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

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

  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可歸屬的群體,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並得到關心和照顧,而不感到孤獨,因此,有社會交往的需要,這也是一種歸屬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交往說課稿,我們要要善於引導孩子由簡單的交往向複雜的交往發展,由交往的低層次向交往的高層次過渡。

  此次說課我將從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等六方面來說。

  首先,活動設計的意圖出自於對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及年齡段發展外現情況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認知意識逐步加強,在社會交往上表現出對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識上的界定,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朋友,有自己“討厭”的同學,而且在遊戲活動中總是願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負”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幹壞事”。針對上述種種孩子的表現,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目標2中對大班年齡段孩子的要求: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自己的好朋友,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等社會性發展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我相當重視這一點,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觀察、討論、並做到幼幼、師幼交流共同形成社會認知,達到活動的目的。

  好的活動選材及設計意圖是活動開展的源動力,但活動的具體實施還得有賴於活動目標的導向性指引,針對此次活動我從能力及情感兩個維度設計瞭如下活動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培養幼兒主動關心、幫助周圍人或動物的情感;二是能力目標幫助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與想法。把情感目標定位於此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是因為社會交往本來就是孩子情感外顯的學習與體驗。而此次活動的難點則為從活動開展中延伸對好朋友的拓展認識,將幼兒情感融合進大自然內皆朋友這一點,它需要進行後續活動進一步體現。為了很好的達成活動的目標,我為活動作了如下準備:ppt及輕快的音樂。

  在明確了設計意圖、擬定了活動目標及做好了活動相關準備後,我把活動的過程分為了匯入活動、基本活動 、結束活動三個大環節,其中在匯入活動環節的設計為跟隨律動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師提出要求後開始活動,環節預設問題為: 和自己喜歡的朋友坐在起心裡是什麼感覺?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一是為了給孩子愉悅的情感體驗,二是為更好地過渡到基本活動環節,在兩環節的過渡時師可用很輕鬆的言語即可過渡,過渡環節預設問題為: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覺都這麼好,那我們來看看有這樣一群小朋友,你願意和他成為好朋友嗎?為什麼?讓孩子帶著問題看ppt,順利過渡到基本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在孩子們形成基本的情感認同後展開基本活動的第二個環節,說說自己喜歡的朋友。透過說達到能力目標的實現,再回到對重點目標的突破即討論他們怎樣才能交到朋友。最後讓幼兒進一步發展思維,說說自己要怎樣去結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把基本活動設計為四個步驟遞進主要是想透過幼兒的親身體驗發展幼兒情感,夥伴交流發展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發展思維提升幼兒情感。結束活動是與匯入活動相呼應的設計,即聽著音樂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並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總之,把幼兒放在活動的主體位置是我在設計活動過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綱要》對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即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就是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與支持者。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同時我還將採用了問題教學法,即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當然活動的開展成功與否最主要還是體現在孩子的學習效果上,為了保障孩子更好地學,在此次活動中採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和體驗法。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透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就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觀察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為了讓幼兒對朋友間的有更深的認識,同時採用遊戲體驗法,在尋找新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交往成功的快樂期間,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交流、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當然,活動的開展會有一些生成性的東西隨時發生,再好的活動方案預設也沒有活動過程的變化快,所以我會在開展活動後再深刻反思,找出方案設計中的不足再改進,敬請大家多指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