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五分鐘說課稿

高中化學五分鐘說課稿

  在高中的教師需要在準備課程時,寫好相關的說課稿,那麼都有哪些好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化學五分鐘說課稿,歡迎閱讀。

  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新課標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第一課時。我打算從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三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任務。

  一、說我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像演員,而學生只是觀眾現象。那麼,在今天的新課標下師生角色還能是這樣嗎?不!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做演員,教師做導演;應該讓學生去表演、去體驗、去收穫;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該不僅僅關注的是自己如何講好,而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演好!為此,我認為我們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兩點:一是相關的教學內容,即學生要演什麼;二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即學生能演什麼。三是具體的教法和學法,即學生該怎麼演。

  對於本課時來說,學生到底要演什麼?我認為依據有兩個,一是課程標準:課標明確指出,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或透過實驗探究來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即構建清晰的金屬觀;二是本節教材在模組中的功能價值:金屬的化學性質差異在必修2構建元素週期律和選修4學習電化學時將得到應用與拓展;而選修6的學習將繼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由此我將著重突出三點:一是突出歸納金屬鈉的性質;二是突出發現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共性和差異,構建出金屬化學性質的認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這三點均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其中第三點還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對於本課時來說,學生能演什麼呢?我認為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代表物鐵性質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還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並剛剛學習了分類觀和氧化還原觀。這些都是學生能夠表演的基礎。尤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有著連老師都無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認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全能夠自主透過簡單的實驗探究歸納出金屬鈉的性質,自主發現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共性和差異,自主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將基於奧蘇泊爾的同化理論來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即用鐵的認知模型同化建構出鈉的認知模型,用金屬的物理性質認知模型去同化建構金屬的化學性質認知模型,並讓學生在合作和實驗探究的氛圍中去進行學習。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課前:先將學生分組,學生人人參與,自主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發現和使用自己的潛能。同時下發學案,指導學生複習回顧,明確目標。減少知識差距,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演好。

  課中:透過兩次使用預測、驗證、總結這種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來同化構建鈉的認知模型、同化構建金屬的化學性質認知模型以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根據學生的獵奇心理,播放一段關於鈦有超強形狀記憶性的影片,從而迅速地把學生帶入新課中、進入金屬的世界。

  其次,進入彙報預測環節:由學生彙報學案中的三個問題。

  1.收集觀察身邊的金屬材料並總結出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與差異性,引導學生構建出金屬物理性質的認知模型,為同化構建金屬化學性質認知模型做好了鋪墊;

  2.用氧化還原觀分析鐵與氧氣、酸、鹽的反應,引導用新視角看待老問題,發現它們的氧化還原本質,使認識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飾,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引導學生預測出鈉的化學性質,並對預測質疑,激發學生實驗驗證的好奇心。

  接著,進入實驗驗證環節。考慮到鈉的性質很活潑,我打算增加演示鈉與鹽酸反應的實驗。透過控制鈉塊的大小和鹽酸的濃度,使實驗產生輕微的爆炸現象,以此驗證預測,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安全。

  而後,學生按照學案中的實驗指導依次完成鈉的切割、燃燒、與水、與硫酸銅的反應四個實驗,並記錄現象,彙報結論。彙報中引導學生得出鈉能與氧氣反應,但不同條件產物不同。而鈉與水反應的現象不易觀察全面,但這卻正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決定讓學生做兩次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第一次不作過多指導,讓學生在彙報時自己發現觀察的不全面,再鼓勵學生重做實驗,多角度全面觀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失誤不是失敗,只有停止思考和觀察才是失敗。所以我認為在難點的突破上走彎路勝過抄近路,放手讓學生經歷困惑,苦惱,去收穫驚喜與領悟,讓學生樂在其中。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這種科學探究之樂是建立在苦苦追尋基礎之上的。有利於他們科學素養的提高。接著,再增加鈉與硫酸銅的反應,讓反應結果推翻學生在初中所學的簡單的金屬置換觀,這又有利於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最後,進入總結提升環節。

  一是透過學生所發現的對與錯,總結得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形成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

  二是透過學生所同化建構出的認知模型,總結得出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基本思想,實現化學學科內在知識的拓展。

  三是透過學生所歸納出金屬的化學性質,總結得出金屬的還原性本質,以及還原性強弱的差異。

  至此教學重點任務得以完成。而有關金屬的其他知識以及學生由鋁的燃燒實驗現象所引發的對金屬氧化膜形成速度和緻密性差異的思考,將於下節課探究完成。

  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去猜想、查證,把教學延伸到課後,並輔以適量的課堂反饋,及時發現問題,檢驗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這節課的教學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我有如下教學反思:

  1.充分採用奧蘇泊爾的同化理論,使學生由一種舊知識同化構建出另一種新知識,可以實現化學學科知識的不斷拓展;

  2.充分採用自主實驗探究,可以實現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以及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的不斷提高;

  3.充分採用群體合作學習,可以實現學生積極地自我認同並欣賞他人的不斷形成。

  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正是這啟發了我的設計感悟,即教師巧導演,學生樂表演,教師喜讚賞,學生樂思考。我真誠地期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滿心喜樂的氛圍中學習,能夠在探究創新中成長。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請多指教。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