去小組分享的時候再次理解使用了。

  至於本課的結論問題,由於其他不同的磁鐵相互合在一起的情況還很多,所以只是給了 “磁力會變化”, 沒有明確的結論。其實我還是很期望孩子們能有研究其他形狀磁鐵的慾望的。

  各位老師,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說錯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課堂留下了很多遺憾,比如學生對怎麼數的理解還是不太透徹,在學生結論的得出時,教師扶的比較多,缺乏說道渠成的效果。希望大家對我的課多提意見,使我有所進步,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