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說課稿範本

小學體育說課稿範本

  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如下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小學體育萬能說課稿,歡迎閱讀!

  篇一:小學體育說課稿

  教學內容:

  1、快速跑

  2、遊戲《織網捕魚》

  一、教材分析

  水平三快速跑的教學,是在水平二走和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水平二同類教材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教材內容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要求。但是,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要突出多樣性、娛樂性、合作性、競爭性、趣味性的特點,內容與生活相聯絡,透過多種方式的遊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快速跑技術和技能,發展位移速度,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培養跑的正確姿勢,發展快速跑的能力。以身體練習為主,在活動中使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者都得到進步。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透過遊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快速跑,瞭解快速跑的方法。

  2、技能目標:透過遊戲活動,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遊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在跑中手腳協調配合

  教學難點:在快速跑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三、學情分析

  水平三的學生,處在長身體的時期,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心理發育不成熟,但是,對走和跑方法有一定的瞭解,具有一定的奔跑能力。如果在教學中,以跑的各種遊戲來教學,使兒童在活動中掌握跑的正確方法,培養學生的正確身體姿勢,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學生的能力,結合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遊戲,為兒童提供展示自我的條件和機會,讓兒童體驗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身心得到發展,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新理念,大膽運用創新教學,一改以往先示範後講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線。首先採用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採用示範法,以正確優美的示範動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為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而打下基礎。

  2、學法

  本課,學生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而後在練習中,透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和小組探討中悟出動作要領。最後透過小組練習、個人展示相結合,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五、場地設計與器材

  一個籃球場    一臺錄音機    45個小風車    40個小籃球

  六、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

  1、師生相互問好。

  2、提問匯入:同學們想健康嗎?同學們想快樂嗎?那咱們就去跑步吧!

  組織形式:

  (1)由四列橫隊慢跑圍成一個圓圈。

  設計意圖:

  (1)利用教師憨厚的提問,充分調節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2)圍成圓圈的目的主要是,起到為課堂熱身活動散開隊形的作用。

  (二)熱身運動(舞蹈:大笨象會跳舞)

  (1)頭部運動

  (2)擴胸運動

  (3)擺臂練習

  (4)前弓步、側弓步

  (5)腰部運動

  (6)小步跑

  (7)高抬腿

  (8)全身運動

  設計意圖:

  利用歡快的歌曲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熱身時,針對快速跑運動,重點做好腿、腰、肩的活動,防止出現韌帶拉傷和扭傷。

  (三)展開

  1、學生嘗試快速跑練習

  小風車遊戲,教師做提示,同時講解活動要求。

  組織形式:先讓學生分小組練習,後展示、講評。

  設計意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問學生:大家以前玩過風車嗎? 透過提問使學生為之一振,激發起“玩小風車”的興趣和慾望。利用遊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的求學興趣到達最高點。最後透過提問學生:你們是採用什麼辦法使自己的“風車”能轉更快呢?就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快速跑>>。

  2、 學生自由組合,體驗動作。

  追逐遊戲:

  (1)拍背追逃

  (2)剪刀、石頭、布

  (3)貓捉老鼠

  組織形式:讓學生(5—10人)自由結合組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組織遊戲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上應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自由學習空間,自己琢磨動作、體會動作、與同伴互相學習、與教師商討動作等。在學生進行遊戲體會時,此時應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參與,鼓勵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3、集體練習,展示、講評。

  遊戲:追雪球

  組織形式:

  (1)學生列隊練習。

  (2)教師巡迴指導並且激勵學生。

  (3)讓學生上前展示相互觀察、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

  (1)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學生均衡發展。從練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謙虛好學的學習習慣。

  (2)充分發掘學生運動潛能,透過教師評價,學生間互評,促進學生改進動作。以完美的動作展示體現“我能行”。使學生能在展示過程中體驗成功。

  (四)遊戲活動:<<織網捕魚>>

  場地準備:一個籃球場即可。

  設計意圖:

  調節學生身心,培養機智、靈敏、奔跑、躲閃等能力,加強與他人團結合作意識。

  遊戲方法:

  (1)把遊戲者分成兩個組,一組當魚,另一組當魚網(互換)。

  (2)教師發出“預備”的口令後,當魚的同學在規定的區域裡跑動,當魚網的同學手拉手準備捕魚。

  (3)教師發出“開始”的口令,雙方根據自己的戰術進行遊戲,當魚的同學採用奔跑、躲閃,當魚網的同學採用圍困捕魚。

  規則:

  (1)魚只能在規定的區域裡跑動,如果被圍困或跑出線外就算捕獲,應自覺加入魚網聯手捕魚。

  (2)魚網必須手拉著手,否則就無效。

  (3)最後在規定的時間裡,捕獲多者為勝。

  (五)放鬆,師生道別

  1、舞蹈放鬆(伴奏:小白船)

  組織形式:學生自然站立,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跟著教師進行緩慢地反覆舒展動作。

  設計意圖:

  可以放鬆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師生小結、道別

  設計意圖:小結是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的歸納。在小結中,透過學生和老師評價、交流成功的經驗,使知識再現,激勵學生今後更加努力學習。

  篇二:小學體育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體育三年級的《跳躍》, 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這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跳躍是整個學校體育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處於水平二階段的三年級是以能掌握跳躍基本動作為主要教學任務。教材內容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要求。但是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要突出多樣性、娛樂性、合作性、競爭性、趣味性的特點,內容與生活相聯絡,透過多種方式的沒有安全隱患的遊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跳躍的基本的技術動作和基礎技能,發展學生的肢體靈敏、反應、協調、力量等身體素質,培養跳躍的正確姿勢和能力。以身體練習為主,在教學中使學生身體、運動心理、活動適應能力三者都得到進步。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處在長身體的時期,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心理發育也不成熟,但是對跳躍有一定的瞭解,有一定的跳躍能力。如果在教學中簡單地引用關於跳躍的遊戲來教學,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很難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可以採用分組、大間隔比賽的激勵方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在競技中掌握雙腳併攏跳躍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基礎的跳躍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能,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優先考量“安全第一”,結合《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新理念,採用務實的適合教學資源的教學方法,仍然以先結合講解的動作示範後練習再校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體驗學習為主線。採用情緒激勵法和表現評價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採用個體面對面示範,以積極熱情的教學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保證讓學生能安全地、有興趣地、更快、更好地掌握雙腳併攏跳躍的基本動作要領。

  四、學法

  本課中學生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遊戲激勵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而後在練習中,透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中悟出動作要領。透過教師及時的校正、分階段的教學效果總結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改正技術動作,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教師動作演示、動作要領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學生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能力。

  五、教學程式

  本課是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再結合本課的任務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即要做到安全第一又要達到教學目標。 我把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分為: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開始準備部分

  一是在列隊的同時清查學生的服裝、鞋子、身體直觀狀況是否適合參加體育課並作相關處理。

  二是宣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

  三是做好熱身運動後合理調整佇列隊形。

  這個環節要在6分鐘內完成。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包括1、龜步行走,2、蛙跳,3、雙腳併攏直立跳,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在基本部分裡技術動作採用了先易後難的教學順序,運動量變化採用的是符合人體運動機能的中--高--中。這個部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從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本部分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教師演示和學生模仿;

  2、激勵性語言提示與及時校正,包括面對面的動作示範。

  3、要求學生大膽做動作同時示範自我保護的方法。

  4、每一組練習結束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短暫的調整體能的時間和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5、把全班同學分成男生、女生兩橫排間隔1米,男女生分組進行、充分利用教學樓前的1米X1米的間隔點場地,要求學生依口令做動作,避免學生受傷。

  6、時刻掌握學生的體能表現,及時改變教學節奏,控制每一節運動量和教學時間,絕對保證教學安全的同時依據從弱到強的運動模式完成教學任務。

  這一環節約為31分鐘,運動強度為“強”。

  (三)結束部分

  1、 放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負荷,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2、 關於小結只是總結學生學習的優點、缺點,以表揚學生為主,特別對於有進步的學生。

  我的說課至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