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通用8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通用8篇)

  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幹,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分數”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儘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

  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 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後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後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透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4、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5、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為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採用啟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啟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 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由舊引新

  首先,透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後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 ,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為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 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透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物件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為什麼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透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 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 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 結合學生髮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為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透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xxx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塗一塗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透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由於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但“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這裡是第一次出現,而它們又在學習分數的知識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建立單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數的意義上。而教學難點則應放在如何讓學生去理解單位1的概念。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透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抽象與直觀相結合,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我的設想是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本課具體的教學程式如下:

  (一)展示資料,瞭解分數的產生

  首先透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透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數的一些知識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透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麼呢?為了便於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後,教師出示課件,透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透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並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麼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 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我的設想是透過小結,既能對整個課堂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總結,又能讓學生產生後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我是這樣小結的: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數學組2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分數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展開。首先來看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分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分數概念的教學是分數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把分數概念由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開始。學習本教材之前,學生已初步瞭解分數的概念是“平均分”,但對於單位“1”的認識還侷限在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之內。因此,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從而全面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打下堅實基礎。

  鑑於此,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我擬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寫一寫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勇於探索的精神,認同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這樣的三維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我在本節課採用直觀演示—引導探究—觀察比較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手、眼、口、腦等多種器官參與認識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因此在學法上我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透過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建構數學知識,體驗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處處皆數學”。

  三、說教學過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我以“激趣匯入,喚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聯絡,強化訓練——課堂總結,全面昇華”四大主線貫穿全課,併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一)懸疑激趣、喚醒已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習興趣是支撐和推動學生投入學習的巨大動力。因此,我在導課環節將“一分為二、七上八下、百裡挑一、十拿九穩”四個成語引入課堂。提問學生,你能說出這些成語所隱含的分數嗎?在學生正確回答完後,我接著說,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又喚醒了學生的舊知,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我以多媒體課件出示兩幅圖,請學生說出各部分分別代表幾分之幾。在學生初步感知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我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把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課件出示6只熊貓提問學生,你能平均分嗎?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麼樣的分數表示呢?在小組討論結束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我們可以把6只熊貓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貓就佔這個整體的1/6;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貓就佔這個整體1/3;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貓就佔這個整體1/2。我們把6只熊貓組成的整體,用自然數“1”表示,在數學中我們稱它為單位“1”,並引導學生區分單位“1”和平時的自然數1的不同,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老師設疑:你能用課前準備的12根小棒、8個正方體,自己創造一些分數嗎?你還能用分數表示自己在小組以及班級裡面佔幾分之幾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感悟創造出了許多不同的分數,也準確說出了自己在小組以及班級裡面佔幾分之幾。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單位“1”和“平均分”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我提議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分數的含義,老師綜合學生回答,概括總結出了分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流程使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更深刻了,並對分數單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為使本節課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我在設計練習時儘量做到有梯度、難易適度、適時適量。

  基本練習:看圖讀分數,並說出分數的具體含義。在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分數的意義同時,滲透環保意識的培養、科普知識的宣傳。

  提高練習:猜一猜活動。從第一個紙盒裡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6,第一個紙盒裡有幾根小棒?從第二個紙盒裡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6,第二個紙盒裡有幾根小棒?學生順利完成後,我順應學生的想法提問,同樣都是1/6,為什麼兩次的小棒總數不同呢?學生在辨析中明確: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時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學生體味單位“1”的變化,既強化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課堂小結

  我將此環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性總結,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第二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感性總結,我會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表揚和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五)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穫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並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簡潔明瞭整潔美觀,重難點突出,能夠對學生理解本節知識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此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

  2、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分數的產生,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說明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能力目標:透過一些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4、教學重點、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並穿插直觀演示。透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著重研究的是分數的意義,主要設計思路是儘可能多的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去實踐,從而自己得出分數的意義。在備這節課時我就挖空心思地為學生考慮,應該準備哪些材料讓學生操作?什麼材料既讓學生容易操作又能進行有效學習?最後決定用一張圓形紙片、一張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體以及一些火柴棒,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提高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儘量做到讓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後才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

  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利用我為他們準備的材料展開別開生面的研究,在小組合作操作過程中,學生獲得許多不同的分數,然後從這些不同的分數產生中逐漸得出分數的意義。特別是學生在利用正方體和火柴棒進行操作的時候,可以從中很好地體驗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複習回顧,啟用記憶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2)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3、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4、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5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基本是真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分數的'意義》是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第1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簡單瞭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小學數學裡,認識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單位“1”和分數單位是本節課兩個重要的新概念,是理解分數意義的核心。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理解分數、學習分數運算和運用分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所以必須切實理解。

  如何在40分鐘時間裡引導學生提升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建構分數的概念?“1”的擴充套件是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支點,我從“1”入手,以1/4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難點,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感悟,自己建構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就是學習的領袖”。具體設計如下:

  一、巧設情境孕育核心

  孩子們從熱鬧的課間回到課堂需要一個動力系統興奮學生的大腦,幫助學生啟用思維,“有效的情境”無疑是最好的助燃劑。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現在開始將開始一段全新的學習征途,為此課始我在黑板上大大寫下一“1”,看到“1”你想到了什麼?哪些事物可以用“1”來表示?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集中起來了,單個物體可以用1來表示,這是我們以前都知道的,“我們68個同學可以用1來表示嗎?”“能”、“不能”在學生的爭論中學生漸漸明確“我們68個同學組成了一個整體——五(1)班,可以用1來表示,不僅如此,上課到場的同學、家長和老師也可以用1來表示”,此時教師適時介紹“當我們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休時我們通常用集合圈把這些物體圈起來,在數學中我們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都叫作單位1。”由此拓展學生對“1”的認識,為後面順利建構分數的意義打下伏筆。

  二、先學後教以點帶面

  1、有機整合學案導航

  本節內容是對三年級時建構的分數的一次擴充,教材大幅集中展示了三個知識點:分數的產生背景、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只有貼合學才是有效的。分數的意義同屬概念教學,很多知識是不必花大氣力去探究的,為此我結合教材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之前設計了一個“先學”的環節,先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這是學生茫然的,老師必須幫學生指明,針對本節課我設計了:“

  (1)分數是怎樣產生?

  (2)請結合具體例子說出1/4的意義?(你有幾種不同的表示方式?)

  (3)說一說什麼叫分數?

  (4)什麼叫分數單位?自己說一個分數並寫出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這四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這4個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柺杖,幫助他們初次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確學什麼和怎麼學,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學生開展自學的過程中,老師在學生間穿行,或指導或瞭解學生的學習程序,看似隨意,實在為後面有效地講解收集資訊。

  2、抓住本質鑿深鑿透

  分數的產生是一個瞭解性的知識,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以課件的形式呈現了三幅圖畫幫助理解,同時呈現小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分數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受國熱情和學習興趣。分數的意義是重點,“你是怎樣表示1/4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8份,表示了其中的兩份;有的把4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表示了其中的一個物體;有的把8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2個)……“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這就是交流的魅力,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次利用4顆、8顆、16顆、32顆、64顆、128顆……糖引導學生表示出1/4,“為什麼都能表示出1/4?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裡?”透過這兩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至此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已由感性邁向了理性的門坎兒。然後再次呈現人體中的分數和班級中的分數引導學生在說一說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的活動中強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不僅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還可以表示其中的若干份,最後抽象出“什麼叫分數?”幫助學生建構分數的概念。數概念的建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展示交流、相機點撥是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核心環節,教師順應學生在讓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適時引導提升,化“灌輸”為“對話”,變“說教”為“點化”,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導為輔”。

  三、遊戲展示昇華理解

  訓練是數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本節課的展示環節設計了兩個“摸一摸、猜一猜”的小遊戲,引導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再次感悟單位1與每份所表示的物體個數及分數間的關係,進一步深化對分數意義的認識。題目少而精,且富挑戰性和趣味性,把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放在練習的首位,摒棄了以往大量的題海戰術的做法。

  總之,整節課我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以“創境引入——先學後教——展示反饋”為基本模組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老師在重點處、關鍵處進行適當點拔、講解,提升學生的思維,真正把老師從繁複的課堂講解中解放出來,把學生推向課堂前沿,把課堂轉變為“學堂”,把講臺變成學生的“舞臺”,讓質疑、爭辯、補充、修正充盈其中,讓分數概念在生本、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中生成、建構。

  我們經常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其實,數學教學無需貪多求全、每一節課都有一個核心,只要找準支點——數學知識的本質,簡簡單單就能撬動學生的思維!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資料。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經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進取性,並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經過分鐵釘、分硬幣的例項,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能夠是一個物體,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進取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教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經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必須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本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創設互相協作,進取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學生經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藉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進取性。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複習回顧,啟用記憶

  首先,經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後經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並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彙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終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麼平均分後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那裡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能夠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之後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麼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於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於最終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後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並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之後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並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經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係。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麼是分數單位,之後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裡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忙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瞭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麼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並明白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塗一塗,由於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一樣,每次需要塗的桃的個數也不一樣,有利於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異常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經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係,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經過不一樣形式的練習,不僅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後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有哪些。

  經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本事。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於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一小節的資料。這部分資料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之後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結合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確定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在簡便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進取合作、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以及抽象概括本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教學難點:理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二、說學情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我需要對學生情景有清晰明瞭的把握,接下來我說下學情,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求知慾和好奇心都很強,已具備必須的獨立思考本事,樂於動手操作、合作探索,本節課的教學資料較為抽象,對學生有必須的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所以教學中我會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幫忙學生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定義。

  教法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經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夠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本事。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異常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我會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經過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建構數學知識,體驗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上課伊始,我會在大螢幕出示建築工地工人測量石塊長度的情境圖,提問學生:用米尺測量時出現了不足1米的情景該如何計量呢?學生回憶分數的知識,想到用分數表示;之後我會再次出示生活情境圖,提問學生:兩個蘋果分給兩個同學,每個人分到幾個?如果是1個,每人又能分到幾個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出12,在日常測量、分物或者計算時,經常出現不是整數的情景,所以用分數來表示,從而引出課題:分數的意義。經過生活情境的展示,讓學生親身體驗分數產生的過程,感受和體驗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是隨著實際生產和生活需要而產生的。

  2、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認識四分之一

  利用對分數的認識,請學生自我用教具表示出14,然後向全班彙報,第一個小組把一塊蛋糕分成4份,取了一份表示出14,第二個小組用一張紙片對摺的形式也得到了14,第三小組用紙條對摺分的方式表示出了14,教師會再次提問學生除了一個物體之外能否利用一些物體來表示呢?大螢幕中出示一把香蕉和一盤面包的情境圖,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向全班彙報,學生同樣得出14,由此教師比較兩種不一樣探究引導得出結論: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都能夠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這個整體數學裡用自然數1來表示,是一個量化的表示方法,板書中強調1加引號。

  活動二:掌握分數單位

  請學生先獨立完成課本中做一做,教師再帶領學生做逐一探究,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堆糖的幾分之幾,學生直接回答出12;如果平均分成3份,2份用分數表示為三分之二,平均分成4份,3份就是這堆糖的四分之三,最終一個問題全班同學直接回答平均分成6份,5份是這堆糖的六分之五。學生結合分數的認識以及單位“1”的理解,教師直接給出分數單位定義,提問學生“你能說出上頭幾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嗎?請學生代表回答。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經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3、實踐練習,鞏固新知

  這一環節是趁著學生學習的熱情,拿出課本上的例子,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為他們創設一個相互競爭的環境,比一比誰做的好做的快。隨後,我會和學生進行總結反思,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經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本事。

  4、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提問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知識?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本課的主要資料:單位“1”的概念,分數的意義。經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穫,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相互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5、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課後作業我將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基礎題,第一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第二題是讓學生根據分數,給圖形塗色;這兩道題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於分數意義的理解;其次是綜合題,這個題目是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在生活中應用單位“1”的知識;最終是提高題,到達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分數的意義教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資料: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七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學生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明白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並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學生理解了單位“1”能夠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表示一個整體,

  才能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也為以後學習分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經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夠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說課過程:

  新課標指出: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創造分數,不僅僅有利於學生廣泛參與,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不僅僅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做中學。

  1、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於學生已經理解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表示。那麼把一個整體平均分,雖然書上沒有學過,但對於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當不是一個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應有所認知。所以,我打算在課上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課前供給給每一小組的材料(1分米的線段,4枚棋子,8支鉛筆,6塊橡皮,一根繩子)。學生四人為一組,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我動手創造分數,並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能夠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合作交流,儘可能多的創造一些分數,並說說為什麼這樣表示?我們彙報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把不一樣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交流結束以後,組織討論:大家在得到這些分數的時候有什麼共同的想法?重點要注意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指出:必須是平均分成的。

  之後討論:平均分的物件相同嗎?你能把這些平均分的物件進行分類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隨機板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最終教師指出:無論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能夠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為了加強理解單位“1”的含義,緊之後要求學生舉例說說:我們還能夠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在很多舉例的同時,充分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突破單位“1”的含義這個難點以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課件,幫忙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共8面)以教師首創一個分數12為例,啟用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一樣的分數嗎?”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必須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分數(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導說“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

最近訪問